#生活型態

吃巧克力可降低中風風險! 專家:調整生活型態較實在

吃巧克力可降低中風風險! 專家:調整生活型態較實在#生活型態

先前就有許多研究指出,適量食用巧克力不只能讓心情愉悅,還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英國「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一份瑞典的大型研究發現,食用巧克力可大大降低女性中風的風險!不過這個研究計畫的主持人,挪威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拉爾森(Susanna Larsson)博士說,雖然研究發現巧克力中的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可降低血壓,進而降低中風的機率,但這個理論尚未被實證是否真能應用到生活上。因此,想要預防中風,建議民眾還是得靠控制血壓、戒菸酒、多運動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為主。這份研究被引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該研究以3萬3千名49至83歲的瑞典婦女為觀察對象,自1997年起花費10年的時間發現一個結果:每週攝取巧克力超過45公克的女性中風機率為千分之2.5;每週攝取巧克力小於8.9公克的女性中風機率增高到千分之7.8。也就是說,這個研究結果說明了食用越多巧克力的女性,較那些少吃巧克力的女性中風的機率還要來的低,且研究中強調,食用黑巧克力更有顯著的效果。拉爾森博士指出,中風起因於腦部血管的損傷,造成患者死亡或是失能,對65歲以上的民眾而言極具威脅性。拉爾森博士強調,雖然研究結果證明食用巧克力或許對降低中風機率有所幫助,但還尚未驗證可以適用於日常生活中,且食用過量的巧克力對身體也是一種傷害。若真想降低中風的機率,建議民眾必須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壓、戒掉菸酒、多運動、均衡攝取飲食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最有幫助的。這麼神奇! 掌紋、指紋看幼兒病痛? 中醫師認為準確度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06&HN_Yr=0&HN_Mon=0猛低頭用玩智慧型手機 小心肩頸痠痛受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04&HN_Yr=0&HN_Mon=0無糖口香糖防蛀牙? 專家:吃多了反而會蛀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03&HN_Yr=0&HN_Mon=0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藥物、飲食、運動都要注意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藥物、飲食、運動都要注意#生活型態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正式成立「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中心創新整合「醫療」與「衛教」服務,糖尿病患在中心可以接受醫師的門診治療與諮詢,同時可以接受糖尿病衛教師與營養師的衛教服務,縮短病人的等候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全方位的醫療服務與完整衛教資訊。醫師提醒,除了醫療照護,糖尿病患的生活型態調整也很重要。大里仁愛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文玉主任指出,糖尿病中心提供完善的儀器設備檢查,如免散瞳眼底檢查、72小時連續血糖監測儀器等,要給予糖尿病患更多照護。99年衛生署統計資料中,糖尿病在十大主要死因排名第五,死亡人數8211人,罹患糖尿病人口每年逐漸上升。大里仁愛醫院徐弘正院長表示,國人糖尿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糖尿病與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了醫療的照護外,最重要的是糖尿病衛教師與營養師的諮詢服務,來提醒病患及其家屬改變生活型態。延伸閱讀「糖尿病控制」: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084

北市半數壯年族運動不足 小心惹病上身!

北市半數壯年族運動不足 小心惹病上身!#生活型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針對臺北市民健康行為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5成的25至44歲壯年族運動不足,每週運動未達3次,每次30分鐘且有流汗程度,長期處於坐式生活型態及運動不足,要小心慢性病悄悄上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調查結果發現,25至44歲壯年族群的規律運動比率僅5成(50.8%),相較於青年族(61.6%)、中年族(65.8%)及老年族(71.4%),壯年族明顯運動不足。經分析未能達到規律運動的障礙因素依序為:沒時間、沒毅力、沒伴。游麗惠表示這項調查結果得自該局在民國98年8月5日至10月28日委託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鄭惠美教授針對臺北市15歲(含)以上至69歲(含)以下民眾的問卷調查。該調查抽取臺北市449里每里1至3個家戶之現住人口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共回收1,516份有效問卷,25至44歲的壯年族群樣本共605份(佔39.9%)。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缺乏運動者與經常運動者比較,缺乏運動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增加1.5至2.4倍、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增加2至4倍、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則增加2至5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還沒有建立運動習慣的民眾,可以「健走」來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健走」是生活中最基本、簡易、安全且經濟的運動,也是世界上公認最完美的運動。「健走」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功能,還有紓解壓力、控制體重、延緩老化等許多好處。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理教授彭雪英建議民眾將運動習慣導入生活中,只要維持動態的生活不需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只要有空,無論是在家裡或是辦公室,都可以隨時進行簡單的居家或辦公室運動,做到「運動健康化且生活化」,帶動持續性與規律性的運動,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    衛生局表示為讓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透過社區健康營造組織,目前臺北市成立之社區「健走教室」已突破70個,以定時定點帶動社區、職場、民眾體驗健走的樂趣,目前約有2,194人已加入健走的行列。衛生局製作輕鬆學健走DVD,教導正確健走技巧及暖身運動,民眾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業務資訊/文宣品及出版品/影音短片,網址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86查詢。

病症的警訊,代謝症候群切莫忽視

病症的警訊,代謝症候群切莫忽視#生活型態

一位家住沙鹿,60多歲的許姓女士,最近總覺得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即使維持原本的作息與飲食習慣,但體重就是不聽話,直線上升,控制不下來,而且她也發現體力不濟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噓噓、胸口悶悶,上下樓梯時更是費力。她擔心自己罹患了什麼疾病,於去年還特別到心臟科看診,並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也未發現異狀。直到今年,她到醫院接受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後,才知道自己已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員,再不好好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恐怕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很高。光田綜合醫院健康檢查中心王牧群醫師表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的比例不斷上升,代謝症候群並非一種疾病,而是透過指標項目的檢查結果,定義是否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進而能讓民眾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前預防。我國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指標包括腰圍、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與血壓等五項。腰圍女性大於80公分,男性大於90公分,三酸甘油脂高於150、男性HDL-C低於40或女性低於50,空腹血糖高於100,血壓大於或等於130/85,就都算是不正常,只要上述五個指標項目有三項超出正常值,就代表有代謝症候群。王牧群醫師指出,這位許姓女士於門診進一步安排核醫科心肌檢查仍無異常,除了腰圍超過80公分外,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都過高,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的毛病與這些潛藏於體內的危險因子脫不了關係,若不提早預防保養,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的風險會很高。目前許女士在光田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已積極透過飲食與運動調整健康狀況,飲食方面,以清淡的「3低」飲食(低油、低鹽、低糖)為主,運動方面則掌握「333」原則(每周3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每次心跳速率達130下),相信持之以恆,定期追蹤,健康狀況就能有所改善。另外,患有心臟病的民眾運動方式則需依心臟科醫師的建議來進行。近年來,國人生活習慣多吃少動又作息不正常,已使代謝症候群的年齡層下探,不少人年紀輕輕健康狀況就拉警報。醫師提醒民眾,即使診斷出為代謝症候群,只要在醫師協助下積極矯正生活與飲食習慣,還是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症狀輕者甚至能恢復正常數值。而40歲以上的民眾因代謝功能下降,需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定期至醫院或健康檢查中心接受健康檢查,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