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波刀

「神波刀」開啟婦科治療新紀元 臺大醫院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成果亮眼

「神波刀」開啟婦科治療新紀元 臺大醫院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成果亮眼#神波刀

現階段神波刀最為廣泛的運用是在於婦女子宮肌瘤及肌腺症的治療,子宮肌瘤和肌腺症是婦女常見的問題,包含經痛、經血過多等症狀,伴隨而來的強烈痛苦也造成生活品質的影響。過去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治療,然而,這些方法可能會有副作用和風險,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於今(113)年3月8日正式啟用「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治療中心,至今已成功為四位病患進行五次治療,成果令人振奮。這項嶄新的療法結合磁振導引技術,為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患者提供了一種無創、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新選擇。影像醫學部莊博涵醫師進一步分享了具體案例:一名47歲的患者,子宮肌瘤直徑達10公分,在接受神波刀治療後經過半年追蹤,肌瘤體積顯著縮小至僅剩25%,效果顯著。另一位40歲的患者因子宮肌腺症,長期受劇烈經痛所苦,僅接受一次治療便成功擺脫止痛藥,生活品質獲得顯著改善。 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陳世杰主任表示:「神波刀的最大特色就是無創且可在門診治療,患者無需住院,治療後只需短暫時間觀察,當日下午便可返家休養。」 此技術有效減少了手術風險,同時大幅提升了治療的便利性和舒適度,為婦科治療樹立了新標竿。婦產部楊政憲主任說明:「現今的醫療對於肌瘤有很多治療方式,包括開刀、藥物、以及聚焦超音波治療。有些排斥開刀,或是藥物無效的病人,可以選擇使用聚焦超音波來達到讓肌瘤縮小的目的。很高興影像醫學部引進神波刀,提供了病患多一個選擇。」 神波刀利用聚焦超音波的能量來精準消融異常組織,通過磁振造影導引進行即時溫度的監控,將能量精準地投放在病灶上,這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地處理子宮肌瘤及肌腺症等問題,顯著地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展望未來,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在教學活動、臨床服務及醫療設備方面將持續努力精進,也計畫將持續推廣此創新療法,與婦產部跨科部合作,在婦科腫瘤以及相關疾病的治療能讓更多婦科病患受惠,並致力於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為婦女健康開創新局面。

喝水握筆手抖不聽使喚 神波刀神救援

喝水握筆手抖不聽使喚 神波刀神救援#神波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42歲溫先生雖四肢健全,但手部無法控制地抖動,難以執行夾菜、倒水、擠牙膏、刷牙等日常基本動作。造成家中經濟負擔,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更影響自我的社交活動。經神經學的評估與檢查,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 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雙和醫院神經內科洪千岱醫師表示,「原發性顫抖症」因為神經退化的因素,造成身體不同部位持續性的顫抖,沒有具體的潛在原因,在老年人中最常見,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超過一半以上的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目前預估國內約有40萬人有這樣的困擾。「原發性顫抖症」可採用神波刀—「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這是非侵入性無創的精準治療、無須在病人腦中植入電極及電池,無感染、腦出血之併發症,無須麻醉,在病人清醒下進行治療,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一次完成,用來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原發性顫抖也可開腦手術 但風險大傳統上治療原發性顫抖症先採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手術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外科羅偉倫醫師表示,傳統外科手術如丘腦切開術 (Thalamotomy)或是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兩者皆需要在病人頭上進行開顱手術,鑽一個小洞,以電燒專用的鈍針深入腦部丘腦的位置,進行燒灼或是植入電刺激用的晶片持續進行電刺激,兩種手術治療成效顯著,惟許多病友忌憚手術本身需要開腦,以及體內需安放電極後的風險,而裹足不前。無須麻醉也無須開腦 即達到治療顫抖效果神波刀—「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為非侵入性無創治療,洪千岱醫師強調,透過超過1000個超音波探頭集中能量在丘腦,加熱局部腦區使得神經壞死以打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治療執行中就可以透過核磁共振準確導引能量到目標的神經核(長寬約2毫米),並立即達到治療顫抖的效果,將是未來取代開顱手術的主流治療。術後經過書寫測試、倒水測試、手繪螺旋圖測試等,一次完成顫抖治療,改善病患生品質,恢復自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