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一出生就忘記呼吸 這手術助保下一命

一出生就忘記呼吸 這手術助保下一命#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媽媽肚子裡待了37周的小珍珠,出生時體重有2965公克,醫護人員發現小珍珠有時候會「忘記呼吸」,有心雜音的狀況,在經過呼吸訓練後,還是有呼吸喘的問題。小珍珠的媽媽說,原本預計自然產後三天要帶著女兒一起出院,可是小珍珠突然出現血便的症狀,後續體重一路下滑,經由醫師治療解決腸胃感染症狀之後,發現還是有心雜音的問題。透過X光與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由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會診小兒心臟科裘品筠醫師,安排進行心導管栓塞治療,預後狀況良好,於出生滿月這天康復出院。開放性動脈導管 是先天性心臟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裘品筠醫師表示,嬰兒在母體內(胎兒時期)使用體循環,其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在出生後2~3 天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了肺循環。約90%的新生兒在出生2週內會進行結構性閉鎖,如未關閉,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入肺動脈,加入肺循環而引起肺充血,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為1/2000,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 10%。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常見的初發症狀包括:嬰幼兒餵食困難及體重增加困難、呼吸喘或費力、盜汗、容易疲勞。嚴重時會因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暈眩、胸痛、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四肢水腫等等症狀。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 縮短手術時間且不留疤開放性動脈導管目前約有9成5採傳統手術開刀治療,但手術費時約2小時,術後傷口恢復期較長,還會留下疤痕。考量到新生兒心臟脆弱且體重輕,為了避免開刀可能帶來的風險,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裘品筠、劉俞暄決定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手術前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術後幾乎不留疤痕,反而是團隊在術前的準備比較耗時間。「盡量不要讓她哭,避免增加心臟的負擔。」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嬰兒照顧上要很小心,隨時要注意安撫,而且新生兒的血管粗細大約只有零點一到零點二公分,要放入更小的阻塞器,完成心導管手術的難度很高。為了完成新生兒心導管術式,不光是心導管室團隊要動員,花蓮慈院麻醉部團隊也特地到心導管室為小朋友進行麻醉,從醫材、麻醉、固定、擺位、鋪單及所有手術動線都馬虎不得。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8成的嬰兒會有黃疸問題,有些患者還會合併蠶豆症、紅血球過多,或是先天代謝異常如甲狀腺低下症等原因,這種狀況稱為「病理性黃疸」。早產24周的陳小妹妹因極度早產體重過輕,出生後即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醫師發現陳小妹妹的黃疸值為10,經照光治療4小時後效果未達預期,後經黃疸換血治療才獲得改善。血紅素壞過多、無法排出 皮膚黃黃的黃疸源自於身體紅血球的破壞,如果血紅素破壞過多或無法排出體外,導致膽紅素累積在體內,致使皮膚、體表和眼睛看起來黃黃的,就是「黃疸」。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陳東華表示,極度早產兒的黃疸處理需特別小心,照光監測的效果如未達預期,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就得在確認病情後進行黃疸換血治療,以避免膽道閉鎖的風險。一般來說,膽紅素會與白蛋白結合後排出體外,過多的膽紅素會游離出來穿過嬰兒的血腦障壁造成腦損傷。這時會有厭食、活力不佳、張力過強影響心智成熟及生命危險的狀況,稱之為「核黃疸」。觀察嬰兒膚色、活力、大便顏色有無異常陳東華醫師表示,嬰幼兒初生時因為血紅素較成人多、血紅素壽命較短,以及肝臟機能較弱,容易產生黃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約在出生2-3天出現,並於1-2星期左右消退。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必須觀察出生周數、病情狀況及初生後的時間。因此,家長應觀察嬰兒的膚色、活力、大便顏色等,如發現任何異狀應提早回診請醫師協助評估。

從頭黃到腳 小心恐為貧血、黃疸找上門

從頭黃到腳 小心恐為貧血、黃疸找上門#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生兒無法表達自身需求,透過爸媽的細心觀察照護是決定寶寶能不能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小寶是個足月寶寶,出生後母奶吸食很順利,但爸媽卻覺得小寶的皮膚越來越黃,活力也較剛出生時差。出生第2天,醫生診斷小寶為高黃疸,問診才發現小寶父親是蠶豆症患者,後確診小寶為溶血性貧血合併高黃疸,經照光處置及補充輸液後,小寶恢復健康。病理性黃疸會從頭黃到腳台大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李孟如表示,新生兒黃疸在台灣地區極為常見,又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所謂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在出生後第3天後,第5到7天大時達到高峰,且最高黃疸值未達照光標準,是非結合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則大多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典型的黃疸症狀會從頭開始黃到腳底。父母若發現寶寶軀幹及下肢膚色很黃,需盡快就醫接受處置。引起黃疸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是由於紅血球破壞增加導致溶血性貧血及膽紅素製造過多。蠶豆症引發新生兒貧血伴隨黃疸會比較嚴重李孟如醫師提醒,蠶豆症引發新生兒溶血性貧血伴隨的黃疸較嚴重。一般新生兒於出生後48-72小時皆會進行新生兒篩檢,約2-4週後會有報告,在報告未明前,不確定寶寶是否有蠶豆症時,應先避免接觸紫藥水及樟腦丸。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呈現高黃疸期間進行蠶豆症數值的相關檢驗,可能會有偽陰性的情況。當寶寶處於高黃疸的情況時,較脆弱的紅血球被破壞了,留下來的是相對「健康」的紅血球,此時去驗蠶豆症的數值會偏高。此時醫師通常會建議在高黃疸狀況緩解後,再追蹤蠶豆症數值會較準確。另外,因為新生兒無法明確表達不適且臨床症狀變化快速,李孟如醫師呼籲,爸爸媽媽若有發現任何異狀,宜儘快就診。

腸病毒未退燒!女嬰出生就染重症

腸病毒未退燒!女嬰出生就染重症#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未退燒!疾管署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剛滿月女嬰,經治療後病況穩定。疾管署呼籲,目前社區中仍有腸病毒疫情流行,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及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防護措施,並留意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避免因感染腸病毒引發重症。呼吸窘迫、發紺 女嬰染伊科病毒3型疾管署表示,該女嬰於2015年12月4日出生,出生後即因發紺情形及疑似先天性感染症狀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其後於12月5日至7日間曾陸續出現食慾、活力欠佳、呼吸窘迫、發紺及心因性休克等情形,經醫院採檢送驗確定感染伊科病毒3型,所幸經治療後病情漸趨穩定,目前仍住院觀察中;同住家人及醫護人員等均無疑似症狀。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社區中仍有腸病毒疫情流行,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病毒A型。去年累計6例重症個案,分別為3例感染克沙奇病毒B5型(1例死亡)、2例感染克沙奇病毒A16型(1例死亡)、1例伊科病毒3型。產前14天發燒 應告知醫生疾管署提醒,準媽媽們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幼兒的健康狀況,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幼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若幼兒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留意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以掌握治療契機。

雙胞胎未滿28週就出生 彰基早產兒回娘家

雙胞胎未滿28週就出生 彰基早產兒回娘家#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早產兒容易因為體重不足、發育不全,而面臨許多問題,透過有相關照護早產兒經驗的家庭,分享心路歷程,能夠增進早產兒家庭的信心與盼望,為此,彰化基督教醫院22日舉辦「成長的祝福」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增進早產兒父母親子關係之互動。初為人母就生出早產兒 25歲媽媽好焦慮25歲的年輕周姓母親表示,自己在彰基早產兒團隊照護下,產下一對27週又六天的雙胞胎兄妹。她表示,初為人母又是早產兒的情況下,難免有許多擔心與問題,所幸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之下,讓寶寶們能夠克服早產兒出生時,所會面臨到的各種情況,現在也已經一歲半了。瓶中信分享祝福 家庭交流增信心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辦「成長的祝福」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父母分享孩子成長過程的心情,並且寫下祝福語並裝入瓶中,做為寶貝成長的祝福瓶中信。彰基社工師洪婉純表示,早產兒回娘家目的在於提供早產兒家庭互相交流的機會,分享照顧早產兒的心理歷程與技巧,並且增進早產兒父母親子關係之互動、以及早產兒家庭的信心與盼望。健康成長 是對醫護人員的最好回饋彰基兒醫兒科部曹龍彥醫師表示,彰基早產兒醫療團隊在所有成員努力下,希望帶給早產兒及其家庭更優質的醫療照護。兒科部蕭建洲醫師表示,看到每位兒童一年一年的成長、茁壯,就是對醫護人員的回饋。彰基早產兒醫護團隊表示,在他們的心中,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存在也讓醫護人員的生命得以更豐富;此次以「成長的祝福」為主題,代表愛與感謝,更透過瓶中信做為寶貝成長的祝福,代表著親子間緊密的關係。

研究:一九六○後出生者 半數都會罹癌

研究:一九六○後出生者 半數都會罹癌#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未來可能就如同三高以及慢性疾病一樣普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二十年後全球罹癌人數會增加五成以上,此數據一出,引起眾多人的恐慌,但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數據更是令人跌破眼鏡,一九六○年代以後出生者,未來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全都罹患癌症,但也因醫藥科技的突飛猛進,這半數人口即使罹癌,也能有十年以上的存活期。壽命愈長 罹患癌症的機率就愈高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因為現代人的壽命會愈來愈長,加上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一九六○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會有超過半數以上,遭診斷出癌症,研究人員說,活得愈久,罹癌的機率本身就會隨之提高。研究稱,六○年代後男性罹癌的機率為百分之五十三,女性則是百分之四十七,男性比女性較高,但所幸,隨著癌症療法的進步,以及癌症篩檢的普及,未來癌症患者至少存活十年以上都沒問題。

奇蹟!美婦懷雙胞胎 兩胎差39天出生

奇蹟!美婦懷雙胞胎 兩胎差39天出生#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美國一對夫妻,日前從阿拉伯準備搭飛機會美國待產時,未料,懷上雙包胎的婦女,一下飛機,其中一胎的羊水竟然破裂,讓只懷孕23周的媽媽驚嚇不已,緊急送醫之後,把其中一名胎兒產出,當時重量僅四百多公克,但幸好經過搶救哥哥已慢慢長大,但弟弟卻比哥哥慢了39天之後才被產出,所幸兩個嬰兒均健康長大。哥哥出生時 連戒指都能套在他手臂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這名婦女因其中一胎的羊水突然破裂,送醫後醫生於本盡量讓她停止分娩,但還是無法挽救,只好把僅巴掌大的哥哥卡爾生出,這名婦女印象深刻的對當地媒體指出,當時哥哥小到連她的婚戒都能直接套進嬰兒的手臂。但另一胎弟弟,因為因醫生的決定,則持續讓他留在肚子裡繼續成長,但因為婦女隨時都有再產的可能,導致她在醫院內苦躺足足一個月以上,但辛苦總有收穫,弟弟健康被產下,讓媽媽直呼弟弟不像哥哥,生下來時終於像個寶寶了。

男童出生僅656克重、歷經敗血症 度難關平安長大

男童出生僅656克重、歷經敗血症 度難關平安長大#出生

劉小弟出生時僅24週656克重,當時在新竹縣其他醫院出生經在新竹馬偕轉診外接服務下,由小兒科醫療人員將他接回新生兒加護病房照顧,經過兩個多月的插管呼吸器支持,期間歷經長期營養靜脈輸液導致膽汁滯留、眼睛視網膜病變雷射開刀、敗血症等難關,經過新竹馬偕小兒科醫療團隊的努力,劉小弟住院近五個月出院,現在已是七歲活潑的小男孩。  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張弘洋表示,新竹馬偕擁有設備完善的24床新生兒中重度病房和12床的新生兒加護病房,是竹苗地區各家院所轉送新生兒照護的最大醫院,平均每年照顧出生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約有40~50位左右,根據統計,過去經新竹馬偕照護之25~26週早產兒有近七成的存活率、27~28週早產兒存活率達到近85%、超過28週以上早產兒存活率更都在九成五以上,而重症新生兒所需的高頻呼吸器、一氧化氮治療、到缺血缺氧腦病變所需的低溫療法都可在新竹馬偕實施,可給予寶寶良好的照護。近年來雖然醫治重症的小兒科醫師人力日漸不足,但新竹馬偕維持竹苗地區唯一擁有兩位新生兒專科醫師全年照顧新生兒的醫院。此外,為嘉惠更多需要轉診的新生兒及幫助更多弱勢族群家庭,自2011年10月起,新竹馬偕免費提供轉診外接服務,救護車也免費提供,期望在逐漸少子化的現今社會,能為竹苗地區新生兒的健康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