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檳榔

老菸槍罹喉癌 竟誤當慢性咽喉炎治療

老菸槍罹喉癌 竟誤當慢性咽喉炎治療#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喉癌位居台灣男性癌症中第17位,可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及聲門下癌,並以聲門癌最多,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別;喉癌好發族群為40歲以上,且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男性,當出現喉嚨卡卡合併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疼痛等症狀,就得當心可能與喉頭病變有關。愛唱歌的78歲徐伯伯,因長年抽菸,近月來感到喉嚨卡卡,連說話也很有磁性,就醫檢查以為只是胃酸逆流導致慢性咽喉炎,但後續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疼痛等症狀,改至大醫院詳細檢查,發現竟是「喉癌第二期」,為保留說話及吞嚥功能,醫療團隊建議接受放射線治療,目前狀況恢復良好,也決定徹底戒菸。罹喉癌竟誤當慢性咽喉炎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表示,徐伯伯數個月來受喉嚨卡卡所擾,但之前到診所就醫,均以慢性咽喉炎治療,直到赴醫院透過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喉部的會厭軟骨處有一個2.5公分大的腫瘤,經切片檢查證實為喉癌第二期,令徐伯伯震驚不已。為此徐伯伯接受放射線治療7週,每週5天,每次10到20分鐘,終順利恢復健康,又能開心出門唱歌。放射線治療可保留喉部的構造與機能黃純惟強調,喉癌是頭頸癌中預後較好的癌症,其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可依患者狀況選擇單獨或合併使用,因徐伯伯罹患聲門上癌,經評估,透過放射線治療,除了可保留喉部的構造與機能,治療後也能經口發音,治癒率相當高,但若是喉癌晚期的患者,恐需透過手術切除合併放射線治療,才能根除惡性腫瘤。黃純惟提醒,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以及有家族癌症病史的男性,若出現喉癌的症狀(持續性的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及咽喉疼痛等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若能早期治療,通常早期喉癌治癒率高達8成,但若到晚期,則治癒率降至5成左右,千萬不能輕忽。

活動/社區口腔癌篩檢活動

活動/社區口腔癌篩檢活動#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保衛健康從「齒」開始!你有抽菸、嚼檳榔的習慣嗎?口腔癌是男性發生率最快的癌症,維持口腔健康除了要遠離檳榔、菸酒外,定期接受檢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良好的衛生是得到高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此次活動將會由家醫科莊家銘主任主講,進行口腔篩檢活動及衛教宣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社區口腔癌篩檢活動時間:1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上午08:00-09:30地點:汽訓中心(南投市光明一路300號)洽詢:049-2231150轉2323或2317

舌頭動不了 恐為口腔癌前兆

舌頭動不了 恐為口腔癌前兆#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是真的,光嚼檳榔籽會致癌!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87年証實,「同時吸菸、嚼檳榔」會致癌,2003年,IARC又提出「檳榔籽是第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光咀嚼檳榔籽就會致癌,有鑑於絕食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甚鉅,衛福部乃定每年12月3日為口腔癌防治日。吃檳榔、喝酒 口腔癌機率高123倍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國內口腔癌罹病族群以彰化、雲林、南投、花東地區居多,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患者和嚼食檳榔,檳榔對於口腔癌的影響力比菸酒還嚴重,有9成的病人都吃過檳榔,據統計,吃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不吃檳榔的28倍,有抽菸、吃檳榔習慣者則是89倍,再加上喝酒便大幅提高為123倍。在衛福部及醫療單位戮力宣導下,近10年全台吃檳榔人口降了一半,由於嚼食檳榔的危害延續長達20年,即使已戒除,仍是口腔癌等疾病的高危險群,陳穆寬教授指出,雖然吃檳榔人口減少,但口腔癌發生率仍然持續攀升,估計4至5年後才會下降。口腔有紅斑、白斑、口腔張不開 快就醫陳穆寬教授提醒,一等親患有頭頸部癌症(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食道癌)、曾吃過或正在吃檳榔,有抽菸習慣者,應積極關心自己的口腔健康情形,若發現口腔潰瘍同一部位持續2周沒有癒合,口腔有紅斑、白斑、口腔張不開、口腔出現莫名流血、舌頭運動困難、口腔或頭頸部出現腫塊,請盡速就醫。這些族群 應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由於口腔癌晚期的預後不佳且影響生活甚鉅,衛福部次長蔡森田教授,積極推動口腔癌篩檢,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抽菸、嚼檳榔致口腔癌 醫籲癌篩保命

抽菸、嚼檳榔致口腔癌 醫籲癌篩保命#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防治為健康養生最熱門的話題,許多癌症是有機會得到預防及早期治療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林玫君醫師指出,惡性腫瘤已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口腔癌為癌症十大死因第5位,主要的致癌因子為嚼檳榔及抽菸,雖然近年來衛生機關大力呼籲民眾減少檳榔和菸的使用,然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還是逐年增加。化放療後 恐致吞嚥、語言障礙國民健康署今年公佈的統計顯示,口腔癌為101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5位。口腔癌的五年存活率隨期數上升而下降,第三期為54.9%,而第四期只剩33.3%,除了要避免致癌物質的使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是減少口腔癌致死率。林玫君醫師指出,晚期的口腔癌(第三、四期),不僅手術有一定的難度,術後通常要加做化學及放射線治療;治療後吞嚥、語言功能或外觀受影響是常見的併發症。 不明腫塊、嘴破逾2週是警示林玫君醫師表示,早期診斷口腔癌並非難事,針對有危險因子的族群(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之民眾),國民健康署提供免費的癌症篩檢,由耳鼻喉科或牙科醫師親自檢查口腔黏膜。若呈現不明腫塊、超過兩週無法癒合的潰瘍、紅白斑,都會建議切片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林醫師呼籲有嚼食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戒掉這些習慣,並建議至各大醫療院所耳鼻喉科或牙科門診,進行口腔癌篩檢。

嚼檳榔驅寒提神 貨車司機吃出口腔癌

嚼檳榔驅寒提神 貨車司機吃出口腔癌#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紅唇族常認為,寒流來時,檳榔可以保暖並振奮精神。像是開貨車20年的張先生,常跑夜車容易沒精神,尤其是天氣冷的時候總會來個幾顆檳榔驅寒,想藉此提神。太太苦勸別再嚼檳榔,容易得口腔癌,但他總是抱著「不會那麼衰啦!」的心態拒絕聽勸,即便發現口腔內有白斑,心想反正也不痛,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上個月看感冒時醫師順便檢查,發現口腔黏膜有問題,確診後確定是口腔癌,他這才痛定思痛地戒檳。檳榔素使人成癮、致癌 遺毒下一代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在2003就把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而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長達10年以上者,就算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用嚼檳榔來保暖跟提神,是下下之策!市面上驅寒的小物很多,千萬別因為嚼檳榔賭上自己的健康。    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檳榔子(菁仔)除了是極強的致癌物質外,其中的檳榔素會作用於中樞和自律神經系統,使嚼檳榔者的心裡產生依賴而成癮;另外,研究並證實:男性嚼食檳榔者罹患糖尿病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皆顯著高於未嚼檳者,父親有嚼檳榔,小孩有高達2倍的風險較無嚼檳榔者的小孩,容易發生代謝症候群。口腔癌早篩出 存活率高達8成而導致這種「跨代效應」的原因是因為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侯群出現在嚼檳者的子代,由此顯現嚼檳榔對除了影響自身的健康,也會危及子女的健康!透過專科醫師目視檢查口腔黏膜,每年發現逾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而及早治療,口腔癌早期的存活率更高達8成!因此,千金難買早篩到,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再次呼籲,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口腔黏膜有出現異常,千萬不要因為不會疼痛、或沒有出血等症狀就延遲就醫,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抽菸、嚼檳榔易致口腔癌 9成患者為男性

抽菸、嚼檳榔易致口腔癌 9成患者為男性#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自民國92年起口腔癌即位居男性死亡率第4名,死亡年齡相較其他癌症,提早了10年,死亡人數還在上升,目前每年有超過2700位國人死於口腔癌,其中逾9成是男性;國民健康署101年癌症登記資料亦顯示,每年有逾6000位男性國人罹患口腔癌。醫師觸診 敏感度可達8成抽菸與嚼食檳榔是罹患口腔癌的2大危險因子,我國因氣候及各種因素,與東南亞國家及太平洋島國都有種植、嚼食檳榔之問題;為使國人遠離口腔癌危害,國健署自88年起針對18歲以上有嚼檳榔及吸菸者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鑒於30歲以上篩檢陽性率高於未滿30歲3倍,於99年起擴大辦理篩檢時,將篩檢年齡調整至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服務。國健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透過醫師進行全口腔黏膜的診視及觸診,此種目視檢查敏感度達8成、特異度更高達9成以上,能早期找到有癌前病變及癌症病人,並且透過有系統的轉介,協助病人能進行早期治療,降低疾病的威脅。增加檳榔致癌常識 建構無檳支持環境每年臺灣藉由篩檢可發現5000名以上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為防制民眾嚼檳及鼓勵戒檳,國健署透過各式衛教宣導,增加民眾對檳榔致癌之認知,並在各場域,包括軍隊、社區、學校和職場等場域建構無檳支持環境。同時透過醫院診所、社區、職場等提供嚼檳榔者戒檳服務,由受過訓練的衛教人員在民眾戒檳過程提供支持與關心;另外,國健署積極動防治工作,包括協助環保署針對亂吐檳榔汁者提供戒檳衛教,103年約計2000人接受衛生教育;並提供了農委會在檳榔廢園轉作上之相關經費,預計3年可減少4800公頃;與教育部合作上積極推動無檳校園,103年就有150所學校加入計畫。邱淑媞署表示,因為大家的努力,成效已具體可看見,全國18歲以上男性嚼檳已自96年17.2%下降至103年的9.7%,下降幅度達44%,這樣的成功經驗,可成為國際上推動口腔癌防治之參考。

長期抽菸+嚼檳榔 青壯年易罹口腔癌

長期抽菸+嚼檳榔 青壯年易罹口腔癌#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嚼檳榔、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一旦罹病,輕則毀容,重則奪命;依據103年衛福部統計顯示,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佔台灣男性癌症的第4位,也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檳榔不僅傷己 還可能危害家庭為此,國健署已在2010年起,將口腔癌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為使民眾了解口腔癌對健康的危害,與定期檢查的重要性,聖馬爾定醫院社區醫療部於7月底,和後湖里社區民眾共同舉行支持無檳環境衛教講座,藉由課程提升民眾健康促進意識,與定期癌症篩檢的觀念。社區營造員陳伊罧表示,不少嚼檳榔的民眾多半是為了提神,但看到一顆顆的檳榔,帶來的不僅是對咀嚼者的傷害,還有對整個家庭的危害,為了自身健康著想,更要趁早杜絕,因此現在每週都會到社區健康小站量血壓、測血糖,以能做到疾病預防及健康維護。定期2年口腔黏膜檢查聖馬爾定醫院社區醫療部表示,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未滿30歲嚼檳榔或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罹患食道癌最早夭?平均少活15.2年!

罹患食道癌最早夭?平均少活15.2年!#嚼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你知道嗎?統計顯示,與國人平均餘命相較,一旦發現罹患食道癌,要比其他人少活15.2年,故食道癌被稱之為國人十大死因中的「早夭癌」。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胃腸科吳耿良醫師表示,由於食道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不舒服就醫時,多半已是不易治療的晚期,存活率偏低,建議食道癌的高危險群,應每年定期做內視鏡檢查,提早預防癌變的發生。抽菸、喝酒、嚼檳榔、愛喝熱湯 皆是食道癌高危險群有抽菸、喝酒、咀嚼檳榔,以及愛喝熱湯的民眾可要注意!吳耿良醫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有抽菸及喝酒的民眾,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約是一般人的20倍,若再加上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其盛行率更可高達42倍;而愛喝熱湯、喜愛吃麻辣火鍋、常吃醃製類、富含防腐劑等食物的族群,同樣也是食道癌高危險族群。此外,吳醫師也補充,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因容易有食道癌前病症「巴瑞特食道症」,且食道腺癌約有50%發生率是由「巴瑞特食道症」演變,因此,有胃食道逆流的民眾也該提高警覺。高危險群應每年定期內視鏡檢查由於食道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一旦民眾出現吞嚥困難、喉嚨卡卡、體重減輕等症狀來求診,檢查多半已屬晚期,治療不易且存活率偏低。診間曾經有位病患,平時經常應酬,抽菸喝酒樣樣來,某次因為逐漸吞嚥困難就醫,檢查之下才發現竟已罹患食道癌,此時治療的困難性也提高。對此,醫師特別提醒食道癌的高危險群,一旦發現食道黏膜有早期癌前病灶時,可藉由內視鏡治療術(如:片/環狀電燒與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等)來直接去除癌前病灶,減少日後癌變的風險。吳耿良醫師解釋,和傳統的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簡稱ESD)比較,內視鏡片/環狀電燒因治療方式較簡單,能相對減少因病患病灶的面積較大,在治療過程中造成食道穿孔或術後狹窄的發生,且在手術過程中較不易出血,住院期也不會那麼久。最後,醫師呼籲食道癌高危險群,如:抽菸、喝酒、嚼檳榔、家族史、胃食道逆流、喜好熱食或醃製類食物的民眾,每年應定期做食道內視鏡檢查,掌握早期食道癌前病灶,並藉由早期治療,避免癌前病灶癌變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