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超有感!小雪是進入冬天的第2個節氣,時間大概落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代表冬季氣候更進一步寒冷與乾燥。中醫師提醒,小雪典型的氣候特徵是乾冷,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口乾舌燥,推薦民眾可善用溫和運動、艾灸足浴及養生食譜等3大保養心法,促進身體氣血活絡保持溫暖。
天冷超有感!小雪是進入冬天的第2個節氣,時間大概落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代表冬季氣候更進一步寒冷與乾燥。中醫師提醒,小雪典型的氣候特徵是乾冷,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口乾舌燥,推薦民眾可善用溫和運動、艾灸足浴及養生食譜等3大保養心法,促進身體氣血活絡保持溫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牛蒡為溫補食材之一,也是老幼四季皆宜的本草補品,據本草綱目記載,牛蒡性溫、味甘無毒,久服輕身耐老,究竟牛蒡還有哪些好處?● 抗氧化作用1)抑止肌膚老化/去除被視為老化因子的活性氧。2) 預防腦中風和心臟病/血管內側長出來的髒東西會使動脈硬化。透過抗氧化作用,可以使血管變年輕。● 抗菌防蟲作用3) 預防及治療感冒/如同在土壤中為了保護自己而和細菌、害蟲奮戰一樣,在我們體內也會發揮同樣的功效。也可加快復原的時間。4) 改善過敏/擊退皮膚、黏膜上的病菌,改善過敏、蕁麻疹、哮喘、花粉症。5) 改善青春痘和狐臭/靠著抗菌作用擊退面皰菌和狐臭菌。● 修復創傷作用6) 改善肌膚粗糙和黑斑/隨著年齡增加而惡化的肌膚粗糙問題如果置之不理,就會惡化成斑點、皺紋。皂素可以改善肌膚粗糙的狀況、減少皮脂分泌過剩、縮小毛孔。細緻而光滑的美麗肌膚不再是夢想!7) 預防癌症/黏膜產生的慢性傷口或發炎症狀是癌症的成因。因此儘早修復是很重要的。皂素可以提升修復力。8) 改善高血壓/可以改善動脈硬化的現象,加速血液循環,血壓也會跟著穩定下來。9) 改善手腳冰冷/以抑制讓血液凝固的血小板的作用,使血液循環變好,體溫上升。10) 淨化血液/牛蒡本來就是一帖漢藥。可以抑制血小板的作用,讓血液循環變好。11) 滋養健身/皂素和韓國人參一樣,具有滋養健身的作用。另外,只要改善血液循環、手腳冰冷的現象,身體就會變溫暖,提升身體的潛力。即使在土壤中受了傷也可以立刻治療修復● 吸收和排出水分12) 改善浮腫/屬於吸水性聚合物的菊糖有利於排出多餘的水分,更有利尿效果。● 整腸13) 改善便秘/水溶性的食物纖維菊糖可以軟化糞便,促進排便。14) 預防糖尿病/菊糖和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都可以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預防血糖值上升。● 界面活性作用15) 分解、排出脂肪和膽固醇/將腸道內的脂肪、血液中多餘的膽固醇清洗乾淨。16) 瘦身/將脂肪和膽固醇排出體外就等於是減肥,讓我們接近健康適當的體重。另外還有不可溶性的食物纖維:木質素、纖維素相對於水溶性的菊糖等成分,這2種成分是不溶於水的食物纖維。17) 預防大腸疾病/抑制壞球菌的繁殖,預防致癌物二次膽汁酸的產生。可以改善腸道內的環境,預防大腸癌的發生等。(本文摘自/牛蒡力/天下雜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秋天漸漸進入尾聲,這個禮拜日就是立冬,許多人也稱作補冬,因為古人認為冬天的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燉補湯補身體,然而中醫師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前,先辨識自己是屬於何種體質,進一步決定使用溫補或寒補的方式。確認體質 選擇溫補或涼補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陳中奎醫師表示,氣虛、陰血虛以及氣滯都可能會是氣血失調原因!現代人營養來源多,吃補更應該適合自己體質,才不會引起反效果。一般人的體質可以簡單分成燥熱與虛寒兩種,其中燥熱體質的人,因為體內的陽氣熱氣被鬱住,無法送到四肢,平時可能會容易怕熱,或者有口乾舌燥、嘴破、牙齦腫脹、長青春痘、便祕或痔瘡出血等症狀,所以,不適合一昧的溫補。建議選用黃精、玉竹、首烏、晉耆、枸杞、麥冬、大棗等,滋陰補氣的藥材,涼補的方式更適合體質燥熱的民眾。至於虛寒體質的人,因為本身陽氣不足,如果再加上長期吃冰或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加重體內寒氣,或者服用過量苦寒性質的清熱解毒草藥、草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一到冬天容易手腳冰冷。因此可以選用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肉桂、黃耆、淮七等,以十全大補湯的藥材為基底去做適當增減,用溫補的方式來達到補氣、補血、去寒的功效。食補非大魚大肉 營養均衡就夠有了湯底,當然也要有搭配的食材,花蓮慈濟醫院鄭安君營養師表示,許多人對於食補的觀念,大多停留在要大魚大肉,或者高油高熱量的食材,但其實營養均衡就是最好的食補。並舉例利用豆腐與荸薺當作基底製作彩色丸子。豆腐本身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提供人體運作必須的氨基酸,再加上黃色的玉米,綠色的麻芛粉、毛豆仁,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黑木耳、香菇,以及紫色的芋頭等,這些材料不僅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而且有抗氧化、抗凝血、低熱量等好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報到,11月7日就是農曆節氣的立冬,象徵冬季自此開始,因此,有多數民眾習慣在這天利用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來補冬,但中醫師提醒民眾,並非人人都適合隨意進補。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楊淑君醫師表示,冬天雖然是調養身體、儲備身體能量的好時機,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進補的方式也有所不一,若不小心進補過頭,恐有上火反應,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茶飲+穴位按摩 強健身體迎冬天一般來說,體質偏寒者適合溫補,體質燥熱者適合涼補或平補,萬一補錯或補過頭,恐越補越燥熱,進而引起痔瘡、流鼻血、頭痛等上火反應,尤其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小心,最好先諮詢中醫師。然而,楊淑君醫師表示,只要在均衡飲食、注意生活作息的原則下,以溫補藥膳輕補即可,再搭配簡單的茶飲和穴位按摩,有助於強健身體迎接寒冬。1)溫補藥膳湯底/以當歸、熟地、炒白芍、川芎、黨參、茯苓、炒白朮、黃耆、桂枝、紅棗、枸杞子、炙甘草,取適量水約蓋過藥材2公分,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40分鐘,再過濾湯液作為湯底即可,但要注意的是感冒、發燒者、孕婦忌用。2)枸杞桂圓紅棗茶/枸杞、桂圓、紅棗,以400c.c.熱水沖泡飲用即可,有助於溫暖身體、消除疲勞、預防動脈硬化、防止老化、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但有感冒症狀、喉嚨發炎、口乾舌燥火氣大者忌用。3)穴位按摩/腳底人字紋的湧泉穴、肚臍下約兩橫指距離的氣海穴和肚臍下約四橫指距離的關元穴,能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增強免疫力。另外,頭、背、雙手、雙腳也要注意保暖,有助全身陽氣和經絡運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季早晚溫差變化大,中醫師提醒,老年人、小孩、體質偏寒者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流感上身。初春是肝氣升發的季節,且氣溫忽高忽低,民眾如果急於脫掉厚衣,一旦氣溫突降就容易感冒,中醫師表示,此刻正是溫補的好時機,可透過龜鹿二仙膠來幫助體質衰弱者補腎健胃、補氣養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中醫部楊賢鴻醫師表示,單就提升免疫力而言,中藥比起西藥溫和,較適合長期滋補,漢方藥膳中,由鹿角、龜板、枸杞、人參四味藥熬膏而成的龜鹿二仙膠,對於春季滋補特別有益,民眾可利用它們入菜,幫助家人提升免疫力。三軍總醫院中醫部林健蓉醫師也表示,春季天氣忽冷忽熱,此刻最適合溫補,建議民眾可將雞塊或排骨等食材,再加入中藥材,如黃耆、當歸、紅棗、1~2塊龜鹿二仙膠等一起燉煮,幫家人補補身子。● 龜鹿不老雞湯/先準備龜鹿二仙膠8克、五味子3克、當歸9克、鮮百合(中藥材百合)80克、番茄50克、烏骨雞800克、桂圓肉15克、生薑15克、鹽少許。接著將鮮百合洗淨、番茄切片、生薑切片、烏骨雞切塊川燙後,將所有食材、藥材放入燉鍋內,些許調味後注入滾開水,燉煮2小時即可食用。● 龜鹿元氣排骨/準備龜鹿二仙膠8克、茯苓12克、黃耆10克、當歸7克、排骨600克、紅蘿蔔30克、生薑15克等藥食材。先將藥材洗淨後,用一碗半清水煮成一碗;接著生薑切片、紅蘿蔔切塊,排骨洗淨後用醬油、烏醋、生薑醃30分鐘;熱油鍋,將排骨炸成金黃色;燉鍋內加油、炒香薑片,然後加半碗清水,放入排骨、藥汁、紅蘿蔔,最後加醬油、冰糖,煮到醬汁變濃稠,倒入龜鹿二仙膠,再加少許香油調味即可食用。
冬天到寒流來襲,常讓人冷得直打哆嗦,為去寒保暖,國人多會選擇進補來抗寒,但你補的方式對嗎?實際上,補方應視體質不同而有平補、溫補或涼補的差別,豐盛的十全大補湯未必適合每個人。阮綜合醫院營養室陳香吟主任說,農業社會中,因為只有在冬至和農曆年間才有機會吃到大魚大肉,當時的人工作型態多屬「少吃多做」型,體質以虛寒者為多,自然需要進補。但現代人卻是「多吃少做」型,生活既然習慣改變,冬至就沒有必要再補,但因傳統很難扭轉,時間到了大家還是會張羅一番。首先要澄清的是,並不是人人都適合進補,以平補的四君子湯、四神湯,或涼補的麥門冬湯、知柏地黃丸來應景。陳香吟主任表示,喜歡吃炸雞、薯條的小朋友,或常有口臭、便秘、口瘡、失眠、心浮氣躁、口苦、口乾舌燥困擾者,就絕對不能再吃補,即使是涼補也要敬謝不敏,否則火上加油,會越補越糟。反倒是體質虛寒者,可以藉天氣轉寒而以溫補的方式來調理,比較不會上火。平時四肢冰冷、畏寒、怕風、會頭暈、常腹瀉、氣短易喘、不喜說話、精神萎靡、稍微動一下便有氣無力者,就是需要在冬至好好補一補的人。大家常吃的大眾化進補食品分為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但吃多了可能產生三個營養問題,一是是攝取過量肉類,二是油脂含量過高,三是青菜攝取不足。這些食品湯中油脂含量高,有些還刻意將肉加入麻油先爆炒,所含油脂就更高,肉類攝入過量對腎臟是一種負擔。現代人飲食豐富,反而有營養過剩的危機,冬季不一定要進補;只要注意飲食節制,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並配合適當的運動及正常的生活作息,才能常保健康。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先和營養師討論了解如何選擇冬令飲食。在大快朵頤之際,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是安身保命的上上策。患慢性病者,冬令進補時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