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紅舞鞋》敘說女主角中了「跳舞跳到死」的詛咒,現實中真的曾有人會跳舞跳到死,而且竟然還是一種病?日本醫學院學生中川朝子於《歷史上不可碰觸的詛咒》一書中,結合科技、醫學知識與各國歷史上的奇談,探討那些官方認證,但當時的常理無法解釋的不可思議現象。以下為原書摘文:
童話故事《紅舞鞋》敘說女主角中了「跳舞跳到死」的詛咒,現實中真的曾有人會跳舞跳到死,而且竟然還是一種病?日本醫學院學生中川朝子於《歷史上不可碰觸的詛咒》一書中,結合科技、醫學知識與各國歷史上的奇談,探討那些官方認證,但當時的常理無法解釋的不可思議現象。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們遇到好笑的事常會說「笑死」,但人真的有可能會笑死嗎?日本醫學院學生中川朝子於《歷史上不可碰觸的詛咒》一書中,結合科技、醫學知識與各國歷史上的奇談,探討那些官方認證,但當時的常理無法解釋的不可思議現象。以下為原書摘文:
魔法、怪物、怨靈、祈禱與詛咒,世界各國都有許多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神祕力量,但詛咒是真的存在嗎?日本醫學院學生中川朝子於《歷史上不可碰觸的詛咒》一書中,結合科技、醫學知識與各國歷史上的奇談,探討那些官方認證,但當時的常理無法解釋的不可思議現象。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教養(尤其是隔代教養)的溝通中,父母兩方或與上一輩的討論總是很極端,當一方直接地說:「不能吃」、「某某專家說不能吃」時,往往就會產生隔闔。在此要澄清一個概念,就是對於這類教養觀念歧異的問題,教養者必須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例如:如果可以吃,可以有多少的攝取量?如果不可以,為什麼不能吃?而非只是一味固執地堅持:「什麼都不能吃?囝仔要吃就要給他吃,才會長大!」或是「偶爾吃一下又不會怎樣,你們(或我們)小時候還不是也吃這些?」長輩的一句「沒關係」,是媽媽們聽了最想撞牆的經典名言。零食就是零食,幫孩子找藉口最糟糕有時候大家都放錯焦點,像是關心自己在正餐內加的鹽會不會太多,對調味料挑斤減兩的,就怕孩子吃太鹹。其實,不斷讓孩子吃零食,這些東西裡都加了一堆人工色素或化學添加物之類的非天然物,才會讓孩子味覺失調,結果正餐變得一點都不好吃,也吃不下。這不是愛,是「礙」,這種情況是一定要禁止的,完全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4歲以後是挑食的高峰有一些研究發現,孩子到了4歲以後,對食物的喜惡變得很高,是挑食的高峰。其他的臨床觀察還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零食餅乾吃最多,會嚴重影響孩子味覺的判斷,飯原本沒什麼味道,自然他們就越來越不愛吃了!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最擔心的是,主要照顧者常常合理化一些不太正確的教養行為。例如,以讓孩子吃零食為例,常聽到的「歪理」與謬論有下列幾種:歪理一 這是日本的餅乾耶!這是××國的糖果耶!!!那又如何?還不是一樣是零食?而且還不是一堆色素、香料、防腐劑⋯⋯有時候反而會因為它來自國外及進口,我們就忽略注意到其原料成分與標示,這種「國外月亮比較圓」的心態反而更糟。歪理二 就是因為正餐都不吃,所以孩子才肯吃這些餅乾零食,這總比什麼都不吃還好⋯⋯這是倒果為因的做法。零食通常高鈉又很香,所以當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味覺,但吃多了,習慣了,正餐又怎麼會吃?所以正餐吃不下,其實是因為知道稍後還有零食可以吃。歪理三 哪有什麼不能吃?你們小時候還不是都這樣吃長大的!這真是一個隔代教養大大的迷思。第一,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零食的種類?第二,我們小時候的零食,哪有像現在的零食,加入這麼多複雜的東西?第三,現在都變相成由孩子來決定吃什麼,挑食行為嚴重,我們小時候,有什麼就得吃什麼,教養環境其實已經大大的不一樣了。關於零食歧見,大人間的有效溝通術關於教養者間不同的歧見,可以用下面這些科學的角度向對方解釋。孩子習慣吃糖,會更嗜甜。留意偶爾吃零食的「偶爾」頻率太高。糖攝取太高,孩子會容易生病。理性溝通,破除迷思很重要。(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將「科學化中醫」理念擴大,提供民眾中西醫結合之妥適治療,並增加成人健檢、癌症篩檢之受檢率,衛生署台南醫院與社團法人台南市中醫師公會,13日簽訂轉院診療與轉院檢查服務契約,使民眾未來看病能更有保障。台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蔡宗憙表示,多年來大部分中醫師皆以中醫傳統方式診斷與治療病患,雖然得到多數病患的肯定與支持,但卻較少與西醫醫院互動,若能與西醫結合,在傳統中醫療法中加入西醫的元素,定能提供更佳的醫療品質。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表示,雖然與西醫診所合作轉診(檢)已行之有年,但此次與中醫師公會合作,卻是一大創舉,此次簽約後,台南市中醫師公會所屬會員執業之中醫診所,認為就醫民眾有西醫診療上的需要,或應做的成人健檢、癌症篩檢尚未受檢,皆可透過此中西醫轉診(檢)服務,至台南醫院接受診療。李伯璋指出,台南醫院在接受各中醫診所之轉檢病患後,亦將提供檢查報告予原轉介之中醫診所,以利後續治療。如該轉診之病患因醫療需要,需於台南醫院為後續之治療,亦將基於病患利益,於法令許可範圍內,提供該病患之醫療資訊予該轉診診所知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皮膚病不是病,但若癢起來真的令人很難受,或有礙觀瞻,這時可以用中醫對治;若是尋求西醫看診,則是找西醫皮膚科醫師。此外夏天時,就要注重防曬,因紫外線會加速皮膚老化,出現皺紋與色素斑,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炎、日光性角化、皮膚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都與日曬有直接或間接關係,且臭氧層被破壞,紫外線穿透更直接傷害皮膚。對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規劃衛教講座,主題為「防曬與皮膚保養」,由該單位皮膚部沈宜萱主治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防曬與皮膚保養時間:102年6月6日(四)下午14:00~14: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台北常德街1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1東第7講堂洽詢:02- 2312 3456轉62114
很多人在除夕晚上、初一凌晨的時候,喜歡到廟裡「搶頭香」,希望神明能夠保佑自己能夠賺大錢、家庭平安、身體健康等,可以發現到人對於神明的依賴,如果站在科學的角度,似乎好像是一種迷信;其實只要保有正確的心態,那麼不管是不是到廟裡拜拜或是上教堂,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圖片為平溪車站附近的觀音嚴,攝影/林又旻。)其實到廟裡拜拜就是一種祈禱,只是地方不一樣,所以下面所說的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宗教,即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一樣可以祈禱。在一行禪師的《祈禱的力量》當中提到Larry Dossey在行醫生涯裡,發現到祈禱逐漸進到美國許多醫院和診所裡了。在1990年代初期,全美125家醫學院只有3家開授有關靈修的課程。現在約有90多所醫學院開授課程探討靈修和健康的關係。研究發現,信仰某種宗教或遵循某種靈修之道的人比其它人活得久,罹患重大疾病的比例也比較低。在《找回祈禱的力量》一書當中提到,相對有效的祈禱有五個要領,第一個要領是不需要只是藉助語言來祈禱,還要懂得用感覺來祈禱。第二個要領是懂得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才能讓身心得到釋放。第三個要領是要學會祝福,對別人的祝福是祈禱是否奏效的通關密碼。第四個要領是要讓自己在不完美的生命當中,可以看見完美的自己,因為不完美就是為了完美而存在。最後的要領就是綜合以上的要訣,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