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6日)上午花蓮發生規模6.3地震,全台有感,正值上班尖峰時間,許多人正在開車上班途中。如果開車時遇到大地震該怎麼辦?可以立即煞車靠邊停嗎?內政部消防署提醒,要先看駕駛是開在一般道路還是國道高速公路上,遇到地震當下的緊急因應方式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千萬不要緊急煞車,避免釀成更大傷害。
今(16日)上午花蓮發生規模6.3地震,全台有感,正值上班尖峰時間,許多人正在開車上班途中。如果開車時遇到大地震該怎麼辦?可以立即煞車靠邊停嗎?內政部消防署提醒,要先看駕駛是開在一般道路還是國道高速公路上,遇到地震當下的緊急因應方式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千萬不要緊急煞車,避免釀成更大傷害。
春節連假結束,民眾收假返回工作崗位,有些人不想塞在高速公路上,因此會選擇半夜啟程,也就是俗稱的「開夜車」;多數人會有疑問,明明開車前喝了咖啡,結果卻越喝越累,沒有效果。對此,腎臟內科主任醫師指出,民眾要注意喝咖啡的「時機」,建議小睡一下,接著再喝咖啡效果最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搭人便車與自己開車的經驗中,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什麼牌子的車子,都像一部X光機一樣,會把那個坐在駕駛座上、手握方向盤的人的真實面目照得一清二楚。不過,由於照出來的本性,與原來所認識的那個人的樣子相差太多,往往需要再認識一次這個朋友。」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著作《從習慣洞察人心》指出,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奇妙經驗,譬如搭某個同事便車時,突然發現,平常看他做事慢條斯理,甚至有點拖拖拉拉,但開起車來卻橫衝直撞,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也有的人剛好相反,平常做事勇往直前,開起車來卻四平八穩。到底開車時會出現哪些小動作?和個性又有什麼關聯?下次搭朋友的便車時,不妨細心觀察,相信會更進一步認識對方的人格特質。充滿侵略性的「路怒族」在電視新聞常常看到暴躁易怒的駕駛人,只因被別人按個喇叭提醒,或是別人超車讓他不爽,就衝動到攔車爆打、砸車洩憤。有人稱這群人為「路怒族」,開車不愉快就會轉成侵略性的駕車行為。開車時何以特別容易引發「路怒族」的情緒?有些「路怒族」車子當成自己的私有領土,一旦感覺私領域被侵犯,就會立刻採取激烈的防衛措施。也有些「路怒族」會把別人「超車」跟「按喇叭」的行為解讀成挑釁,於是立刻不分青紅皂白下車報復對方。還有些「路怒族」是因日常生活中累積大量不滿的情緒,以至於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任何小事都會讓他們大暴走。另外,氣溫高低也跟情緒息息相關。研究發現,炎熱夏天暴力犯罪的比率也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濕熱難耐的時候,很容易引發開車衝突。還有若開車駕駛剛好處於「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躁鬱症)的狂躁期,也很容易生氣失控,變成不可理喻的「路怒族」。邊開車邊演說的人邊開車邊演說的人也很常見,不管原本從事什麼工作,只要一上了車,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聲音宏亮的政治演說家,特別是碰到交通混亂的塞車時刻,他更是口若懸河地講個沒完沒了,從交通問題一路批評到國家大事。政府官員在他眼中都是笨蛋,學者專家均是蠢才,沒有人比他更具有智慧了。如果這種類型的人思想又較為偏激的話,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便很容易遭遇挫折。惡性循環的結果,往往會讓他們看什麼都不順眼、做什麼都不如意,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性別歧視的人抱持性別歧視的人,在他們眼中,女人多半不如男人,所以,只要一看到開車速度比較慢、倒車入庫不甚靈光的車子時,便會立刻以非常輕視的口吻強調:「這一定是女人開的車。」如果事實證明開車者的確是女性時,他更會得意洋洋地笑說:「你們女人根本就不會開車,還要出來跟男人爭道。」對有性別歧視的人來說,女性最好乖乖待在家裡,才是最好的歸屬。緊急剎車、橫衝直撞的人喜歡緊急剎車的人往往情緒較為焦躁,性格常處於不安定的狀況,因此開起車來會毫無預警地來個緊急剎車,讓全車的人越坐越緊張。橫衝直撞的人和緊急剎車的人頗為相似,大多是個性急躁且缺乏耐性的人。他們會為了求快而採取非常的手段,譬如抄捷徑或不斷地變換車道,結果反倒欲速而不達,這時他的火氣會直衝腦門,動不動就遷怒他人。追求速度的人喜歡追求速度來紓壓的人,通常都有自我壓抑的傾向,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本性及喜好。所以當他碰到不喜歡的事物時,常會勉強自己假裝喜歡;或是明明很討厭某個人,但表面上依然笑臉迎人;或是心裡不想做的事,卻不懂得如何拒絕。而當他實在受不了外在人情世故的壓力時,往往會以出走、失蹤、飆車等冒險行為,來平衡內外失調、表裡不一的情緒感受。烏龜慢跑的人開車像烏龜一樣慢的人,可能是年紀大了反應變慢,也可能是個性較為溫吞的慢郎中,他們無論為人或處事都比較小心謹慎,非常重視安全,寧可慢一點也不要發生意外。自言自語的人或許是經常一個人開車,身旁缺乏一個聊天的伴,久而久之,他們便養成自言自語的習慣。而當他們一旦習慣成自然後,即使有人坐在他的身邊,他也會旁若無人地喃喃自語起來。有自言自語習慣的人通常朋友都不會太多,沒事時他們喜歡做做白日夢,讓思緒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走。所以音樂對他們來說,就如同陽光、空氣和水般的重要,他們不但一上車便立刻扭開音樂,還要邊聽邊唱,流露出一副沉醉不已的模樣。至於聽音樂的動機,有些人是為了提神,以免長途開車會睡著;也有些人則是趁機練歌,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演出的機會,通常他們亦有某種程度的自戀傾向,很容易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只敢開曾經走過的路線,不只個性較為謹慎保守,也較為膽小害怕,只要是從沒去過的地方,他都會卻步,即使有人自告奮勇要帶路,他也會想辦法拒絕對方的好意。在現實生活中,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既不敢嘗試新奇事物,連做個決定都猶豫不決,最好世界靜止不變,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畫路線圖的人每次在出門辦事前,畫路線圖的人會先依照地點的遠近和方向來規畫開車路線圖,然後按圖行事,不會想到什麼做什麼,徒然浪費時間在往返奔波上。一般而言,行前喜歡畫路線圖的人都有「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同時也會為自己的生涯訂定近程、中程、遠程的目標,具有不錯的組織力,思考方面也頗為縝密周到。不守規則的人開車不遵守規則的人通常不把交通規則看在眼裡,無論違規停車或闖紅燈、黃燈、超速、超車,他都覺得理所當然。除了開車不守規則外,他們做其他事情時,也可能會鑽法律的漏洞或走後門,舉例來說,從事投資事業時傾向操作短線,不太有耐心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情。奉公守法的人奉公守法的人行事作風和不守規則型的人完全相反,他們不但遵守所有的交通規則,做起事來更是認真實在,絕對不會動歪腦筋或走後門。雖然和奉公守法的人相處既有安全感也很有保障,不過,由於他們的言行舉止一點也不踰矩,相對也比較不會營造生活情趣,既不會甜言蜜語也不懂得羅曼蒂克,需要靠自己製造浪漫情調。林萃芬指出,在自己還不會開車前,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這麼大的差別?等到自己也成為駕駛者後才知道,原來人在開車時經常處於無意識狀態,所有的動作都是被制約的反應,難怪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不為人知的本性來。 經由開車可以觀察的訊息實在太多了,從「價值觀」到「獨特性」都能一窺究竟,還能進入對方的潛意識,看到隱藏性的自動化反應,可說是最豐富的觀察旅程,有時甚至還會解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放假返鄉交通擁擠,親友拜年還得四處奔波,讓許多人乘車時間比平日多,不知不覺因坐太久而身體出現痠痛情形。物理治療師說,身體處於同一個姿勢太久容易發生局部肌肉疲勞引起痠痛,適時透過改變身體姿勢,將助於預防或延緩痠痛發生。車內簡單伸展 緩解疲勞痠痛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蔡明倫表示,在長途久坐或下車休息時,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舒緩痠痛動作,能有效預防痠痛情況發生:●減輕臀部痠痛/在座位上試著抬起一腳,讓大腿抬高朝向胸前,再以雙手手掌相疊將大腿往回推,如此來回反覆10下,再改換另一腳進行練習,如此抬腿運動有助於減輕臀部痠痛。●減輕腰痛/坐在座位上一手伸向身體背後,手肘往下移動朝向椅座,肩膀隨之傾斜向下,當腰部側面感到緊繃時,停留於該姿勢30秒,再改換對側手進行。坐姿下,以手肘往後頂著椅背,身體挺直,使背部離開椅背,反覆練習10次,透過這個肘頂椅背挺胸運動,能有助於減輕上背痛。●減輕肩膀痠痛/當坐姿下,伸出左手往右側肩膀,右手掌將左手肘推向胸口,當左側肩膀感到緊繃時,停留於該姿勢30秒,再改換對側手進行。手臂高舉抓握座椅頭靠可以減輕肩頸痠痛,坐姿下,雙手高舉使手臂緊貼著耳朵,接著手肘彎曲使手掌抓握頭靠或椅背,當肩膀周圍感到緊繃時,停留於該姿勢30秒。●減輕腰酸背痛/站立姿勢下,身體挺直,雙腳呈現弓箭步,雙手推向牆柱,當大腿前側感到緊繃時,停留著30秒再放鬆,恢復站立姿勢。俯身彎腰可減輕肩腰膝痠痛,當站立時,手扶著牆柱,慢慢地彎下腰,使肩膀、臀部、大腿後側感到緊繃時,停留著30秒再放鬆,恢復站立姿勢。蔡明倫指出,在車上座位空間雖小,但上述坐姿動作所需活動範圍並不大,可當成乘車久坐的運動,若沿途到了休息站,還可以針對上述的立姿運動,為身體做大幅度伸展,緩解疲勞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迎接一個新生命是件開心的事,但對於準媽媽來說,除了要面對生理上的變化,生活上更會產生許多不方便,其中關於孕婦開車的相關議題,經常會引發討論,現今職業婦女相當多,許多女性需開車上下班,即使懷孕也無法因此改變通勤的交通工具。開車易引起焦慮情緒 增流產風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怡君物理治療師表示,在開車時,由於孕婦一直坐在座位上,骨盆和子宮的血液循環都不好,而且開車容易引起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利於胎兒健康,容易造成流產。特別是對於新手來說,開車時精神高度緊張,也會影響腹內胎兒,所以新手懷孕後最好不要開車。然而對於許多職業婦女來說,上下班通勤早已習慣開車,或是無法改變通勤交通工具,對此,陳怡君物理治療師也表示,若非不得已需要自行開車的時候,應多留意、遵循4點注意事項:1) 座椅適度往前移,保持膝蓋與臀部同高。2) 兩手同握方向盤開車。3) 背打直,最好以護背墊來保護腰背部。4) 切莫坐在太後面開車,或伸長手臂開車,以免使得腰背脊的曲度變平,增加受傷的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眼睛乾好痛苦!不僅在閱讀、使用電腦或看電視時會帶來困擾,更增加夜間開車的危險性;乾眼症過去一直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但隨著現代人使用3C的時間與頻率增加,乾眼症患者年齡層已經逐漸下降,乾眼症的不適症狀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更導致角膜病變影響視力。乾澀、異物感就點眼藥水 錯失治療時機亞東醫院眼科部張淑雯醫師表示,臨床發現,不僅老年人、婦女長年受乾眼問題之苦,年經的隱形眼鏡配戴族群和3C使用者,對於乾澀、異物感、眼睛疲勞、不自覺流眼淚、視力模糊等症狀輕忽,認為只要到藥房買眼藥水點一點就可以解決,而不知道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常常求診時已嚴重造成上皮破損與角膜潰瘍,錯過提早治療時機,而影響生活品質甚鉅。研究指出,瞼板腺功能障礙導致油脂層分泌異常是乾眼症的主因,過去靠醫師的經驗可以診斷乾眼症,但難以診斷瞼板腺是否異常,如今可利用科學儀器,檢測眼睛表面最外層的油脂保護層厚度,可知道油脂是否足夠,並能同時檢測眨眼習慣,一但眨眼不完全的情形嚴重,將影響油脂分泌。瞼板腺功能異常 致油脂層厚度不足曾有位施小姐戴隱形眼鏡20年,且是電腦的重度使用者,去年開始配戴隱眼後有嚴重異物感、視力模糊,甚至有時眼睛分泌物過多,刺激眼睛張不開,嚴重影響到通勤開車的安全性,求診檢查後,才發現油脂層厚度嚴重不足,還好只是初期瞼板腺功能異常,在接受醫師治療與居家保養後,才解除眼睛不適的症狀。張淑雯醫師指出,眼睛紅、癢、刺痛、異物感、有黏性分泌物、易受風吹或煙燻刺激、常流淚、視力模糊、難以忍受戴隱形眼鏡等,都是乾眼症常見症狀,應及早重視乾眼問題,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並提供民眾「3多」保養預防乾眼症:1) 多保濕/避免太乾燥或一直吹風的環境待太久,減少使用吹風機、電風扇時間,吹冷、暖氣或使用電暖爐時須增加室內的溼度,可於室內置一盆水。2) 多保養/眼睛溫敷、多做眼球運動,隱形眼鏡選擇高透氧材質,儘量選用長效保溼的保養液;定期眼睛健檢。3) 多休息/僅記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原則,專注用眼時要記得眨眼,保持眼睛濕潤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因國人飲食習慣偏差,生活型態大幅改變,我國糖尿病患,人數持續增加,達一百六十萬人左右;而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佳,放任其高高低低,不斷劇變,除了會引起糖尿病三大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之外,恐怕還會增加「出車禍」的風險!血糖忽上忽下 開車風險激增雖糖尿病已然成為國病,然而,多數病患對於控糖觀念,仍屬不全,進而讓不少糖尿病患,成為「危險駕駛」。國外大型研究直指,糖尿病患開車發生事故的機率,平均較常人多出兩成左右,而年紀愈大,其風險就愈高,最高達3.8倍。就有一名六十二歲的李姓計程車司機,罹糖尿病已達七年,因計程車行業競爭激烈,時時刻刻須眼觀八方,積極搶客,才能維持家計,就因為如此生活步調,導致控糖藥物時常有一顆沒一顆的亂吃,血糖也時常彷彿雲霄飛車般上沖下洗,兩年前竟併發視網膜病變,手腳也開始莫名亂抖,就連開車此等事,也變得難以駕馭,多次差點出車禍,只好被迫中斷計程車事業。耕莘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裴馰指出,未定期用餐與服藥,會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影響糖尿病患血糖控制。血糖長期忽高忽低會引起腎病變、眼病變等併發症,反而不利控制病情,甚至影響行車安全。全台糖尿病患 高達七成控糖不佳最令人憂心的是,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全台糖尿病患,高達七成血糖全都控制不佳,藥物未定期服用,食物攝取未有控管,引起併發症與車禍的風險,更是激增。醫師呼籲,每日定期服藥,是控糖的不二法門,而目前有多種藥劑可供選擇,包括,傳統上的一天服用一顆,亦或是早晚搭配正餐各一次,可與醫師討論最佳的服藥方式,進而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與提升自身的服藥順從度,才能免除血糖劇烈起伏、遠離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除舊佈新、家家戶戶總是卯起勁打掃,有些因姿勢不良不慎扭拉傷。此外,春節期間不論是方城之戰的麻將族、返鄉陷車陣的開車族、或久坐沙發的電視族、熬夜上網的電玩族、大展廚藝的媽媽族,都容易引起一連串的不適,導致過年前後,各類痠痛的病人增加近3成。急性扭拉傷先冰敷 緩解後再熱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沈蘊之醫師表示,若再加上常熬夜、抽菸或喝酒,會更損傷肝血腎陰,陰血不足濡養肌肉筋骨,使得肌肉變得較緊繃,肌肉筋膜失去原有彈性,更是罹患肢體痠痛或受傷的主要原因。按摩全身10穴位 遠離痠痛沈蘊之醫師也說,若不小心造成傷害,產生急性扭拉傷或挫傷,使得局部「紅腫」疼痛的急性發炎時,局部應立刻休息停止活動。在初起的1、2天內冷敷處理,可以止痛緩解抽筋,消腫及減少出血,降低發炎。而急性期緩解後則可用熱敷,可改善局部循環,增進組織復原能力。也可藉由按摩穴位來緩解疼痛的狀況,如:●腰痛/腰痛穴、委中穴、大腸俞、養老。●肩頸痠痛/風池、中渚、後溪。●手肘痛/曲池、手三里。●手腕痛/陽谿、手三里。他也提醒,急性痠痛常見的迷思是認為應少活動、多休息,實際上適度活動可改善血液循環,還能牽拉肌肉以放鬆緊繃肌群。比如:腰痛可作強化腰背腹部肌耐力、肌力的訓練為主,每週至少3次,持續4~6週。並且漸進性的增加運動量,以個人能忍受程度為原則。或是鍛鍊中醫養生「八段錦」,可加強肌肉伸張。如果真的需要臥床休息,時間不超過2至3天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