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血管太油嗎?研究發現,高血脂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倍,冠心症患者有近6成會合併發生中風、近7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但根據統計,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僅有5成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LDL-C,俗稱壞膽固醇)控制在標準值100毫克/分升以內。
您的血管太油嗎?研究發現,高血脂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倍,冠心症患者有近6成會合併發生中風、近7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但根據統計,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僅有5成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LDL-C,俗稱壞膽固醇)控制在標準值100毫克/分升以內。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眼街道,觸目所及,均是體內膽固早已超標的正港固醇哥與固醇姊,因國人飲食偏好高油高脂,不吃油炸不罷休,一天無肉生活無味,導致國人體內膽固醇普遍偏高,不過,要降低這引起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禍首,從肉類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又不可偏廢,也因此,魚肉,是許多人減少體內膽固醇持續累積的最佳肉類來源!吃禽畜肉 不如多吃魚肉以大原則來說,要吃肉,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根據消基會所建議的肉類飲食守則指出,肉類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能彌補植物性蛋白利用率不高的缺點,不過肉類品質的好壞,應根據裡頭脂肪酸的含量與質量去判斷。整體而言,畜肉有5~20%的脂肪,而且富含「飽和脂肪酸」不宜吃太多;禽肉的脂肪含量比畜肉的低,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畜肉好;魚肉一般偏瘦,肥魚則能提供高價值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佳。以下列出魚肉的好處:1) 魚肉消化吸收率高/魚肉是最佳的動物性食品,其兼具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優點。魚肉的蛋白質比例通常為18~24%,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營養價值相當高。此外,魚肉的肌纖維較短,蛋白質結構鬆散,所以質地特別軟嫩,消化吸收率更超過90%以上,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2) 脂肪較低,不飽和脂肪酸高/魚肉的脂肪一般僅1~4%,比畜禽肉的少很多,常吃魚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其脂肪中的80%為不飽和脂肪酸,能軟化血管,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脂肪豐富的魚如鯡魚、鯖魚、鮭魚、秋刀魚和沙丁魚等的營養價值更高,因為提供了很特殊的ω-3脂肪酸EPA和DHA,主要存在於寒帶水域的海魚中,這是畜禽肉和陸上植物所缺乏的營養素,而兩者均可作為必需脂肪酸的替代物。3) 富含抗發炎成分/每週攝取1、2次撲克牌大小的海魚,每次大約能提供200~500毫克的EPA和DHA,可預防冠心病及缺氧性中風,EPA和DHA還抑制發炎、降低血壓、對抗血栓和避免老年癡呆症等。義大利心肌梗塞干預研究曾針對11,324名相關生還者做調查,經過3.5年的試驗後發現,若每天服用1公克來自魚油的ω-3脂肪酸,總死亡率減少了20%,死於心血管疾病減少了30%,突然死亡減少了45%。4) 深海魚維生素豐富/魚油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D,尤其在肝臟內,魚肉中的維生素B群也不少,鉀、鈣、磷比畜禽肉多,海水魚還提供豐富的碘,這些對神經系統發育或新陳代謝正常都非常重要,若能連肉帶骨一起吃的小魚,則為極佳的鈣質來源。但也提醒並非所有的魚類都能夠常常吃,因食物鏈的關係,大魚較易有汙染的風險,建議魚的內臟別吃,大魚也少吃,最好能挑選可以整盤放置在餐盤上的小型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每年統計的10大死因排行榜中,糖尿病一直是高居不下的疾病之一,尤其以肥胖者為主的第2型糖尿病(俗稱成人型糖尿病)罹患率特別高,相對來說飲食方面的控制相當重要。針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做研究,發現平時吃豆類多過吃白米飯的患者,血糖會較低不易飆升。與白米飯相較之下,豆類的澱粉含量較低,但部分如紅豆、綠豆、花豆也屬於含澱粉量較高的豆類,糖尿病患者仍得小心攝取。聽說吃豆類會讓胃腸產生脹氣?中醫師羅明宇說,很多人都擔心豆類會引起脹氣的問題,豆類確實會讓胃腸產生脹氣,這是因為細菌攻擊留在腸道內難以消化的物質所造成的。而以下建議可以減輕食用豆類所引起的不適,如:罐裝豆類和豆泥比較不會引起脹氣。如果經常少量地吃豆子,身體會適應這種食物,消化的問題也會減少。但有人說吃豆子容易放屁,這是真的嗎?羅醫師回應,許多人認為吃豆子會常放屁,所以對豆類食物敬而遠之,事實上並非所有豆類都會造成放屁。美國研究發現,吃不同種類的豆子,放屁程度會不太一樣,而且依個人體質放屁程度也會出現差異。為什麼吃豆類食物會增加放屁量?研究人員解釋,豆類富含纖維質及寡糖,腸道酵素無法充分消化這些碳水化合物,所以就必須交由腸道細菌分解,這些成分在腸道就會開始發酵,多數放屁、脹氣氣體來自細菌發酵。林佳靜營養師也說,豆類食物的膽固醇含量遠低於魚、肉、蛋、奶等動物性蛋白質,再加上豆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纖維質,除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又因為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和卵磷脂,可以促進神經發展、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可說是預防心血管疾病最佳的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蒲公英,看起來雖然只是不起眼的野草,根據醫藥作家同時也是美國香草師協會(AHG)會員的郭姿均指出,蒲公英在西方的草藥學中,代表是cleaning,意思是能夠幫助身體清除廢物,促進肝臟的功能,還能降低膽固醇,有助血糖穩定,甚至有實驗室在研究在老鼠身上對抗乳癌的作用。蒲公英除了提供排毒、保肝以及降膽固醇等功效外,本身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礦物質、維他命及卵磷質,郭姿均說,重視養生的西方人會在沙拉中加入一些蒲公英金黃色的花瓣,但她也提醒,記得要將花托去除,不然會有苦味,除此之外,蒲公英在未開花前的嫩葉也是排毒健身的好食材,根部也可以烤來食用,建議在晚秋時挖起根部使用,這時根部已吸收較多的藥性能量,根據目前研究顯示沒有毒性的蓄積性,所以連美國的有機店都有販售蒲公英嫰葉,一小把就要二塊至三塊美金。「蒲公英」,從台灣到美國,四處都有,不用肥料照顧,自己就會順利生長,有時還被園藝專家認為是頭痛雜草,在美國小朋友眼中,它有一個美麗的小名,叫做「許願花」(Wish flower),美國小朋友喜歡一邊想著自己的願望,一邊吹拂蒲公英的棉絮般的種籽,看著它隨風散播的模樣。其實蒲公英在中西醫上,都有其貢獻,根據維基百科指出,本草綱目中也記載蒲公英可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等,另外包括神農本草經、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都顯示出蒲公英對人體的保健功效,沒想到不起眼的小小蒲公英,也能有如此妙用,甚至成為各種美味又營養豐富的菜餚。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日前在28日發布了一個警訊,指出降膽固醇藥物斯達汀(statins),恐有記憶受損與血糖升高的風險,因此要求「斯達汀」(statins)降膽固醇藥物,必須加註警語,提醒用藥病患。FDA指出,在美國有上百萬的人,服用斯達汀(statins)類藥物,包括知名藥廠輝瑞藥廠的立普妥(Lipitor)、普拉固(Pravachol)、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的冠脂妥(Crestor)以及默克藥廠素果(Zocor),都必須在包裝上加註警語標示。FDA表示,根據研究指出,一些病人確實因為服用斯達汀(statins)類藥物,而出現血糖升高,且被確定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但FDA也說,斯達汀(statins)藥物確實能大幅降低心臟病發與心臟疾病的風險,公布這項訊息也並非要大家停止服用藥物,只是希望加上警語,提醒用藥患者其藥物的副作用及影響,至於記憶力減退方面,FDA說,記憶喪失的問題並不嚴重,只要病人停止服藥後,現象即消除。目前台灣衛生署則是表示,確切結論,還需再蒐集資料,經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要加註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