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基金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富邦人壽 持續用愛守護醫行無礙 推出「好行康復包」助癌友邁向康復

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富邦人壽 持續用愛守護醫行無礙 推出「好行康復包」助癌友邁向康復#台灣癌症基金會

在台灣110年新增超過十二萬名癌症患者,其中60歲以上佔將近六成。由於癌症治療需要高頻率且穩定的醫療介入,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癌友,通常需要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對於偏鄉的高齡癌友來說,面對如此密集的治療已經是身體上的沉重負擔,而漫長且不便的就醫路程更是增加了困難。且值得注意的是,南部與東部地區癌症死亡率分別高出北部3成3、4成5,實著顯示出偏鄉癌友在接受治療與康復過程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為提升偏鄉癌友就醫便利性,富邦人壽自2017年起支持台灣癌症基金會「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計畫,七年期間已協助逾2,000名偏鄉銀髮癌友穩定就醫,突破治療的交通困境,更以此案榮獲第四屆台灣永續行動獎「SDG10減少不平等-金獎」殊榮。除了企業、基金會的力量,也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出「銀髮癌友偏鄉交通媒合平台」,提供安全乘載及預約搭乘服務,服務範圍自台東首發並逐漸擴達高雄及台南,下一站預計拓展至屏東。讓偏鄉癌友的就醫過程更無礙,富邦人壽亦期待拋磚引玉,號召更多人關注偏鄉癌友的就醫可近性議題。 今年雙方再度攜手合作,為偏鄉地區的銀髮癌友帶來更多就醫便利與支持。推出專為偏鄉銀髮癌友設計的「好行康復包」,內含抱枕被、衛教手冊與照護康復品,陪伴癌友一路上的溫暖,不會因治療而感到孤單無助。同時精心拍攝了感人影片,展現出銀髮癌友們在康復路上的堅毅與希望,並藉此呼籲社會各界對這一族群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為他們的康復之路保駕護航。 ※觀看更多影片: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打造康復之路 用愛守護醫行無礙 ● 兩分鐘: https://youtu.be/A6iRxM7nXI4 ● 完整版: https://youtu.be/KftyL9TBR2Y 遙遠就醫之路身心俱疲 偏鄉癌友艱難抉擇:堅持還是放棄?! 住在台東成功鄉的陳大姐,因罹癌轉為打工兼職維持生計,搭乘每天只有來回一班次的車前往就醫,往往一早出門,傍晚才到家。大姊說:「半年25次的療程,每個禮拜來回6小時真的是很辛苦,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好起來 ?」 台灣癌症基金會 蔡麗娟副執行長解釋,癌症患者經常須接受化療及放療,每二到三周的化療已讓癌友疲憊不堪,若是加上每天一次,每周五次的放射線治療,整個療程會持續一至兩個月。這樣高頻率的治療,再加上因癌症治療副作用如常有噁心、嘔吐、疼痛或極度疲憊,使得長途往返醫院的過程更加痛苦,大幅增加了就醫路途上的危險。 獨居在台東太麻里的方伯伯,無家人親友照顧,每星期獨自騎車就醫50公里,在長途跋涉的過程中,他時常遇到排泄物無預警地從造口流出。長期的舟車勞頓與孤獨感讓他多次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伯伯說:「每次騎在路上,我都想很多,很像是人生的最後旅程……」 圖/獨自騎車就醫的方伯伯,長期的舟車勞頓與孤獨感讓他多次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 南部與東部地區癌症死亡率分別高出北部3成3、4成5。且分別有超過6成及7成的癌症病友,常常是無人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就醫。台灣癌症基金會過往服務的個案中,多數是獨居或老老照顧,鮮少與子女同住,家庭支持系統薄弱。這些癌友千里迢迢到醫院接受治療,結束後還得趕搭巴士或自行騎乘機車,翻山越嶺經過漫漫長路後才能到家得以休息,這樣高頻率且長時間就醫車路程,面臨安全和體力上的挑戰,不少人寧可選擇放棄穩定的治療。因此,改善交通支持對於提高偏鄉的銀髮癌友的治療持續性和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台灣癌症基金會再次攜手富邦人壽,致力於用愛與關懷守護偏鄉銀髮癌友的康復之路,打造出無障礙的就醫環境。這項計畫不僅僅是一個公益專案,更是企業對社會永續發展的長期承諾。我們呼籲全民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號召社會大眾力量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為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條件而努力,讓每一位銀髮癌友都能夠安心面對治療,穩定就醫,讓他們康復之路「醫」行無礙。

跨黨派立委籲癌藥基金儘速立法  藥品政策接軌國際

跨黨派立委籲癌藥基金儘速立法 藥品政策接軌國際#台灣癌症基金會

7月2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厚生基金會共同舉辦「台灣癌症新藥基金(TmCDF)永續記者會」,公布新國會對癌症新藥基金的意向調查,並呼籲儘速修法以成立癌症新藥基金。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立委劉建國、王正旭、廖偉翔、陳昭姿、林月琴等共同出席響應。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指出,台灣癌症治療面臨兩大問題,一是病友等待創新醫療科技的時間過久,另一則是新治療價格昂貴。針對前者,衛福部已在年初導入平行審查機制;後者則積極擴大健保暫時性給付。衛福部也已盡力向行政院爭取公務預算挹注,在不排擠健保其他支出的前提下爭取更多預算。 立委劉建國分析,當前立院針對成立癌藥基金已有十一個修法版本,具備高度的民意基礎,更是跨黨派的共同政見。衛福部應儘速與立院展開討論,以今年底就能修法、成立百億基金為目標。劉委員更以近年成立的長照、農保等百億基金為例,認為成立基金成立百億癌藥基金不僅代表新政府對於兌現政見承諾的決心,更具備台灣是否願意認真面對健康照護世代的宣示性意義。 立委廖偉翔表示,百億癌藥基金是去年各黨的競選政見,目前在立院更是高度共識的議題,然而衛福部提出的方案卻是三年後才到百億,令不少病友團體失望。廖委員呼籲國家藥品政策應接軌國際,以「藥品符合國際臨床治療指引全給付」為目標,讓癌症家庭能看到曙光與希望。 立委陳昭姿強調,衛福部應盡快兌現賴總統選期承諾,撥足百億預算;同時釐清百億癌藥基金跟健保新藥新科技預算的差異,不可因為成立新基金反而排擠原有新藥預算。此外,陳委員也建議基金應運作獨立於健保署外,確保公正、客觀評核。 立委王正旭建議思考多元做法,修法是一個長遠期待;而立委林月琴感慨,因自身來自社福界,對於癌友的處境感同身受。林委員認為癌症新藥基金必須從國家上位思考,不僅填補癌症當前治療缺口,更需要結合台灣生技與新藥研發產業。 癌症新藥基金獲新國會高度支持  民意強烈 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新國會對癌症新藥基金的意向調查,結果顯示癌症新藥基金獲得立委高度支持,民意強烈。59位回覆問卷的委員中,有 92 %支持政府儘速成立癌症新藥基金;97% 認為基金必須法制化才得以永續運作;90% 認為新內閣應將成立癌症新藥基金列為首要施政目標。其中 52 名立委更表明,將向所屬三黨團建言,將癌症新藥基金納入黨團優先法案。 調查也請立委依據對國家預算的專業判斷基金較可行的財源,結果依次為「結合生技產業發展/新藥新科技研發之相關基金 75%」、「逐年編列公務預算支持 71%」、「菸捐/新興菸品(加熱菸)捐 69%」、「公害污染相關基金撥補 65%」以及「政府建立企業參與誘因 63%」。 專家呼籲:基金運用須長遠思考  不該侷限「暫時性給付」思維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全台癌症人數2022年達81萬人,2023年已成長至88萬人,然癌症新藥納健保平均得等待 782 天,給付涵蓋率僅3成,癌症家庭的健保外自費成為常態。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23年針對1,255個癌症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6成4的癌症家庭自費醫療已成常態,約4成5自費用於健保未給付的新藥。 張文震執行長進一步指出,台灣癌症基金會自2019年起持續為癌症家庭請命,聯合13 個癌友團體呼籲政府儘速成立癌症新藥基金,透過拜會時任副總統賴清德,獲允納入政見;賴總統也在日前宣布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將「百億癌藥基金」納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讓病團充分感受到政府的決心,盼有共同參與的機會。同時張文震執行長也感謝新一屆國會立委對癌友的支持,當前第十一屆國會已有11個修法版本,共 91 名立法委員連署推動癌症新藥基金修法,期盼透過凝聚社會各界行動力,提升癌友整體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康照洲指出,隨著全球新藥新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各國都在建立「可負擔醫療」政策,讓醫療用得到、用得起。癌症新藥基金是政府實踐健康投資比例達GDP 8%承諾的重要一步,未來應建立國家藥品政策的滾動式檢討機制,透過健保與癌症新藥基金的協同運作,增加醫藥品的可近性及可負擔性。此外,基金的運用也必須長遠思考,目前許多健保「暫時性給付」給付項目不一定擁有適當的治療指引。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指出,社會對癌症及病權的高度關注,也讓第十一屆厚生會參與的立委人數達到 75 位,創下歷史新高。立法院厚生會也在今年成立第二屆「台灣癌症新藥可近性推動委員會」,透過醫界、專家、病友團體的討論,呼籲政府針對癌友需求應「先撥款、再立法」,透過促進跨黨派對話,優先撥款緩解癌友困境,並儘速完成癌症新藥基金修法作業。 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沈麗娟指出,成立癌症新藥基金將是新藥給付導入科學證據的契機,透過癌症新藥基金與健保機制的相互配合,有助於我國實現精準給付,縮減給付落差。如何建構我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之組織及運作機制,將是能否以科學證據實現 TmCDF 與健保接軌之重要決定因素。 病團建言:遵循三大原則才能解決病友困境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的初衷是解決癌友用藥困境,減輕癌症家庭負擔,因此基金應以病友為中心,以本土化、切合國人需求為原則來規劃。蔡麗娟副執行長也提出三大建言:第一、儘速完成癌症防治法修法,讓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於健保外獨立且永續運作;二、基金運作機制須讓新藥可近,應盤點當前健保新藥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的落差,儘速將療效明確藥物納入給付體系,讓癌症治療接軌國際;三、落實病友參與,建構能解決病友用藥困境與治療缺口的癌症新藥基金。

響應世界癌症日「Close the care gap」支持「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成立  解決治療不平等困境

響應世界癌症日「Close the care gap」支持「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成立 解決治療不平等困境#台灣癌症基金會

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在2022年訂定為期3年以「Close the care gap」(縮小癌症照護差距)為主題的運動,而今年為此運動的最後一年,特別提出「癌症治療平權」,呼籲各國政府政策應專注解決癌症治療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在台灣,目前癌友已經面臨到經常需要自費負擔高價癌症新藥的困境,已造成醫療階級化的隱憂,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要解決此問題,則推動「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是亟需的解方,幫助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減輕癌症家庭的負擔,讓癌症存活率和平均餘命可以趕上日韓。 癌症死亡率高於日、韓、新加坡 台灣癌症與新藥的距離 成為癌症家庭的痛 台灣的癌症死亡率甚至高於日、韓及新加坡,蔡麗娟說,若要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早期發現之外,有效的治療則非常的重要。近幾年新藥新科技的進展非常快速,有些創新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病情,提升存活率。然而癌友面對的困境是等待新藥納保的時間長,平均要等到787天,中位數是552天,即便健保給付,因為新藥非常昂貴,財務衝擊太大,因此給付範圍也嚴格限縮,都是後線給付或限制給付的療程和期程,病友常常要面臨自費高價新藥的艱難選擇與沉重負擔,癌症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在病友本身,從財務負擔、照顧負擔來看,已經是衝擊到整個家庭,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也就是癌症家庭的子女,他們將面對整個癌症醫療的「癌症承擔世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再加上癌症新藥給付弱化的困境,如此雙重夾擊的世代。 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3「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的成立 為重要解方 國際抗癌聯盟指出,今年「縮小癌症照護差距」的目標應加強在癌症治療的倡議上,目前還是有許多人在癌症治療上因為收入、教育、法規、地理位置等外在環境因素受到癌症治療不平等待遇,甚至得不到該有的有效治療,而影響了未來的癌症存活率,所以呼籲各國政策制訂者及領導人要加速消除治療不平等的問題,確保自己國家公民不論在時間、地點、病情、癌別等不同的條件下,都應該能有平等公平的醫療照護。 蔡麗娟副執行長說,隨科技發展,各癌別的創新治療藥物愈來愈多,但費用也不低,癌友治療上需仰賴健保給付,感謝賴副總統聽到癌友的聲音,也看到衛福部在今年的健保總額預算中編列了「暫時性給付」預算,來回應癌友對百億癌藥基金的期待,然目前癌友用藥困境單靠暫時性支付的機制並無法完全解決,因這筆預算傾向用於給付需要蒐集更多真實世界數據的新藥,然而許多已經取得TFDA藥證,臨床療效有明確實證,而且是已經被NCCN列為國際治療指引的標準治新藥,因為財務衝擊太大而遲遲無法給付。 所以我們必須要盤點台灣與各國健保體系中,新藥給付與國際臨床診療指引的涵蓋率的落差。以公務預算迅速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基金,縮短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的差距,強化台灣醫療體系的國際接軌,提升我國醫療與生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無論目前新政府或在野黨,皆在競選前提出百億癌藥基金作為競選政見,其重要精神就是「站在病人立場,有好的藥先拿來用」,不應該讓癌友因為延誤治療而失去生存機會,而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的「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就是期盼能解決此窘境及無奈,期盼此政策應立即列入政府的首要執行計畫中,並儘速啟動癌症藥品基金的專法訂定、整體給付架構的規劃與設置期程的明確進度,尤其在癌藥基金的審議過程中應該有病友團體的實質參與。 蔡麗娟副執行長強調,醫療是基本人權,癌友生命不能等,加快腳步設置癌藥基金,給癌友有治療續命的機會,讓健保成為癌友有力的依靠,同時解決台灣健保因財務衝擊而延遲新藥給付的困境,提升新藥可近性。

優活影音》 花光退休金快扛不住……多發性骨髓瘤病友苦等新藥給付

優活影音》 花光退休金快扛不住……多發性骨髓瘤病友苦等新藥給付#台灣癌症基金會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血癌的一種,好發於50~70歲男性族群,目前多以化療、合併標靶新藥治療以及幹細胞移植等方式來治療,但會歷經多次復發,需要靠多重藥物組合治療延緩復發並提高存活率,唯健保用藥選擇有限,第二線治療選擇少,病友只能自費使用標靶新藥或忍受健保藥物副作用,承受相當大的痛苦,盼健保盡速通過新藥給付嘉惠病友。

台癌免費講座:妳的乳癌分類落伍了嗎?認識轉移型HER2弱陽性乳癌

台癌免費講座:妳的乳癌分類落伍了嗎?認識轉移型HER2弱陽性乳癌#台灣癌症基金會

52歲施女士約五年前乳癌復發,乳房腫瘤日益增大、肺部多處轉移,甚至走路會喘,只好再度就醫。原本她以為自己是三陰性乳癌,經詢問醫師才知道,在現行的乳癌分類中,她其實屬於「HER2弱陽性」類型的乳癌,治療對策可能面臨調整。 專家表示,在精準治療日益進展之下,原先為荷爾蒙陽性及三陰性乳癌的患者,約有5成左右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對此,專家也呼籲原先屬這兩類型的乳癌患者,再次確認自己是否符合新型,提供自己一個新的治療契機。 為提升乳癌病友對於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的認識,台灣癌症基金會將在6月18日週日上午,於台灣大學公衛大樓101講堂,舉辦「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知衛教講座」,邀請專家包含哈佛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醫師、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林帛賢醫師、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趙祖怡醫師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主任劉峻宇醫師,教大家認識「HER2弱陽性乳癌」以及轉移性乳癌病友如何與醫師溝通、正確面對癌症。 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知衛教講座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Q4kyyO 因現場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額滿為止。

80萬家庭扛治癌重擔,台癌團體赴總統府請命盼成立「新藥基金」

80萬家庭扛治癌重擔,台癌團體赴總統府請命盼成立「新藥基金」#台灣癌症基金會

台灣與全球的癌症危機不斷上升,癌症在台更連續40年蟬聯10大死因之首。為此立委劉建國率領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厚生基金會等13個癌症相關團體,以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為訴求與副總統賴清德請願,期望減輕癌症家庭負擔。 這次台灣癌症相關團體也協同醫藥界專家代表共同拜會賴清德副總統,懇請支持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aiwan multi-support Cancer Drugs Fund,簡稱 TmCDF),以減輕癌症家庭負擔,同時遞交聯合請願書。 針對癌症藥品基金,賴副總統深表支持,並指出政策規劃重點應放在基金成立後的運作機制上,在參考他國制度的基礎上,依據台灣社會自身特性進行調整;與此同時,也應提升醫療科技評估量能,透過分析真實世界證據以確認新藥的實際療效。 7成5癌症家庭面臨自費新藥艱難選擇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癌症病友等待癌症新藥納入健保平均為787天,即便獲得健保給付,給付範圍也僅涵蓋30.4%的癌症病友,超過7成5的癌症家庭面臨自費新藥的艱難選擇。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也呼籲政府應在健保體制外成立基金,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並請衛福部儘速完成癌症防治法修訂保障癌友適切醫療權益;同時評估由醫院成立「基因檢測門診」可行性。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則提出儘速完成英國癌症藥品基金制度的實地考察的訴求,提升醫療科技評估的量能與位階,以及檢討如化療等低效益傳統治療方法的給付效益。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說明,台灣具備良好的醫療技術與環境,然而給付政策卻跟不上國際。以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的肺癌為例,強化肺癌治療亦是降低台灣整體癌症死亡率的指標,然國內對肺癌的診療卻難跟上國際治療指引,期待有好的政策讓癌症治療與日、韓等國同步。 「以完整科技評估,支援國家醫療保障體系」 台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也提出,國家藥品政策確實已到了需改革的階段,建議政府定期舉辦全國藥品政策會議,即時檢討藥品政策;同時台灣應設立國家級醫療科技評(HTA)專責單位,完善藥物經濟學與社會經濟影響評估,才能有效對接大健康的國家政策需求。 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也認為,國家應儘速成立行政法人或專責智庫,以進行完整的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接軌真實世界證據(RWE)的蒐集與分析,才有能力支援未來的國家醫療保障體系。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表示,修訂癌症防治法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已獲得超過60位跨黨派立法委員連署支持修法,國會過半數支持代表著需求急迫、民意強烈,希望賴副總統能夠聽見癌症家庭的心聲,支持推動「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圖說/賴清德副總統 20 日接見台灣癌症基金會等13個病友團體(總統府提供)

一刻不敢走怕錯過公車 「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助癌友安心就醫

一刻不敢走怕錯過公車 「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助癌友安心就醫#台灣癌症基金會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且癌症的發生率從60歲之後即大幅提升。癌症是必須高頻率穩定治療的疾病,對於正在接受治療之癌友,常常需要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而偏鄉長者面對密集的治療,身體已是一大負擔,更需接受長時間且不方便的就醫車程,讓他們求生的一哩路雪上加霜。 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關注偏鄉癌友就醫狀況,在富邦人壽連續5年企業資源挹注之下,協助逾1,700名偏鄉銀髮癌友順利就醫。今年攜手富邦人壽與中華顧問工程跨界合作,建立「銀髮癌友偏鄉交通媒合平台」,以台東地區作為首發地區,於2022年10月起上線營運,提供偏鄉癌友更實質的交通服務。 交通不便讓偏鄉癌友身心俱疲 7成萌生中斷治療的念頭 台灣癌症基金會 賴基銘執行長表示,癌症屬高齡化的疾病,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癌症是需高頻率回診的疾病,癌症若在確診3個月後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對偏鄉的銀髮癌友而言,就醫交通的環境艱困,往往會造成中斷治療。 偏鄉交通不便恐讓癌友萌生中斷治療念頭,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19年調查,探究癌友就醫可近性之困境,結果顯示: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為偏鄉地區普遍常見的「三高」現象。逾7成癌症病友曾因居住地交通不便而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就醫路的艱辛竟比療程副作用更難忍受,這是住在都會居民往往很難想像的不便。據統計有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要花費4小時車程;尤其是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大眾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比例又低,使得偏鄉地區的癌友在治療路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偏鄉公共運輸佔比低 銀髮癌友暴露在不安全的就醫環境 「居住在台東縣金峰鄉深山工寮中的陳伯伯,每次下山治療都需先委託鄰居或親友協助接送下山,再到鎮上的臨海公車亭,迎面吹著海風等待轉乘班次一天兩班的公車前往醫院就醫,一步都不敢離開,深怕公車就錯過了……」 金鐘得主小薰-黃瀞怡今年受邀擔任偏鄉守護大使,透過小薰過往居住桃園仙島的成長背景與母親為癌症患者的照顧者經驗,一同實地走訪偏鄉拍攝陳伯伯就醫的實際狀況,小薰感慨地說到「特地拉拔到台東拍攝推廣影片,要抵達到他家,要先經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先將車停在山坡下,再爬過一個陡坡後才會抵達到陳伯伯的家,沒想到他們的抗癌路是如此艱辛又漫長。陪著伯伯下山就醫吹著海風等那班次極少的公車,心想著要怎麼一個人走過這條抗癌之路。但不希望要因為這樣,就讓偏鄉癌友因而害怕且抗拒就醫。」這也讓小薰想起小時候,還居住在仙島上,當時爸爸突然闌尾炎,就看到媽媽一個人扛著爸爸下山、媽媽開船、爸爸躺在船上。只記得抵達到渡船頭時,一集流星花園也播完了!再從渡船頭到醫院又花了半小時。所以小薰能理解偏鄉癌友們,因為距離跟車程疲累而拒絕就醫的心情。 創新運輸服務:就醫交通媒合平台上線 助偏鄉癌友「醫」臂之力 安全道路+乘載服務+家庭支持=安心就醫 長年致力於健康促進與高齡弱勢關懷的富邦人壽,連續7年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自2015年共同攜手推動「全民練5功」專案,獲得國健署重視與肯定,列為國人防癌的重點衛教宣導。富邦人壽公關廣宣部部長陳姿瑛表示,我們了解到偏鄉交通的不便會大大影響癌友治療意願,故從預防角度,轉為聚焦於實質解決偏鄉銀髮癌友的就醫困境,2017年起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推出「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計畫,並發揮社會影響力,號召大眾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今年持續攜手基金會推動偏鄉銀髮癌友關懷。 為更貼近偏鄉癌友的就醫需求,台癌自2022年10月起起,除了提供偏鄉就醫交通補助金,更連結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的資源,啟動「偏鄉多元移動交通媒合平台」,結合在地多元車輛實體運輸載送。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表示,作為交通公益法人,多年來關注偏鄉移動服務議題,認知到交通運輸對偏遠地區的宜居性扮演著關鍵的功能,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對於偏鄉運輸應該有更智慧與更創新的作為。科技成果應全民共享,透過交通建設與智慧科技的整合,有移動需求者都可享有行的權利,讓交通成為偏鄉民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建設。  台癌致力關心偏鄉癌友就醫問題,富邦人壽多年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以及跨單位與中華顧問工程司異業結盟,建立偏鄉癌友交通媒合平台,使偏鄉癌友能安心就醫。期待能拋磚引玉,透過守護大使小薰-黃瀞怡的影響力,一同呼籲全民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一起幫助更多銀髮癌友走出治療的交通困境,讓康復的「醫」哩路不再遙遠。 請上台癌官網或「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活動網站,一起幫助偏鄉癌友就醫的一哩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