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

腳麻腳痛腳冰冷⋯竟是「急性肢體缺血」恐失能致命!3成患者須截肢

腳麻腳痛腳冰冷⋯竟是「急性肢體缺血」恐失能致命!3成患者須截肢#血管疾病

69歲吳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洗腎病史,除末期腎臟病外,還有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5年前他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雖經下肢動脈介入治療後症狀緩解,仍反覆復發阻塞5次,直至近日他一早起床,突感雙腳嚴重疼痛、冰冷、麻木無力,警覺到自己的下肢血管可能又出現狀況,緊急送急診後,診斷為因股動脈急性栓塞,所造成的肢體缺血症。

隱性高血壓正在發生?你也是其中之一

隱性高血壓正在發生?你也是其中之一#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也易引發心臟、血管的相關疾病。然而以往大眾認知都覺得高血壓只好發於老年人,其實不然,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調查報告指出,台灣18歲以上高血壓民眾佔了24.1%,換句話說,幾乎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以此推估目前全台約有463萬高血壓患者。另外一項相關調查也發現,國人對自身是否患有高血壓的自知率低,18-39歲年輕民眾過去一年內完全沒有量過血壓的比率高達3成。青壯年族群甚至不知自身有血壓過高的情形。高血壓年輕化 罹隱性高血壓渾然不知其實多數高血壓患者初期常不自覺,曾有研究指出,有六分之一的人有所謂白袍高血壓,意思是他們的血壓在醫師看病時升高,但不看病時則回復正常。此外,也有些高血壓患者白天血壓正常,但夜間血壓值才飆高,這些患者即是罹患隱藏性高血壓。另外,不當的生活作息及嗜吃油炸、高熱量飲食習慣,也讓高血壓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針對隱性高血壓族群,營養師余朱青建議應養成定期量血壓習慣。若有家族病史提醒應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並記錄。再者,生活作息的調整也很重要,建議飲食避免高油脂、高鈉的攝取、控制體重、戒菸及適度運動來維持血壓的平衡。尤其許多隱性高血壓患者容易有腎臟相關問題,身體代謝能力下降,因此盡量多吃新鮮蔬果及纖維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且勿添加過多調味品。杜仲降血壓有實證 市售杜仲飲品挑品牌民眾除了透過飲食、運動及調整日常生活作息外,也可藉由杜仲來幫助控制血壓。杜仲除了是坐月子時期常使用的藥材外,以中醫觀點來看,杜仲性味甘,溫,入肝、腎經,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幫助。杜仲是屬杜仲科植物的乾燥樹皮,蘊含豐富杜仲膠、生物鹼、配醣體、維生素及礦物質,主產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民眾若擔心選購杜仲會有農藥或重金屬殘留,市售的杜仲飲品也是選擇之一,余營養師提醒民眾,若要挑選杜仲飲品,建議選擇有農藥、重金屬、西藥、防腐劑等透明化檢驗報告的優良品牌,若同時有SGS及FDA雙認證廠牌也是多一份保障!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過胖 兒童心腦血管疾病問題嚴重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過胖 兒童心腦血管疾病問題嚴重#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成人與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者,占人口比例已高達1/3,顯示體重過重在台灣已是值得重視的問題,尤其是肥胖的兒童長大或成年後,易產生疾病,例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腦中風或哮喘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兒童情緒及精神健康,進而造成缺乏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此外肥胖亦會引起飲食失調,例如暴食症以及抑鬱症等。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運動少與飲食攝取過量之外,經由研究證實也可能是體內的肥胖基因所造成,基因檢測機構蘇聖傑醫師表示,肥胖大多是整個家族的問題,肥胖基因是絕對遺傳基因,如果在幼兒時期便獲知肥胖基因的存在,建議需加以干預,成年後患肥胖症的機率就會小很多。陳小弟就是一例,陳小弟的父母因健康與減重的考量,一家三口做了全方位健康基因檢測服務,共檢測全家的613個基因位點、57項遺傳疾病風險,除了發現3人都有肥胖的高度風險之外,卻也意外發現,陳小弟的基因檢測報告竟然有父母所沒有的疾病風險。其中,陳小弟腦中風的風險高於一般人的3.21倍,而令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風險,更是比正常人高出2.41倍,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陳小弟的媽媽家族有相關病史,再加上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結合而成疾病的高度風險。基因檢測機構顧問王政力表示,癌症雖然不一定會經由遺傳基因造成,但會經由基因傳遞至下一代,使其後代產生癌症的機率遠高於一般人,這些缺陷的基因本身具有遺傳性,就算是父母雙方的基因都健康,只要父母有隱性基因存在,也有可能結合成異常的癌症基因。以陳小弟的案例來說,雖然疾病的發生機率比一般人更高,但只要透過檢測瞭解自身基因的缺陷,搭配專業營養師控制飲食、生活習慣,便可以幫助延緩肥胖與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檢測不是只檢測出數值就好,解讀數值的意義也很重要,基因檢測機構院長陳芳蒂醫師表示,坊間的基因檢測相當多,但檢測出來的數據卻不是人人都有辦法解讀,且不同人種的基因不同,消費者應選擇專為華人訂製的基因檢測服務,較能準確瞭解與預防疾病風險。而檢測前後更要完整諮詢,讓民眾瞭解檢測數據的意義,同時透過檢測結果以及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可藉由調整飲食與個人化的營養補充品遠離疾病風險。就如同案例中的陳小弟一家人在基因檢測後,透過飲食調整、運動與適量補充營養品的調理下,在2個月內共瘦下8公斤,身體變得輕盈之外,也漸漸遠離疾病。

樂閱讀/與癌症並駕齊驅!每3人就有1人死於血管疾病

樂閱讀/與癌症並駕齊驅!每3人就有1人死於血管疾病#血管疾病

罹患血管疾病,最糟的情況就是猝死,就算僥倖撿回一條命,多半也會留下後遺症,使人生徹底變調。日本人中,每3人就有1人死於血管疾病。根據2010年日本厚生勞動省「人口動態統計」,日本人的死因中,第一名是癌症,共35萬2千人(約占該年死亡人數的26%)、第二名是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等,共18萬9千人(約占16%)、第三名是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等,共12萬3千人(約占10%)。(編按:根據2012年台灣衛生署的統計,國人的十大死因中,癌症位居榜首(約占28%),其次為心臟疾病(約占10.9%),接下來則是腦血管疾病(約占7.1%),相當於每5人中,就有1人死於血管疾病。)死於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人,約占總死亡人數的3成,與癌症並駕齊驅。代表每3個日本人中,就有1人死於血管疾病,又代表3人中有2人死於血管疾病或癌症。這個數據告訴我們,中風或心肌梗塞並不特別,它們是潛伏在你我身旁、恐怖的重大疾病。吃太鹹、太油,是導致血管老化的兇手之所以有越來越多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因為吃太多高鹽分的食物而導致高血壓,當症狀惡化後,會使腦部細小的血管破裂。另一方面,「心肌梗塞」或「中風」,都是因「大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原本好發於歐美國家,但是從80年代開始,亞洲的病例也逐漸增加;主要原因就在於「飲食西化」,導致人們過度攝取脂肪與醣類(碳水化合物)。因此,日本傳統飲食習慣所造成的「舊東北型腦溢血」,以及近年增加的「歐美型心肌梗塞、中風」這兩種血管疾病,開始蔓延。而喜歡吃醃漬物,也喜歡吃炸雞或漢堡排,合併東西方的負面飲食習慣,會加速小動脈與大動脈雙雙提早老化。再這樣下去,就會有越來越多人罹患血管疾病;40、50歲是衝刺事業的黃金期,如果因為血管疾病而倒下,國家的未來會如何呢?而我們自己的人生與家人的生活,又該如何是好?為了預防血管疾病,並打造幸福的生活,從踏入4字頭開始,就要誠實面對自己的血管,航向沒有血管疾病的人生。(本文作者/島田和幸)(摘自/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