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

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

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多做家事,訓練全方位管理能力很多人都聽過「做家事有助於活化大腦」這個說法。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煮飯、打掃、洗衣、管理家計、和鄰里交流等,除了身體勞動之外也需要時常動腦。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安排好每一件該做的事,發生突發事件時也能臨機應變,所以說女性在面對這些生活大小事時,就不斷在活用大腦。站在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家事的時候,大腦的各個區塊會藉由神經網絡連結起來。這代表做家事能活化的腦部區塊範圍非常廣泛,而這是男性在工作中無法達到的效果。因為男性工作時會偏重使用某個腦區,但女性則是每天藉由做家事不斷活用各個腦區。因此大部分的女性非但不會罹患失智症,反而是充滿活力又長壽。何謂八大腦區?大腦有超過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相同功能的細胞會聚集在一起,稱之為「腦區」。大腦約有一百二十處腦區,為了使大家容易理解,再將其統合分成八大區:1)掌管記憶與回憶的「記憶腦區」2)用視覺獲得資訊的「視覺腦區」3)產生喜怒哀樂的「感情腦區」4)發揮思考力和想像力的「思考腦區」5)理解資訊的「理解腦區」6)聽取聲音的「聽覺腦區」7)掌管溝通的「傳達腦區」8)掌管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運動腦區」做一件家事,活化所有腦區做家事可以充分刺激到八大腦區。例如,「做料理」就需要運用到好幾個腦區,使大腦充分發揮功能,是很棒的腦部訓練。我們在做料理時,大腦內部的運作如下:1)試味道→喚醒過去的味覺記憶,加以比較後調整味道 〔記憶腦區〕2)挑選食材、做料理的時候→使用到視覺觀察鮮度、變化〔視覺腦區〕3)料理被人誇讚好吃而感到幸福→活化感情〔感情腦區〕4)思考料理步驟、同時做二〜三道菜→活用思考力〔思考腦區〕5)設計菜單考量家人的喜好與健康→需要對於他人的理解力〔理解腦區〕6)拌炒料理或炸東西→使用聽覺,聽聲音判斷熟成度〔聽覺腦區〕7)為某人而做的料理→以此傳達自己的愛意,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傳達腦區〕8)料理過程中用手做各種動作、在廚房內走來走去→因大腦下達指令,所以身體開始動作〔運動腦區〕書中主要介紹這八大主要腦區。光是做料理,就會運用到很多腦功能,也會活用到大腦中許多細微的部位,所以能夠藉由作家事達到訓練大腦的目的。(本文摘自/做家事練大腦/采實文化)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過胖 兒童心腦血管疾病問題嚴重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過胖 兒童心腦血管疾病問題嚴重#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成人與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者,占人口比例已高達1/3,顯示體重過重在台灣已是值得重視的問題,尤其是肥胖的兒童長大或成年後,易產生疾病,例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腦中風或哮喘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兒童情緒及精神健康,進而造成缺乏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此外肥胖亦會引起飲食失調,例如暴食症以及抑鬱症等。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運動少與飲食攝取過量之外,經由研究證實也可能是體內的肥胖基因所造成,基因檢測機構蘇聖傑醫師表示,肥胖大多是整個家族的問題,肥胖基因是絕對遺傳基因,如果在幼兒時期便獲知肥胖基因的存在,建議需加以干預,成年後患肥胖症的機率就會小很多。陳小弟就是一例,陳小弟的父母因健康與減重的考量,一家三口做了全方位健康基因檢測服務,共檢測全家的613個基因位點、57項遺傳疾病風險,除了發現3人都有肥胖的高度風險之外,卻也意外發現,陳小弟的基因檢測報告竟然有父母所沒有的疾病風險。其中,陳小弟腦中風的風險高於一般人的3.21倍,而令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風險,更是比正常人高出2.41倍,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陳小弟的媽媽家族有相關病史,再加上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結合而成疾病的高度風險。基因檢測機構顧問王政力表示,癌症雖然不一定會經由遺傳基因造成,但會經由基因傳遞至下一代,使其後代產生癌症的機率遠高於一般人,這些缺陷的基因本身具有遺傳性,就算是父母雙方的基因都健康,只要父母有隱性基因存在,也有可能結合成異常的癌症基因。以陳小弟的案例來說,雖然疾病的發生機率比一般人更高,但只要透過檢測瞭解自身基因的缺陷,搭配專業營養師控制飲食、生活習慣,便可以幫助延緩肥胖與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檢測不是只檢測出數值就好,解讀數值的意義也很重要,基因檢測機構院長陳芳蒂醫師表示,坊間的基因檢測相當多,但檢測出來的數據卻不是人人都有辦法解讀,且不同人種的基因不同,消費者應選擇專為華人訂製的基因檢測服務,較能準確瞭解與預防疾病風險。而檢測前後更要完整諮詢,讓民眾瞭解檢測數據的意義,同時透過檢測結果以及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可藉由調整飲食與個人化的營養補充品遠離疾病風險。就如同案例中的陳小弟一家人在基因檢測後,透過飲食調整、運動與適量補充營養品的調理下,在2個月內共瘦下8公斤,身體變得輕盈之外,也漸漸遠離疾病。

守護寶寶「腦」健康!碘與葉酸不可少

守護寶寶「腦」健康!碘與葉酸不可少#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懷孕期間的飲食攝取,不僅會影響孕婦的健康狀態,其實也會影響的胎兒的發育,國健署表示,碘和葉酸是寶寶腦部的守護星,對胎兒的腦部中樞神經發育非常重要,唯有充足攝取碘及葉酸能讓寶寶頭好壯壯,健康聰明的出生成長。懷孕初期若缺乏 恐增寶寶流產、死胎率根據國健署調查分析血清葉酸濃度結果顯示,我國19~44歲的育齡女性,有39.5%的人碘營養不足,有9.1%的育齡女性葉酸不足,因此提醒民眾,懷孕初期若缺乏碘和葉酸,恐對胎兒中樞神經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包括神經管缺陷、無腦等先天性畸形,嚴重者甚至還會成為死胎或流產。有懷孕計畫者 平時就要補充較高的碘、葉酸由於女性發現自己懷孕時,常常已是懷孕5~6週,但胎兒的腦部和中樞神經系統,早在懷孕第3週就開始發育了,因此,有懷孕規劃的育齡女性,平時就要攝取較高的碘和葉酸,以備懷孕之需,如果等到懷孕才開始補充碘和葉酸是來不及的。為避免發生缺乏碘、葉酸的情形,國健署準備了寶寶腦部的守護雙星給有計畫生育的準媽媽們:1)智多星-碘/碘是合成甲狀腺素不可少的營養素,是調節代謝與生長發育的關鍵,孕婦如果缺碘,除了容易覺得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外,還可能會造成流產、死胎、胎兒先天性畸形、週產期死亡率增加,以及新生兒呆小症、聾啞、智商和認知功能發展遲緩。所以,提醒準備懷孕的女性,除了每日要攝取140微克碘外,平日也要多攝取海帶、紫菜、貝類、海魚等含碘豐富的食物,烹飪時也應選用鹽品包裝上成分標示有碘酸鉀,或碘化鉀的加碘鹽為佳。2)活力星-葉酸/缺乏葉酸會引起胎兒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管缺陷,例如:神經管畸形、脊柱裂及無腦,懷孕前4週如果母體本身葉酸不充足,就會增加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另外,由於懷孕期子宮、胎盤等生理變化,需要葉酸支持細胞的快速分裂,如缺乏葉酸會造成貧血,而有虛弱、疲勞等症狀。因此,育齡女性每日要攝取400微克葉酸,準備懷孕的女性則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須攝取600微克葉酸、哺乳婦女為每日500微克葉酸,然而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綠色蔬菜、黃豆製品、瘦肉、肝臟及柑橘類水果等。

醫訊/愛上樂活腦 健康沒煩惱

醫訊/愛上樂活腦 健康沒煩惱#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二十一世紀是腦科學的時代,「腦」是人類行為的主使者,是學習的重要器官,了解頭腦、保養頭腦、關懷精神健康,才能創造樂活健康的未來,因此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特別舉辦「愛上樂活腦  健康沒煩惱」,腦與生活教育展覽,此展覽由多位腦科學與精神醫學專家共同設計,將大腦的知識融入生活中,把精神樂活的健康生活方式帶給每位社區居民,期使民眾能善用自己的大腦,從生活中促進精神健康,藉由服務學習導覽解說,營造社區互動與生命中的幸福感。「愛上樂活腦」,腦與生活教育展,由精神健康基金會精心規劃,迄今巡迴全台70場次以上,參觀人數已突破16萬人次。在現今21世紀腦科學快速進步的時代,許多參觀過此展覽的民眾,逐步都能體認到腦與生活的關係,因身體力行實踐保養頭腦的方式,一一展現他們更健康幸福的樂活人生。活動時間:8月18日(六)下午13:00~17:00、8月19日(日)上午9:00~下午17:00活動地點:中正區永昌里里民活動中心

科學中風算命攤 算出您中風的風險

科學中風算命攤 算出您中風的風險#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中風是國人死因的前三名,是老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根據腦中風學會資料台灣每年約有8萬人中風,其中約3萬2千人因中風而重度殘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表示,隨老年化人口急劇增加,每年中風病人將持續增加,龐大照護開銷會讓更多家庭無力負擔,身心負荷加重,中風是國家社會急須重視的長期照護問題。因此中風的防治更顯得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特別舉辦免費中風預防篩檢、提供中風算命攤幫民眾算中風風險、現場有專家提供諮詢,中醫師示範針灸應用於中風預防與治療,並有社工師介紹中風可尋求的社會照護資源,專家演講如何預防中風。     神經部劉崇祥主任表示,很多人不知道中風可以預防,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預防中風,而且大家都知道算命趨吉避兇,現在也有科學中風算命攤可以算出中風的風險,隨著醫學發展,研究發現更多疾病與中風的關係,如許多癌症、腎臟病等都會增加中風風險,預防重於治療。 現場邀請中風病患與家屬,從影片看中風病人從住院到復健的過程,病人與家屬現身親敘中風衝擊,廖先生在家人鼓勵努力復健,打敗中風造成的身體殘障,抱著達成攻頂玉山的夢想,展開步伐邁向快樂的人生;透過活動,民眾對中風的嚴重性有進一步了解,也更有動機做預防措施,跟中風永遠說再見。

睡得好與壞 影響差很大

睡得好與壞 影響差很大#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綜合報導)近年來世界各地的腦神經醫學對於睡眠的研究日漸重視,隨著醫學儀器的進步得以讓我們對這個佔去一生中三到四分之一的事件得以進行研究,相信我們都同意,一夜的好眠對於隔日的工作絕對有正面的幫助,但因現代社會需要輪班與夜間工作的人逐漸增加,身體能得到休養與修復的時間變少了,因而衍生出許多身體上不適的症狀。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洪國瑋醫師說明,有的人每天睡8 個小時,起來還是會覺得累,所以並不是睡的越久越好,而是睡眠的品質好不好的問題比較大,一般來說,正常人在經歷約5~6個小時的睡眠之後,便有一至二次以上完整的睡眠結構輪替。所謂的睡眠結構大致分為第一、二、三、四期與快速動眼期,大部分的人會在入睡後二至三小時內完成一次的睡眠結構輪替;因此,要知道一個人到底睡的好不好,看睡眠的結構是否正常是非常重要的。什麼狀況會破壞睡眠結構呢?目前研究最多的便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夜間陣發性肢體活動。前者容易造成睡眠時缺氧,導致腦部發出清醒訊號使呼吸換氣加強以增加氧氣濃度;後者則因肢體的動作而直接影響腦部無法進入深層睡眠,甚至有時會因為肢體動作過大而使人醒過來。這兩種狀況都會直接破壞睡眠結構,失去深層睡眠期與快速動眼期。但若是正常人在熬夜或是超時工作而睡眠不足後,會逐漸產生「睡眠債」。當累積的睡眠債使身體無法負荷時,便會強迫身體進入休息狀態,而出現打瞌睡甚至突發性睡眠,導致工作效率不佳甚至威脅到自身及公共安全。所以,自我評估清醒時的「嗜睡程度」,便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處於因睡眠問題而累積了過多的睡眠債,再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透過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儀、腦波、或是影像學檢查來確立影響睡眠的因素並加以治療。

中西結合治療腦內出血  跨領域結合榮登SCI

中西結合治療腦內出血 跨領域結合榮登SCI#腦

十八歲的小勝(化名)因車禍造成創傷性蜘蛛網膜下腔及腦室(內)出血,在昏迷情況下【昏迷指數4T(<7即昏迷)】,緊急由神經外科醫師做了腦室引流管與顱內壓監視器置入手術。術後以常規西醫住院治療一個多月,狀況改善,但仍意識不清,不識家人,左側偏癱無力,無法活動【昏迷指數10左右,左側手腳肌力2分(正常為5分)】。此時神經外科醫師會診中醫科,在常規的西醫治療下加上針灸治療,經過中西結合治療後,病程縮短,病況改善許多,意識也清楚,並能自行活動。此類腦傷與腦中風病患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處處可見,在中西醫團隊合作之下,提供給病患更有實證的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表示,中風為國人重大死因之一,且其衍生後續預後照護耗費之人力物力極為龐大。中醫界近年來即致力於試圖以針灸方式,期望貢獻心力於中風治療與診斷等各層面,雖然已獲得不少應用上的重要發展。陳朝宗指出,針灸治療中風的取穴方式,以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先針健側,後針病側,即補健側,瀉患側治法。中風後半側偏癱無力,選取頭皮針的對側運動區與患側四肢的三陽經為主。因風病多犯陽經,故以三陽經腧穴為主。以中醫理論來說,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明經氣血通暢,可以補充全身正氣,使身體功能逐漸恢復。他還說,根據上下肢經脈循行路線的不同,分取手足陽經的穴位,具有調和經脈,疏通氣血作用,故針患(右)側上肢的肩(骨禺)、曲池、三陽絡、合谷穴;下肢的陽陵泉、足三里、懸鐘、太衝穴。左(健)側則取三陰經直通臟腑,以調節五臟的生理功能,故取上肢的尺澤、內關、肩(骨禺)、合谷穴,下肢的陰陵泉、三陰交、太衝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目前與台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許昕助理教授合作,整合動脈血壓波形與微循環血流兩項非侵入式醫學量測技術,應用於中醫治療診斷各層面客觀評估,長期以來已建立一套科學化探討中醫氣血研究模式。近一年來的研究主題,期望藉由此一科學化氣血研究模型,瞭解中醫針灸治療方式,是否能對中風病患之局部腦部血流供應,獲得改善效果。陳朝宗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目前已得到重要研究結果,其中一篇研究論文已被微循環生理領域最頂尖之國際SCI期刊(微循環研究;Microvascular Research)接受。此研究中,其領先全球首先採用體表血流量測技術,取代穿顱侵入式方式,評估中風病患健患兩側血流阻力狀態差異。研究中發現,中風病患在接受施加於患側為主的針灸治療後,患側血流供應與血流阻力狀態皆會得到顯著改善,此一血流狀態的改善,可能有助於中風患側生理功能復原,因此對針灸中風療效,提供有力的客觀證據與生理探討基礎。他還說,由生理訊號分析另可得知,其背後生理機制可能與患側血管床交感神經作用活動程度降低有關,這與過去於正常人體得到的針灸相關研究結果一致,顯示針刺治療確實可對改變交感神經活動所影響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療作用,進一步驗證此一科學化氣血研究模式的應用潛力。 陳朝宗強調,本研究著重於醫學工程與中醫臨床的跨領域結合,對傳統中醫科學化研究,提供一套嶄新的科學化評估模式。未來也期望將此方法延伸出去,進一步貢獻於中風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並進而開發屬於國人特色的創新醫療儀器,以達成降低相關醫療耗費與提升我國競爭力的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