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

天冷引起腦中風 老人、三高患者要注意

天冷引起腦中風 老人、三高患者要注意#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面臨寒流一波波的來襲,三高患者及年長者,容易天氣變冷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醫師也提醒,冬天出門務必加件外套,在室內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早晨及午睡下床後勿馬上起床,可穿上保暖衣物再活動,以免溫差過大,產生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危險。而家中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遲鈍,在寒流來襲時要特別注意長輩的起居與活動,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身體需有的熱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說,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是腦中風好發的時節,老年人及如三高患者更應多加注意保暖,以免溫差過大,造成血管急速收縮、血壓上升恐導致腦血管堵拴住。晝夜溫差大 易引發腦中風寒流來時,急診的腦中風病患往往會增加一到兩成,腦中風的好發族群,主要是年長者及有三高的患者,不過腦中風也有些例外,有些患者平時常有運動也沒有三高,可能本身血管不好,還是有可能罹患腦中風。因此,林牧熹醫師也提醒,近來氣溫偏低,民眾如果有晨運的習慣,當心晝夜溫差大,建議不要畢露在溫差變化太大的環境,恐易引發腦中風;而若出現輕微的頭痛、頭暈,勿輕忽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天冷滋補時間到 自製天然藥膳湯顧全家

天冷滋補時間到 自製天然藥膳湯顧全家#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入冬以來第一波冷氣團報到,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許多人為了冬天養生或皮膚乾燥等問題而尋求補品,但有時候卻會造成補過頭的錯誤進補觀念!為此,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顏慶仁醫師特別設計出男人、女人、長者、小孩都適合的溫補藥膳,並不添加一絲調味料,用最天然的食材讓大家「天寒卻身暖」。顏慶仁醫師表示,天氣冷的時候家人們一起吃飯可說是身暖、心也暖,因此特別設計出一款適合男女老少通吃的藥膳,要讓大家補得正確又吃的健康。藥材含有補氣的黨蔘、黃耆;補血的當歸、紅棗、芍藥;補肝腎、強筋骨的杜仲、首烏;行氣活血的川芎;滋養肺胃之陰的玉竹;健脾去濕的茯苓、白朮;溫經通陽的桂枝等,十多種中藥材熬煮而成的湯頭,搭配山藥、紅蘿蔔、黑木耳、各式青菜與菇類等天然食材,一道「冬季凍齡藥膳」就熱騰騰的出爐。顏慶仁醫師說,藥材本身就有些許甜味,加上食材的自然甘甜,這道藥膳完全不需要添加調味料,不用擔心人工調味料對身體造成負擔。感冒者不宜進補 白蘿蔔不宜一起食用最後提醒民眾,藥膳湯可以自行加入喜愛的食材,但不建議添加有「解藥」效果的白蘿蔔,另外,感冒者也不適合食用藥膳。以下為一帖量,用2500c.c水煮一小時後,過濾藥渣成湯底:藥材:黨參5錢、(晉)黃耆5錢、當歸1.5錢、紅棗12顆、芍藥1.5錢、杜仲3錢、首烏3錢、川芎 1.5錢、玉竹1.5錢、茯苓5錢、白朮2錢、桂枝3錢。生薑片8片,用麻油28g(兩大匙)先炒過後再放入湯中。 食材:乾香菇(需先泡軟)、高麗菜、 紅蘿蔔、凍豆腐、豆角、山藥、黑木耳、金針菇、杏鮑菇等。做法:大火煮滾後,小火一小時熬煮出藥性,之後各項食材、依照煮熟的難易度分別放入湯底之中,煮熟即可。亦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豆腐、麵花、素丸、玉米等食材(白蘿蔔較不適合)。

天氣忽冷忽熱 小心潰瘍找上身

天氣忽冷忽熱 小心潰瘍找上身#天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所謂潰瘍,就是胃腸道黏膜受損,發生位置可在食道、胃、十二指腸。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林南宏醫師表示,一般患者常見的症狀:上腹部疼痛、心口灼熱感最為明顯,另外還包括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嘔酸水、腹脹,甚至貧血出血等症狀。胃潰瘍患者常於飯後30分鐘至3小時之間感覺到上腹部疼痛,而十二指腸患者則會在空腹時有腹痛現象,一經進食或吃藥則可緩解此種疼痛,但是約5%~25%消化性潰瘍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只有在病人因大便有潛伏性出血反應才被查覺。消化性潰瘍的成因,林醫師表示,可分為內在因子與外在因子。內在因子如:胃黏膜局部缺血、胃黏膜抵抗力不足、胃黏膜的再生能力不足、胃酸分泌太多、胃蛋白脢酵素分泌過剩。而外在因子如:飲食習慣不良,如暴飲暴食、無定時定量、常吃刺激性食物、抽菸酗酒,另外藥物對胃黏膜的破壞,如止痛藥、關節炎治療劑使用,精神壓力和情緒不穩定也會造成,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也是。氣候的變化,尤其在氣候交替之際也會發生。林醫師指出,不暴飲暴食,三餐定食定量,注意細嚼慢嚥,睡前也不要吃太多,儘量避免喝咖啡、茶葉等含咖啡因之飲料、酒、汽水、香菸 、辣椒、檳榔、糯米及太甜太油膩之食物,以及藥物的使用注意:止痛劑、類固醇藥物、關節炎治療劑等,且生活規律,心情愉快並保持充足睡眠及減輕壓力,將可降低消化性潰瘍發生的機率。

天冷雷諾氏症發作 發炎持續恐截肢

天冷雷諾氏症發作 發炎持續恐截肢#天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忽冷忽熱,讓你手腳冰冷嗎? 但如果當你的手腳在碰到冰水或暴露在冷空氣,出現一塊紫一塊白一塊紅,這種症狀稱之為雷諾氏症。有些人只會覺得手腳特別冰冷,但是有少數人會感到疼痛甚至指尖出現壞死或潰瘍,必須及早診斷與治療。阮綜合醫院免疫風濕科孫俊明醫師表示,因雷諾氏症對溫度改變敏感,多數是因為免疫系統出了問題。雷諾氏症是因為小血管對溫度改變太過敏感產生不正常的收縮,導致末梢組織缺血,剛開始皮膚會變白,之後會變紫,這時血管會受刺激而擴張,皮膚就會變紅。它的病因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發性,一類是次發性。原發性指的是症狀從小時候就開始,通常比較輕微;次發性指的是症狀發生在青春期以後,症狀會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大部分都是因為免疫系統的疾病引起,主要包括紅斑性狼瘡、硬皮症、乾燥症、皮肌炎等。免疫系統如果產生不正常的抗體,這些抗體會跑到周邊小血管,然後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造成血管內皮受損。如果發炎的情況持續下去,血管內皮會逐漸增厚,組織缺血從可恢復變成不可恢復,指頭就會變黑甚至截肢。當出現手腳冰冷發紫的時候,應該盡早前往免疫風濕科門診檢查,找出正確的病因,只要依照醫師的指示定期服藥就可改善症狀。

天氣濕冷 心血管患者、年長者要當心

天氣濕冷 心血管患者、年長者要當心#天冷

寒流一波比一波強,天氣又濕又冷,這樣的天氣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等,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表示,因為天氣冷的關係,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明顯增多,所幸及時送醫,經緊急救治後才無大礙,因此醫師提醒,若天冷外出時,最好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年紀大者或是患有高血壓者要按時服藥,避免因天氣寒冷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表示,年後天氣一直處在濕冷的狀態,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加,不僅局限在急診患者,海外也有很多中風的患者透過本院的國際緊急醫療轉送團隊進行轉送,有患者出現異常的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被家人送來就醫,患者大多為年紀大的人。盧立華主任強調,天氣冷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別的小心,因為寒冷的天氣會造成末稍血管收縮,導致循環不暢通,心臟必須使用較多的力量,才能將血液送往末稍血管,使得血壓忽然急遽上升,容易使高血壓患者產生其他合併症,民眾要特別注意,因此高血壓患者應每天量2次血壓,注意血壓的變化,老年人洗澡後,務必注意保暖,民眾半夜若出現心悸、胸悶等心血管疾症的症狀,應儘快就醫。天氣冷民眾一定要做好保暖借施,起床時不要立刻下床,先在床上坐一下再下床,外出時要記得帶帽子及穿襪子。另外,高血壓者應定時服藥並隨時提高警覺,因為高血壓的危險在於它會導致人體主要器官的損傷,諸如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破裂、心臟衰竭及腎衰竭等;一旦主動脈剝離破裂,將比心肌梗塞更為危急,患者甚至不開刀就喪命,因此,高血壓患者若是未定期服藥,則會造成血壓上下波動增加,增加中風及主動脈剝離的機會,不可不注意。

天氣冷肌膚乾燥 該如何保養?

天氣冷肌膚乾燥 該如何保養?#天冷

肌膚的保養常隨著季節的不同有所變化,最近天氣冷颼颼,寒冷的天氣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甚至脫皮等情形,若屬於乾性肌膚者更應該做好肌膚的保養,以免因肌膚過於乾燥而引起乾癢,造成身體的不適,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寒冷的天氣肌膚的保養要強調保濕的重要性,保養產品應具有合濕功能,洗澡時,不可洗太熱的水,洗完澡也要記得擦乳液,讓肌膚健康水噹噹!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天氣冷時肌膚較乾燥,容易造成皮膚緊繃、粗糙、脫皮等現象,也由於太冷民眾會以高溫的水洗澡或是泡澡,容易將身體上的保護因子與角質去除,使得皮膚更加乾燥,會出現搔癢情形,因此,洗澡水的溫度不宜超過45度,洗完澡後應趁身體尚保有水份未乾時,為身體擦上保濕乳液,能將保濕鎖在肌膚裡。臉部的保養,不能以過熱的水洗臉並減少洗臉次數,避免臉部的水份與基本的油質喪失,造成皮膚更加的乾燥與粗糙,保養品也要換成較為滋潤或是保濕產品為主。李俊諒醫師說,近來天氣濕冷,肌膚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會減少,空氣乾燥、寒冷,加速肌膚水份的流失,導致皮膚容易又油又乾,可能造成脂腺性皮膚炎及脫皮的現象。加上水份不足導致肌膚乾燥或脫皮產生細紋,而失去原來光澤與活力,加強補充水份是護膚重點。選對護膚產品外,還要喝水、適當的休息及適當的壓力調適,是護理肌膚的首則。敏感性肌膚者對於環境與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保養應選擇無香味、香精的產品為主。除了保養品的選擇,去角質也是保養肌膚的一項,李俊諒醫師說,去角質是是為了將過厚的角質層去除,讓肌膚較易吸收保養品,使得肌膚變得明亮光滑,不過寒冷的天氣是不適合密集的去角質,去角質也因人而異,建議油性肌膚者可二個禮拜去一次角質;乾性的人則不適合,更要加強保濕。有了基礎的保養認知後,防曬工作一定要做好,如此才能讓你的肌膚水噹噹。

手腳冰冷受不了嗎?試試中藥茶飲吧

手腳冰冷受不了嗎?試試中藥茶飲吧#天冷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許多人的手腳也隨著天氣冷冰冰,穿了襪子、穿了厚外套,甚至躲到棉被裡手腳都不見得是溫暖的,不但晚上睡覺睡的不好,白天工作也因為手腳冰冷讓手指活動不靈活,甚至四肢末端發麻的人也不在少數,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張煒東醫師推薦四種DIY中藥茶飲,有效改善手腳冰冷問題。張煒東醫師表示,一般手腳冰冷較常見的是老人家、女性同胞、或是有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與血液循環障礙相關疾病的人,但是除此之外,近年來臨床上最常看到的是長期冰冷不忌口的人,這種喜歡冰冷食物的人在冬天或是冷氣房容易手腳冰冷,手指或腳趾的皮膚顏色容易因為溫度降低而變得暗紅,跟其他的皮膚顏色有明顯的區隔,這是血液循環變差的明顯癥狀,也因此容易因為環境變冷而手腳冰冷。張煒東醫師指出,要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要有長期努力的準備,首先當然是要禁止碰任何冰冷的食物;再來就是要均衡的飲食,這部份要配合體質做一些額外的補充,下面所列出的一些茶飲可以有所幫助;最後當然是規律的運動,尤其是因冰冷食物所造成身體虛寒的人,可以在運動前喝一碗淡淡的薑茶,更可以幫助循環改善,幫身體的寒氣排出。下方所列出的飲茶,會從簡單的方法到稍微複雜的中藥煎煮的方式,最好還是由中醫師來判斷體質,推薦適合的茶飲。1. 桂圓紅棗茶成份:桂圓3錢、紅棗2顆作法:將桂圓剝開以及紅棗去籽剝開,以500cc~1000cc熱開水沖泡(依各人體質與需求),浸泡幾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桂圓可補血,紅棗可益氣生津、調補脾胃。加減:可另加蓮子3錢變成桂圓紅棗蓮子茶,蓮子能健脾,須煮沸10分鐘即可飲用。2. 黃耆補氣血湯成份:黃耆5錢、當歸1錢、枸杞2錢 作法:將以上3樣中藥以500cc~1000cc熱開水沖泡,浸泡幾分鐘趁熱飲用。功效:黃耆有補氣、增加體力的作用,另外當歸可補血,飲用這道茶飲可以增加身體氣血循環,改善手腳冰冷。3. 黃耆桂圓溫暖茶成份:黃耆5錢、桂圓3錢、生姜1片、紅棗2顆作法:將紅棗剝開去籽,加其他藥材,以500cc~1000cc熱開水沖泡,浸泡幾分鐘後趁熱飲用。功效:這道茶飲有補氣補血的功效,可增加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4. 西洋參溫熱飲成份:西洋參2錢、桂圓1錢、枸杞2錢、黃耆2錢、蓮子3錢、紅棗1顆作法:將紅棗剝開去籽,加其他藥材,以500cc~1000cc熱水煮沸10分鐘即可飲用。功效:西洋參是涼補中藥,可以養陰生津,養陰也可以調和陽氣,讓身體陰陽諧調,手腳自然溫暖。

天冷溫度變化大 心血管患者當心中風

天冷溫度變化大 心血管患者當心中風#天冷

冷氣團來襲,台灣各地在過年後氣溫又逐漸下降,氣溫變化如此迅速,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發現,每當冬季氣溫漸低,就會多3成引發中風的患者,新北聯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詹益優表示,由於氣溫下降快速,會使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分泌等生理反應,因此造成中風的機會大增。(圖片翻攝自衛生署網站衛教影片)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進入秋冬11月~3月期間,氣溫會不斷回升或驟降,高血壓的患者在這時容易產生血液循環不佳、肌肉抽筋、血壓飆高的跡象;心臟病患者則要注意溫度變化引發的胸痛、心悸、頭暈等情形,有可能是因為天冷致血流量減少、讓心臟缺氧,有些病患會誤以為是運動後的不適,若不適感在休息後仍未改善,應就醫診斷,避免中風發生的可能。腦中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病情發生十分快速,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家屬應對中風症狀有所了解,如暈眩、嗜睡,等不易查覺的症狀或突發地劇烈頭痛、嘔吐、單邊四肢失去知覺等,延誤就醫會讓中風症狀更加嚴重。醫師提醒老人及心血管病患,注意氣溫變化,清晨及深夜溫度最冷,出外須做好保暖;高血壓患者須按醫師指示用藥,不可任意調整劑量,才不會讓中風找上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