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篩檢

拒菸、定期篩檢 腸保健康有一套

拒菸、定期篩檢 腸保健康有一套#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依據2013年5月《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指標與預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期刊研究指出,女性抽菸罹患癌症機率比男性更高。因此新竹市衛生局洪士奇局長呼籲,預防大腸癌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1.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攝食各色且足量的蔬果,少吃紅肉,尤其是油炸、燒烤類及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及火腿等。2.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進腸道蠕動,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的致癌物。3.拒絕吸菸、定期接受篩檢,才能真正降低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凡50歲至75歲民眾,每二年可免費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新竹市民也請多善用癌症篩檢、及二代戒菸資源,為自我健康加分!

定期癌篩 早日發現異常

定期癌篩 早日發現異常#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去年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4項癌症篩檢資料,全台罹患比例相當高。疾呼,患者早期癌篩可以即時治療、控制,也呼籲民眾把握篩檢機會,降低癌症威脅。 7月26日國民健康署舉辦「癌症防治績優醫院頒獎暨經驗交流研討會」,署長邱淑媞表示,以早期篩檢發現、積極治療,建立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癌症防治觀,推動癌症篩檢絕對是正確的選擇;民眾也可透過綿密的癌症篩檢網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新竹市衛生局局長洪士奇呼籲為搶救市民生命,唯有透過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異常,把握黃金就醫時機,才能擺脫癌症的威脅;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之早期個案5年存活率皆可達7成以上,因此防堵癌症,首要『戒四害(菸、酒、檳榔、肥胖)』,『行二善(規律運動、天天五蔬果)』外,定期篩檢亦不能少。

早期篩檢、健康習慣 才是防癌之道

早期篩檢、健康習慣 才是防癌之道#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醫學科技進步現代人壽命越活越長,根據衛生署公布國人十大死因,台灣男性平均壽命為七十五歲,女性為八十二歲,但是第一大死因仍是蟬連二十多年榜首的癌症(惡性腫瘤),99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已經突破四萬人(41,046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4%,為鼓勵民眾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三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癌症醫學中心舉辦「要愛不要癌,戒菸戒檳做伙來」四大癌篩檢。根據衛生署公布,前10大癌症順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房癌、口腔癌、胃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胰臟癌、子宮頸癌等。為了有效對抗癌症,花蓮慈院分為兩個方向進行,第一個就是「定期篩檢早期治療」,像是前十大主要癌症之中的結腸直腸癌(3rd)、乳癌(4th)、口腔癌(5th)、及子宮頸癌(10th)等四大癌症,其實都是可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提升治療效果的疾病,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許文林副院長表示,透過偏遠鄉鎮接送、社區整合式篩檢、乳房攝影車與院內癌症篩檢快速窗口等方式巡迴花蓮縣十三鄉鎮,去年一整年完成篩檢人次11,783人,其中更發現了36位確診個案。第二個則是積極的「健康促進有效預防」,透過戒除菸、酒、檳榔等致癌危險因子,並且加強體適能來有效預防疾病發生。花蓮縣衛生局鍾美珠表示,現代醫學非常進步,癌症不再是絕症,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花蓮縣婦女會理事長林月梅也特別感恩花蓮慈院一直以來守護花東民眾的健康,希望大家為了自己的健康,儘快到各大醫療院所與衛生所進行檢查。

每6分鐘1人罹癌!定期篩檢及早治療

每6分鐘1人罹癌!定期篩檢及早治療#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般人一聽到癌症心裡總覺得毛毛的,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最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統計,罹患癌症人數持續上升,驚人的數據更顯示,平均每6分2秒就有1人罹癌;較民國97年增加了7371人,增加最多的是大腸癌1484人。為有效防治癌症,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養成規律運動外,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也相當重要。目前衛生署已補助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篩檢,但民眾接受乳癌及大腸癌篩檢比率只有3成左右,呼籲民眾可以善用癌症篩檢資源,45歲~69歲婦女必須接受乳癌篩檢,建議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而30歲以上婦女,必須做子宮頸癌篩檢,建議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癌症病變,增加治癒成功的機率。台灣抽菸、嚼檳榔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口腔癌篩檢也格外重要,因此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戒檳者)或吸菸習慣之民眾,必須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而大腸癌篩檢,30歲以上可以每2~3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50歲~69歲民眾,建議每1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再度奪冠 呼籲應落實定期篩檢

大腸癌再度奪冠 呼籲應落實定期篩檢#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國健局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榜首,且其罹患人數更是驚人的成長!大腸癌人數的激增,除了飲食習慣的西化外,國人沒有落實定期篩檢也是主因之一,但大腸癌是可預防、可篩檢與可治療的,除了多蔬果、勤運動的預防工作外,定期篩檢更是不可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在所有瘜肉中,大概有1%會變成惡性。而由良性瘜肉演變成大腸癌需要5至10年的時間,因此,如果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予以切除,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而目前政府目前補助五十歲至六十九歲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篩檢率連四成都不到,除了政府的宣導與行銷的努力外,我們身為癌症民間機構更責無旁貸,所以,癌症希望基金會為打擊大腸癌,除了提供罹癌病友、家屬大腸癌衛教資訊、及設置大腸癌病友會外,對於大腸癌防治宣導更是不遺餘力,就是希望能讓全民都能遠離癌症的侵襲!」因此,為了提高大腸癌篩檢率,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與黃立綱老師(黃俊雄之子)合作,邀請70年代的當紅超偶「雲州大儒俠」與黑白郎君,現身向大家傳授青春永駐與永保腸壽的武功秘笈! 希望大家能在生動活潑的影像與對話中,注意自身腸道健康,落實「多蔬果、勤運動、做篩檢、看結果、再確診!」

為何會罹胃癌?注意遺傳與環境因子

為何會罹胃癌?注意遺傳與環境因子#定期篩檢

胃癌一度是世界上第二常見的癌症,就算在如今,依舊是世界上癌症相關死因的第二位。在先進的國家中,因為食物多半新鮮,且減少了鹽類以及醃漬品的攝取,使得胃癌的發生率有顯著的下降。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以及治療,相信更可減少胃癌的發生。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醫師表示,胃癌初期的症狀模糊且不具特異性,這也是大部份的人被診斷出胃癌時為時已晚的原因。許多人在上腹不舒服時,常自認為是胃炎或胃潰瘍,但其實已有可能是罹患了胃癌。林姿伶醫師指出,胃癌的產生常起因於胃黏膜的發炎性反應以及細胞的複製跟遺傳因子的修復錯誤。因此所謂的致癌因子,可以是多方面的,像是遺傳以及環境因子。環境因子的部分,可以包含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前的胃部手術、惡性貧血、腺瘤型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輻射的暴露,都有可能會導致罹患胃癌。林姿伶醫師指出,篩檢胃部疾病的最佳方式還是胃鏡。可以檢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是否有息肉、發炎、糜爛及腫瘤等病變。在檢查同時,也可對於異常病灶直接施予切片病理檢查,以確切診斷是否為惡性腫瘤,是目前胃癌篩檢的最佳利器。尤其是對於有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等病史者,更應該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

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乳房健康

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乳房健康#定期篩檢

乳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預估每年造成全球46萬名婦女死亡。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也是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台灣乳癌發生率由民國78年每10萬人11.7人增加至民國97年每10萬人56.1人,成長為4.8倍。民國97年乳癌的平均發生年齡為52.8歲,相較於民國78年的平均發生年齡48.8歲,增長4歲。分析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如果以出生世代來分析發生率變化,任一世代乳癌發生率均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年輕世代較年長的世代發生率高,顯示國人因生活飲食西化,發生率逐年上升。有一些婦女因為害怕乳房攝影過程造成不適或疼痛而不願意受檢,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進行乳房攝影時,壓緊乳房係要幫助固定乳房位置以獲得清晰的影像,讓腫塊無所遁形,並能降低輻射量,此外,新型乳房攝影儀造成的不適感亦已大幅降低,婦女朋友只要忍受3秒鐘的不適感換來乳房的健康,還是值得的。另外,婦女月經來前一週乳房較腫脹,建議不要受檢,以免不舒服。

大腸癌罹患率攀升 定期篩檢不可少

大腸癌罹患率攀升 定期篩檢不可少#定期篩檢

大腸直腸癌近年來首度超過肝癌,成為罹癌人數破萬癌症之首位,且連續三年皆在萬人以上,居5大癌症之冠,根據衛生署99年度國人死因統計,死於癌症的病人之中,每10人就有1人是大腸直腸癌患者,為提升防治意識,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於建國百年前夕結合行政院衛生署、台北市衛生局、羅氏大藥廠,擴大舉辦第三屆「大腸直腸癌愛相挺活動」,號召百位腸癌病友共創金氏世界紀錄,排出全世界最長大腸圖,以震撼畫面呼籲國人重視腸癌防治。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說明,透過署內體系與各醫療院所的衛教活動,大腸癌篩檢率今年已成長至22%,為了再提高篩檢人次,大腸直腸癌已列為國內四大癌症篩檢之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奇宏局長也呼籲,癌症預防以及早期診治都相當重要,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減少腸癌的發生;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更能提高存活率。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明,「今年6月1日抗血管新生標靶藥通過健保給付,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的利器,也為每年5,000位病友帶來治療福音。站在醫師的立場,除鼓勵病友要積極接受治療、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身體狀況外,加入病友團體、參與病友活動的確可以給予病友心靈上非常大的鼓勵,每一位病友都應該勇敢站出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