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

掌握用油3要點 不再聞「油」色變

掌握用油3要點 不再聞「油」色變#油品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近期發生的油品食安事件讓許多民眾聞「油」色變,甚至有許多人乾脆自己在家炸豬油使用。但不論你選擇哪一種油品,有些正確使用食用油的觀念大家一定要知道:一、 油品的選購及保存:1)選擇合適油品/其實並沒有最「好」的烹調用油,而是要了解每一種食用油的特性,再依照烹調方式挑選最「適合」的油品,可依烹調方式選擇幾種油品交替使用,千萬不要養成「一桶油用透透」的習慣。2)正確保存方式/由於油脂容易氧化,應將油品放置在陰涼、乾燥或無日光直射的地方,使用後拴緊瓶蓋,不要放置在爐火旁邊,才是正確的用油之道。二、 不同烹調方式使用不同油品:1) 高溫進行煎、煮、炸/以高溫進行長時間的煎煮或油炸,建議選擇使用豬油、牛油、椰子油或棕櫚油等飽和度較高的油脂,由於安定性較高,不易氧化變質。不過,這些油脂因為飽和度較高,大量攝取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因此應適量使用。2) 低溫拌炒/至於低溫拌炒等烹調時,則可以選擇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或麻油,由於這類油脂不飽和度較高,因此烹調時容易起油煙或變質,使用時,應注意加熱溫度及時間。三、 何時該換油:1) 避免新舊油混用,當油脂顏色變深、變黏稠時,應儘速換油。2) 油炸時出現白色小泡沫超過油炸鍋面積一半時,表示油脂已發生劣變,應該儘速換油。

混油騙很大 BUT!比起動物油對身體仍較好

混油騙很大 BUT!比起動物油對身體仍較好#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混油事件發生之後,許多民眾紛紛找尋較好的用油方式,但有些對人體心血管有害的油品,像是,豬油、棕櫚油,卻也莫名的浮出檯面,被稱為對於人體比較好,對此,國民健康署指出,這些油含較多飽和脂肪,食用過多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使血壓上升,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混油雖是欺騙 但對心血管其實較無負擔國健署也指出,日前許多民眾因擔心購買坊間植物油購買到標示不實之調和油,而選擇自製豬油來烹調,事實上,這些調和油主要是植物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若能避免高溫烹調,基本上是對心血管負擔較低的脂肪。油炸不管用哪種油 對身體都不好應少吃在油品的選擇上,一般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都屬於不飽和脂肪含量(85%以上)較高的油,適合作為家庭低溫方式之烹調用油。牛脂、猪油、棕櫚油等,因飽和脂肪含量(34%以上)較高,熔點高,氧化安定性佳,較適合作為高溫油炸油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於飽和脂肪對心血管系統之傷害,民眾應盡量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取,也就是,不論油炸食物是採用哪一種油,基本上其對健康都是不好的。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於家中烹調建議使用含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之植物油,以低溫之烹調方式,如涼拌、低溫油水炒,以減少自由基及致癌物質的生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的風險。另外,除了選擇油品外,更要採低脂少油炸的飲食型態,改變烹調方式,以蒸、煮、川燙等少油方式為主要烹調法,避免因過度飲食及不正確的烹調方式而造成身體的負擔及增加慢性病的風險。

北市持續查核油品 今日未查獲違規

北市持續查核油品 今日未查獲違規#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市衛生局假日持續執行市售食用油品稽查,今日新增稽查100家次,未查獲標示不合格油品,已累計稽查993家次。衛生局強調,市售油品不得有攙偽、假冒或標示不實,若遭查獲違法,將加重處罰。有關興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代工之麵製品及台糖公司所生產的「台糖活力丸家海菜貢丸」(添加銅葉綠素鈉),本局持續至賣場、超商、餐飲業者等進行稽查,現場陳列架上未發現販售,今日興霖代工添加銅葉綠素鈉之麵製品下架13品項為13,923件。衛生局強調嚴查重罰、打擊不法食品,以保障民眾食品消費安全,如查證涉及攙偽、假冒者,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7款相關規定,處分新臺幣6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

新北持續再查獲3件油品標示不符

新北持續再查獲3件油品標示不符#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油安行動持續執行,新北市衛生局4日查獲3項包裝食用油品涉標示不實,下架451件,油品品項合格率為99.48%。衛生局表示,今日持續稽查合計9,236件。累計1日至今共查核計71,295件符合規定。衛生局進一步說明,涉標示不實之3項包裝食用油品,分別為極品蛋糕柔軟油(御禮烘焙事業有限公司,新北市)、極品蛋糕專用油(御禮烘焙事業有限公司,新北市)及純小磨香油(惠家香實業有限公司,桃園縣)。稽查人員現場立即要求販售場所下架回收、停止販售,本市不合格產品後續將依法處辦,另外非本市轄內不合格產品將移請該產品製造公司所轄衛生局後續處辦。衛生局呼籲,所有油品製造販售應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規範,如經衛生局查獲且被證實原料違規,將依法加重處罰。

三日通牒!政府強制製油商簽切結保證不混油

三日通牒!政府強制製油商簽切結保證不混油#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食油危機發生之後,讓許多民眾開始擔心,是否所有的油品都會參雜許多瓶上沒有標示的油類,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在三天之內,火速要求所有販賣食用油的製造商或是進口商,一律要簽下切結書,保證其油品都依包裝標示進行製造,不得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民眾買油 可上網查看業者是否有簽切結食藥署指出,食品藥物管理署要求所有食用油品製造、分裝及進口業者,即日起至10月31日前應切結保證所產製、販售的產品標示與內容物相符,並提供切結保證資料備查。截至29日12時為止,已有61家相關廠商向本署提報切結保證資料,並公布於本署網站,提供消費者選購之參考,民眾可自「油品混充及違法添加銅葉綠素事件專區」查詢(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3693)。食藥署再度強調尚未提供切結保證之業者,應儘速於期限內提供切結保證資料備查。 

大統油品難查 北市衛生局去年早已接到投訴

大統油品難查 北市衛生局去年早已接到投訴#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大統油品出現問題,早就有民眾在去年向台北市衛生局投訴,但因大統食用油配方實在難查,現有的標準都能通過,才讓國人的用油安全,持續暴露在極為不健康的風險下,對此,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也表示,過去的確有民眾投訴,北市衛生局也有進行油品檢驗,但油品配方還是無奈騙過目前的檢驗方式,現在衛生局會與彰化衛生局主動聯繫,了解其中更多的詳情,已利進行產品下架。已購買大統油品民眾 可持發票退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去年10月接獲民眾檢舉,立即抽驗大統特級橄欖油產品送中央檢驗,並移送彰化縣衛生局源頭工廠查察,並持續追蹤檢驗結果,因檢驗報告中僅呈現案內產品脂肪酸組成百分比,並未判定是否為100%橄欖油或涉及標示不實,惟檢驗報告中發現飽和脂肪酸棕櫚酸6.18%偏低、山酸0.71%偏高等疑義,故將檢驗報告主動函送彰化縣衛生局就產品製程、來源進行確認。而對於已購買大統食用油的民眾可持發票、產品至原販售通路業者辦理退換貨,臺北市政府也會全力協助消費者退費、求償事宜,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慎選合格原物料來源,以維護消費者食用安全及自身權益,若有發現大統問題油品仍於架上販售,請撥打消費者服務專線02-27208777或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衛生局將立即派員下架查察封存違規產品。

拒絕劣質油品 業者需張貼油品資訊

拒絕劣質油品 業者需張貼油品資訊#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薯條、鹽酥雞等油炸食物因具有特殊的油炸香味,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添加油脂可增加飲食的豐富與多變性,也讓食物的口感更為滑順。但近年來健康意識逐漸受到重視,「油脂的食用量要減少、選用有益健康的油品烹調食物、選擇適合的油進行不同的烹調方式」等與油脂相關的議題也時有所聞,更是衛生單位不斷宣導的飲食健康教育重點。 衛生署目前對餐飲業者油炸油之管理原則為,餐飲業者應確立油炸油自主管理之標準作業流程(如:發煙點、油耗味、泡沫面積超過油炸鍋之1/2及換油時間點),並於販售場所中明顯張貼。檢測試劑之結果如發現不合格者,將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必要時並採樣進行相關檢測。限期後仍未改善之廠商,將依法裁罰,並公布於衛生署食品資訊網不合格食品專區。衛生署呼籲,餐飲業者應以消費者的健康為第一考量,養成「油質劣變時立即換新油」的習慣,確實做好餐飲衛生自主管理,與會業者亦達成「換油作業透明化」之共識並加強宣導。今後衛生機關於稽查餐飲業者衛生操作時,油炸用油更是稽查重點項目之一,其稽查及處分基準適用於所有餐飲業者,包括攤販與小吃店等,業者需自我管理以免影響商譽及民眾的食品安全。(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198期)

檢驗抗氧化劑 新北市為油品把關

檢驗抗氧化劑 新北市為油品把關#油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先前油品安全因媒體大肆報導,讓不少民眾造成疑慮,為避免業者重導覆轍使用不良油品,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近來再針對轄內大賣場、超市、攤商及餐飲業者進行抽檢為全民健康把關0,抽驗10件「油品」抗氧化劑含量,結果全數過關。衛生局呼籲,選購油品應慎選信譽良好商店購買並看清楚標示及保存日期,分辨安全健康的油品。3月份抽驗市售「油品」抗氧化劑標準 10件全數過關,衛生局說明,油品檢驗的項目是抗氧化劑丁基羥基甲氧苯、二丁基羥基甲苯、第三丁基氫琨、沒食子酸丙酯、正二氫癒創酸等。常作為食品加工添加物,使油脂不易被氧化而產生油耗味。但在高濃度下,可能會刺激眼睛和皮膚或造成過敏,甚至導致癌症。衛生局呼籲民眾,在選購食用油品時,除了到信譽良好的商店外,儘量選擇包裝完整並注意是否有完整標示,如品名、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食品添加物名稱、負責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有效日期、原產地、營養標示等,以及販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產品是否依標示適當保存販售,以確保購買食品衛生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