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保健

盛夏消暑吃冰法,營養兼顧不發胖

盛夏消暑吃冰法,營養兼顧不發胖#夏日保健

炎炎夏日,民眾最常見的消暑方式,不外乎珍珠奶茶、各式茶飲等現搖冷飲,或是一盤充滿各式配料的剉冰;但這些冰品飲料雖能讓人透心涼,它所帶來的熱量卻可能危害健康,想要消暑又顧健康,就得注意一些小撇步。以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為例,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智傑營養師表示,在甜度正常、珍珠份量不減少的情況下,熱量至少400大卡以上,喝下一杯相當於吃了一碗半的白飯。而過多的熱量攝取,不但會使體重增加,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尤其對糖尿病患而言,冷飲冰品恐造成過多熱量和糖類的攝取,不利血糖調控。到底該如何選擇冰品,才能吃的營養健康?張智傑營養師提出以下原則可供參考:■冷飲類1. 盡量減少含糖量,避免選擇正常甜度的飲品,最好將甜度改為半糖、微糖,則熱量將能減少一半以上,且甜度降低,清涼止渴的效果更好。2. 盡量少在飲品中添加配料,尤其是高熱量的粉圓等,若需增進口感,建議可選擇仙草、愛玉、蒟蒻,以避免額外的熱量攝取。■剉冰類1. 避免選擇澱粉含量高的配料,如粉圓、芋圓、番薯圓、蜜紅豆、粉條等。2. 避免選用油脂含量高的配料,如巧克力醬、煉乳、花生等。3. 盡量減少糖水量,或以代糖取代糖水,而以檸檬汁增添風味也不錯。4. 配料最好選擇仙草、愛玉、蒟蒻、白木耳,這類食材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進腸胃蠕動,不但可預防便秘,更能增加飽足感,避免額外的熱量攝取,且有助於體內膽固醇的代謝排除。5. 建議搭配新鮮水果,如芒果、鳳梨、奇異果、西瓜、哈密瓜、荔枝等當季水果,有助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且有預防癌症的效果,但仍須注意水果份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總而言之,選擇夏日冷飲冰品時,只要把握住「少糖、少脂、高纖維」的原則,在享受口舌冰涼快感之餘,相信定能吃得營養、健康、無負擔。

預防夏季熱衰竭 需細心抗中暑

預防夏季熱衰竭 需細心抗中暑#夏日保健

近幾年因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感覺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而因熱病死亡的案例也明顯增加,像2003年8月歐洲熱浪來襲,便造成將近兩萬人死亡,而台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更容易造成熱傷害,不得不慎!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家醫科許馨文醫師指出,常見的熱病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及最嚴重的中暑。熱痙攣是因身體大量出汗,鹽分流失造成電解質不平衡,以致肌肉抽筋痙攣;熱昏厥則因高溫造成皮膚表面血管擴張,使腦部血流減少而昏厥,特別是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者更容易發生。熱衰竭是因人體在炎熱的環境中過度產熱及流汗,最後超過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的負荷,使體溫上升,加上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會出現非常口渴、疲倦、焦躁不安、噁心嘔吐、頭痛暈眩、四肢無力、皮膚濕冷、臉色蒼白、脈搏微弱、全身不適等症狀,此時測量肛溫或口溫約37-40゚C。許馨文醫師強調熱衰竭若未適當處置,就可能惡化成為致命的中暑,中暑時的中心體溫(肛溫或口溫)會超過40゚C,且合併中樞神經異常如意識混亂、幻覺、步態不穩、抽筋甚至昏迷,也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不儘快處理,死亡率非常高。若不幸發生中暑,應趕緊將病患移至陰涼處,除去衣物,用冰水拭浴,若有風扇吹拂更好,可將手腳浸泡在冰水中,或以冰袋放於主要血管流經的頸部、腋下、鼠蹊等部位幫助散熱;意識不清者若嘔吐,應使其側躺,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若呼吸困難則應儘快請求救援並施以人工呼吸。中暑雖然可怕,但卻可事先預防,許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常見方法:(1)避免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從事戶外活動,特別是較激烈或長時間的活動,應儘量安排在室內進行,若在戶外活動應避開下午一時到三時最熱的時段。(2)平時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鹽分,若從事劇烈的戶外活動,飲水中可加一點鹽或喝稀釋的運動飲料,因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是造成中暑的重要危險因子。(3)衣服不要穿太厚,儘量穿著寬鬆、淺色系且吸汗的服裝,並戴遮陽帽。(4)從事劇烈戶外活動前,應確認自己身體狀況是否許可,活動前7-10天即先離開冷氣房,至戶外有計畫的進行體能訓練,使身體提早適應熱環境,活動時若有不適應立刻休息勿勉強。(5)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的身體調節功能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在炎熱的天候下即使未至戶外活動,亦有中暑可能,平時家人應多注意他們是否補充足夠的水分、有無中暑的相關症狀。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夏日保健

炎炎夏日,許多疾病隨之而來,除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外,還有許多疾病也是不可輕忽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翁麗緻醫師,為了提供民眾做好預防之道,特別針對夏天常見的疾病像是食物中毒、登革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加以說明。首先,夏日高溫由於食物保存不易,因此經常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常見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調理食物前沒有徹底清洗乾淨、食物冷藏保存不正確,冷凍溫度不夠,導致細菌滋生、或是食物調理後,沒有立即食用,放置室溫下太久,以致細菌滋生。導致食用已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受污染的肉類或蛋類。另外加熱處理不當也是很常見,例如:需煮沸的食物沒煮沸。翁麗緻醫生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發燒、血便等症狀,甚至會傳染給別人。所以妥善的調理食物,保持廚房、廚具和餐具的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讓細菌沒辦法在食物上滋生,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才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好方法。其次是「登革熱」。感染登革熱時會有發燒、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有致死的危險。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藥物來減輕病症,所以最好避免蚊蟲叮咬,例如:裝紗窗、紗門、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等,是目前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至於「流行性感冒」,翁麗緻醫生表示流感種類很多,可經由病人的口水、分泌物等途徑傳播病毒。感染可能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在感冒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常洗手、多喝水、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預防夏日疾病注意事情】‧「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洗手。‧養成常洗手、多喝水的好習慣。‧充份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增加抵抗力。‧烹調食物前,先徹底洗淨雙手,調理過程及廚房、廚具和餐具都要保持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不放置過久。保存食物時,避免因為保溫或冷藏不當,造成食物腐敗。‧家中裝設紗窗、紗門,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腸病毒或感冒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可幫孩子戴上口罩。‧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病菌有機會在家中停留。

夏日養生消暑法

夏日養生消暑法#夏日保健

近年來,全球氣溫不斷屢創新高,而台灣的夏季不但溫度高,濕度也高。若午後再來場雷陣雨,熱氣夾著濕氣,更令人悶得透不過氣。由於悶熱排汗不易,容易讓人倦怠疲勞、頭暈、昏昏欲睡。再加上錯誤的消暑清涼方式,如:吹冷氣、吃冰、喝冷飲,都會使人體的冷熱、溫差協調反應不及。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洪曉嵐醫師表示,很多人習慣在大熱天短時間內喝入大量水分或冰冷的飲料;如此飲水方式,輕則影響消化功能,重則引起胃腸痙攣不適甚至加重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驟然下降,導致心悸、頭暈,對心臟病患者更是危險。而突然大量飲水,也會沖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殺菌力,使得病菌容易滋生,故應採取少量多次飲用的方法。夏日炎炎,雖說冬令進補,夏日也有滋補好時機。洪曉嵐醫師提供了幾帖良方,想要保健養生的民眾不妨參考一下。中醫所說:「寒主收引」。若從外在高溫環境突然進入冷氣房,會使毛細孔急速收縮,如此一來反而將濕熱之氣悶在體內,向外散熱的氣血經絡,也因突然驟冷而易使脈道不暢,不利人體正常的排熱功能。當然冷氣是可以吹,但應先在較涼爽通風處待一會兒,才進入冷氣房,且冷氣房中溫度不應調太低,26~28℃即可,如此不但適合人體,也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中醫學的概念是依著自然而生的,夏日因為氣溫升高,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會加快,更因為毛孔開泄太過、大量的流汗而耗氣傷津,所以可以多吃些清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中醫的傳統方劑「生脈散」,即適用於暑熱多汗、耗氣傷陰之證。其組成為人蔘、麥冬、五味子,人蔘補益肺氣而生津;麥冬養陰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斂肺、生津。這三味藥,一補,一清,一斂,而且都能生津。因此,具有補氣斂汗,生津止渴的作用,適於氣、陰兩傷之證。但因人蔘補性太強,過於溫燥,可將人蔘換成黨蔘或西洋蔘。另外,夏季也是腸胃病最易好發的季節。洪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多以一些健脾、胃的方劑,不只增加食慾,還能防止腸胃炎。最常見的就是四君子湯,此方中人蔘甘溫補氣,健脾養胃為君;白朮甘溫補脾益氣,燥濕健脾為輔;茯苓滲淡健脾,能使蔘,朮、草補而不滯為佐;炙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這是補氣、健脾的基礎方劑,很多健脾或補氣的方劑,都是從本方衍化而來的。許多人喜愛喝的四神湯,則是一般民間常見的藥膳。此方由淮山、蓮子、茯苓、芡實組合而成,此四味藥具有補益脾腎,厚實腸胃的功能,洪醫師表示對於脾虛、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的人非常適合。此外,也可加入一些薏苡仁及豬小腸,薏苡仁可加強利濕效果,而豬小腸內含大量消化酶,可以幫助完全消化吸收。所以四神湯可以作為長期藥膳使用,具有增進食慾、補脾、健胃、止瀉的效果,無副作用。

抗夏飲食大作戰

抗夏飲食大作戰#夏日保健

夏天到了,飲食衛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因為天氣炎熱,忍不住喜歡吃些生冷的食物,食品中毒事件最令人擔心,究竟要如何防範,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補充水分最好喝白開水,碳酸清涼飲料淺嚐即可:在營養均衡、維護健康的前提下,一般飲料大部分為空熱量食物,為了避免肥胖,建議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 蔬果是夏日不可或缺的食物:「天天五蔬果,防癌輕鬆做」,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 官小燕建議,每人一天至少要吃三碟蔬菜(每碟100公克)和二個水果(如中型橘子100公克)。提醒您盡量選購當令蔬果,含農藥量較少;因天災、節慶,蔬果價格上揚時,蔬果可能提早採收上市,農藥殘留可能性高,應避免搶購,可選擇冷凍蔬果代替;不刻意挑選外觀肥美的蔬果,並應分散購買,多選購優良標誌產品;有機蔬菜也須注意寄生蟲的存在,一定要經過清洗才可食用。◎ 避免生食海產,預防腸炎弧菌和霍亂弧菌中毒:海鮮最好熟食,因致病性弧菌為好鹽性細菌,用水徹底清洗即可除去該菌,然後低溫冷藏,並明辨鮮度儘早食用;同時於60℃持續15分鐘亦可滅菌,故煮熟可安心食用。◎ 外出飲食,慎選衛生優良的餐廳用餐:外食最好選擇衛生優良的餐廳,可注意工作人員衣著是否整潔,四週環境是否清理乾淨;餐具清潔無裂縫、杯子沒有殘留口紅印;最好自備筷子,安心又環保;免洗筷如果過於白淨或有撲鼻酸味則可能有二氧化硫的殘留,使用前先以熱水浸泡3~5分鐘可減少殘留量。如果在路邊攤用餐,要注意是否有良好的遮蔽設備,是否有水源可洗手及洗滌餐具,並有冷藏設備確保生鮮食物不易腐敗。◎ 家庭飲食衛生,可讓營養加分 :家庭的廚房維護著全家人的健康,處理食物時要養成經常清洗雙手的習慣;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器具須清洗乾淨;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盡量使用紙巾擦拭餐具,抹布及毛巾須經常清洗消毒(可用沸水煮沸五分鐘)。食品儲存與溫度和時間的長短有關,吃過的肉品或煮過的肉品應在最短時間內放入冰箱,不可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3小時;冰箱內冷藏溫度應低於7℃,冷凍溫度在-18℃以下,以保持食物新鮮度;提醒您食物放太久,品質仍會發生變化甚至腐壞。

抗暑中醫DIY

抗暑中醫DIY#夏日保健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體育鍛練的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濕的症狀。《DIY抗暑粥》組成:薏仁、新鮮蓮子肉、新鮮山藥、紅棗、小米、綠豆、白米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荷葉湯(新鮮荷葉1張或乾荷葉1/3張事先煎湯備用),熬煮成粥《DIY抗暑茶》組成:金銀花1錢  菊花3錢  山楂5分  兌入2包綠茶  加入700c.c熱水沖服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黃慧君表示,一般民眾常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濕氣由裏出表,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刮,或隔著薄衣來刮。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饑餓或剛吃飽者均要慎刮、禁刮。

夏日小黑蚊出沒

夏日小黑蚊出沒#夏日保健

在夏天的皮膚科門診中,被蚊蟲叮咬的患者是非常普遍的,近年來被小黑蚊叮咬的患者也越來越常見。 小黑蚊叮咬部位主要集中四肢,因為小黑蚊通常成群出現,所以患者常被叮咬出一堆包。小黑蚊叮咬的包通常較一般蚊蟲叮咬來的腫大,也會特別的癢,許多患者半夜癢到沒有辦法睡覺,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許多患者會持續搔癢3~4週,甚至變成慢性的癢疹。 小黑蚊是一種黑色小昆蟲,有人稱之為「黑金剛」,台語稱為「黑微仔」或「烏微仔」,但是它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鋏蠓屬,學名是台灣鋏蠓。小黑蚊成蟲大小約1.5毫米(mm),體型比蚊子小很多,乍看之下又很像蚊子,所以會被稱為小黑蚊。 彭賢禮 醫師表示小黑蚊的診斷很重要的是,患者曾到過小黑蚊出沒地區。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台灣東部、中部及南部地區,其中以花蓮縣秀林、壽豐、太昌、福興、新城及瑞穗,南投縣集集、名間、鹿谷及竹山,台中市大坑、台中縣太平及霧峰、嘉義市,臺南縣歸仁、關廟、仁德及龍崎等地之發生較為嚴重。目前除苗栗、高雄、屏東及台東等縣未採得蟲體外,小黑蚊已分布全省其他各縣市。最近個人在門診碰到一位在高雄縣遭到小黑蚊叮咬的患者,可見得小黑蚊的勢力範圍正逐漸擴張當中。 被小黑蚊叮咬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避免搔抓,以免越抓越腫大、越抓越癢,以及抓破皮流血,或是導致續發細菌感染。被叮咬後可以採用冰敷來暫時止癢,如果以前沒有對任何擦的東西過敏的患者,也可以擦一些含有薄荷的清涼藥膏來暫時止癢。 然而最適當的處理,還是盡快找皮膚專科醫師求診。治療上,皮膚專科醫師會依照患者的情況,使用口服抗組織胺,配合外擦的類固醇藥膏來治療,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則需要搭配短期的口服類固醇,來加速止癢以及消腫的作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