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大的小薇日前發高燒到39度,當時發現口腔黏膜有破皮,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雖然隔天發燒較退了,但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和口腔異味,也較不願意進食。再次就醫時,醫師經理學檢查發現在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診斷為「疱疹性齦口炎」。
2歲大的小薇日前發高燒到39度,當時發現口腔黏膜有破皮,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雖然隔天發燒較退了,但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和口腔異味,也較不願意進食。再次就醫時,醫師經理學檢查發現在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診斷為「疱疹性齦口炎」。
只要是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都稱為口腔癌,包含唇、舌、齒齦、頰黏膜等,皆是口腔癌的好發部位,且平時有抽菸、喝酒或嚼檳榔習慣的民眾,更是口腔癌的高風險族群;而若擔心錯過口腔癌的黃金治療期,可以在平時透過哪「5大徵兆」來自我檢測呢?以下一文解答。
孕期牙痛,是不少孕媽咪的困擾!由於孕期時,因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容易造成口腔問題的發生,但孕媽咪即使已經牙齦紅腫、發炎,甚至疼痛不已,依然不敢去就醫,深怕治療療程,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不過,一味隱忍不治療,將可能加重疾病的症狀,反而得不償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管長得多美,因為蛀牙或是缺牙,連微笑都不自然,如果是因為牙齒引起口氣不佳,與人交談時,都得保持距離,免得尷尬。其實每個人的口腔裡,都有許多無害的細菌,但當人們吃進食物時,有些細菌就會把這些食物當成養分,經過半小時,便形成牙菌斑,而在牙科門診中,「牙菌斑」是導致口腔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的人都有經驗,用手指或是取一段牙線,摳摳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會清出一些黃白的污垢,這就是牙菌斑。根據國民健康局100年統計,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為79.32%,即20.68%沒有齲齒。可見國人口腔保健觀念仍待加強。到底要如何正確刷牙呢?刷牙時一定要照鏡子,將牙刷以45~60度角,擺在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使刷毛進入牙齦溝。以2顆牙齒唯一個單位,左右來回(幅度不宜過大,幾乎在原地)輕輕地刷10次,以此方法刷完所有牙齒內外面。後方牙齒的咬合面,也是2顆來回地刷,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4~5分鐘。力道要輕,刷太用力會傷到牙齦, 如果聽到「刷刷」的聲音,表示太用力,刷牙的方式也不對,因為來回2顆地刷,幾乎不會發出什麼聲音,當刷牙出現分岔或彎曲時,就要換牙刷。正常情況下,一隻牙刷應該可以用2~3個月,如果在這之前刷毛就分岔或彎曲,表示刷牙的方法不對,力道太大。正常情況下,刷牙時牙齦不會出血,如果經常流血,就應懷疑是否得到牙周病,應儘速就醫。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主任謝鈴琴呼籲:潔牙的正確觀念,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起。如果嬰幼兒或孩童可以接受刷牙,可要求至少3次,即3餐之後甚至是睡前再刷1次,每次至少3分鐘。但如果嬰幼兒無法配合時,每天2次,早餐後與睡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