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排鐵劑

鐵質越多越好?定期輸血小心鐵質沉積傷身

鐵質越多越好?定期輸血小心鐵質沉積傷身#口服排鐵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鐵是身體中重要的元素,如果不夠就會出現貧血;但卻鮮少人知道,鐵質若在體內沉積過多,也會造成包括心、肝、脾、內分泌等器官的傷害。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姚明指出,人體的腸胃道雖有正常機制可讓多餘的鐵質隨著黏膜剝落,但有部分先天體質對鐵吸收異常,容易過度吸收的患者;或是正處於治療當中,需施打靜脈注射來補鐵。另外,像是重型海洋性貧血、骨髓分化不良症後群或再生不良性貧血等,需要長期或定期輸血的族群,都可能因身體對於鐵質的過度吸收而造成過量與沉積。鐵過度吸收 當心成「心」負擔!「鐵質沉積所造成的功能異常,影響最大的除了沉積在肝臟而導致肝功能不好、肝硬化外,在胰臟則影響胰島素分泌減少,產生糖尿病。」姚醫師進一步說明,若是在心臟,則會出現心肌炎;而如果是沉積在腦下垂體或甲狀腺等內分泌器官,則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成長遲緩。提醒民眾,臨床上有患者因鐵質過度沉積,最後導致心臟衰竭而不幸死亡,因此不可不慎。要注意!血清鐵蛋白濃度在500 ug/L以上就需開始進行排鐵治療!然而,要如何知道自己需要開始排鐵了?一般來說,如果血清鐵蛋白(ferritin)濃度超過300ug/L以上就算是過量,但如要對器官造成影響,則要在2,000ug/L以上,而臨床上則是將需要治療的鐵質沉積標準訂在1,000ug/L以上。不過,海洋性貧血病童因為從小需要輸血,可以預期鐵質沉積的必然性,因此,姚明醫師強調,只要血清鐵蛋白濃度在500 ug/L以上,就需要開始進行排鐵治療。事實上,以往重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幾乎活不過20歲,但在排鐵治療出現後,大幅提升了存活率。姚醫師也分享,臨床上有重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在持續進行排鐵治療後,已存活超過了50歲。福音!口服排鐵劑提升患者生活品質過去的排鐵治療是以針劑為主,但因其使用是需每天進行皮下注射,在使用上很不方便,接受度也較差,令許多患者因而無法配合持續用藥。尤其是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患者,常併有血小板低下或功能不良,每日皮下注射常致出血與感染,不但醫師使用不方便,病人接受度也不高。如今已有新一代口服排鐵劑,一天只要以喝的方式服用一次,在方便性、病患接受度、安全度都相對較高,也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姚明醫師提醒,鐵質並非越多越好,如果是定期輸血者,需掌握「一輸,二檢,三排鐵」原則;如果一年輸血超過20袋,務必定期檢測血清鐵蛋白的濃度,只要超過1,000ug/L以上,就要警覺併發症的產生風險。及早與醫師討論排鐵治療方式,並接受治療,便可減少鐵質沉積過量所產生的併發症風險。對需要長期定時輸血病人,鐵質的過度沉積是可避免的,只要聽醫囑、持續並按時服用排鐵藥物,就能找回生活品質。

口服排鐵劑問世 定期接受輸血患者一大福音

口服排鐵劑問世 定期接受輸血患者一大福音#口服排鐵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臨床上一位年約30歲的男性患者,從20歲左右,診斷發現自己為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以後,開始密集輸血,從發病以來,連續接受輸血已超過10年,以往都依賴注射式排鐵治療,但因注射治療相當耗時,因此患者對於排鐵治療態度並不積極,療程斷斷續續。直到近期感到不舒服,就醫時才發現血液中的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已經高達5000ng/mL,如今得知已有新一代口服排鐵劑可以使用,他大嘆:終於可以找回原有穩定的生活品質了。鐵是身體裡造血的原料,但如果患有重型海洋性貧血、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以及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患者,因為其骨髓無法製造正常功能的紅血球,導致血紅素下降而造成貧血,必須長期接受輸血以降低患者不適感;但長期輸血卻使鐵質沉積在體內,導致器官受損。新竹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鄭弘毅指出,鐵質沉積一般不會有明顯病徵,除非已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臟功能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皮膚色素沉著以及不孕症等等,此時患者才會意識要積極進行排鐵治療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如果輸血超過20袋,或者抽血檢驗發現血清鐵蛋白濃度超過1000ng/mL時,臨床上會建議進行排鐵治療,但鄭弘毅主任提醒:「患者若是屬於需要定期輸血者,這類型的患者要特別小心自己是否為鐵質沉積症之高風險族群,如果是,應更需要留意,並且定時回醫院複診,監測血清鐵蛋白是否超過1000ng/mL。因此,鄭弘毅主任也建議有長期輸血需求的患者,都應考慮提前進行排鐵治療,以預防鐵質沉積所帶來的併發症。」以往排鐵治療多以注射方式為主,近幾年,新一代口服排鐵劑問世後,提升了排鐵治療的便利性以及患者的醫囑遵從性,療程上也較安全,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一天口服一次,用喝的方式,對患者來說相當方便。最後,鄭弘毅主任更呼籲,由於鐵質沉積是沒有病徵的,因此如果本身是需要定期輸血的患者,務必掌握三「要」對策:1.「要全面了解」:建立疾病治療的正確觀念,遵照醫囑,了解排鐵治療的重要性。2.「要積極治療」:每天做好排鐵治療,建議每1-3個月回診監測血清鐵蛋白指數是否正常,只要醫囑遵行性愈好,排鐵治療愈積極,就可減少合併症的產生。3.「要定期追蹤」:建議患者每天詳細記錄排鐵情形以及每次輸血狀況,供醫師做為調整治療方式與用藥的參考。 

口服排鐵劑 降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鐵沉積過量併發症風險

口服排鐵劑 降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鐵沉積過量併發症風險#口服排鐵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好發於60歲以上的銀髮族,常見症狀包含貧血、頭暈、無力、疲倦、感染、出血以及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等現象。由於症狀不易辨別,許多中老年人容易誤以為是老化症狀而延誤就醫!低、中低風險患者 治療方式以定期輸血為主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正雄醫師表示,據英國流行病學統計分析,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於工業化嚴重的國家城市,罹病率有愈來愈多之趨勢,在台灣的發生率亦是逐年增高,呼籲國人要提高警覺。此疾病是因患者的骨髓幹細胞無法正常分化,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如果沒有及早治療,恐會進一步惡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即俗稱的急性血癌。目前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張正雄醫師說明,治療的選擇需考量疾病因素、病人年齡與體力狀態。若經醫師鑑別診斷是屬於低、中低風險族群者,整體存活期相對較長,需定期追蹤,部分則需長期接受輸血等支持性療法,以緩解貧血症狀;中高、高危險族群者則需考慮施打特殊治療藥物,甚至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減緩疾病進展。長期輸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 以降低鐵過量併發症張正雄醫師強調,對於若是需要定期輸血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患者,應重視「鐵質沉積症」的發生,其衍生常見併發症包括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膽結石、糖尿病、性腺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遲緩、關節病變、皮膚色素沉澱與心肌病變等,其中以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最具致命性。其實不只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患者,像是重度海洋性貧血或一年輸血超過20袋紅血球濃厚品的其他慢性貧血症患者,都須重視排鐵治療,以避免鐵質沈積造成器官危害。  一天一次口服排鐵劑治療 助提升患者用藥順從性排除體內過多的鐵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延長生命,張正雄醫師表示,過去二十多年來,排鐵治療有很大的突破,從只有一種針劑型的排鐵劑,到現在則有口服排鐵劑可使用,顯見醫療研發科技之進步。目前一天一次的口服排鐵劑是可溶錠,患者可將它溶在100到200毫升的水或果汁中再飲用,治療相對簡便。相對地,一天一次口服排鐵劑讓患者可在家自行服用,卻也因此容易造成許多患者會忘記吃藥,張正雄醫師提醒,排鐵治療成效與用藥順從性息息相關,患者應依照醫囑不間斷用藥,若有治療上的疑惑可立即與醫師討論、諮詢,才是控制疾病維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一天一次口服排鐵劑 助長期輸血病患降低鐵過量併發症風險

一天一次口服排鐵劑 助長期輸血病患降低鐵過量併發症風險#口服排鐵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患者需要定期輸血才能維持生活機能及生命,然而,長期輸血可能導致過多鐵質累積於人體中,造成心臟、肝臟、胰臟及內分系等功能受損,嚴重甚至會引發鐵過量併發症而死亡。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王銘崇醫師建議,病患若輸注超過20袋血或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SF)> 1000~2000 ng/mL就需開始排鐵治療,如此才能有效降低慢性鐵質沉著症引發併發症的風險,目前也已有一天服用一次的可溶錠劑型口服排鐵劑可供選擇,使病患排鐵更方便。常見慢性鐵質過量併發症: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糖尿病等王銘崇醫師表示,輸血治療在很多疾病上是必要的,包含嚴重型海洋性貧血、骨髓增生不良症群、骨髓造血相關疾病及洗腎病患等,上述疾病患者因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所以需倚賴輸血以維持生活品質。王醫師進一步說明,病患因為長時間的輸血,體內同時也輸進了很多的鐵,這些過多的鐵質被游離出並且釋放到細胞質中,在人體內的運鐵蛋白無法負荷吸附這些鐵質後,游離鐵就會進入不同的器官裡面沉積,包括心臟、肝臟、胰臟及內分泌器官等,在這些器官中,鐵的累積造成自由基的生成,進而破壞細胞膜及胞器的完整性,以致細胞功能受損。王銘崇醫師指出最常見的鐵質併發症,包含如心肌病變、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糖尿病、甲狀腺低下造成的疲倦及體力變差、生殖腺功能受損造成的性功能障礙或不孕症、皮膚沉著症、骨髓造血功能惡化等等,而排鐵治療便是阻止器官內的鐵質沉積,大幅降低鐵過量併發症之風險,可見其重要性。一天一次口服排鐵劑 方便性大躍進王醫師說,過去20幾年來排鐵劑只有一種針劑型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每天長時間的注射,使用上較不便利,進而使得多數的病患無法配合用藥,現今一天一次口服排鐵劑的研發,取代過去的針劑排鐵劑讓更多病患受惠。一天服用一次的口服排鐵劑使用方便,比起傳統皮下注射排鐵劑有較高的接受度與滿意度,且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王醫師舉例,診間中便有1名金融業高階經理人為洗腎病患,原擔心輸血會造成鐵質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對於治療裹足不前,後得知有口服排鐵劑且一天只需服藥一次,才放心開始積極治療,目前經輸血治療7年,疾病控制良好且未出現鐵質過量併發症。王銘崇醫師表示,經過醫院及醫護人員的衛教宣導,大部分的病患皆對於鐵過量併發症嚴重性略知一二,但仍提醒病友們,千萬不可因目前沒有併發症徵狀而大意,建議應每3個月監測1次血清鐵蛋白濃度,可即早避免及改善鐵質沉積症,呼籲患者要勇敢面對,兼具耐心與信心按時服藥,身體和生活才能擁有更好的品質。

應酬加班拼事業 35歲年輕副總竟猝死

應酬加班拼事業 35歲年輕副總竟猝死#口服排鐵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幾年來台灣社會生活腳步加快,不少人忙於拼事業或賺錢卻賠上了健康。劉輝雄醫師就表示,門診中有一位35歲科技新貴,數年前以不到30歲之資榮任該公司副總,努力不懈的工作替自己爭取到這個年薪直逼三百萬的職位,雖然外表風光但身體早就因為長期煙酒、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熬夜應酬等不良生活習慣,讓體重破百的他在年度員工健檢時,發現體內血管阻塞、高血壓、血脂等疾病,但為時已晚,最後仍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而英年早逝。就以最常見的高血壓為例,經常暴飲暴食、重口味的飲食習慣、菸酒不知節制、加上缺乏運動、工作繁忙、休息不足、每天熬夜,這些生活習慣會使原本就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提早患有高血壓。若是一個高血壓的病人持續如此的生活習慣,最後一定會病情惡化且併發腦中風、心臟疾病或腎衰竭,但若能即時改正生活習慣不但可延長高血壓的發病期,還可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劉輝雄醫師提醒,對生活習慣病的有效預防,應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找病」式預防,提早至改正生活習慣、增進維持健康「避病」式預防。至於怎樣的生活習慣才是正確的呢?主要有以下七項,不抽菸、不喝酒或適度喝酒、定期做相當劇烈度的運動、保持適當體重、七~八個小時的睡眠、每天吃早餐、不吃不必要的點心。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表示,廿一世紀是「自我管理健康」的時代,自己就是最好的主治醫師,改正生活習慣完全是靠個人的恆心與毅力。在未發病之前,持續不斷正確的生活習慣不但可維持身體健康狀況、延遲疾病的發生,即使有病亦可防止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