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基督教醫院

50歲阿伯靠兄弟情籌錢保命! 健保新措施肝癌患者釋重負

50歲阿伯靠兄弟情籌錢保命! 健保新措施肝癌患者釋重負#嘉義基督教醫院

 1名50多歲阿伯,雖不菸不酒但罹患B型肝炎長年不知,某天察覺肚子變大,食慾與精神都不好,聽親友建議就醫檢查,竟確診晚期肝癌,10公分腫瘤已侵犯肝門靜脈,加上肝功能不穩定,只能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很幸運正好健保納入給付,藥費重擔立刻減輕,腫瘤也幾乎消失不見。 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肝癌立見效 健保納給付救命無後顧之憂 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柏岳表示,台灣為B型與C型肝炎盛行國家,但礙於過去公衛知識未普及,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肝炎,長年未追蹤治療,就像這位50多歲個案,發現異狀時已是中晚期肝癌,以往想更好控制癌症,就須採用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但自費負擔價格不斐,但現在已有很大不同。 陳柏岳補充,50多歲個案因肝功能不佳,不宜用第一線標靶藥物,決定採取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原本須自行籌措高額醫藥費,因個案經濟限制,不得已與哥哥籌措救命錢,幸好第一輪用藥病況就明顯改善,並且續藥時正好符合2023年8月健保開放給付條件,讓個案無後顧之憂治病搶救生命。 活化T細胞重新還擊癌細胞 國際指引傾向提早啟動治療 陳柏岳指出,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問世後,用藥物將原本被肝癌細胞麻痺的免疫T細胞,恢復清醒重新擊殺癌細胞外,加上抑制血管新生藥物,讓肝癌微環境發生變化,免疫T細胞更容易辨識與攻擊癌細胞,約30%病患腫瘤能縮小,甚至有機會能讓腫瘤消失而觀察不到,除了病人生命延長外,也沒有傳統肝癌標靶藥物的手足脫皮疼痛症狀副作用困擾。 陳柏岳也說,目前國際肝癌治療指引,針對中晚期病患,傾向將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如果發現不適合,才回到傳統標靶藥物,加快協助病人有效控制癌症,奪回寶貴生命與回到一般生活,只要能越早發現癌症,治療成效也就越好,慢性肝炎患者定期追蹤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一代標靶易有嚴重手足破皮副作用 免疫治療須注意內分泌異常 陳柏岳補充,分析肝癌病患數據,約4成病患發現腫瘤已是中晚期,大部分都無法手術移除,在沒有免疫治療時代,僅有第一線標靶藥物,如果治療成效好,存活一年就是不錯的成績了,同時還要承擔不同程度手足症狀副作用,手腳會出現嚴重破皮,曾有病患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必須緊急處置避免傷害擴大。 陳柏岳提醒,接受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能排除手足症狀等惱人副作用,但因免疫T細胞活性增強,也可能會誤傷正常身體組織,臨床會觀察到甲狀腺與腎上腺內分泌異常,也有肺部發炎或肋膜積水等現象,因此當病患發現自己治療期間身體有異狀,應該馬上回報醫師,輔助治療後都能很快改善。 雲嘉南C型肝炎患者比例偏高 規律治療追蹤防範肝癌第一步 陳柏岳提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因所在地,臨床能觀察到雲嘉南地區C型肝炎盛行率比其他地區高,但許多病患都不知道自己感染疾病,就算檢測發現,也因就醫不方便,慢慢就疏於追蹤觀察肝臟健康,等到察覺不舒服異狀再回診間,如果確診肝癌很大機率已經在中晚期,治療效果不如早期治療好。 陳柏岳呼籲,不知道自己是否罹患B型與C型肝炎,一定要主動就醫檢查確認,如果結果呈現陽性,現在都有藥物能夠控制病情,保持定期追蹤肝臟健康,假使發現任何異狀,就算是肝癌也能早期發現,一旦發現自己黃疸、有腹水、腸胃道出血等症狀,務必立刻就醫,很有可能是肝癌中後期症狀。 (圖/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柏岳醫師)

高達五成巴金森末期併發失智症 早期情緒憂鬱為徵兆

高達五成巴金森末期併發失智症 早期情緒憂鬱為徵兆#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一名50多歲男性患者,一直把巴金森病當作憂鬱症治療,直到發現動作變得遲緩,輾轉至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醫師的門診就醫,才發現是巴金森病。許永居醫師強調,巴金森病症早期常與憂鬱症搞混,民眾應及早了解病徵以免延誤就醫。 巴金森病、憂鬱症共病比率近3成 巴金森病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疾病,隨著腦內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所產生的動作行為等障礙。許永居醫師說明,巴金森病除了一般人理解的如手抖、走路不穩、四肢僵硬等較容易判斷的症狀,事實上情緒變化也是一種徵兆。 許永居醫師解釋,由於巴金森病初期很多時候會表現是在情緒或睡不好的問題,因此多數患者或是家人會以為是憂鬱症。他提醒,如果50歲以上,生活中沒有發生事故或驟變卻無端開始憂鬱,又伴隨行動力的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巴金森病的警訊。 巴金森病與憂鬱症同時存在的比例為20~30%,有些病患甚至是先發生憂鬱才開始有動作遲緩。 依據病程發展狀況 從最一開始就先制定治療目標和策略 許永居醫師分享,病患一開始從覺得莫名開始常常情緒低落,晚上也睡不好覺,在兩、三年前開始看身心科吃憂鬱症的藥,近一、二年竟然開始發現自己走路常常快跌倒,甚至日常工作已受到影響,不僅手抖拿東西不便,連坐下都需要家人攙扶。家人覺得不對勁,輾轉到門診掛號後,才發現原來的憂鬱情形就已經是巴金森的前兆。 所幸透過藥物搭配治療,不僅動作遲緩獲得改善,連憂鬱也好轉,原來幾乎已經到了第四期連坐下都需要人攙扶的情形,現在竟可以進步至第二期,能自處做簡單工作,患者與家人都非常開心。 許永居醫師說明,巴金森病分為五期,第一、第二期狀態為單側至雙側的手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到了第三期會明顯失去平衡感、需要人攙扶,這也是門診最常見的案例。如果到了第四、五期已經是需要輔助甚至臥床的末期,幾乎是不可逆。 透過「手指檢測」提早預防  吞嚥困難也要注意 許永居醫師表示,診間觀察通常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在60~70歲居多。這幾年發現年齡有下降趨勢,其原因並非完全是罹病年齡下降,而是跟病識感提升有很大的關係,像是近幾年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推廣的每月8號「自我手指檢測」對早期發現就有很大的幫助。 許醫師建議民眾除透過「自我手指檢測」,也就是將食指與拇指快速比OK的姿勢來觀察協調性之外,也可以觀察自己平日是否有出現吞東西困難、晚上睡不好、排便出現問題等,都可以提早作為病徵的觀察。 每月8號巴金森自我檢測,點擊看更多 及早發現、巴金森藥物可同步改善憂鬱 目前治療巴金森治療藥物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與「左旋多巴」為主,如果是65歲以下、動作障礙症狀較不嚴重,就會建議先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來治療,它也能幫助改善憂鬱症狀;如果較為年長、動作障礙症狀嚴重,就會使用左旋多巴。 許永居醫師補充,因為巴金森病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需要與醫師非常緊密的互動、討論,因此病患在用藥、症狀上有任何反應,就應主動告知醫師來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更重要的是就近治療,病人就醫方便外,能幫助醫生隨時掌握病程發展狀況,讓疾病獲得良好控制。 最後許醫師不忘叮嚀巴金森病患生活作息調整,可減患病程惡化 在安全範圍內,有人陪同下多走動、多曬太陽。 補充優質蛋白質,避免肌少症。 打太極、騎腳踏車、水中走路。 提早就醫是防堵巴金森惡化最好方法,有高達50%機率的巴金森末期甚至會演變為失智症,及早發現並且治療控制,就能延緩疾病惡化。 「幸福巴士」巴金森病友社團 (圖/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許永居醫師)  

實習醫師赴泰衛教宣導 從中思考學醫目的

實習醫師赴泰衛教宣導 從中思考學醫目的#嘉義基督教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嘉義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郭威廷,以及前院長翁瑞亨和宣教中心帶領,四位陽明醫學系實習醫生,王郁薰、張方睿、張凱翔、黃昭竣,一同前往泰國做衛生教育短期宣導,過程中希望能讓學生們再次思考個人學醫的目的為何。 在曼谷基督教醫院與當地醫師的會談中,內科醫師馬拉分享他的行醫經驗,當凱翔問他「當一個醫師最困難的事什麼事情?」,他回答「憂傷。」當病人因為醫療設施的缺乏或是醫療執行的不完美導致病患的併發症,甚至帶走病人,那痛苦的憂傷有時會讓一個醫師走不出來。因此,不斷的學習,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避免憂傷的方法。會後郭威廷醫師說明,這一次的泰國短宣,走出學校,走到世界的另一個生活,看到並了解當地的需要,藉著彼此的溝通、關懷、相互的分享和扶持,一個醫師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當我們努力付出去做的時候,可以更了解嘉基創立的精神,效法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心。郭威廷表示,希望陽明實習醫學生們可以保持這份的印象和感動,仔細思考身為一位醫師的初衷,在未來的行醫道路上腳步堅定,更具信心,為我們所關心和在乎的人們和土地帶來盼望與力量。(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醫訊/大樂退體驗班

醫訊/大樂退體驗班#嘉義基督教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退休生活是許多勞工與上班族、軍警公教員早晚都需要面對的,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這樣的情況將是越來越多人的未來生活。現在,嘉義市府委託嘉義基督教醫院營運管理的嘉義市長青綜合服務中心特辦理「大樂退體驗班」,帶領樂齡族回顧個人生涯及探索退休願景、引導樂齡族夢想規劃及實現、幫助樂齡族預覽及體驗樂退系列課程,活動對象:以45歲以上65歲以下,準備退休、剛退休為優先,詳情請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cyeg96/article?mid=206&prev=212&next=193。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大樂退體驗班時間:102年4月27日~6月1日;(六)上午9:00~12:00地點:長青園(嘉義市公義路1號)洽詢:05-276 3636轉101 呂怡慧;114葉俊毅

利用自由脂肪重建乳房 造福婦癌患者

利用自由脂肪重建乳房 造福婦癌患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葉姓女子,因右側乳房發現腫瘤,左側同時發現有局部鈣化現象,而鈣化的情形未來很有可能演變成乳癌,經與醫師溝通後決定同步切除兩側乳房,術後也發現左側的鈣化組織已經是原位癌了,慶幸能早期發現並同步進行治療。如何將乳房重建的對稱、自然與美麗,對整形外科醫生是一項挑戰。嘉義基督教醫院完成全台首例使用自由式腹部皮瓣(DIEP flap)來進行雙乳房同步切除自體重建的手術,讓國內乳房重建技術得以造福更多婦癌患者。雖然還在發展初期,但目前平均每月至少有一名患者因這項新技術而受惠。嘉義基督教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方前量表示,乳房重建在時機上以立即性的重建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乳房重建可分為以自體組織重建、義乳重建以及自體組織加上義乳重建三大類。而自體組織重建又可分為傳統的局部皮瓣組織重建是取用腹部的腹直肌與局部的皮瓣組織來進行,可能會因血管有局部壞死的問題,局部壞死就很有可能會有硬塊的發生,容易影響到乳癌的追蹤,且容易受到腹直肌擺位上的關係而影響的感覺及美觀。然而自由式腹部皮瓣重建自然的乳房是一個非常新的技術,自由式腹部脂肪的好處是它不會犧牲腹直肌,重建以後,也因為未傷及腹部肌肉而減少術後疼痛的情形,病患可以早點下床。使用自由式腹部脂肪重建是一個永久性的手術方法,而且由於是自體脂肪組織,因此乳房也會隨著病人的變胖而增大,隨著病人變瘦而縮小,摸起來很柔軟,和正常的乳房沒有什麼不同。且可依取用的脂肪來決定乳房的罩杯大小,惟獨太瘦的病人能取用的腹脂肪量較少,重建後的乳房大小也會受到影響。目前手術,成功率幾乎是99%,病人也都很滿意手術後的結果。由於取用的是腹部脂肪,除了可以重建一個自然而且漂亮的乳房外,也可以達到縮小腹的效果。方前量表示,這是一個有效幫助乳癌病患重建身心健康的方法,期望能免除乳癌患者擔心失去會健康與美觀的恐懼,也能提供病友擁一個再造美麗乳房的機會。乳癌患者其實可以與整形外科醫師充分的溝通來做好乳房重建,不管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能夠恢復到以前的生活。(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爺奶動手做泡菜 送餐志工傳遞愛心

爺奶動手做泡菜 送餐志工傳遞愛心#嘉義基督教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嘉義基督教醫院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日前獲得熱心廠商捐贈近百顆高麗菜,因此舉辦「動手做泡菜」活動,邀請名都飯店廚師陳慶雄指導,祈樂園和常樂園日照中心的爺奶們親自動手製作台式泡菜,從洗菜、刨絲到醃菜,爺奶們相當熱情的投入,展現寶刀未老的好手藝。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玉琴表示,日照中心將受贈高麗菜製做為泡菜,待放置二天入味後將由送餐志工們分送至嘉義市接受送餐的長輩家中,讓更多長輩分享不一樣的酸甜滋味。林玉琴說明,希望藉由此次活動讓愛心加倍,也可解決目前高麗菜產量過剩之問題,日照中心的爺爺奶奶們扮起廚師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剝菜、洗菜、拌菜,數十雙手製作高麗菜為泡菜,生食變熟食,從服務使用者變成愛心傳送者,老人幫助老人,完成別有意義增加老年生活成就感的美味料理活動。捐贈廠商莊龍隆總經理則表示,因日前參與2013黑貓搶救雲林菜農大作戰活動,希望不讓雲林菜農辛苦所種的高麗菜滯銷,還可協助雲林菜農高麗菜的銷售,更希望將這些高麗菜轉贈給有需要的長輩們做為加菜,此次能讓有行動能力的阿公阿嬤透過製作泡菜的活動獲得喜樂,將愛心分享給獨居或行動不便的長輩們。不僅幫助了農民,長輩們在製作過程中也擁有不同回憶,更能用自己的力量來關懷失能長輩,一舉數得。(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醫訊/戰勝肝癌衛教講座在嘉基

醫訊/戰勝肝癌衛教講座在嘉基#嘉義基督教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癌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在台灣每年因為肝癌奪走的生命不在少數。這次台灣肝癌醫學會特別主辦的衛教講座,幫助您更瞭解肝癌,把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正確的治療與保健方式,與其他病友們相互鼓勵戰勝肝癌! 這場講座將在3月9日下午於嘉義基督教醫院舉辦,居住嘉義地區的民眾有福了!周末假期可以就近和家人一起認識肝病、肝癌,有興趣的民眾請電洽。時    間:2013年3月9日(六) 12:00~13:10地    點:嘉義基督教醫院路加堂B1第二會議室(嘉義市忠孝路539號)洽    詢:(02)2717-1986(台灣肝癌醫學會健康小組)

嘉基醫院志工表揚 夫妻檔達23對

嘉基醫院志工表揚 夫妻檔達23對#嘉義基督教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了鼓勵每一位無償到嘉基服務的志工夥伴,嘉義基督教醫院舉辦「志工表揚大會」,會中除了表揚優良志工以外,也頒發給服務滿1500小時的志工們每人一件繡上名字的藍色背心,並由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誠仁為志工們穿上背心授證。活動近300位志工參與,其中就有23對是攜手當志工的夫妻檔,嘉基並於活動中安排夫妻檔進行甜蜜的互動遊戲,並由先生獻上玫瑰花與辛苦的另一半,並說出對對方的感謝,場面甜蜜又恩愛。志工隊隊長王樹黃與太太陳臆琇,兩人是23對夫妻檔中最早加入志工隊,服務時數總計逾8600多小時。擔任家庭主婦的陳臆琇,因為感念從小受到許多親友的協助而立志要當志工,21年前到嘉基急診室服務,鼓勵先生一同投入志工行列,沒想到王樹黃也「一試成主顧」,愛上無償付出服務的感動,服務時數甚至高於比他早加入志工隊的太太,還擔任志工隊隊長關懷志工夥伴。王樹黃分享,喪子之痛是人生最大的打擊,無法言喻更無法彌補,但靠著不求回報的付出,可以感覺生命還有意義,而在醫院遇見的形形色色的病患,更讓他學會要「及時行樂、活在當下」。和太太一同擔任志工的21年歲月裡,王樹黃說自己擁有更多力量,還有很多不同的話題,兩人回家除了分享生活瑣碎外,還可以彼此鼓勵,讓生命擁有更多力量。嘉義基督教醫院志工隊共有295名志工,分為服務台組、急診組、安寧照顧組、器官捐贈組、病房組等,平均年齡約65歲,有許多志工都是退休或是子女成家後才開始服務,但也有一些志工利用工作休假時間「排班」。陳誠仁表示,擔任志工永遠不嫌晚,也無關乎年齡與職業,在服務過程中不只幫助了有需要的人,自己心靈也同時獲得了滿足與成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