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

祭祖紙錢集中燒 減少空氣汙染顧環保

祭祖紙錢集中燒 減少空氣汙染顧環保#掃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民眾依照傳統祭祖習俗,常會燃燒大量的紙錢及香枝,但焚燒紙錢及香枝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容易影響鄰近居住品質,稍有不慎,更會釀成火災。因此,環保署呼籲民眾可以選擇更先進環保的祭拜方式,維護乾淨清新的居住環境。環保署表示,民眾於掃墓時應儘量避免露天焚燒紙錢,並應將墓園周圍的雜草、易燃物集中做適當的處理,以免造成紙錢燃燒時的灰燼波及到雜草而引發大火。因此,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方政府會持續舉辦不燒紙錢的宣導活動及辦理紙錢集中焚燒服務,如新北市政府推出金紙集中焚燒送好禮活動,區公所在服務站提供好禮,送給響應紙錢集中焚燒的民眾;花蓮縣政府免費提供3萬3千份祭祀供品(包括鮮花、毛巾、香、環保金紙、礦泉水),做為民眾祭祖之用,祭祀後送到回收箱再統一集中焚燒;以及台南市政府結合社會局認證的8個社福公益團體,在12處納骨塔或公墓,推出紙錢減量-功德代金攤位,讓民眾捐贈功德金,取得功德狀代替紙錢,敬告先人並將功德迴向先人;此外,各直轄市、縣(市)當地公墓及靈骨塔,也提供民眾紙錢集中焚燒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將紙錢統一集中給專人處理,減少造成空氣污染。環保署特別呼籲民眾,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民俗節日,其內涵在於向已故的親友、先祖表達緬懷思念與敬意,誠心敬意最為重要;一束鮮花、一個鞠躬,就足以表達對先人慎終追遠之意,如果一定要焚燒金銀紙錢,也請與當地環保局聯絡,將金銀紙錢集中送到有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的焚化爐進行集中焚燒處理,以減少空氣污染,共同維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

清明將近 掃墓小心恙蟲上身!

清明將近 掃墓小心恙蟲上身!#掃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清明節將屆,民眾返鄉掃墓祭祖時,經常會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臺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免感染恙蟲病。據以往資料顯示,臺灣全年都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每年從4到5月病例數就開始逐漸增加,而7月至8月間達到最高峰。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蟎)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則以鼠類為主,並不會直接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傳播。恙蟎喜歡停留在草叢中,伺機攀附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在被具傳染力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通常為9-12天,之後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恙蟲病若未經妥適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恙蟲病主要感染原因為接觸郊區、山區等草叢環境,故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如需進入草叢,應穿著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皮膚暴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驅蟲劑,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清明掃墓防恙蟲 應穿著淺色衣物

清明掃墓防恙蟲 應穿著淺色衣物#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清明掃墓時節將至,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防蚊液,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作好保護措施即可減少感染的機會。疾管局資料顯示,去年有46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99至101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各縣市均有病例分布,恙蟲病病例於4至5月間病例數開始上升,7月時到達高峰。該局提醒民眾,如因戶外活動需進出或接觸草叢環境,應落實自我保護措施,避免感染恙蟲病。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病原體之恙蟎叮咬而感染,恙蟎之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且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叮咬經過之動物或人類。通常在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通常為9至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會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達60%。疾管局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紙錢焚燒產化學物質 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紙錢焚燒產化學物質 易誘發呼吸道疾病#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都會返鄉掃墓兼出遊,提醒民眾,掃墓焚燒大量紙錢,要當心焚燒紙錢所產生的懸浮物與化學物質,對呼吸道產生影響,繼而引起發炎等症狀。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戴孟平表示,市售紙錢與香的成分,有紙漿與金箔、銀箔等金屬物質,經過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粒狀懸浮污染物、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甲苯、氮氧化物等多種化學物質;且若無良好通風環境,焚燒金銀紙錢易造成不完全燃燒,容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或加劇諸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病情,或造成過敏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等。除了誘發過敏及呼吸道發炎症狀,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等物質,對於人體更有致癌的危險。市售的金銀紙錢品質不一,有些可能含微量的鉛,對於人體也有程度不等的危害,例如腦部與神經系統的威脅,民眾須小心選購。戴孟平建議,民眾應避免長時間曝露於紙錢焚燒的環境;配合各公私立納骨塔與公墓單位集中焚化處理紙錢,或是在焚燒時選擇良好通風環境、站在上風處、配戴口罩,如果附近也有很多人同時在掃墓,最好不要逗留太久。另外,戴孟平也提醒,近期天氣較不穩定,如果民眾到山區掃墓,注意不要著涼,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較弱,受風容易出現發燒、感冒等呼吸道症狀;患有心血管疾病、氣喘的民眾更應注意日夜溫差,多帶保暖衣物、毛毯出門。

掃墓若遭毒蛇咬傷 勿用嘴巴吸出毒液

掃墓若遭毒蛇咬傷 勿用嘴巴吸出毒液#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掃墓時節將至,嘉義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宜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小心防範毒蛇咬傷,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防蚊液,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作好保護措施即可減少感染的機會。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儘可能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使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並使之低於心臟;預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因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下;不應切開傷口,也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更不要喝酒止痛,以避免心跳加速;適當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醫院醫治,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關鍵治療。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病原體之恙蟎叮咬而感染,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叮咬經過之動物或人類。通常在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通常為9至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會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

別來無「恙」 清明祭祖慎防恙蟲擾亂

別來無「恙」 清明祭祖慎防恙蟲擾亂#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恙蟲病」為急性傳染病,其傳染病媒為恙蟎,其寄生的地方通常是雜草叢生的野外環境。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民,清明節祭祖時節即將到來,民眾如至山區或野外掃墓時,請務必注意防範恙蟎,避免染病上身。衛生局表示,恙蟲病病例於歷年4至5月間病例數開始上升,7月時到達高峰,而今年截至3月24日止,全國共有45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其中新北市有1例。由於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病原體的恙蟎叮咬而感染,恙蟎之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而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叮咬經過之動物或人類。通常在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通常為9至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會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成。衛生局提醒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防蚊液,以防止恙蟎叮咬,如回家後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照片提供/新北市衛生局)

清明掃墓 應留意毒蛇「熱熱蛇」!

清明掃墓 應留意毒蛇「熱熱蛇」!#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清明節快到了,如果要上山掃墓的民眾,可要當心掃墓時周圍有沒有毒蛇的出沒!尤其是毒性最強的雨傘節,因為其牙齒較為尖細,被咬的民眾甚至只有類似螞蟻爬過的感覺,過去,就有一名阿兵哥被雨傘節咬中,但是當下並沒有察覺,導致一覺之後,被同袍發現早已斷氣!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每年被毒蛇咬傷人數約1480人,毒蛇傷人排行榜前3名分別是,赤尾毒竹絲、龜殼花以及飯匙倩(眼鏡蛇);所幸受惠疾病管制局每年生產5000劑抗蛇毒血清,過去5年來只有3人遭蛇吻喪命。 疾管局血清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也表示,台灣有23種毒蛇,常見有屬於出血性的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屬於神經性的雨傘節、飯匙倩,以及兼有出血與神經混和性的鎖鏈蛇,每年除了7、8月是蛇咬高峰期,清明掃墓深入山林、雜草叢生小徑,也有不少人常跟剛從冬眠醒來的毒蛇不期而遇。另外,一般人常錯認只有三角頭的蛇才有毒,但鄭雅芬強調,雨傘節就不是三角頭,保命要緊,只要被咬,除了看清楚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還要預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避免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來,且應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保持低於心臟姿勢,每隔10分鐘鬆開一下,才能夠避免毒素蔓延,拉長救治的黃金期。

掃墓做好保護措施 避免恙蟲叮咬感染

掃墓做好保護措施 避免恙蟲叮咬感染#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依據疾管局歷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於4-5月間病例數開始呈現急遽上升,7月時到達最高峰,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避免感染恙蟲病的機會。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恙蟎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蟎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劉建廷局長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如需進入草叢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皮膚暴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