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痛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神經痛

帶狀皰疹俗稱為「皮蛇」,傳說中圍繞身體長一圈會死亡的疾病,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答案是或許不到死亡程度,但伴隨的神經痛症狀可能讓生活品質下降至失眠、憂鬱痛不欲生,台灣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3%,常見症狀為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甚至遺留下神經痛後遺症。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起源於小時候曾長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會使病毒潛伏在神經系統中,水痘雖然痊癒,但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再次激活病毒引發帶狀疱疹。本病主要侵犯神經節及其所支配的皮膚,症狀是身體或臉部單側疼痛的紅疹與水泡,合併患處灼燒、痠麻或刺痛感,常見於軀幹處,其次為臉部,症狀較輕者在一、兩週之內可以痊癒,嚴重者發炎反應劇烈,皮膚水泡增多合併膿皰產生,患處神經灼燒疼痛感增強,病人可能伴隨輕微發燒、倦怠感,甚至造成皮膚潰爛壞死且癒合時間較久。最常見的後遺症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處有脹麻痛感覺持續存在,主因是發病時神經纖維受到皰疹病毒的侵犯,產生不正常的神經衝動並以疼痛表現,若病毒侵犯到運動神經,則會造成該部份的肌肉無力、痲痺等情形。神經痛發作部位常見脊神經節分佈的軀幹部位,偶見三叉神經分佈的頭面部位,嚴重者會影響眼睛、耳朵,造成難以恢復的視力、聽力損傷。 周大翔中醫師提及中醫典籍提到帶狀皰疹稱為「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病機為濕熱火毒蘊結所致,病因為情治不舒、飲食失調、作息失常導致內鬱化熱,毒熱火邪循經絡延伸侵犯,向外刺激肌表,向內循經瀰漫。中醫治療分為處理急性期火熱蘊毒造成的皮膚及神經炎及緩解期的免疫平衡修復及神經症狀後遺症處理。 急性期治療以內服藥物為主,治療方向以清熱解毒、解肌透熱來驅逐病毒造成的炎症反應,緩解期治療需針藥並用,治療方向透過服用藥物提升正氣來強化免疫力,透過針灸緩解循經延伸的神經痛後遺症。 帶狀皰疹緩解期免疫保健茶飲 黨參5g,黃耆5g,金銀花3g,蒲公英3g,甘草1g,紅棗1顆剖開,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黨參、黃耆健脾補肺來強化免疫力,金銀花、蒲公英清熱透熱來降低患處肌表神經炎症,保健茶飲適用於帶狀皰疹好發族群於過勞疲倦時保養飲用預防,若已經有初期症狀出現需透過醫師診斷根據個人身體狀態處方用藥才能有效快速有效截斷病勢。 帶狀皰疹疼痛緩解穴位 帶狀泡疹後遺症伴隨的神經疼痛症狀往往在情緒及壓力過度下疼痛加劇,中醫師周大翔中醫師提供兩穴幫助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等功效,是調整內在氣血重要的穴道,能降低人體對痛覺的敏感性,提升對疼痛的耐受力,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合谷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痛處在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又屬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等功效。臨床上也會使用內關穴調節自律神經失調及安定情緒,因內關經絡沿伸主管心胸胃氣血,可以改善胸部、上腹部臟腑機能的氣血平衡,對應於帶狀皰疹經常沿伸至胸外側及脇肋,透過內關穴緩解神經痛療效極佳,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內關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兩手輪流按壓。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帶狀皰疹預防重點首重「免疫力調節」,雖然帶狀皰疹可以透過注射疫苗預防,然而曾經得過帶狀皰診病史者、50歲以上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等都屬於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因此保持免疫穩定才能減低病發機率,平日應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忌菸忌酒,避免刺激性飲食包含兩大類食物:1.辛辣溫熱食物如辛辣香料、辣椒、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烤炸等,食後易助火生熱加重發炎反應,可能造成濕熱火毒蘊結加速蔓延;2.肥甘滋膩食物如燒烤肉品、肥肉、甜食、牛奶等,此類滋膩肥甘類食物容易具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溼熱毒邪內蘊不暢,積聚於局部纏綿,甚至久鬱化瘀造成體內整體氣機循環受阻。臨床上疾病發生後透過中西醫整合治療可以加速疾病治療時間及大幅降低後遺症存留。

一碰臉頰就痛到要命!醫揭「三叉神經痛」疼痛部位:眼皮、嘴角最常見

一碰臉頰就痛到要命!醫揭「三叉神經痛」疼痛部位:眼皮、嘴角最常見#神經痛

三叉神經不定期的劇痛,痛起來要人命!50多歲的陳先生,多年前診斷出罹患三叉神經痛,狀況時好時壞,顏面不時襲來「閃電般」的劇痛或「刀割般」的刺痛,近期發作頻率變密集且週期縮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直到2個月前至雙和醫院疼痛特別門診就醫,透過手術治療才明顯緩解困擾許久的顏面劇痛問題。

皮蛇(帶狀皰疹)與手摸ATM無關:皮膚科專科醫師糾正錯誤報導並提供正確衛教

皮蛇(帶狀皰疹)與手摸ATM無關:皮膚科專科醫師糾正錯誤報導並提供正確衛教#神經痛

近期一篇報導指出,一名女子在使用ATM後,因未洗手而觸摸眼睛,導致感染「皮蛇」並險些失明。該報導聲稱,ATM比馬桶還髒,導致帶狀皰疹發作。然而,這是對帶狀皰疹病因的嚴重誤解。 帶狀皰疹的真正病因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此病毒屬於疱疹病毒家族,與水痘是同一病原體。當人們在幼年時感染水痘後,病毒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免疫系統變弱的情況下(如老年、壓力過大或患有其他免疫相關疾病時),潛伏的病毒可能會再度活躍,沿著神經通路引發帶狀皰疹。 皮蛇的主要特徵是沿著單側神經出現帶狀分佈的皮疹,伴隨著強烈的神經痛。這種疼痛可以是刺痛、灼熱感,甚至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這被稱為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因此,ATM或其他公共設施並不會直接導致帶狀皰疹發作。帶狀皰疹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再度活化,而不是外部感染引起的。 帶狀疱疹瘩高風險族群以及預防方式: 年紀越大,越容易面臨袋裝泡疹發作,隨著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過去「帶狀皰疹一輩子只會發作一次」的觀念已經過時,許多人會在其一生中經歷第二次甚至多次帶狀皰疹的發作,因此提早預防是十分重要的。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風險 免疫系統脆弱的群體,如癌症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特別容易受到帶狀皰疹的侵害。這些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損,可能會反覆發作帶狀皰疹,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使用JAK抑制劑等新型藥物治療的患者,風險也顯著增加。為了減少帶狀皰疹發作的風險,這類患者應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正確的預防措施 帶狀皰疹的發作與免疫系統的強弱息息相關。為了預防帶狀皰疹和其後遺症(如皰疹後神經痛),尤其是年長者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建議根據醫師建議接種非活性帶狀皰疹疫苗。 此外,儘管ATM等公共設施可能是細菌滋生的場所,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是防止一般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好習慣,但這與帶狀皰疹的發作無關。 結論,ATM等公共設施並不會導致帶狀皰疹。正確的帶狀皰疹預防方法應集中在提升免疫力,尤其是免疫系統脆弱者應考慮接種新型非活性疫苗,以避免多次發作及併發症的發生。

頸椎壓迫神經「手腳痠麻無力」?中醫「1招」舒緩:還能改善五十肩

頸椎壓迫神經「手腳痠麻無力」?中醫「1招」舒緩:還能改善五十肩#神經痛

51歲黃小姐因車禍受傷造成頸部椎間孔狹窄,壓迫脊椎神經根,導致肩頸肌肉緊繃,左手臂麻木無力,屈伸活動困難。因為持續性疼痛麻木,晚上難入眠,睡眠不安穩,導致白天疲累不堪而影響正常生活。後續至奇美醫院中醫部就醫,磁振造影(MRI)顯示頸部「椎間孔狹窄」壓迫脊椎神經根,導致手臂麻木無力⋯

染疫後帶狀疱疹發作風險增?醫:施打疫苗為上策

染疫後帶狀疱疹發作風險增?醫:施打疫苗為上策#神經痛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曾罹患新冠肺炎族群,被發現帶狀疱疹發作的風險高出未染疫者15%(註)。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醫師表示,門診上確實有發現十幾歲的案例得了新冠肺炎後,之後帶狀疱疹也發作。陳伯彥醫師說明,新冠肺炎被發現會影響免疫力系統,而帶狀疱疹是體內病毒的活躍引起,確實有這樣的關聯。 50歲以上「疹後神經痛」比例高 止痛藥也難緩解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症狀,會在人體神經節周圍長出簇集性水泡且異常疼痛,這樣的病毒潛藏在體內,在免疫力降低時就會伺機而出。 陳伯彥醫師說明,水泡好發部位為胸部、臉、大腿,在皮膚水泡病兆未出現前就會有疼痛感,初期常被誤認為神經或者是肌肉痛。病毒侵犯後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在臉上可能因為侵犯到神經造成發炎影響視力,如果是在靠近私處,甚至有可能影響泌尿道功能;歐美藝人小賈斯汀也因為帶狀疱疹而發生面部癱瘓、無法眨眼的後遺症。 帶狀疱疹最可怕的地方是「疹後神經痛」,陳伯彥醫師表示,疼痛指數1~10,疹後神經痛高達8,且止痛藥的效果並不佳,因此病患非常痛苦。不僅無法入睡也影響生活,有些甚至陷入憂鬱,且年紀越大越容易有疹後神經痛情形。 陳伯彥醫師說明,根據臨床案例顯示,台灣50歲以上帶狀疱疹發作的比例,在亞洲來說相對較高,可能與生活模式、工作型態或壓力有關,因此更要特別提高警覺。 非活性疫苗防護力高達9成5 要如何預防帶狀疱疹發作?陳伯彥醫師表示,即便長過水痘,成人也有1/3機會再感染帶狀疱疹,除了平時多注意生活作息調整,最好的預防方法還是施打疫苗。 陳伯彥醫師說明,以往帶狀疱疹有一種活性疫苗,在美國使用後發現效果不佳,免疫系統有缺陷、慢性病患者也無法使用。而目前所使用的非活化疫苗,不僅一般人防護力能達到9成5,80歲以上也能有8成以上效果;另外免疫力缺陷者也適用,他建議除了50歲以上,若18歲以上有免疫力問題者都應儘早施打。 建議施打對象: 50歲以上族群 生活壓力大 常感到疲勞者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族群 需長期服用藥物者 生活作息不正常 夜班工作者 敏感度高者 若為以上族群,陳伯彥醫師建議完整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提早做好帶狀疱疹最佳防護。 註:根據美國《開放論壇傳染病雜誌》,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資料。 (圖/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醫師)  

煎熬!男拔河意外斷臂 神經痛糾纏18年

煎熬!男拔河意外斷臂 神經痛糾纏18年#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18年前北市府一場轟動全國的拔河比賽,因拔河繩索斷裂,意外造成5人重傷,其中2人更被扯斷手臂,雖然手臂被接回,但神經已受損,形成病態性神經痛,傷者走過人生低潮,但18年來卻是每日每夜和劇痛相處,甚至痛到希望醫師乾脆把手切掉,然而醫師表示,就算斷手也未必能解決問題。疼痛不分日夜 情緒倍受影響楊先生是1997年北市府拔河賽的傷者,繩索斷掉瞬間也扯斷楊先生左臂,雖然手臂已接回,但18年來,疼痛的感覺卻沒有消失過,日夜與劇痛共處,他發現一向樂觀的自己,也開始變得容易沮喪、情緒低落,數度痛到想跳樓,甚至問醫師能不能乾脆把手鋸掉。然而醫師表示,就算斷手也不能解決問題,幸在家人的支持下,楊先生重拾面對治療的積極態度,並在一年前開始接受疼痛治療,配合醫師給予的評估和用藥,才將疼痛對日常工作與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一喊痛就治療 遵循抗痛3要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謝宜哲醫師表示,慢性疼痛患者臨床上需靠無痛醫療環境的推動來達到疼痛控制的目標,第一步就是從患者「喊痛」即開始。依彰基三年來院內統計發現,除可使患者等待治療時間≦10分鐘的比例提高達6成,病人的疼痛指數更可從平均最高4.8分,到出院時降至幾乎最低的0.8分,幾乎可說是無痛。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醫師林嘉祥表示,疼痛是一種身體保護機制,據統計,全台有逾70萬的患者處於癌症或非癌症的慢性疼痛中,雖然疼痛是一種主觀的疾病,但若輕忽,長期忍痛,恐造成43%患者罹患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症,甚至因此丟了工作!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林葳媫理事長表示,希望無論是癌痛或非癌痛患者,只要有疼痛困擾,就應勇敢說出,遵循抗痛三有:有痛、有講、有治療,共同打造免於疼痛的醫療願景。 

半夜痛醒!7旬老翁皮蛇併神經痛數年難解

半夜痛醒!7旬老翁皮蛇併神經痛數年難解#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歲老先生幾年前皮蛇(帶狀疱疹)發作,胸、背部長了一個多禮拜的紅疹,然而,令他痛苦的不是紅疹,而是皮蛇帶來的神經痛,一痛就是許多年,曾經半夜痛醒、還曾因為外出時痛到受不了,再也不敢出遠門。收治這名患者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文元表示,起初老先生到門診時愁容滿面,表示自己多年來吃許多藥、看遍皮膚、內科、神經科等,還試過民俗療法、偏方,依舊無法擺脫神經痛。經過藥物治療以及心理輔導,老先生疼痛逐漸減輕,才展露多年未見的笑容。每個人一生有3成機率得到帶狀疱疹根據國內外統計顯示,人一生約有32.2%的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在台灣,有6成的患者是40歲以上發作,尤其是年紀大、免疫力低下、癌症、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等患者。更令患者痛苦的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症狀,從數個月到幾年都有可能,不但時間漫長難熬,也讓患者生活、工作品質大打折扣,還得花上不少醫藥費。林文元進一步解釋,國外統計指出,60歲以上患者有3~4成,神經痛可達一年以上、70歲以上高達5成;以台灣來推估,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比率約15%左右,顯示皮蛇併發的神經痛不容忽視。 事實上,治療帶狀疱疹的抗病毒藥物,除了長在頭頸部、眼睛周圍、薦椎、生殖器、角膜受傷、癌症患者等有健保給付外,其餘腰、胸、背部等部位仍需自費,以10天療程來說,可能就要花上2千到3千元藥費,若像老先生長期神經痛,使用治療神經痛的藥物或止痛藥,不但花錢,且長期忍受疼痛也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損失的經濟成本無法估算。研究:50~59歲施打疫苗 可減少約70%發生率林文元醫師說:「好消息是,現在已有帶狀疱疹疫苗可預防皮蛇。」根據國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50~59歲施打疫苗者,可減少約70%發生率;60歲以上減少38%~64%發生率;且急性期不舒服症狀,可下降至5成以上,至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可下降6成,對於患者來說可是一大福音。至於患者擔心的副作用問題,林醫師解釋,主要是施打部位會有局部紅腫、熱痛,約3~4天可以緩解;而有1.4%的人會出現頭痛症狀,症狀均不嚴重,因此,50歲以上者也可以考慮施打疫苗。呼籲民眾,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神經痛、且找不到痛點,痛起來像是被電到、麻麻的,或皮膚紅疹,均應立即就醫,若能在紅疹出現3天內使用抗病毒藥物,仍可以避免病灶範圍繼續擴大。

「就怕再復發…」老翁皮蛇併發神經痛 數年難解

「就怕再復發…」老翁皮蛇併發神經痛 數年難解#神經痛

文、圖/台灣整合照護學會專業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林文元醫師一名70歲老先生三、四年前皮蛇(帶狀疱疹)發作,胸、背部長了一個多禮拜的紅疹,然而,令他痛苦的不是紅疹,而是皮蛇帶來的神經痛,一痛就是許多年,曾經半夜痛醒、還曾因為出遠門時痛到受不了,再也不敢出遠門。為了治療神經痛,老先生從北到南遍尋偏方、名醫,不僅費時、傷荷包且沒效果!深怕皮蛇再復發的他,近來主動要求醫師幫他打帶狀疱疹疫苗,避免再次承受發作的痛苦。 圖說:老翁長年受皮蛇所引起的神經痛困擾,數年難解(圖非當事人)。收治這名患者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文元表示,起初老先生到門診時,愁容滿面、苦瓜臉,表示自己多年來吃許多藥、看遍皮膚、內科、神經科等,還試過民俗療法、偏方,依舊無法擺脫神經痛。「有時突然像是被電到、抽痛,痛到輾轉難眠,每天都很害怕突然間又痛起來…」老先生害怕地敘述著。經過藥物治療以及心理輔導,老先生疼痛逐漸減輕,才展露多年未見的笑容。小心!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 恐持續數年!林文元醫師說,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症狀從數個月到幾年都有可能,國外統計,60歲以上患者有3~4成,神經痛可達一年以上、70歲以上高達5成;以台灣來推估,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比率約15%左右,顯示皮蛇併發的神經痛不容忽視。事實上,帶狀疱疹發作後,不但神經痛症狀可能拖很長,讓患者生活、工作品質大打折扣,還得花上不少醫藥費。林文元醫師指出,治療帶狀疱疹的抗病毒藥物,除了長在頭頸部、眼睛周圍、薦椎、生殖器、角膜受傷、癌症患者等有健保給付外,其餘腰、胸、背部等部位仍需自費,以10天療程來說,可能就要花上2千到3千元藥費,若像老先生長期神經痛,使用治療神經痛的藥物或止痛藥,不但花錢,且長期忍受疼痛也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損失的經濟成本無法估算。人的一生約有32.2%的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國內外統計顯示,人的一生約有32.2%的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在台灣,有6成的患者是40歲以上發作,尤其是年紀大、免疫力低下、癌症、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等患者。因此,要避免傷荷包又損害健康,提醒患者平時要注意營養均衡、充足睡眠、多運動,提升免疫力。 圖說:在國內約有6成的帶狀皰疹患者是40歲以上發作。研究:50~59歲施打疫苗者 可減少約70%發生率林文元醫師表示,現在已有帶狀疱疹疫苗可預防皮蛇。根據國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50歲到59歲施打疫苗者,可減少約70%發生率;60歲以上減少38%~64%發生率;且急性期不舒服症狀,可下降至5成以上,至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可下降6成。至於副作用方面,林醫師解釋,主要為施打部位局部紅腫、熱痛,多半三到四天可以緩解,約1.4%的人會出現頭痛症狀,症狀均不嚴重,因此,50歲以上者也可以考慮施打疫苗。呼籲民眾,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神經痛、且找不到痛點,痛起來像是被電到、麻麻的,或皮膚紅疹,均應立即就醫,若能在紅疹出現3天內使用抗病毒藥物,仍可以避免病灶範圍繼續擴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