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檢查

每半年口腔檢查 早期預防降低齲齒率

每半年口腔檢查 早期預防降低齲齒率#口腔檢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齲齒」為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僅會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影響未來恆牙的生長、發育,以及兒童日後人格與心理之發展。健保局為遏止學童口腔狀況之繼續惡化,自九十三年七月起,新增「兒童牙齒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未滿五歲兒童接受每年二次(間隔180天以上)的「兒童牙齒預防保健服務」。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基隆市衛生局在今年兒童塗氟計畫,對設籍於基隆市滿三歲至未滿五歲之兒童,因故無法於幼兒園執行此項服務或未就學者,請家長攜帶健保卡及「家長通知書」至牙醫診所接受幼兒牙齒塗氟服務,塗完氟後可直接持衛生局寄發之「家長通知書」於診所領取50元禮劵。禮劵領取時間至10月底止。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提醒民眾,除了預防保健塗氟外,最重要的是仍須每半年定期至牙醫師處接受檢查、食後立刻刷牙、或漱口,最好使用牙線清潔齒縫並加強口腔衛生教育,提高齲齒治療率。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才能擁有健康的牙齒!

真牙植牙都是寶 牙周顧好才會牢

真牙植牙都是寶 牙周顧好才會牢#口腔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植牙並非一勞永逸,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副祕書長王俊程表示,平時也要注意牙齒清潔,養成飯後刷牙的習慣、每半年一次的口腔檢查及潔牙,才能確保植牙的健康,台灣牙周病醫學會提出下列「牙周照護三部曲」,落實降低牙菌斑導致牙周病的問題發生。1. 正確的潔牙方法和習慣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叢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仔細刷好牙才能將細菌量降到最低。正確刷牙方式應將牙刷放在牙齒與牙齦間,以45°~60°橫刷,或是朝牙齒方向刷,才能刷到牙縫和牙齒、牙齦之間的牙齦溝,避免牙菌斑藏匿在死角,再搭配使用牙線、牙間刷,就能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2. 定期口腔檢查口腔內致病的細菌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生長3~4個月後便會達到高峰,威脅牙周組織。因此,每半年應找牙醫師檢查一次,當出現刷牙流血、腫痛等警訊時,更要及早就醫。此外,早發型的牙周病和遺傳有關,家族中如有35歲以下的嚴重牙周炎患者,其家庭成員最好一併檢查。3.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降低細菌繁殖的風險壓力會降低免疫力,讓牙菌斑容易孳生,一些不良習慣如磨牙或缺牙沒有重建,也會造成牙齒位移,導致咬合不正,加速牙周病惡化。為了遠離牙周病,應保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不抽菸,及早矯正牙齒問題!

男牙齦萎縮、齒槽骨被破壞 原來是牙周病上身

男牙齦萎縮、齒槽骨被破壞 原來是牙周病上身#口腔檢查

32歲的劉先生刷牙時流血,經採用全口牙周囊袋探測發現,患者牙周有多處超過五毫米深的囊袋;55歲的葉先生到牙科診所進行例行性口腔檢查,結果發現多處牙齦萎縮,且齒槽骨已被嚴重破壞,患者很納悶,自己一點都沒有症狀,為何會有牙周病?根據統計,35歲以上的成年人,八成以上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除了未發覺警訊外,以往動輒數千到上萬不等的費用也讓患者裹足不前,所幸目前牙周病的基本治療已納入健保專案給付,讓患者得以兼顧口腔健康與荷包。雙和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高珮琪表示,牙周病比較明顯的症狀是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觸痛、牙齦萎縮、觸壓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會流膿、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對咬異位、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或是出現持續性口臭等,但的確有些患者並沒有自覺症狀,尤其是在牙周病初期。牙周病若未及時治療,會演進為嚴重的口腔問題,齒糟骨遭破壞、牙齦嚴重萎縮,甚至造成牙齒鬆脫。高珮琪醫師表示,從初期牙周病到中度甚至重度所需的時間不等,因個人的口腔照護而訂,但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療的效果更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