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標示

加強反式脂肪管理 選擇可參營養標示

加強反式脂肪管理 選擇可參營養標示#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使民眾明確知道所購買的食品到底含有多少反式脂肪,我國自97年起開始實施,強制市售包裝食品皆應在「營養標示」欄位內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讓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有所選擇。但依現行「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反式脂肪定義為食用油經部分氫化過程所形成的非共軛式反式脂肪。考量食品中反式脂肪,除了食用油經部分氫化過程形成外,也可能天然存在於部分食品,如乳製品、牛肉、羔羊肉,以及植物油在精煉的脫色、脫臭製程中形成,且因檢驗方法並無法區別反式脂肪是來自天然存在或加工製成形成,故修正97年對反式脂肪含量的定義。食藥署自99年起,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討論後,已於今(102)年8月19日第二次預告「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方式及內容標準(草案)」,該標準修正反式脂肪定義為食品中非共軛式反式脂肪(酸)之總和。除規範所有食品應明確標示反式脂肪含量外,還規範反式脂肪得以零標示的條件為:「每100公克食品內所含總脂肪不超過1.0公克;或每100公克食品內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公克。」,此標準預計於102年12月正式公告,10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反式脂肪酸存在食品中的最主要來源是經部分氫化的植物油,此油脂可被進一步用以製作成植物酥油、人造奶油,或餅乾、烘培食品等,消費者於購買時,可參考包裝上的營養標示,選擇適合的產品。未來強化反式脂肪管理 可能加註警語為使民眾更明確知道所購買之食品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食藥署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於包裝食用油標示上明顯加註「本產品含有反式脂肪」等相關警語之適宜性。

外食怎麼吃 超商食品搭配出健康選擇

外食怎麼吃 超商食品搭配出健康選擇#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三餐不定時或以外食為主的民眾,是否知道市售的炸肉排、雞腿便當,一個熱量高達800-900卡,相當於3碗白飯,一個60公斤的男性須花費2.5小時騎腳踏車、快走4小時才能完全消耗,為提倡健康飲食概念,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科教導民眾如何自行料理健康食物、或看懂超商營養標示,讓外食族也能健康吃。鄭秀英營養師表示,以成年人來計算,男性每日需1800大卡的熱量,女性則需1500大卡,而市售的炸肉排或炸雞腿便當,佔了一日需要量一半以上,其中還有更多營養問題,包括,油脂含量太多、青菜份量不足、過多加工及醃製食物等。賴侑伶營養師也表示,「超商一日健康餐」是要讓工作忙碌、無法自行料理的同仁,在超商選購食品時,也能認識營養標示,養成計算熱量的習慣,除了兼顧均衡飲食外,還能落實「聰明吃」的概念。超商選擇食品及營養標示的閱讀非常重要,低熱量、無糖、低油、低鹽的食物是首選。正餐的搭配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全穀根莖、蛋豆魚肉、蔬菜、水果、低脂奶品類缺一不可。利用低熱量、有飽足感的食材 飲食健康無負擔鄭秀英營養師進一步說明,「低熱量健康創意料理」是讓同仁腦力激盪、設計適合自己味蕾又符合健康的低熱量創意料理,參賽作品多為蔬菜類的涼拌沙拉料理,個別加入蒟蒻、寒天等無熱量又有飽足感的食材,以達符合低熱量、健康的主題。

營養標示標準草案 標示不再看不懂

營養標示標準草案 標示不再看不懂#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市售食品標示的營養成分,是否會讓你感到有看沒有懂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為提供民眾更明確的食品營養成分訊息,衛生署自99年起即邀集專家學者,共召開18次討論會議,並參酌食品各相關公協會意見後,於101年11月6日預告訂定「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方式及內容標準」草案。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本次草案主要修正重點主要有三項。第一,增列糖份含量為強制標示項目;第二,修正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定義,將現有定義「食用油經部分氫化過程所形成的非共軛式反式脂肪酸」,修正為「食品中非共軛式反式脂肪(酸) 之總和」。第三,整併營養標示格式,將現行「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中五款營養標示格式簡化為二款,並保留現行營養標示規範格式之格式,標示包裝食品熱量及營養素含量。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衛生署早於90年9月10日即已公告「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並逐年公告強制實施之產品類別。自97年1月1日起,所有市售包裝食品,均應標示營養成分及含量。為提供消費者更清楚明確之營養資訊,日前檢討修訂現有的營養標示規範,以幫助消費者藉由產品營養標示資訊選擇食品,並促使業者能更清楚標示出民眾易懂的食品營養成分資訊。相關草案已刊載於衛生署網站及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如對本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可於101年12月22日前向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

飲食控制者 須更加注意食品營養標示

飲食控制者 須更加注意食品營養標示#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國民營養知識提升,「健康」是逐漸被關切的議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健康,而飲食更是一大關鍵。但因現代人工作繁忙,外食機會增加,消費者在外如何選購符合健康原則的食物更形重要。外食族在選購食品時除了注意有效日期外,也要留心一個貼心的小幫手:「營養標示」。購買食品前仔細閱讀營養標示,可協助我們估算所購買食品供應的營養素總量,並讓我們依個人的食用量來估計營養素的攝取量,作為調整食用量的參考,同時可做為消費者在比較不同產品的營養價值而決定最終選購參考。對於需要進行飲食控制的人,營養標示能幫助個人控制熱量、脂肪、糖、鈉的攝取量,幫助個人規劃均衡的飲食,以預防疾病,維護健康。尤其是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疾病需做飲食控制的消費者,透過營養標示所提供的營養資訊,能做更有效的飲食控制,避免吃到不適合的食物。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在買東西之前,想想「您的需求是什麼?」,透過營養標示在同類食品中選擇最適合您的商品,多用一些心,會讓自己活得更健康。

營養標示難理解 消費者多半有看沒有懂

營養標示難理解 消費者多半有看沒有懂#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食品的營養標示對於消費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工具。大部分的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熱量,如果有慢性病的民眾則會關心糖分、鈉等營養素的含量。不過根據董氏基金會一份調查報告發現,近八成的消費者在購物前會注意營養標示,但卻只有四成的消費者真的理解營養標示提供的資訊,剩下的民眾則是因為營養標示字太小、數據規格不統一難以計算,而「有看沒有懂」!因此,有知名飲料公司領先同業,率先將營養標示標註在旗下商品正面的包裝上,並且特別標示出消費者最在意的產品「熱量」,希望能提供消費者正確的食品營養資訊。營養師呂蕙如指出,日前董氏基金會對國人使用營養標示的現況進行調查,總計有5291份有效問卷,其中多數的受訪者為國中小學生家長,部分則是高中職學生。調查發現,近八成的受訪者會在購買產品前,注意一下營養標示的內容,相較於董氏基金會在民國92年進行的調查,僅59.3%的民眾會注意營養標示,已有明顯的改善。調查也發現,85%受訪者認為營養標示是必要的,其中熱量是受訪者最重視的項目,但卻只有四成受訪者認為目前的營養標示容易理解。而在熱量計算中,五成受訪家長無法正確計算出熱量;在自認看得懂營養標示的家長中,有七成對營養標示一知半解,突顯家長在營養標示的熟悉度與使用上仍有待加強,難以發揮為小孩健康把關的角色。而對於現行營養標示的意見,則有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各業者使用規則不一,不好比較及計算相關營養素,另有近五成受訪者認為字體太小看不清楚。對此,董氏基金會表示,長久以來食品企業所採行的營養標示方式,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的趨勢下,已經無法符合消費者需求,即便消費者想要參考營養標示,現行的標示方式也使消費者不容易瞭解。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則指出,民眾每天都會接觸的營養標示是營養教育的工具,必須能回應消費者的需求與解讀能力。藝人李詠嫻也在記者會中現身說法,她指出,小朋友每天都要喝飲料,久而久之媽媽會擔心喝進去的產品營養成分到底是什麼,於是開始關注產品上的營養標示。不過從小在美國長大的李詠嫻,剛開始根本看不懂營養標示在寫什麼,對於上面提供的數據也一知半解,無法計算出正確的熱量及營養成分,有些產品的營養標示字體也不夠大,閱讀上更加困難。據了解,目前美國、歐洲與巴西等國家,皆有研究指出推行產品正面熱量標示,有助於教育消費者選擇並管理每天的熱量攝取,且各國皆有許多食品企業採用。此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自2009年起針對產品正面熱量標示的規範與推廣進行政策研討,希望食品企業能全面響應。因此,國際知名飲料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高文宏表示,該公司領先同業推行「產品正面熱量標示」,是業者主動回應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而做出的調整,目的在於提供清晰易懂的熱量標示,讓消費者做出聰明的飲食選擇。高文宏指出,產品正面熱量標示在設計上不但強調字體更大、而且位置也更明顯,讓消費者能對熱量資訊一目瞭然,這樣的標示也呼應董氏基金會最新的調查。圖:藝人李詠嫻表示支持產品正面熱量標示。(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速食店飲料標示不全 四成店員竟一問三不知!

速食店飲料標示不全 四成店員竟一問三不知!#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速食店販賣食品、飲料對消費者而言相當方便,不過你知道喝下肚的飲料到底有多少「毫升」、多少熱量嗎?董氏基金會日前針對國內七家速食店業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僅一家業者統一標示國人較熟悉的單位「毫升」;若以民眾最常購買的飲品詢問147位門市人員,竟有四成不知道容量,甚至還有業者要求消費者自行上網查詢。此外,若進一步詢問飲品熱量,幾乎一半的店員也答不出來!炎炎夏日,各家速食業者紛紛推出多款夏季飲品,董氏基金會於七月中針對七家速食業者、共147間門市,隨機調查熱門的常態性飲品(如可樂、紅茶)與季節性飲品(如冰沙系列)的容量及熱量。調查發現,七家速食業者中,僅一家統一標示國人較熟悉的單位「毫升」、四家標示「盎司」與「克」等,甚至有兩家業者完全未標示飲品的容量單位!以民眾最常購買的飲品詢問147位門市人員,有四成不知道容量,甚至還有業者要求消費者自行上網查詢;若進一步詢問其所含熱量,約有五成門市人員無法回答或提供錯誤資訊給消費者。在季節性飲品部份,僅有三家業者在門市提供熱量資訊,一家業者回覆會再將飲品送去檢驗,無法回答或提供錯誤資訊的比例高達75%。如果店員回答不出來,那消費者能自行查詢嗎?董氏基金會指出,雖七間業者中有六家可查詢到營養標示,但實際調查147間門市後發現,網站有不代表門市有!僅有67%門市提供常態性飲品的營養資訊,而季節性飲品更只有18%門市提供,且提供的資訊參差不齊。此外,雖有業者指出其官網上有相關營養資訊,且部分業者會準備資料供門市人員查詢,但實際詢問後有近五成門市人員連查詢的意願都沒有,或直接說他們不知道、請消費者自行查詢。消費者若想在第一時間知道速食店的飲品資訊,可能需要憑點運氣。針對這樣的調查結果,董氏基金會呼籲業者,不論是在文宣或是門市人員的訓練上,都應提供消費者足夠且正確的資訊,讓消費者在選擇時能夠有所依據。此外,因各家業者大、中、小杯定義不盡相同,故建議飲品容量統一用國人熟知的計量單位「毫升」或「c.c」;而季節性飲品多為業者廣告主打的商品,在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同時,希望業者均可於網站及門市提供營養資訊以利選擇。

注意!「零卡」食品不代表「熱量0」

注意!「零卡」食品不代表「熱量0」#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衛生署除了持續教育民眾應維持健康理想體重外,也推動健康飲食,希望民眾養成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飲食習慣,且隨著現代人營養意識抬頭,為了減少熱量的攝取,許多人會選購「無糖」、「低糖」食品,認為這些食品就代表著無熱量,不過真的就是這樣?衛生署提醒 消費者,千萬不要存有無糖就是零熱量低的迷思,因為食品中除了糖以外的其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等,也都會產生熱量,吃過多仍會肥胖。衛生署解釋如果標示「零卡」,表示每100公克或每100毫升所含熱量 不得超過4大卡, ;如標示「低卡」,則不得超過40大卡,包裝食品如標示包裝食品如標示「無糖」,每100公克或每100毫升所含糖含量不得超過0.5公克;如標示「低 糖」,則不得超過5公克。因此「無糖」或「低糖」並不代表熱量為0。衛生署也表示,選購食品時應注意食品標示上的項目包括,1.「營養標示」之標題;2.熱量(大卡);3.蛋白質(公克)、脂肪(公克)、飽和脂肪(公克)、反式脂肪(公克)、碳水化合物(公克)、鈉(毫克)的含量;4.其它出現於營養宣稱中之營養素含量;5.廠商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且不論是以100公克(或毫升)食品為計算基準,或是以食品的份數為計算基準,民眾都要先知道自己所食用食品的重量(或容量)或份數,然後才能正確地計算出所吃進的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量。例如一包食品中營養標示欄稱含有2份,民眾如吃完一整包,表示所吃進去的總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量 是該產品營養標示欄所數量的2倍。減肥無捷徑,均衡飲食多運動,只要建立正確的體重管理觀念,同時運用「營養均衡的飲食控制」及「持之 以恆的運動」作為減重最高原則,儘量少吃甜膩、油炸、油煎、油酥等高熱量的食物,並戒掉吃零食或消夜等不良習慣。

兒童避免高鈉飲食 以免影響智力成長

兒童避免高鈉飲食 以免影響智力成長#營養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今許多父母都很關心孩子所攝取的食物,購買食物前都會仔細看保存期限及營養標示,但可曾注意過營養標示中的「鈉」含量?孩子餐點中,鈉應該攝取多少的量才適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詹雅涵提醒,幼兒長期攝取過高的鈉,成年後容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且飲食中若含過多的鈉也會降低鋅的吸收,影響智力及成長發展,亦會養成日後重口味的不良飲食習慣。2001~2002年學童營養調查發現,國小男童每日鹽平均攝取量12.2g,國小女童則為11.4g,是一般成年人建議量的兩倍。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僅針對成年人訂定每人每天鈉攝取量應≦2400mg,即為每天≦6公克的鹽。因此建議學齡前幼兒及兒童的鈉建議攝取量為1000~2000mg,並平均分配在3次正餐及1至2次點心,每一餐或點心鈉攝取量250~500mg,相當於0.6~1.25公克的鹽。詹雅涵營養師提醒,「鈉」大多存在於加工食品、休閒零食點心、調味料、速食及起士類產品中,且不同烹調方式,其鹽分含量也有很大差異,正餐餐點建議多利用烤、蒸、燉等烹調方式,減少鹽、味精、蕃茄醬等調味料的用量,或使用具有特殊香味、酸味的水果(如:檸檬、蘋果、柳橙、鳳梨等),以及味道強烈的蔬菜(如:菇類、海帶等),增加食物風味,減少調味料使用,並且應多選用加工少的天然食材。學齡前兒童或18歲以下學童,胃容量較小,正餐進食量較少,為免影響孩子學習能力,通常會建議給予1至2次的點心,家長在點心選擇上也要注意鈉的攝取量。詹雅涵提醒家長在供應餐點及點心時,需注意減少供應加工食品及醃製品,如泡麵、洋芋片、休閒零食點心、罐頭製品、火鍋料等。含鈉量高的調味料,如蕃茄醬、烏醋、醬油、糖醋醬、千島醬等,也需適量使用。烹調盡量以少油、少鹽、少糖,以及適量蛋白質、健康油脂的新鮮天然食物為主,如蔬菜棒、水果、鮮奶等。為了幫助幼兒消化,家長常用菜汁、湯汁或滷汁拌飯給幼兒食用,也容易讓鈉含量過高。家長應平時多注意孩子每天的飲食行為,從小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為孩子選擇餐點時,最好睜大眼睛評估一下其營養成分,為孩子的健康做好把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