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手陳昇在2020年因體檢發現口腔癌,中斷了連續舉辦26年的跨年演唱會,儘管他有定期運動的習慣,仍阻擋不了菸、酒、檳榔3大致癌魔王,所幸在治療後,已於2021年底順利恢復演出。柳營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哲毅就指出,本土研究顯示,若菸、酒、檳榔皆有使用習慣,罹患口腔癌之風險,相較無習慣者,高達123倍。
知名歌手陳昇在2020年因體檢發現口腔癌,中斷了連續舉辦26年的跨年演唱會,儘管他有定期運動的習慣,仍阻擋不了菸、酒、檳榔3大致癌魔王,所幸在治療後,已於2021年底順利恢復演出。柳營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哲毅就指出,本土研究顯示,若菸、酒、檳榔皆有使用習慣,罹患口腔癌之風險,相較無習慣者,高達123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蔬菜與水果是人們飲食中,佔有相當比例的硝酸鹽來源,只是一提到它(Nitrate,NO3-),大多數人們的認知,往往是負面的,也就是往致癌的方向去討論;不過前面這話並不精準,正確來說應該是其經過一些反應後,與含有胺的食物作用產生的「亞硝胺」,那才是致癌物。 NO3-對人體可是有別的用處,而這也是這篇文章要分享的主題–飲食攝取較多的NO3-與高齡女性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然後,我們能從中發現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心血管健康,其中的理由不僅是這些食物提供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NO3-可能也有貢獻。 吃NO3-多的蔬菜與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研究 2017年,在《Stroke》期刊上,有一篇以年長女性為對象,調查日常蔬菜NO3-的攝取量和動脈粥樣化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 會有這樣的研究,是因為已經有短期增加飲食NO3-,可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標的證據。只是為什麼短期增加攝取,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呢?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的口腔裡面,有能夠還原NO3-的細菌,可將NO3-轉換成NO2-,接著再變成有益心血管功能的一氧化氮(NO)。 然而,短期可行,那如果擴大到長期呢? 實驗設計 研究資料來自於一項在1998年進行的研究,該試驗募集了1,500位住在澳洲西部,70歲以上的女性,她們進行為期5年的口服鈣補充品預防骨質疏鬆症試驗;試驗期間,以問卷調查參與者們的飲食,也會調查試驗前的身體數據、醫療史、生活型態因素。 研究裡面用來飲食問卷評估的攝取量,並以總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ommon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CCA-IMT)、斑塊嚴重程度(plaqueseverity)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事件作為等結果作為指標。 根據參與者們的飲食推估飲食NO3-的攝取量,並分成每日攝取小於53毫克、介於53毫克與76毫克之間和大於76毫克三群。 菜吃比較多、心血管風險較低 經過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從蔬菜吃比較多的NO3-和較小的CCA-IMT和較低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有關係;這裡講有「關係」意思是科學家觀察到這兩件事之間有連接,但還不能確定是否有因果,而這得有更多的研究證據支持才能進一步確認。 然而,在那之前,我們可以知道對住在澳洲西部、70歲以上的女性來說,多從蔬菜吃到硝酸鹽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 80%以上來自蔬菜 研究主題用「蔬菜」是有原因的,因為一般人的飲食裡,大概有80%的NO3-由蔬菜貢獻,而這篇研究裡,比例較高,來到84%;然後這當中又有85%由以下十種蔬菜提供,分別是:萵苣、菠菜、芹菜、甜菜根、馬鈴薯、包心菜、南瓜、豌豆、青花菜和胡蘿蔔。 只要你每天都能盡量吃滿五蔬果,然後能涵蓋上述食物,並且至少有一餐能吃到生菜沙拉,那麼就能從蔬菜吃到有意義的量。最後有一點要提醒,那就是我們不用刻意去吃高含量的蔬菜,只要挑「正常」的就行了。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林奐妤) 食道癌侵襲,藝人安迪、裕隆董座嚴凱泰因而病逝… 您知道嗎?食道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倍! 食道癌大多是食道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被癌化病變而罹癌。去年台灣多達1797人死於食道癌,在國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9位。食道癌發生率男性遠高於女性(15:1),好發年齡約為60歲。 症狀 食道癌初期無症狀,腫瘤大小已佔據食道管腔一半才會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如果自覺(1)吞咽梗噎感、(2)胸骨後疼痛、(3)食道內異物感、(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滯留感、(5)咽喉部乾燥與緊縮感等情形,儘早就醫。 危險因子 食道癌致病的原因可能與(1)抽菸、(2)喝酒、(3)含亞硝胺食物、(4)吃過熱飲食、(5)基因缺ALDH2有關。 酒精對食道粘膜產生刺激甚至造成粘膜損傷;菸品含很多致癌成份,當食道粘膜反覆受到刺激或損傷,很容易導致食道癌。 不要吃過燙食物,以免燙傷食道粘膜上皮,使粘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病變,甚至演變成可怕的食道癌。 喝酒臉紅不是保護色,而是「警告色」!當身體缺乏ALDH2,會影響酒精肝臟代謝。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而台灣高達近一半的人有ALDH2缺陷!
加工肉類被認為會增加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肺癌、乳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研究指出,每天進食一條香腸或兩片燻肉,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19%。早在17世紀時,人們發現加工肉品易有肉毒桿菌的污染,只要有百萬分之一公克的肉毒桿菌毒素即可致人於死,因此在香腸、臘肉裡添加亞硝酸鹽以抑制病菌,也可增艷肉品的顏色與風味。硝酸鹽類對人類是無毒的,但亞硝酸被轉化成亞硝基化合物後,在體內會造成肝臟出血或壞死,長期則會增加癌症風險。當人體吃進加工肉品時,內含的亞硝酸鹽會在強酸(胃酸)或油炸高溫下,與人體或高蛋白食物(蛋、肉、魚、蚵及蝦貝類)中的二級胺或三級胺,反應成會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或亞硝胺(nitrosamines)。另外,從蔬菜吸收的肥料硝酸鹽,經過胃酸作用後會被轉化為亞硝酸,再與肉類蛋白質反應,也會變成亞硝基化合物。根據動物實驗,已有超過270 種亞硝基化合物被證明可能致癌,而且至少在39 種動物身上被發現有致癌性。從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證實亞硝酸鹽或亞硝胺與各種癌症(包括胃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密切相關。因此,目前各國政府對亞硝酸鹽添加量都訂出明確限制;依我國現行食品衛生標準,香腸、臘肉、火腿等所含之亞硝酸鹽殘留量應在70 ppm 以下。目前「可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包括:某些紅肉香腸、熱狗、火腿、培根(燻肉)、臘味、板鴨、燻腸(baloney)、家禽類的香腸與低脂肪熱狗、蒜味鹹臘腸(salami)、魚漿、紅白肉冷盤(cold cuts)。另外,醬油、味噌及醃製醬菜等也可能添加亞硝酸鹽。這些被亞硝酸鹽污染的食品原料也會擴散到其它再製食品,例如火腿常出現在麵包、披薩、炒飯、炒菜、便當或西式早餐店中。那麼有何策略可以降低亞硝胺的產生與致癌風險嗎?其實不吃才是王道!如果非吃不可,則可以採行下列措施:1)選擇於加工肉品製造過程中,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C或E的產品,因為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硝酸鹽的還原,或將亞硝基化合物還原成無毒的一氧化氮(NO)。2)用餐時多攝取檸檬、柑桔、番石榴、糙米等富含維生素C或E的食物,減少亞硝胺產生;或搭配大蒜、人蔘,也能抑制亞硝胺形成。3)儘量不要與優酪乳或乳酸菌飲料一起食用,因為這些可能添加硝酸鹽以防止過度發酵;然而乳酸菌含有硝酸鹽還原酵素(nitrate reductase),能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也要避免與富含胺類的食品(例如:發芽中之麥芽、魷魚、魚乾、青魚)同時進食,以免產生亞硝胺。(本文作者/顏榮郎)(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