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冬季氣候潮濕又寒冷,此時好發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容易出現鼻塞脹痛、呼吸不順、氣管有咻咻聲等情形。中醫師建議,冬天可用三九貼療法,使用溫性藥物敷貼於對應穴位,可改善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是值得一試的非侵入性療法。
台灣冬季氣候潮濕又寒冷,此時好發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容易出現鼻塞脹痛、呼吸不順、氣管有咻咻聲等情形。中醫師建議,冬天可用三九貼療法,使用溫性藥物敷貼於對應穴位,可改善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是值得一試的非侵入性療法。
天氣變化大,不僅容易造成感冒,還可能會增加眩暈的發生。70歲黃奶奶最近飽受眩暈困擾,尤其是在起床或姿勢移動的時候更加明顯,經中醫治療並透過針灸、按時服藥後,狀況明顯改善。門諾醫院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表示,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對應「5大穴位」舒緩症狀,平時可多按摩保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
鄭小姐48歲,新冠確診後於冬季到來時,開始全身皮膚容易乾燥、脫屑、搔癢,搔癢嚴重致影響睡眠,曾至西醫就診,但療效不佳,且外用凡士林還會加重搔癢,就診時症狀為小腿乾燥脫屑,手掌搔抓出血,且搔癢狀況在夜晚尤甚,經中醫師給予科學中藥做治療,加上外用紫雲膏修復肌膚,治療1週搔癢難睡已減退,持續治療3個月多之後,皮膚已不再乾癢,目前轉而治療更年期問題。
今天是冬至,中醫師彭溫雅說,冬至時陰氣最重且即將升陽,可吃一些「溫補」食品,如吃湯圓有糯米可補氣;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補腎;還有多從事快走、慢跑等全身性運動,透過發汗也有助於保暖。
今年12月22日晝最短、夜最長,是為「冬至」;冬至正值一年中最寒冷季節,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中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藥物,控制病情,防患於未然;養腎、顧脾胃,也是冬至養生重點。冬至因為吃湯圓而感到「胃堵堵」者,飲用添加「梅子」的薑茶,堪稱消脹氣的法寶。
冬天一到,皮膚就開始乾癢、乾燥,原本嫩嫩的嘴唇也變得容易乾裂。嘴唇的表皮比起皮膚更加細薄,且沒有具備保護功能的皮脂腺,究竟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注意嘴唇的保濕及呵護呢?有中醫師就分享,冬天嘴唇容易乾裂的原因,並教民眾飲食「2招」保養嘴唇的方法,找回Q彈水嫩雙唇。
冬季是鼻子過敏的好發季節,92歲的陳伯伯一直都有鼻子過敏的困擾,只要遇到換季或天氣冷,鼻水就流不停,嚴重時會鼻涕倒流,引起嚴重的咳嗽。中醫師表示,今年初陳伯伯就診時,鼻水多到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伴隨嚴重的卡痰與咳嗽。所幸,經過3週治療後,陳伯伯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鼻水變少也不咳了,便持續定期於中醫門診追蹤。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等,然而痛風與體內濕氣重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因為它是一種代謝類疾病,也是一種肥胖併發症。醫學博士王柳青、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翟煦於《體內排濕》一書中,分享「濕氣一族」症狀與檢測,提供民眾簡單的保養祕訣。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