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防記憶衰退 起床梳頭促血液循環

防記憶衰退 起床梳頭促血液循環#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忘以氣虛、腎虛居多,中醫會依病人證型對症下藥,民眾居家也可透過按摩自我保健,並從天然食物中補充卵磷脂、微量元素、核酸等,降低失智風險。起床後梳頭,略帶力道按壓頭皮,有助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防記憶衰退。「孔聖枕中丹」增強記憶力中醫觀點看記憶衰退或健忘,除與老化有關,加上現代人壓力大、七情六慾太激烈、生活耗損勞倦、飲食缺乏節制都有影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多數健忘與氣虛、腎虛有關,少數是實證,且可能合併出現其他症狀,中醫會先診斷病人屬於何種證型,再對症下藥。關於增強記憶,中醫最著名的是「孔聖枕中丹」,補腎寧心、益智安神,考生要增強記憶力,長期念書沒勞動,氣不足就可使用。「六味地黃丸」也是常用處方,可補先天精氣不足;火氣偏大、易便秘、心血耗損太多者,可用「天王補心丹」。「歸脾湯」可補後天氣血不夠、腸胃功能不佳、養份不足;「溫膽湯」則能緩解焦慮緊張症狀。如果想健脾安神,茯苓、黨參、黃耆具補氣效果,可強化脾胃系統,改善健忘。屬腎虛證型者,可用菟絲子、何首烏、肉蓯蓉來補腎。而有些人血液循環不好,可增加補血、養血藥材,如川芎、丹蔘、當歸,不論作為藥材或藥膳使用都適合。按摩、梳頭自我保健 增進記憶民眾也可透過按摩自我保健,增進記憶的穴位集中頭部,頭頂的「百會」按摩可醒腦開竅;百會旁各隔一寸之處為「四神聰」,這4個穴位有助腦部血液循環。額頭髮際正中直上0.5寸處為「神庭」,旁開3寸為「本神」,這幾處穴位底下為大腦額葉,掌管記憶、心智功能,適度刺激頭皮,可健腦、增加智能活動。除頭部外,手腕橫紋處尺側凹陷處的「神門」,可安神定志。陳建宏醫師提醒,按摩重點不在痛,達到「痠脹麻重溫」感覺即可,別用力過猛,反而受傷。如果抓不準穴位,早上起床後從前往後梳頭2、3分鐘,略帶力道按壓頭皮,對一般人來說是最方便的保健法。天然食物中攝取卵磷脂 如魚腦、蛋黃自古流傳「吃豬腦補腦」,陳建宏提醒,中醫主張「以形補形」,適度攝取尚可,不宜過量造成身體負擔。而現在流行吃銀杏增記憶,雖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但畢竟是單一成份,中醫仍以複方為主,搭配各式藥材互補。想益智健腦,陳建宏鼓勵民眾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卵磷脂,包括魚腦、蛋黃、豬肝、黑芝麻、大豆製品、山藥、蘑菇、花生等。其次,要補充微量元素如鎂、鉀、鈣,包括香蕉、番茄、豆類、水產品等,都富含電解質。此外,補充維生素B12與葉酸,可促進神經活動,B12存在於香菇、大豆、發酵豆製品等,葉酸可自綠色植物、柑橘類等攝取。陳建宏指出,細胞核心為核酸,也可適當從食物補充,如魚蝦、花粉、木耳、菇類等。除補充好食物,也要減少吃進壞東西,像重金屬會使腦部活動變慢,使用鋁鍋料理的家庭,最好改用不鏽鋼鍋或陶鍋,以免吃進太多鋁離子,恐提高失智風險。

頭暈、腦力衰退 中醫調理來幫忙

頭暈、腦力衰退 中醫調理來幫忙#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好熱,在室外沒多久,就會讓人熱得暈頭轉向、眼冒金星;然而,即使是每天都待在冷氣房,時間太長,也會有人容易頭暈、虛弱無力。傳統中醫認為,若是會出現熱也頭暈、冷也頭暈,是腦力衰退的現象,無法承受冷熱的變化,並且和血路不通暢有關,辨證論治對症下藥,必須是平血,而不是清血。頭暈無法承受冷熱變化 是腦力衰退現象中醫是如何看待天氣熱所引起的頭暈?為什麼即使待在冷氣房裡也會頭暈呢?中醫師李深浦表示,頭暈是腦力衰退的現象,因為腦是充滿能量的冷靜器官,腦在身體最頂峰,接受身體的營養與血液和氣體的循環,腦細胞元氣健康度不夠好,就無法承受外面熱與冷的變化。力氣是腦與身體互動 冷與熱的拮抗作用李深浦中醫師指出,走路運動會一直流汗,若是會頭發暈、手腳痠軟無力沒體力,就是腦比正常人衰退很多,腦筋反應速度會不夠快,力氣不夠強;由於力氣是腦與身體的互動,冷與熱的拮抗作用,陰與陽、動與靜,當心臟動力不夠,也反映腦的冷靜力不夠,腦安靜度夠,定力越夠,心臟動力夠,則全身動力才夠,若是腦會頭暈怕熱,就表示腦的健康度不夠。無法適應溫度變化 一冷一熱會出現感冒症狀腦承受不了熱,無法適應溫度變化,則很容易在一冷一熱之下,出現感冒症狀,輕微會疲勞沒有精神、脖子僵硬、頭腦昏沈,嚴重會頭痛想吐。李深浦醫師解釋,腦是很重要器官,是儲存電流與發電系統,可控制全身,所有內臟機能都離不開腦的互動機制,要看腦是否健康,就看他是否能承受熱;通常在熱的環境之下,不頭暈、不會全身無力,是最上等健康,一熱就小便黃、尿道發炎、火氣大,全身機能病變,是第二等健康,第三等則是會中暑、昏倒、休克。血液要平衡是要平血 使小血管都能活絡起來對於腦部健康,血液中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與氧氣都扮演很重要角色!李深浦說明,貧血時血紅素不足,所帶氧氣不夠,而血液中的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不正常,血液濃度無法自然平衡,就會無法承受熱與冷。有人說血太濃要清血,但清血也會使紅血球受到破壞;其實,血液要平衡是要平血,是要平衡身體,使小血管都能活絡起來。她經常頭暈無力 抽血檢查三酸甘油酯3000多李深浦醫師舉例,門診中,曾有一名婦人經常頭暈無力,抽血檢查三酸甘油酯3000多,一般人1000多就有危險;於是她就趕緊辭掉工作,服用養肝與平血用藥,並每天運動、曬太陽,使流汗及促進新陳代謝,結果三酸甘油酯降到36,五年後檢查還在50幾,這幾年特別注意飲食與運動保養,也不用天天吃藥。這病例是足以讓人知道運動及控制飲食的重要性。月經前出現頭暈偏頭痛 須補血與養肝還有人是有血紅素與血量不足,也會因為溫差影響而頭暈;李深浦提到,尤其是女人月經前出現偏頭痛,往往會有貧血,經前腦部血會將血液集中到子宮,就會有頭痛和情緒不好,這時在月經前一週服用補血中藥,平常以養肝中藥來促進新陳代謝,一、二個月就不會頭痛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腦中風中西醫併治 縮短病程、防復發

腦中風中西醫併治 縮短病程、防復發#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中風近年來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106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腦血管疾病高居第4位,奪走超過1萬1千條寶貴的性命。腦中風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並且男性多於女性,即使存活仍有極高比例造成部分肢體障礙或失能。針灸有助改善腦中風患者 腦部血流量、局部微循環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表示,腦中風定義為腦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出血或血流不暢,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失去部分功能留下的神經症狀。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2種類型,其中以缺血性腦中風占多數。常見臨床表現包括意識改變、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口歪眼斜、言語不清、吞嚥障礙、視野缺損、步態不穩、頭暈、流口水、大小便失禁等。腦中風急性期的中醫輔助治療方式包括針灸、中藥、推拿、拔罐等,又以針灸治療最為普遍,方法包括有頭皮針、體針、電針、耳針等。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針灸對腦部血流量、局部微循環等都有明顯改善作用,能促使血脈通暢,恢復腦部血液供應、減少因缺血導致的腦組織壞死,並可阻止病情繼續發展,提高神經系統的自我修復與代償能力,加速自然恢復過程、縮短病程。針灸配合服用西藥 防再度中風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依臨床症狀可分為「中臟腑」和「中經絡」2種證型。「中臟腑」證型的表現為意識改變、神智不清;「中經絡」證型表現則為意識未改變,僅肢體受到影響,症狀為口眼歪斜、顏面麻木、肢體麻木沉重或半身不遂等。2種證型的治法及穴位均不同。許益彰醫師提醒,腦中風具有再發率較一般人高的特點,預防再度中風成為重要課題。平時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並戒除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醫學研究顯示,針灸配合服用西藥,預防再度中風效果比單純用針灸或西藥預防較佳。把握6個月內的黃金時期,腦中風發生後應持續耐心針灸與復健,並保持樂觀積極心態,有助於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減少永久性的功能障礙,盡早回復正常生活。

非月經期常下腹痛 當心患子宮肌腺症

非月經期常下腹痛 當心患子宮肌腺症#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女患者小美(化名),因為子宮腺肌症造成嚴重經痛,甚至連平日也下腹痛,而必須常常向公司請假,到最後連工作也快保不住了!後來求助中醫師林襄穎診治,所幸經過中醫調理病情改善,不再老是請假才得以保住飯碗。林襄穎醫師也提醒女性朋友,「下腹痛」未必只發生在月經期,假如您在平日非月經期,卻常感「下腹痛」、或是「很像經痛」,那麼極有可能罹患「子宮腺肌症」!經痛時間拉長 子宮腺肌症警訊中醫師林襄穎指出,「子宮腺肌症」類似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因為子宮內膜生長在不該出現的位置例如子宮肌肉層,並且發生週期性的出血甚至發炎,造成嚴重經痛。另外,骨盆除了發炎之外,還引起廣泛的周邊組織沾黏,導致疼痛時間拉長,這也就是子宮腺肌症病患往往月經一來就痛一、兩個禮拜,甚至乾淨了也還在痛,其主要原因。林襄穎醫師表示,39歲患者小美就是典型症狀,她每個月月經總是痛到不行,除了止痛藥之外就是掛急診;接著捱到月經快乾淨時還得痛第二次;最後連排卵期又得痛第三次,導致她生活秩序大亂。剛開始,小美發覺止痛藥愈吃愈多,效果卻愈來愈差,因此改為服用停經藥,甚至也注射針劑使其停經,月經不來,當然不會痛。無奈的是,一旦療程結束,月經再度來潮,所有的痛又都回來了!可憐的小美根本無法正常上班工作,為了病痛常常請假,不但老闆不悅,就連同事們也由一開始的同情逐漸轉變成不解與無奈,還問她:「妳不是已經月經乾淨了嗎?怎麼還會痛?怎麼還要請假?」。中藥行氣活血可治本 大幅改善經痛小美深知再這樣下去就連工作也保不住,於是尋求中醫治療,林襄穎醫師診斷她是「氣滯血瘀」體質,於是採取「行氣活血」中藥治療,藥材有:烏藥、香附、川楝子、川芎、生蒲黃、五靈脂、赤芍、生白芍、藕節等等。治療三個月後,小美經痛與下腹痛大幅改善,不再請生理假,平日期間也可正常上班,睽違已久的全勤獎金終於又進了她口袋,小美十分高興,同時也對中藥效果刮目相看。早期發現早治療 避免將來不孕林襄穎醫師針對子宮腺肌症患者提出呼籲,子宮腺肌症對女性生理健康危害極深,除了經痛下腹痛之外,還可能造成骨盆發炎、子宮纖維化甚至不孕。在心理方面也有不良影響,病患長期處於疼痛狀態致使焦慮、憂鬱、躁鬱、暴怒等等負面情緒,因此,患者應儘早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在治療方面,西藥屬於症狀緩解,效果雖快,但比較著重治標;而中藥效果較慢但可以治本,使用「行氣活血」中藥使身體氣血通暢,達到「通則不痛」、「不必止痛而痛自減」的成效。(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更年期症候群調理 中醫師教6要點

更年期症候群調理 中醫師教6要點#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8歲女性,近幾年常覺得心悸、臉部潮紅不適、燥熱及容易流汗,尤其晚上更加嚴重,近來失眠狀況越來越嚴重,且時常莫名憤怒、憂鬱、煩躁不安,看什麼都不順眼,診斷為更年期症候群。但因不想服用賀爾蒙治療,中醫治療3個月後心悸、潮熱、盜汗症狀改善,不用服安眠藥也能安然入睡,心情舒暢、不再感到疲倦,甚至皮膚都變得較明亮光滑。荷爾蒙分泌下降 更年期症候群多發生於45至55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表示,更年期症候群發生於約45歲至55歲左右,因卵巢功能衰退、內分泌紊亂、賀爾蒙分泌不足,而產生一系列更年期症狀,常見潮熱、盜汗、胸悶、心悸、暈眩、月經紊亂、陰道乾澀、皮膚乾燥搔癢、頻尿、腰痠背痛、關節痛、焦慮、煩躁、失眠、憂鬱、易怒、心情低落、體重增加等。症狀大多持續3到5年內會消失,但部分婦女症狀可能長達10年以上。西醫賀爾蒙治療以低劑量雌激素為主,但因有可能引發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不建議長期服用,許多婦女會尋求中醫治療。改善更年期不適 生活6大要點中醫角度而言,「補腎」為抗衰老及減緩更年期症狀的根本之法。本病原因為腎精虧虛因造成腎氣不足、腎陰虧虛、亦或陰陽兩虛,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故治療以滋腎填精為本,再依個人狀況不同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方藥,大多能緩解更年期諸多不適。蔡佩怡醫師建議,更年期婦女生活注意6要點:1)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避免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與酒精性飲料等影響睡眠品質。2)飲食避免燒烤、油炸、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及熱性食物,如羊肉、牛肉、花生、榴槤、芒果、桂圓、荔枝等,可能會使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加重。3)食物可以多食用山藥、銀杏、黃豆、黑豆、覆盆子、菇類、黑木耳、南瓜等食材,調節體內賀爾蒙,改善更年期不適。4)年期後,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流失速度增加,建議多食用富含鈣質食物防骨質疏鬆,如牛奶製品、黑芝麻、小魚乾、吻仔魚、豆類製品、深色蔬菜等,以及適度戶外運動與日曬。5)可按摩太溪、三陰交、太衝、神門,每天每穴按摩20至30下,可緩解更年期煩躁、焦慮、失眠、潮熱等症狀。亦可每日於睡前溫水泡腳10至15分鐘,可以更好入睡。6)推薦湯飲百合銀耳蓮子甜湯,以及藥膳黑豆山藥排骨湯。銀耳、黑豆、山藥含天然植物性荷爾蒙,可改善更年期不適及抗衰老;百合寧心安神、蓮子清心養神益腎,可緩和情緒及助眠。

熬夜、體力差 自行進補反「爆肝」

熬夜、體力差 自行進補反「爆肝」#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部份大學生平時習慣晚睡,暑假更是「日出而息、日入而作」,經常熬夜玩通宵。除了睡眠作息不定時,三餐也常進食泡麵、鹹酥雞、配可樂、啤酒果腹,過了一段時間後,漸漸出現疲倦、胃口不佳等症狀。曾有男大生自覺體力變差,自行吃薑母鴨、麻油雞來補身,結果健康檢查肝指數發現GOT檢驗值為95(正常約15至41 IU/L)、GPT檢驗值為105(正常值為7-35 IU/L),擔心是不是熬夜熬到爆肝了?補品吃太多 加重肝臟代謝負擔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臨床表現出來的症狀常讓人誤以為自己很虛、需要補,其實中醫看法恰恰相反,吃太多坊間補品,反而可能會補到發炎的肝臟,導致肝指數飆高,甚至出現爆肝情形。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張慈文表示,肝臟是負責代謝的器官,它可以把吃進身體內的食物、藥物做一個解毒的工作,而它一但超過負荷或者塞住,有害的物質來不及代謝,就可能發生發炎狀況。避免吃重口味、過度滋補食物張慈文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肝炎導致疲倦,不是因為虛弱,而是身體堆積太多濕熱、無法代謝掉的東西,導致肝臟功能失調。毒素排不走,就容易發炎,感覺沉重、悶熱、提不起勁。肝臟附近的消化器官如胃、小腸、膽囊,也會受到影響,出現胃口不佳、腹部堵脹、嘴巴覺得苦的症狀。此時如果不先清理,一味滋補反而加重病情,局部濕熱情況更加嚴重,疲倦感無法消退,反而更沉重。生活上可以怎麼減少肝臟的負擔呢?張慈文醫師表示,飲食上,綠豆湯、薄荷茶、薏仁水、綠茶都是方便又隨手可得的飲品;生活作息應在晚上11點至3點肝膽經氣血旺盛時準時睡覺。另外應避免過度重口味或過於滋補的補品,天天進補會加重肝臟發炎狀況。若想調整體質,建議至中醫科,讓專業醫師協助調配。

10歲起轉骨黃金期 中醫調理來改善

10歲起轉骨黃金期 中醫調理來改善#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3歲的張姓小男生剛上國中一年級,身高151公分在全班後段班,平時鼻過敏、打噴嚏、流鼻水,嚴重影響睡眠及上課。12歲的妹妹國小六年級身高雖已到151公分,但近半年無再長高,易便秘、食慾差,媽媽擔心孩子們身高落後,故至中醫求診。經中藥處方3個月後,兩人身高均有成長,鼻過敏、食慾問題亦有改善。青春期10歲開始至18歲適合轉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現代社會少子化,每個小朋友都是家中的寶,家長無不希望自己子女能夠拔得頭籌,贏在起跑點,其中身高更是影響子女未來自信心。選對轉骨時機很重要,倘若等到生長板癒合後,長高機會已經希望渺茫。小朋友適合轉骨的時間在青春期10歲開始,一直到18歲,這也是人成長發育的高峰期。一般來說,國小5、6年級最適合開始轉骨,但若身高在身高曲線的3%以下,則可再提前。此外也須排除先天疾病導致身高矮小,如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缺失,中醫對此效果有限,其他情況中醫能提供相當好的療效。解除常見疾病困擾 搭配補腎改善長高情形謝旭東醫師說明,腎主骨,補腎為治療長高的根本,但一些常見疾病如過敏性鼻炎、便秘等問題,雖對長高沒有立即影響,但長期下來影響睡眠或導致食欲不佳,也會間接影響身高,所以也要一併處理。上述案例治療鼻過敏、解除宿便,配合男轉骨方及女轉骨方,療效加倍,若單純轉骨則成效不彰。長高有3大秘訣,充足睡眠加上早睡,飲食均衡併少糖少油脂,再加上順時調理。夜晚10點後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是清醒時的3倍;糖和油脂類的食物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配合中醫體質調理轉骨,效果加倍。男重補氣,用四君子湯加減;女重補血,用四物湯加減。注意市售轉骨方眾多,非經醫師指示服用過補藥材也可能導致性早熟,最好經由合格醫療院所處方開藥。以下提供男、女轉骨方說明: 男轉骨方組成/黃耆、桂枝、白术、麥門冬、當歸、川芎、三七、茯苓、黨參、藿香、牛膝、陳皮、枸杞。功效/補養氣血、補腎養骨。適應症/促進青春期身體發育。 女轉骨方組成/黃耆、桂枝、白术、麥門冬、當歸、川芎、三七、茯苓、黨參、香附、熟地、白芍、葛根、芡實。功效/補養氣血、補腎養骨。適應症/促進青春期身體發育。

對抗午後昏沉 快按3穴位提神醒腦

對抗午後昏沉 快按3穴位提神醒腦#中醫

後谿治療效果/安定心神。後谿穴有安定心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改善頭頸疼痛、喉嚨痛、落枕、上肢痠麻、手指肘臂痙攣、腰部扭傷、耳鳴、耳痛、視力不佳等症狀。按摩方法/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向下按壓,施力時略偏向小指根部的關節處。穴位找法/手掌向上握拳,在小指指尖彎曲處的外側,有一條明顯的橫紋,後谿就位在此橫紋的盡頭,左右各一。名稱由來/「後」是後面,「谿」是溝溪,「後谿」是位於低處如溪溝的穴位。中醫認為,本穴位在手掌第五指關節後方,手握拳時,本穴位部位的肌肉突起似山峰,皮膚表面的橫紋則像溪溝,故名「後谿」。勞宮治療效果/提神醒腦。勞宮有清心瀉火、提神醒腦的功效,所以對火氣大造成的嘴破、口臭有治療效果,另外對胸痛、胃痛、手掌多汗、嘔吐、昏迷也有不錯的療效。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壓。穴位找法/勞宮位在手掌心,第三、四掌骨之間。手心向上握空拳,中指與無名指輕壓掌心,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的位置,就是勞宮穴,左右各一。名稱由來/「勞」有勞動的意思,「宮」指中室。在《甲乙經》中「勞宮...在掌中央動脈中。」《采艾編》中「勞宮,手勞於把握, 此其都宮也。」由於此穴位在手掌心,即當手部勞動最常使用的部位,所以命名為「勞宮」。關衝治療效果/提神醒腦。關衝有清熱瀉火、提神醒腦的作用,所以此穴常用於昏迷急救。此外,此穴對頭痛、眼睛紅腫、喉嚨痛等症狀也有緩解效果。按摩方法/以指尖或棒狀物向下按壓,或用拇指與食指捏住無名指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穴位找法/關衝位在無名指指甲根部外側,旁開一分( 一粒米大小) 的位置,左右各一。名稱由來/「關」指出入的要道。在《會元針灸學》中「關衝者,關乎上,而通下,達於上中下,頭腰腿也,內關於腦胸,外關於肢體,三焦經絡從四肢外側始發之根,故名關衝。」由於此穴是手少陽和手少陰出入的重要樞紐,並且位置在少衝及中衝之間,因此以「關衝」稱之。(本文摘自/穴位按摩圖典【熱銷16年精裝典藏版】/三采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