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常頭痛嗎?務必遠離12類食物

常頭痛嗎?務必遠離12類食物#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每個人情況都不同,對絕大多數人有影響的餐飲,不見得會影響你,但我仍在以下列出常見的幕後黑手,你可以排除上頭的每一項潛在刺激以控制頭痛(有些可以待頭痛控制住後重新嘗試,但目前要先嚴格遵守)。1) 咖啡因/咖啡、茶、冰茶、可樂;去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可能有問題(含其他化學刺激),另外小心咖啡替代品;不妨喝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無柑橘或其他刺激口味)。2) 巧克力/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無妨;角豆可能有問題。3) 麩胺酸鈉(味精就是麩胺酸鈉)/中國(和其他)菜餚、湯品、高湯;加味或調味鹽;口味或加鹽零食、脆麵包丁、麵包屑;滷汁、熟食肉、廉價自助餐、加工肉、素漢堡、蛋白質濃縮物;低脂低卡食品。小心隱藏的麩胺酸鈉。4) 加工的肉和魚/熟成、罐頭、醃曬、浸漬、煙燻、軟化、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保存;熱狗、香腸、薩拉米香腸、義大利辣香腸、博洛尼亞香腸(和其他含亞硝酸鹽的漢堡肉)、肝泥香腸、牛肉乾、特定火腿、燻豬肉(培根)、pate肉醬、燻或醃魚、魚子醬、鯷魚;還有新鮮牛肝雞肝與野味(含酪胺)。5) 起司和其他酪製品/愈熟成的愈不好(無妨的起司包括巧達、瑞可塔、奶油起司和高品質美國起司)。還要小心披薩之類的含起司食品。優格(和優格冰淇淋)、酸奶油、白脫牛奶也會刺激。6) 堅果/全都別碰,抹醬也是,但種籽無妨。7) 酒精和醋/尤其是紅酒、香檳、暗色或濃稠飲品;伏特加耐受性最佳:可容許透明清澈的醋(最好蒸餾過);醋製的調味品(番茄醬、芥末和美乃滋)別過量。8) 特定水果和果汁/柑橘類水果(柳橙、葡萄柚、檸檬、萊姆、桔、小柑橘、鳳梨)果汁和香蕉;別碰葡萄乾(以及其他亞硫酸鹽保存的果乾)、覆盆子、紅李、木瓜、百香果、無花果、棗子、酪梨。9) 特定蔬菜,尤其是洋蔥/德式酸菜、豆莢、特定豆子(利馬豆、蠶豆、海軍豆、扁豆)。容許的:韭菜、韭蔥、青蔥、蔥、還有大蒜。10) 剛出爐的發酵烘焙食品/放不到一天的:手工(現烤)麵包──尤其是老麵,及貝果、多拿滋、披薩麵糰、椒鹽軟脆餅、咖啡蛋糕。11) 阿斯巴甜/糖精也可能刺激某些人;就我所知蔗糖素沒問題。12) 其他/大豆製品有可能,尤其熟成(味噌)、發酵(天貝)或精製過(大豆分離蛋白/大豆蛋白濃縮物);醬油要小心麩胺酸鈉;無調味豆腐和豆漿、麵粉較安全;大豆油無妨;番茄(番茄醬汁)、磨菇……可能讓你頭痛。(本文摘自/頭痛大革命/柿子文化出版)

頭痛欲裂 別再碰咖啡因!

頭痛欲裂 別再碰咖啡因!#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含咖啡因的飲品有咖啡、茶、冰茶、巧克力飲、可樂與其他摻咖啡因的汽水,請一律都別碰,停掉咖啡因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包括一連幾個禮拜頭痛增加,如果你擔心速效藥的反彈作用,不妨跟咖啡因一起停掉,一勞永逸更好。我推薦快刀斬亂麻,或者迅速減碼降至零,時間別拖過兩週,慢慢減碼的好處是減輕潛在的戒斷頭痛,卻會拖延時程,最後導致心有餘而力不足,難竟全功,去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含刺激性的化學物質(以及脫除程序中殘留的微量咖啡因),所以最好連去咖啡因飲品也別碰,不過,如果這已經是你的最後底線,我得說,那至少比你直接喝咖啡或茶來得好了。最佳替代飲品 無咖啡因、無刺激性調味的花草茶無咖啡因且沒摻入太多柑橘、葡萄乾或鳳梨之類刺激性調味的花草茶就沒問題,是最佳的替代熱飲,還有,別天真地以為綠茶沒咖啡因,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無咖啡因(指本來就沒有)的飲品,像是無咖啡因可樂無妨,但成分含刺激性阿斯巴甜(紐特代糖)的無糖汽水應避免。有人覺得早上一定得來杯咖啡提神,好撐過一整天,你總是感到疲累,無法想像沒有咖啡的日子……這樣的人可能忽視了利用咖啡因提神的反撲─稍後的萎靡會令人想再喝一杯,所以永遠斷不了。戒掉咖啡 頭痛、心悸減少認為咖啡不可或缺的人,在戒掉咖啡因並撐過數週的陣痛期(也可能無感)後,大多會覺得自己狀況好很多:更有精神、睡得更好、脾氣變好、較少胃灼熱、不常心悸,當然還有頭痛減少。我對於這類一般由菊苣和刺槐製成的飲品並不太放心,它們的調味通常含有各種偏頭痛刺激物,包括橙皮、無花果和杏仁,此外,這些產品大多含有麩胺酸鈉的潛在來源:大麥麥芽,頭痛控制住以前,喝花草茶就好,接著或許可以嘗試其中幾項咖啡替代品。(本文摘自/頭痛大革命/柿子文化出版)

頭痛恐是3C用太多!肌肉緊繃擾血流

頭痛恐是3C用太多!肌肉緊繃擾血流#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假結束,過年期間返鄉除了吃團圓飯、與親戚聚會外,許多民眾選擇在放假期間好好追劇一番。也有家長帶孩子出門,為了防止吵鬧而讓小孩使用3C產品。但長時間直視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等發亮的螢幕,讓眼睛時時刻刻都處在工作狀態,進而出現眼睛脹痛等不適感。睫狀肌過度收縮 進一步產生頭痛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3C產品因為「字太小、長時間、近距離和手晃動」4特性容易對眼睛造成危害。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會造成眼睛明顯的疲勞感,與中年人老花所產生的感覺類似。眼睛疲勞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症狀,並感到眼窩脹、眼眶痠,手沿著眉骨按壓時會疼痛。肌肉疲勞感覺源自睫狀肌過度收縮,帶動眼部周圍肌肉的緊繃,嚴重可能影響周圍血流供應,進一步產生頭痛。多出遊凝望6公尺外遠方 減少3C產品使用率20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眼球發展尚未成熟,若眼睛感到疲勞卻不休息,易造成近視度數飆升;而成年人的眼球則已定型,雖不致造成近視度數飆升,但眼睛疲勞的不適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長期下來會導致乾眼症,眼睛出現異物感,容易畏光、流淚甚至視力模糊。何建賢主任提醒,出現眼睛疲勞症狀時,除了利用物理療法,例如熱敷及按摩眼睛周圍,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將眼睛閉上。放假期間可多到戶外出遊,凝望6公尺外的遠方,節制使用3C產品,放鬆睫狀肌。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發燒、頭痛、肌肉痛,好怕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併發症嚴重,要平安的度過流感季節,不僅從預防做起,萬一不小心被傳染,也要留意自己的症狀,通報、盡速就醫。把握好幾個原則,就能避免流感造成嚴重病情。流感症狀 發燒、頭痛、肌肉痛流行性感冒是病毒造成的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通常在7天內康復。流感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流感主要透過感染者的飛沫傳播病毒,尤其密閉空間,但病毒亦可在低溫潮濕環境存活數小時,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亦會感染。嬰幼兒、老人、孕婦 重症高危險群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BMI大於30的肥胖者。一旦出現疑似重症症狀,如胸痛、呼吸會喘、連續72小時高燒不退、意識改變,建議立即就醫。台灣住院流感病患重症死亡率約2成,不可輕忽流感可能造成的傷害。顏正中醫師提醒,勤洗手,與呼吸道衛生如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要掩口鼻,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染病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飲食均衡、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有類似流感症狀儘速就醫。

馬國返台肌肉痛、關節痛 恐染登革熱

馬國返台肌肉痛、關節痛 恐染登革熱#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截至11月13日,106年台北市登革熱病例數已累計58例,皆為境外移入,居全國冠軍。感染源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馬來西亞12例最多,其次為菲律賓、越南各8例。部分案例返臺後,出現發燒、倦怠、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後眼窩痛症狀,輕忽症狀、自行服藥,未即時就醫,使疫情隱藏超過3日。後眼窩痛、肌肉痛、出疹速就醫依據臺北市資料分析,由機場入境篩檢被通報占50%、就醫1次就被通報計20名占34.5%、就醫2次被通報占13.8%,就醫3次被通報占1.7%,資料顯示高達15.5%的個案未被及時通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境外移入病例可能引發本土登革熱的風險,對市民健康及社區防疫造成極大威脅,旅遊期間或回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及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使用防蚊液、穿淺色長袖衣褲防蚊陳少卿科長呼籲,國人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或經商時,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於身體裸露處使用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儘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以防遭病媒蚊叮咬。提醒民眾平時應落實居家戶內外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病毒於社區傳播,也能保護同住親友的健康。若有防疫相關問題,請撥打臺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或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洽詢。

頭痛就吞止痛藥 恐引發情緒障礙

頭痛就吞止痛藥 恐引發情緒障礙#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藥物過度使用頭痛是頭痛門診常見的疾病。病患每個月有超過一半的日子需要服用止痛藥,然而如此頻繁使用止痛藥並不能減緩頭痛,除了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還潛藏讓頭痛惡化的風險。而且,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病患,有更高的比例同時有焦慮、憂鬱等情緒方面的障礙。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國內25萬人受害根據國外研究結果,各種神經科疾病所造成的疾病負擔中,藥物過度使用頭痛是第6,偏頭痛是第2。這2種疾病亦嚴重影響青壯年人口及上班族的生活品質,台灣研究發現,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發生率約佔總人口的1.1%,用台灣總人口推估,國內可能有25萬人深受其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吳致緯指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是近年來國際間專家們逐漸重視的問題,診斷的方式經過反覆驗證後已經標準化。藥物過度使用頭痛需要具備,病患每個月有15天以上的頭痛,並且超過3個月使用超量止痛藥。減藥會出現戒斷症狀 應就醫請求協助吳致緯主任表示,建議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病患,減少止痛藥的使用。剛減少原先過量的止痛藥時,一開始會出現戒斷症狀,也就是頭痛的時間會有短暫增加的情形,然而過了一段時間,頭痛就會改善。也建議到專門的頭痛門診就診,由神經內科醫師安排門診減藥、或是住院戒除止痛藥療程,幫助病患處理剛減藥時的戒斷症狀。頭痛非常常見,卻常常無法得到妥善的治療,影響頭痛患者的工作效率與情緒。針對病患原本的頭痛問題,給予適當的頭痛預防藥物,並且治療頭痛相關的誘發與共病因子,最終達到減少止痛藥使用的目標,同時也改善原本的頭痛。

旅遊等級注意:馬達加斯加爆大規模鼠疫

旅遊等級注意:馬達加斯加爆大規模鼠疫#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鼠疫襲捲馬達加斯加!自今年8月以來,馬達加斯加面臨大規模鼠疫疫情,疾病管制署於10月11日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前往當地的民眾應配戴口罩、注意旅宿地點與活動區域的衛生,防範跳蚤叮咬並避免接觸動物屍體等,以降低感染風險。今年鼠疫首次沿人口密集區發生疾管署表示,馬達加斯加今年疫情與以往不同,於非流行地區且首次於人口密集沿海區域持續發生病例,今年8月截至10月14日累計610名鼠疫病例,含63例死亡,致死率達10.3%。全國約3成縣市有通報病例,疫情最嚴重區域為首都安塔那那利佛;病例中近7成為肺鼠疫,2成為腺鼠疫,1例為敗血性鼠疫。印度洋島嶼造成中度傳播風險這波疫情也對鄰近的印度洋島嶼造成中度傳播風險,東非塞席爾一名自馬達加斯加返國的34歲男性,目前住院隔離治療,病況穩定。該國迄今尚有2名與前者無流病相關的疑似病例、11名有症狀之極可能病例接觸者,均待檢驗並於醫院隔離治療中,該國衛生單位持續對320人進行追蹤管理。發燒、寒顫、頭痛速就醫疾管署表示,鼠疫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鼠疫潛伏期1至7天(肺鼠疫1至4天),症狀為發燒、寒顫、頭痛、不適、虛脫等,所有鼠疫皆可能引起敗血性鼠疫,未及時治療致死率可達30%至60%。疾管署提醒,民眾自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如有不適症狀,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以獲得妥適的醫學評估與轉介就醫服務;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改變腸道菌種 有助控制及預防糖尿病

改變腸道菌種 有助控制及預防糖尿病#頭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要特別談糖尿病呢?因為糖尿病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臺灣如此,西方歐美國家也是,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統計資料,臺灣糖尿病人口將近180萬,成人的盛行率約10%,也就是每10位成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比全球及亞太地區的平均盛行率還要高,不僅如此,糖尿病也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我在門診時就遇過十幾歲的中學生,血糖已經出現異常;也有20歲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血糖高到5、600,出現糖尿病急症—酮酸中毒,直到頭痛、頭暈、腹痛極不舒服,被送到醫院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才發現原來自己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的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也會對健康造成負擔更嚴重的影響來自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若血糖沒有控制得當,將引發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例如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周邊血液循環差、感覺異常、足部壞死、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截肢。這些併發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對健康及經濟造成沉重負擔,甚至威脅生命。衛福部統計顯示,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為糖尿病而死亡!此外,許多民眾擔心自己腎臟功能不好、怕洗腎,而臺灣素有「洗腎王國」的稱號,但你或許不知道,據統計,這些洗腎患者發生的原因,第1名就是糖尿病,而每2位新發生的洗腎病患,就有一位是受到糖尿病影響!由此可見,糖尿病對於我們健康影響多麼重大,並不是只有老人、成人要注意,年輕人、甚至是學童,都應該注意糖尿病。腸漏症會導致體內發炎、胰臟受損第一型糖尿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常常在年輕時發病,主要是因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受到體內免疫反應的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從人體及動物研究發現,在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腸漏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罹病患者身上有明顯的腸漏現象,研究還發現,在第一型糖尿病開始明顯表現出來並被確診之前,腸漏現象就已經發生、而且偵測得到了! 在針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的研究中發現,罹病兒童的腸道菌組成明顯與健康兒童不同。腸道菌叢生態的改變與不平衡,會影響腸道的屏蔽功能,導致腸漏,造成腸道的不健康,進一步導致體內的慢性發炎,發炎反應會影響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導致胰臟受損,血糖控制因而出現異常,形成一個發炎風暴,最後造成第一型糖尿病。超過9成患者屬第二型糖尿病這也顯示了腸道健康及避免腸漏,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控制與預防上的重要性。糖尿病患中,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畢竟是少數,有超過9成絕大多數現代人得到的糖尿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那麼,第二型糖尿病與腸漏之間彼此有什麼關聯呢? 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我們必須想到前文談過的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看似獨立,但事實上他們幾乎就像兄弟一樣,不僅彼此密切相關,連致病的原因也很相像,只是出現的時間可能前後不同,就像是在同一個光譜上的各個階段,疾病嚴重程度不同、表現輕重不一罷了,本質上都很類似。自律神經出現病變也會影響腸胃道功能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容易影響腸胃道功能,而腸胃道功能的異常又容易造成血糖調控出問題,可說兩者彼此互相影響。另外,倘若有腸漏,腸道內壞菌產生的有害物質就容易進入體內,引起一系列的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反應又容易導致胰島素的不敏感,引起代謝問題,包括血脂、血糖、血壓、發炎指數的異常,到了最終,就是糖尿病的到來。糖尿病本身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病變(autonomic neuropathy),而自律神經一旦出現病變,也會影響腸胃道的功能。這就是糖尿病與腸胃功能異常,彼此互相影響造成的惡性循環。腸道菌叢的異常改變與免疫系統相干事實上,不只腸漏這個因素會影響代謝問題,腸道菌(gut microbiota)也是維持腸道健康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居住在我們體內的腸道菌數量高達百兆,它們的基因數量是人類的百倍之多。腸道菌更是近年來科學研究的顯學。許多研究發現,腸道菌叢的異常改變,跟腸道系統的免疫功能、體內胰島素阻抗性、肥胖、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都有密切相關。例如胖子與瘦子、有糖尿病跟沒糖尿病患者之間,他們的腸道菌生態都不一樣。維持腸道健康對糖尿病、代謝疾病很重要研究也指出,透過改變腸道菌種,有助於控制及預防代謝疾病和糖尿病。此外,腸道會分泌多種賀爾蒙,負責調節我們的血糖穩定、熱量平衡和食慾,一旦腸道賀爾蒙的作用出現異常,血糖控制與代謝當然也會跟著出問題。上述種種研究都告訴我們,維持腸道的健康,對於糖尿病及代謝疾病有多麼重要。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