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33%人口過胖 百萬人超過18歲就罹高血壓

33%人口過胖 百萬人超過18歲就罹高血壓#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台灣,體重過胖的人口比例,大約落在三成三左右,以致於不少國人的心血管,在剛成年滿十八歲時,就開始拉起警報!根據國民健康署的最新調查出,國內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3.7%,亦即平均約每4個人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人口數多達四百多萬人。高血壓不可怕 可怕的是沒人在乎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血壓儼然成為國病的時代,卻鮮少人在意自身的血壓高低。統計進一步指出,18至39歲過去一年內沒有量血壓比率高達三成,其中18至39歲的高血壓患者,高達六成幾乎不量血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處長林夢蕙表示,瞭解自己的血壓值是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為提供民眾便利健康量測途徑,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結合公、私部門參與,於市內12行政區共設置29處「健康便利站」。期待透過友善便捷的血壓、血氧、體溫、身高、體重等複合式健康量測、簡明語音操作提醒,以及運用個人身分辨識的台北卡或悠遊卡,建立專屬個人的雲端健康管理帳戶,鼓勵民眾養成規律的健康量測習慣,及早發現異常健康警訊。同時提醒,民眾應著重於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如定期檢查血壓,控制脂肪及鹽分的攝取量,忌暴飲暴食,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等,注意腰圍變化,男生不超過35吋(90公分)、女生不超過31吋(80公分),才能遠離高血壓的威脅。

高血壓患者睡太多 恐增14%中風機率

高血壓患者睡太多 恐增14%中風機率#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賴在床上不起來,當心恐增中風危機!日前,在美國有項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的睡眠時間,如果少於6小時或多於8小時的話,都會增加中風、腦出血的風險,尤其睡超過8小時者中風機率更大,由此可見,高血壓患者除了在飲食上需多留意外,就連睡眠時間也要有所控制才行,以免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睡多睡少都不好 每日應以7.5小時為佳該研究主要是由紐約西奈山醫院,針對逾20萬名高血壓患者進行長達10年的睡眠研究,結果發現,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者,中風機率將增11%;5~6小時者增6%;7~8小時者增11%:超過8小時者則增14%。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目前尚未得知睡眠與中風間的關連,但這可能與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代謝能力有關,且從研究結果看來,不管睡多睡少都對身體不好,反而每天應睡滿7.5小時為佳。

非老人專利!高血壓年輕化 壓力、飲食所害

非老人專利!高血壓年輕化 壓力、飲食所害#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誰說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在現代的社會裡,隨著高壓生活、不正常的飲食及作息,使得文明病「三高」如影隨形,不但患者人數持續攀升,就連罹患高血壓者更突破了430萬人,且在年齡層上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小兒科張金石醫師表示,在診間上就曾遇過22歲的年輕患者,原本他只是因為氣喘定時回診,孰不知在某次檢查下,才意外發現罹患了高血壓,且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竟然高達103公斤,因此,便囑咐他先從降低體重、多運動來控制血壓,結果經過一個月後,絲毫不見改善,才開始服用藥物,而目前血壓狀況控制良好。高血壓患者 罹腦中風率為常人2.8倍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指出,高血壓患者五年內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以及1.7倍,但雖然如此,目前普遍民眾對高血壓仍處於冷感的狀態,往往也因為這樣而延誤治療,特別是年輕人,張金石醫師表示,近年來飲食習慣西化、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缺乏病識感等情況下,患者人數才會比2年前增加近七成左右。因此,提醒民眾只要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一旦確診後除了要依照醫師的指示用藥外,也要控制體重(BMI值18.5~23.9間)、均衡飲食(避免高油脂食物、每日不超過2~4克的鹽)、規律的有氧運動(每日40分鐘,每周至少3~4天)以及控制飲酒,才能防止併發症產生。簡單三步驟 自我了解血壓好安心不管如何,萬病之源「高血壓」總歸一句就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為了避免它上門,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蔡明忠秘書長表示,只要透過簡單的三步驟來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時時保持平穩,如此一來,就能永保健康之本:1)評/評估家族病史、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等,只是身體質量BMI值超過27、每天運動少於3次、久坐型、食用高鹽高鈉食品、飲酒等是高血壓潛在的高危險因子。2)量/建議25歲以上的民眾,每天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幫助自己了解狀況。3)診/若發現血壓異常,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最佳時機。

全台457萬高血壓大軍 深陷中風危機

全台457萬高血壓大軍 深陷中風危機#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高血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一直以來不僅為國人普遍罹患的疾病外,也是造成心臟病、中風、腎臟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雖然如此,但它卻經常被人忽略!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發現,國內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3.7%,也就是說,平均每約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若以103年底全國18歲以上人口估計,目前全國約有457萬位高血壓患者,因此,提醒民眾別輕易忽視高血壓問題。高血壓患者罹患腦中風 是常人的2.84倍國民健康署邱署長表示,國內高血壓性疾病標準化死亡率,不再呈現下降趨勢,反而在102年時,高血壓、心臟病及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共造成34,040人死亡,平均約每5位中,就有1人是死於心血管疾病。此外,據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也發現,高血壓患者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為沒有三高民眾的2.84倍、1.93倍及1.66倍,由此可見,不管是高血壓本身,或是其後續衍生的心臟病及中風等問題,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8歲以上者有4分之1 過去一年未量過血壓瞭解自己的血壓值是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所以,國健署提出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一旦血壓超過40/90mmHg就應該諮詢醫師;而正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病人,更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紀錄,除了可幫助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也可藉此顯示生活型態改變與高血壓藥物之控制情形。但根據國健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8歲以上沒有三高者,有4分之1在過去一年內都沒有量過血壓,其中18~39歲在過去一年內都沒有量過血壓的比率則高達3成,由此顯示,國內民眾量血壓的行為還有待強化,尤其是年輕族群。

「鹽」多必失! 4招減鈉飲食防高血壓

「鹽」多必失! 4招減鈉飲食防高血壓#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高血壓性疾病在96年台灣區統計中排名第十名,且跟周邊血管阻塞、罹患中風、心血管疾病及腎衰竭的機會較高於一般人,由此可了解控制血壓的重要性。有鑑於,國人的飲食習慣大多偏鹹、都太過重口味,應該要做適當的調整。因此營養師也教大眾4招少鹽減鈉小撇步,以防高血壓找上你!高血壓患者    每日食鹽攝取量要更低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蘇嘉華營養師說,依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每天攝取食鹽量大於10公克,一般人每日食鹽建議攝取量為8~10克,而得舒(DASH)飲食中提到,針對高血壓患者的每日食鹽建議攝取量為5公克,由此可知,國人的飲食習慣大多都太過重口味,應該要做適當的調整。   天然食材提味增口感   減少使用鹽因此,國健署大力推行「少鹽又減鈉、健康加倍多」全民減鹽運動,蘇嘉華營養師也針對少鹽減鈉提供下列4個小技巧:1.)利用天然食材代替/烹調時可用富含天然香味,如白醋、鳳梨、檸檬或蕃茄及蘋果等,來增加料理風味及口味層次;用天然香料如:香菇、洋蔥、玉米或香草等來引出食物香氣;使用中藥中的辛香料來調味可減少鹽的添加,如煮排骨湯時可增加當歸、黃耆、枸己或紅棗來調味,增加湯品的口感減少鹽、味精使用。2)利用天然料理增美味/利用低溫來爆香蔥、蒜、薑或是將八角、肉桂及花椒等加入食材應用可減少鹽、醬料的使用量,變化食材風味。3)改變烹調方式/ 蒸、烤、燉煮等可以將食材香氣引出來保有原來鮮味,可降低調味料的用量。 4)外食族前先看食品標示/每含鈉400mg=鹽1g,而高鹽食物多為高油、高糖的組成,建議平時選食多注意應用食品標示及烹調技巧,如果正餐、飲料、點心都累計往往會超過建議含鈉量,長期累積下來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的危險率,現在就開始少鹽減鈉、健康又美味。

【免費講座】中醫對高血壓的治療

【免費講座】中醫對高血壓的治療#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社會環境的壓力與生活步調的快速,已讓高血壓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是一種長期潛伏在體內的慢性疾病,發病後也很難根治,控制不當更容易引起一些併發症,嚴重者甚至死亡,除了西醫的降血壓藥外,中醫可以如何治療高血壓呢?為了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高血壓的症狀及中醫的治療方式,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中醫科楊晉瑋醫師主講「中醫對高血壓的治療」,歡迎民眾及病友踴躍前往參加。名稱:中醫對高血壓的治療時間:4月15日(三)下午2:30~3:3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前棟1樓大廳洽詢: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 幼鈴小姐(02)27135211轉3620

清明飲食注意!高血壓患者應避蝦蟹、羊肉

清明飲食注意!高血壓患者應避蝦蟹、羊肉#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內的肝氣隨著漸濃的春意變得越來越旺,在清明時達到高潮。常言道「過猶不及」,肝氣過旺會引發脾胃的不良反應,妨礙食物消化,還可能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引發各種疾病。所以要涵養腎水,腎水可收斂肝陽,防止肝氣過旺。節氣食俗:吃青團,炸饊子,食螺螄吃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素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是用漿麥草搗爛後擠出汁後,和水磨純糯米揉和,加上糖豆沙和糖豬油做餡製成的小點心。青團油綠如玉,糯香綿軟,聞起來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青團也是人們用來祭祖的必備食品,所以這種食俗保留至今。炸饊子/中國南北地區在清明節都有吃饊子的習俗。這是一種很古老的食物,通常以糯米粉或麵粉搓成細繩,彎曲如環,在油鍋中炸製而成,香酥無比。南方的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粉製成。北方饊子灑脫大氣,常以麥麵炸製,風味各異。食螺螄/清明時節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期,這時的螺螄最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說法。螺螄做法多樣,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十八般做法樣樣皆可。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是「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此外,中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清明粑等多種多樣營養食物的習俗。飲食調養原則:降壓減脂,柔肝養肺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如益肝和中的薺菜,利五臟、通血脈的菠菜,健脾補肺的山藥。而喝「明前茶」,有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提神醒腦的作用。飲食調攝要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老年高血壓者要低鹽飲食,並增加攝取鉀。清明飲食要保護脾胃,但清明節又被稱為「寒食節」,人們習慣在這天禁火吃冷食。不過吃冷食會損耗和阻礙陽氣的升發,不利於脾胃運動收縮,所以飲食需適度,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飲食宜忌宜/1)清明時節多雨陰濕,乍暖還寒,飲食宜溫。多吃蔬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白菜、蘿蔔也可多吃。2)多吃護肝養肺的薺菜、菠菜、山藥。3)宜吃清涼寒性食物,減少甜食和熱量高的食物。4)春天韭菜可暖身,也可吃性味平涼的食物如銀耳、香菇、牛蒡、草魚、香蕉、橘子等。忌/ 1)忌食雞、筍,能動肝火,導致咳嗽和高血壓復發。2)避免辛辣寒涼的食物。3)患慢性病者忌食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羊肉等發物。清明常見病飲食指南古代醫學家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此時新陳代謝旺盛,身體感到輕健,精神振奮且充滿活力,但仍要注意各種皮膚病及慢性病的侵擾。節氣常見病症的飲食指南春季皮膚炎/泥螺、莧菜、薺菜、萵苣、馬齒莧、無花果、蘿蔔纓等食物含光敏性物質較多,可提高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故過敏體質者應少吃。風疹/多吃新鮮蔬果,攝取維生素。最好不要吃甜食和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花粉症/慎食辛辣刺激的辣椒、山葵、芥末等,以免加重病症。食用枸杞、蛤蜊、蜆、芹菜可減輕黏膜炎症,緩解眼睛充血。輔佐發汗的有葛根、肉桂等。多吃含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C、E,以及含多酚、類黃酮的食物,如紫蘇、蘿蔔、糙米、蕎麥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應選用易消化,熱量足、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麵粉、豆漿、魚、瘦肉等。戒刺激性的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潰瘍患者可常吃香蕉、蜂蜜、果菜汁、洋粉凍等來潤腸。(本文摘自/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時報出版)

老婦主動脈被塞住 竟反覆腎水腫

老婦主動脈被塞住 竟反覆腎水腫#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高血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也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只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多,一般來說主要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在臨床上有95%的患者屬於前者,無特別的病因,反之,續發性高血壓的病人,能常常找到其他的因素造成其高血壓。舉例來說,像是日前有位76歲的婦人,因去年11月起反覆出現肺水腫等,就醫後被確診為高血壓急症合併鬱血性心臟衰竭,結果在血管攝影下發現,她中段主動脈為完全阻塞,且高度鈣化合併右腎動脈嚴重狹窄,造成下肢動脈與腎臟血流灌流不足,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經皮下主動脈與腎動脈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而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於門診追蹤。主動脈症候群合併腎動脈狹窄 為少見高血壓原因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鄭正忠醫師表示,「中間主動脈症候群合併腎動脈狹窄」是一種少見的高血壓原因,通常包含遠端胸主動脈及近端腹主動脈狹窄或阻塞,63%會影響腎動脈,33%會影響其他內臟動脈造成開口狹窄,導致器官灌流不足,平均診斷年紀有兩高峰,分別為20歲及40~50歲。而在臨床表現,通常是以突然主動脈窄縮或阻塞,造成病患上肢血壓高,但下肢血壓卻甚低的情況,如果影響了腎動脈造成狹窄,則會併發腎性高血壓。早期診斷、治療 可避免腎功能惡化在治療的部分,鄭正忠醫師表示,主要有介入性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兩種,其中介入性治療包含經皮下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潛在風險在於容易影響分枝動脈與有血管破裂的風險,至於手術治療,則包括了主動脈繞道及腎動脈或其他受影響的內臟動脈繞道手術。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病人能早期診斷與治療,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後續腎功能惡化與其他器官的損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