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豬哥亮健康亮紅燈 閃辭主持棒

豬哥亮健康亮紅燈 閃辭主持棒#高血壓

豬哥亮在演藝圈復出,且主持民視「豬哥會社」兩年7個月,如今因為健康出現警訊,昨天(2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辭去「豬哥會社」主持棒,他表示,因為心臟不好,加上自己血壓過高,受糖尿病、膝關節等慢性病之苦,也因四月份馬上又要幫楊登魁拍電影,怕身體無法負荷,因此決定請辭主持棒暫時讓身體休息一下,其實早在一個月前,豬哥亮更是在錄影時突然血壓飆高掛急診,身體狀況確實不太好。根據台中林新醫院衛教文章提到,我們的心臟每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使血液循環供給人體的需要,所以一旦心臟機能有問題,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在台灣每年平均有兩千名患者死於心肌梗塞,每年罹患人口據保守估計約在萬名以上,心臟病每年皆高據全國十大死因的前三名。許多人認為心臟病是老年人的疾病,事實上由於近年來社會的進步,工作壓力繁重,高脂肪飲食、肥胖、抽煙等因素,心臟病發生的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值得我們深入的預防和治療。文中更指出,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有幾個方法,包括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戒菸、降低膽固醇、保持規律運動、生活上保持輕鬆等。

是失智症或老化?務必注意徵兆

是失智症或老化?務必注意徵兆#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已超過17萬人患有失智症,推估臺北市65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人口約1萬8,000人,但截至100年12月底止,全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症患者僅35,783人、臺北市僅5,792人,顯示仍有80%的失智長者隱藏在社區中未被發現。失智的早期發病症狀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現象,而錯失就醫的黃金時間,使得失智症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造成患者的病情惡化,也加重家屬的負擔。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都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民眾應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並於生活中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及採地中海飲食,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個性改變如疑心變重、開創性及主動性降低等,應早期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北市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以及有效預防失智症發生,於北市衛生局網站及所屬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皆有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或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PMSQ)供下載,鼓勵民眾多加利用自我檢測或幫助家中長輩檢測。北市衛生局並透過失智症相關電影特映會活動,讓參加的民眾對失智症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關心身邊的長輩,並能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與接納。

「得舒飲食」可防慢性病?要如何吃?

「得舒飲食」可防慢性病?要如何吃?#高血壓

過去一直落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外的高血壓,99年一躍進了前十名,居於第九位,99年因高血壓死亡的人數較98年增加了12.2%。此外居於第二名的心臟疾病,以及第三名的腦血管疾病也與高血壓有極大的相關性。高血壓不能再是被忽略的慢性病。良好的飲食可以預防及治療高血壓,根據美國臨床研究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研究結果顯示遵循減少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總脂肪的攝取量,且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及選用低脂或脫脂奶及其製品、全穀類,8週後即可有效降低血壓,此外再搭配限鹽(<4克/天)飲食則可更有效的降低血壓。不過要如何吃才能落實得舒飲食呢?1.增加纖維質:選用全穀類替換精製的白米,包括:糙米、燕麥、麥片、薏仁、 紅豆、綠豆、地瓜、芋頭、馬鈴薯、山藥等。2.增加蔬果:蔬菜及水果除了含有豐富的纖維質、鉀離子外,還含有多種的植化素,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以及降低罹患癌症風險。攝取量不再只是3蔬2果,一天要吃5份蔬菜及5份水果才夠喔。3.增加鈣質:牛奶及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可穩定血壓,建議每天攝取1.5~2 份。雖然奶類含有豐富的鈣,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因此選用低脂或脫脂奶類。4.每天吃堅果:堅果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鈣,有助於好的膽固醇的提升,但熱量高須注意份量,可選擇如:開心果、杏仁果、腰果、花生、核桃、南瓜子等。5.減少紅肉:紅肉(牛肉、豬肉)雖含有豐富的鐵質,但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建議選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的家禽類、魚類或是豆類來取代紅肉。6.減少油脂:避免油炸、油煎烹調法,改用蒸、煮、烤、滷、燙等少油烹調法。7.減少膽固醇:避免攝取內臟食物,蛋黃一週不超過3粒。此外應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高的食物,如:麵包、蛋糕、奶精、奶油、瑪琪琳、薯條、洋芋片等。8.烹調油的選擇: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橄欖油、葵花油、花生油、芥花油、沙拉油來取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豬油、牛油、雞油、奶油等。雖然得舒飲食已開始推廣許久,但多數民眾仍對得舒飲食感到陌生,除了讓民眾了解如何吃之外,成大醫院營養師更展示以得舒飲食為概念的一日飲食示範,除增加全穀、蔬菜、水果量以達高纖,並利用低油烹調方式以白肉取代紅肉外,同時也將展示水果及堅果入菜的技巧,讓民眾可以更了解得舒飲食的高纖、低油、高鈣、高鉀、高鎂原則,簡單且輕鬆的將得舒飲食落實於生活中。(圖為得舒飲食建議攝取量表)

感恩與祝福 器捐菩薩遺愛人間

感恩與祝福 器捐菩薩遺愛人間#高血壓

「如果有一天我也那樣(腦死)的話,我也要做器官捐贈。」新春期間,花蓮慈濟醫院器官捐贈個案又增一例,生前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李姓器捐者,因在門診時看到器官捐贈宣傳海報,曾向她的家人說出器捐救人心願。這樣的一句話讓她在生命的最後,如願遺愛人間。四十多歲的李姓器捐者,罹患高血壓已多年,在新春期間因為自發性顱內出血送醫急救,轉到花蓮慈院就醫時,已出現腦幹功能衰竭瀕臨腦死狀況,因病況持續惡化,家屬在聽完主治醫師周育誠說明病況後,主動提出病人生前的意願,決定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搶救更多的生命與家庭。家住偏遠部落的李姓器捐者,因弟弟、妹妹在外縣市成家立業,母親也因照顧孫子,久居臺北,因此平日除打工維生之外,也承擔起在老家照顧年邁的外婆,深受長輩疼愛與親朋敬重。時常陪伴李姓器捐者就醫的友人說,每每等候門診時,器官捐贈海報上的捐贈者救人的故事總是讓他們很感動,因為捐贈者多是因為意外事故或腦中風造成腦死,而高血壓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捐贈者在生前便曾透露器捐的意願。只是家人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突然。完成腦死判定程序後,器捐當天,捐贈人的弟弟、妹妹偕同家人從臺北趕回花蓮,以及來自家鄉的親朋等七十多人,在加護病房做最後的祝福,悲戚與不捨全寫在親朋的臉上。社工師、志工全程陪伴、膚慰捐贈者的家人。依照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分配原則,李姓器捐者計捐出心臟、肝臟、二枚腎臟、一枚眼角膜及四肢骨骼。這是花蓮慈院自今年元旦以來第二例器捐個案,陪伴家屬的志工顏惠美指出,雖然醫療有極限沒辦法救她,但是她的家屬照她生前意願,幫她圓滿捐器官的心願。捐贈人的家屬表示,除了幫捐贈人完成心願之外,希望藉著器官捐贈去幫助更多人,也能讓她的眼睛繼續看著她喜愛的世界。就如同慈濟證嚴法師曾讚譽器捐者是生命的勇者!捨身的菩薩!不只延續了他人的生命,也讓自己的慧命長存。根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公布資料,統計至101年2月9日,全臺灣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總數為7773 人,其中等待心臟有135人 、肺臟20人、 肝臟1045人、腎臟6027人、胰臟75人、眼角膜 536人。

天冷起床立刻勿離開棉被 原因何在?

天冷起床立刻勿離開棉被 原因何在?#高血壓

連續幾波寒流,凍得人只想躲在棉被,但若你是高血壓患者,可要小心,因為心血管疾病最容易在此時找上門。連日來就有許多心臟衰竭、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腫患者送進醫院,一問之下大多有高血壓病史。其中一位五十餘歲婦人雖然高血壓、糖尿病都控制良好,想不到日前天氣一變冷,她就開始感到胸口悶痛、直冒冷汗,就醫後才知是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梗塞。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劉中平醫師說,高血壓的發生率在十五歲以上人口中,約為10%到15%,在四十歲以上人口中高達20%至25%。高血壓本身通常不會引起症狀,或只引起暫時性的頭暈、頭痛、沈重或頸部緊束感,但卻會逐漸引起血管病變,使心臟、腦、腎臟等器官受到傷害,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及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劉中平醫師表示,溫度驟降也容易誘發高血壓中風及上消化道出血,如突然手腳不靈活,記憶力變差,不明原因的頭痛、頭暈,就要注意是否有腦中風可能;胸痛、胸悶、盜汗,則要小心是否心肌梗塞發作;有胃病宿疾的患者若有黑便、身體不適,則要留意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天氣冷除了保暖工作要做好,應控制血壓、血脂、血糖,藥物更要按時服用。早晚日夜溫差大,早上起床時不要立刻離開棉被,可在被窩裡先動一動,躺一到二分鐘後才起床,讓體溫變化不那麼大。高血壓患者因為天氣冷血管收縮血壓變化大,平時最好養成量血壓的習慣,血壓若偏高就要到醫院調整藥物量,一旦視力出問題,更要立刻就醫,以免受失明威脅。

多數高血壓與腎有關!要注意哪些事?

多數高血壓與腎有關!要注意哪些事?#高血壓

很多高血壓病人因腎臟出問題來就診,都是很好奇「原來高血壓和腎臟病有關係」?答案是肯定的。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紀文哲副主任說,影響血壓的高低是綜合許多因素,如交感神經系統與周邊血管阻力、鈉鹽滯留與血管內液體容積、腎素荷爾蒙等失調的共同作用結果。其中腎臟對鈉鹽的排泄管控與腎素荷爾蒙的調節對血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統計,近90%的洗腎前夕病人有高血壓,所以高血壓也是腎臟科領域中一項重要的環節。紀文哲指出,腎臟若失常會造成鈉鹽及體液滯留,需要血壓昇高來達到排除多餘鈉鹽及體液的代償作用,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高鹽飲食會增加腎臟排鈉負擔,而引發血壓上升,以及使用利尿劑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成效,顯示一旦腎臟體液調節系統失調,極可能造成長時間的高血壓。另一類對抗腎素、血管張力素的高血壓藥物可以降低血壓及蛋白尿,進而達到保護腎臟的功能,也顯示腎素等荷爾蒙在高血壓所佔有的重要角色。高血壓中有九成屬於原因不明(本態性高血壓),這類型的高血壓多半不會直接造成腎功能障礙,但若長期持續性高血壓控制不良,亦將使腎功能衰退。嚴格來講,腎臟也是一個心血管器官,身體五分之一的血流至腎臟,腎臟可視為細小動脈的集合體,這些細小動脈若因長期高血壓造成硬化,會導致腎臟內血液循環惡化,造成腎硬化症。尤其是惡性高血壓患者,這種現象更為明顯。總而言之,腎性高血壓源自腎疾病,血壓升高又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成了永無休止的惡性循環。臨床上常見腎臟病與高血壓同時發生,要區分究竟是腎臟病引起高血壓、抑或高血壓併發腎臟病變,其實很困難。而且腎性高血壓,通常不易控制,須要較多類抗高血壓藥物才能達成血壓的控制。紀文哲表示,多數高血壓的基本異常關鍵在腎臟,長期血壓失控造成腦中風、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因此高血壓的診斷與冶療,正本清源應以腎臟失調的觀點出發,同時評估腎臟機能,考慮各藥物的腎臟效益及對腎功能的影響,才能使高血壓病患得到更完善照顧。此外,唯有嚴格控制高血壓,才是防止腎臟病繼續惡化的不二法則。高血壓病人生活注意事項:1.保持正常體重(過胖者需減輕體重)2.規律運動(最好是柔軟操、游泳等有氧運動)3.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高纖維蔬菜)4.減少飲食中的鈉含量(少吃鹽、味精及醬漬食物)5.減少食物中飽和性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6.戒菸、勿酗酒、勿熬夜,減少生活壓力7.定期追蹤腎功能、尿蛋白

不動又吃太好 年輕人罹心血管病變多

不動又吃太好 年輕人罹心血管病變多#高血壓

「六十八歲的老翁,睡覺醒來突然中風了!」這是在寒冷的冬天裡最常見心血管疾病。由於人體的血液循環較差,加上能量及氧氣的需要量增加,便使得原本功能不佳的血管更加「滯礙難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自然也就跟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容易遺留身體功能殘障,造成生活自理及工作生存威脅,及整個家庭的負擔。阮綜合醫院高血壓衛教師吳曄薰表示,一般而言中、老年人最難逃這類疾病的糾纏,但隨著生活形態改變(運動量減少)及生活飲食的西化(高脂肪),有愈來愈年輕化的傾向。男性在45歲後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女性則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通常在停經後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促成因子,因為血壓過高會促使動脈硬化,導致腦出血及腦栓塞;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的血糖偏高,會使心血管提早硬化,引發心臟、血管的問題。除了疾病因素外,家族遺傳、體質及肥胖等。膽固醇中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易形成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然而高密度膽固醇本身也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建議維持40mg/dl以上),就保護了心血管。另外值得提醒的吸菸族,尼古丁已證實會加速血管粥狀動脈硬化,也呼籲癮君子戒菸。

最新研究發現 老人痴呆從45歲開始

最新研究發現 老人痴呆從45歲開始#高血壓

很多的人都認為,老人痴呆症通常是60到70歲的老人家才會發生,但是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其實老人痴呆從45到49歲就已經開始。根據英國BBC的報導,英國倫敦大學跟法國的研究小組追蹤了7000位45歲到70歲的男性與女性後發現,老人癡呆症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長期的累積才會產生,而最重要的關鍵年齡就是45歲到49歲。主持這項研究的Archana Singh-Manoux表示,其實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老人癡呆症的發生,像是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還有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是老人痴呆症的重要因子,如果跟年齡搭配來看,45歲開始正是這些慢性病開始影響人體的時候;Singh-Manoux表示強調,這項研究推翻過去認為老人痴呆症只有老人會得到的迷思,其實這種疾病是有機可尋,所以應該將防治的年齡層下修,才能真正預防老人痴呆症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