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姿勢不良、骨盆歪斜,導致不少人深受脊椎側彎之苦,時常腰酸背痛、甚至出現手麻、腳麻情形,對於日常生活、睡眠都造成影響。不過脊椎側彎都是後天造成的嗎?翰醫堂主治醫師蔡承儒表示,先天與後天因素都有可能,透過人體「中軸」概念,更能了解脊椎側彎與相關肌肉緊繃不適的原因,同時建議民眾不適要及早治療,若感到麻木、無力,一定要盡速就醫。
平時姿勢不良、骨盆歪斜,導致不少人深受脊椎側彎之苦,時常腰酸背痛、甚至出現手麻、腳麻情形,對於日常生活、睡眠都造成影響。不過脊椎側彎都是後天造成的嗎?翰醫堂主治醫師蔡承儒表示,先天與後天因素都有可能,透過人體「中軸」概念,更能了解脊椎側彎與相關肌肉緊繃不適的原因,同時建議民眾不適要及早治療,若感到麻木、無力,一定要盡速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常腰酸背痛、甚至出現手麻腳麻情形,原因可能是脊椎側彎,對於日常生活、睡眠恐造成影響。你知道脊椎側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一定是姿勢不正確嗎?醫師就提醒,其實脊椎側彎可分為先天與後天,治療方式也會依照側彎的角度分級有所不同,超過一定彎曲程度,可能需要配戴背架或手術開刀來矯正。一位14歲的國中生因站姿及坐姿均有不良情況,約2年前開始出現背痛症狀,至醫院X光檢查才發現胸腰椎脊椎側彎角度(Cobb's angle)已達40多度,屬重度側彎;且經1年多的門診追蹤側彎角度上升到58度,藥物與復健都無法有效改善及緩解疼痛,對其日常生活及睡眠都造成很大的影響,最後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手術矯正固定。另一位13歲學生,從國小就發現10多度的輕微脊椎側彎,但是進入青春期後身高快速增加的結果,導致側彎角度也在1年內增加到近30度,屬中度側彎。經醫師建議下穿戴背架與復健,在家長與孩子積極配合治療下,最後在發育成熟後仍維持在側彎30多度,因無惡化情形,暫不須手術。脊椎側彎的原因與外顯症狀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李易儒說明,脊椎側彎在外觀上會看到胸、背部及肩胛骨不對稱突出、彎腰駝背、甚至高低肩。有幾種常見原因: 青少年自發性脊椎側彎:最常見但原因不明,以女性居多,發生率約1~3%,最後進展到側彎角度大於40度的患者比例約有千分之4。 先天性脊椎發育異常 神經肌肉疾患造成脊椎側彎大多發生在青春期開始前後。李易儒指出,家長僅常覺得小孩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或姿勢東倒西歪,其實除了姿勢不良外,也有先天性因素。但若初期未及時發現並定期追蹤治療,這些孩子可能在快速成長階段側彎情況會加速惡化。目前於校園皆有定期健康檢查,在直立站或坐姿屈體前彎下等動作時,可由醫師從背後看是否有高低不平,肩膀水平高度是否有差距,如有異常再建議到醫院由小兒骨科專科醫師進一步評估及X光檢查。而評估方向除了看外觀外,也需要了解這些孩子是否已經進入青春期,一般男生在16歲、女生14歲或月經來2年內,發育已接近成熟後,身高變化就會較不明顯。脊椎側彎的治療目的李易儒說明,在以X光檢查脊椎側彎角度時,除了照正面看側彎角度、側彎位置和形狀之外,照側面也可以看出胸腰椎曲線是否正常,同時亦會照身體在左右側與下側彎曲的角度是否仍具彈性恢復力。而脊椎側彎的角度,一般在10度以上並且看到脊椎出現旋轉變形才算是脊椎側彎,25度內通常建議不須治療但持續追蹤觀察,有些醫師會建議復健矯正或運動,像是游泳、瑜珈、吊單槓等強化核心肌肉力量,雖然沒辦法將背「拉直」,但是可以維持心肺功能,肌力與脊椎柔軟度和彈性,避免腰酸背痛與惡化情形。脊椎側彎角度與相應治療方法中度側彎是指彎取角度20~40度。李易儒進一步解釋,25度以上或1年內角度變化超過7度以上,建議使用全日背架,主要目的並不是讓角度恢復正常,而是儘量延緩側彎角度惡化,讓患者在骨頭發育成熟後維持在50度以內的角度,就像園藝調整樹型一樣。過去研究顯示,一天最好能穿戴20小時以上效果最好,但是穿戴背架非常辛苦,對於青春期學童除了擔心同學異樣眼光之外,台灣夏天悶熱氣候也讓他們感到不適,甚至皮膚過敏起疹子無法好好穿戴。目前也有夜用型背架,使用上相對舒適方便,但效果尚不明確,主要用於初期較輕度的側彎角度以及無法配合全日型背架的患者使用。重度側彎是指彎取角度40度以上,若角度進展到50度以上或伴隨明顯疼痛不適症狀,就會建議手術矯正固定治療。研究顯示,50度以上的側彎角度即使在成年後仍會持續惡化,可能造成以下併發症: 脊椎提早退化 椎間盤磨損 神經壓迫 影響心肺或腸道功能建議家長和脊椎側彎的患者一定要和專業骨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方式、開刀時機、與術後復健療程。李易儒表示,其實脊椎側彎並無立即致命或功能受損的危險性,但嚴重惡化時會影響到未來的日常生活品質。建議家長與學生可配合校園健康檢查,篩檢出疑似脊椎側彎的年輕學童,再到專業骨科或是兒童骨科門診複檢,並定期檢查追蹤。除了家長的警覺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讓脊椎側彎的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及認識疾病,不要害怕與它共存,以做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治療選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5歲婦人高中起便患有脊椎側彎,但生活功能未受影響,直到去年6月突然出現心悸、血壓飆高、頭暈疲倦等症狀,尤其爬一、二層樓梯,就會腿麻無力、氣喘吁吁,經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疾病「脊髓空洞症」,醫師安排後顱窩減壓及神經去沾黏手術,術後不僅頭暈症狀改善,左側肢體力量也明顯恢復。 爬一層樓梯就喘、體重驟降都是可能症狀患者高中時曾因脊椎側彎就醫檢查,當時側彎角度未達開刀標準,醫師建議穿背架矯正治療即可,大一時再透過X光檢查確認側彎狀況,醫師告知其骨骼已完全成熟,往後不須再穿背架,雖然提供開刀選項,但父母擔心有後遺症,因此選擇與脊椎側彎和平共處迄今。 不料去年6月參加女兒大學畢業典禮時,突然出現心悸、血壓飆高等情形,起初以為只是高血壓,但經過相關檢查均無異常,之後依舊常會頭暈、雙腿麻木無力,11月公司健檢時,接受頭部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其脊髓有異常現象,建議接受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最後確診為脊髓空洞症。 患者對「空洞」兩字完全摸不著頭緒,也相當惶恐,返家後和女兒上網搜尋相關資訊,才發現症狀都與脊髓空洞症相符,尤其爬樓梯時總是氣喘吁吁,加上體重大幅下降,上班時到中午更是疲憊不堪等症狀,都讓她憂心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有先天及後天造成,後天常見的原因有外傷、發炎、腫瘤、退化性神經病變等,而嚴重脊椎側彎合併脊髓空洞症臨床上不算罕見,約有25%機率,但是患者大多無任何症狀,只有不到1%的機率會造成神經損傷,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經測量發現黃女士脊椎側彎角度高達63度,導致腦脊髓液流動阻塞,造成壓力差,出現脊髓空洞的情形。脊椎側彎別輕忽 神經受損恐造成永久傷害由於患者脊髓空洞處接近右側,使右側肢體症狀較嚴重,透過後顱窩減壓及重建腦脊髓液循環手術治療後,頭暈及左側肢體力量立即改善,右側肢體仍需要透過長期復健,才能恢復以往的功能。 林志隆提醒,千萬不可輕忽脊椎側彎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大部分脊椎側彎輕微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但當脊椎側彎造成頸椎、胸椎和腰椎肌肉轉向,並壓迫到神經,出現上下肢痠麻無力等神經學症狀時,就可能不是單純脊椎側彎的問題,必須進一步經由神經外科醫師確認病因,以免延誤病情及治療時機,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黃姓小五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引起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躺在沙發玩3C產品也會造成側彎 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以下幾點: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3個居家運動自我矯正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徐瑋璟提醒,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不論發育中的孩童或成人,平時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汗水像關不住的水龍頭狂冒,連掌心也濕漉漉,遇到要和人握手的場合好尷尬嗎?多汗症是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或運動,待在冷氣室也冒汗,程度嚴重者會影響工作、社交,對心理與生理造成負擔,氣溫動輒飆至37℃以上的夏天,對多汗症者更是煎熬。中醫看多汗症為「陰虛陽亢」,從補氣生津、鎮靜安神著手,慢慢調理可改善。脊椎側彎影響交感神經穩定度 可能引起手汗症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蔡文興指出,多汗症是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分泌過多。通常發生在容易緊張焦慮、要求完美的人身上,較常被忽略的是脊椎側彎問題,也會影響到交感神經幹的穩定度,從而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手汗症。中醫統稱體內所有水分為「津液」,當陰陽失衡時,就可能產生多汗症。蔡文興表示,所謂「汗為心之液」、「心主神明」,情緒緊張會引起手心冒汗;另外,自汗多屬於氣虛,夜間盜汗則為陰虛陽亢。也因為汗流得多、中氣不足,常常覺得疲累,甚至懶得說話。所謂「氣主收澀」,當氣不足時就難以收澀,容易流汗,中醫處理汗流過多,會建議飲用「生脈飲」。這帖傳統方劑成份單純,只有三味藥: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三者都是平價中藥,方便自行熬煮。針對手汗嚴重的人,與多汗相比,更容易緊張焦慮,可在生脈飲添加黃耆補氣,再加上龍骨、牡蠣,以鎮靜安神。加味生脈飲怎麼煮?藥材:黨參與麥門冬各3錢、五味子1錢、黃耆1兩、龍骨與牡蠣各6錢。作法:取一鍋盛2000cc的水,置入藥材包,大火煮沸,關小火再煮20分鐘即可。放涼後裝進容器,放冰箱保存,每天早晚取一杯約150cc,餐後退冰飲用,益氣生津。少食生冷咖啡濃茶 熬夜會讓身體過熱針對自律神經衍生的各種問題,中醫也可透過針灸治療。蔡文興指出,較常使用的經絡為背部的膀胱經,但民眾較難自行按摩背部,可改按摩手部的神門、內關,以及頭頂的百會,藉由疏通心經、心包經來舒心安神,以收斂汗液。除了茶飲、按摩,平日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少吃冰涼、生冷、重口味的食物;不喝酒、咖啡及濃茶,避免刺激交感神經。作息也要正常,熬夜會讓身體過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林小姐近來工作量多、壓力較大,且出現背痛、胸悶症狀而就醫。雖然她在青少年時期就檢查出脊椎側彎,但因疼痛程度不到難忍,所以未就醫。經過X光檢查及醫師診斷,脊椎向右側彎竟已達20度。經過2個多月的物理治療,根據脊椎彎曲的角度訂定個人治療計劃,包括,熱敷、電療及腰椎牽引等,病況逐漸好轉。脊椎側彎若壓迫影響呼吸 需就醫接受治療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陳美君提醒即指出,輕、中度的側彎雖然不一定需要開刀矯正,但若已出現影響呼吸時,表示壓迫到心臟與肺臟。務必就醫並接受物理治療。上述病例側彎角度為20度,尚屬輕度,卻已出現背痛、胸悶,側彎造成肩頸肌肉緊繃、沒有彈性,極需要接受治療。居家2招伸展 防止脊椎側彎惡化至於究竟脊椎側彎是否需要開刀?陳美君治療師表示,輕度(10-25度)者,採取運動、物理復健治療即可;中度(25-40度)者,須搭配背架矯正,且須把握20歲骨骼定型前的矯正期;重度(超過40度)者,恐會壓迫心肺腸胃等內部器官,須手術矯正。為防止側彎惡化,陳美君治療師示範2招在家做的伸展運動:1) 嬰兒式/有些微拉扯感即可,不須伸展至疼痛,每次維持15-30秒,每日做2-3組,可放鬆腰部及脊椎。2) 貓式/跪姿,手掌平貼地面,四肢與地板垂直,軀幹與地板平行,整個人呈ㄇ字型。每次維持15至20秒,每日2至3組。A)吸氣時,頭部、下巴與胸口往上抬,肩膀打開,眼睛看著天花板,提臀讓尾椎骨朝天花板,大腿內側肌肉稍微往外旋轉,呈現凹背的姿勢。B)吐氣時,頭往下,下巴往胸口內收,尾椎骨也往下內收,呈現拱背姿勢,想像肚臍朝脊椎靠近。重複進行10次,配合吸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金融業的主管近3個月來,每天深夜都因莫名腰痛被痛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經友人介紹就醫接受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僅以聲波傳導治療一次,溫和但快速將脊椎調整至平衡位置,糾纏多時的腰痛竟能有效改善,一覺到天明,找回平凡小確幸。些微脊椎側彎 脊椎結構不平衡引起腰痛這位主管平時正常規律上下班,但較少運動,自從出現頻繁的半夜腰痛,且被痛醒後,自覺是因上班過勞引起,先到整骨所接受整脊卻毫無效果。由於每天被迫中斷睡眠實在痛苦,經友人介紹獲知聲波共振與傳導能讓脊椎恢復平衡,就醫接受評估。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許芳毓表示,患者到院經過X光檢查,並未發現有椎間盤突出或滑脫等特殊病灶,些微脊椎側彎則尚未到需接受矯正的程度。進一步接受「水平尺」檢查,確定脊椎是否平衡,結果肩膀向右偏斜2.5度、腰部也向右偏斜3度,經醫師研判因脊椎結構不平衡才引起腰痛,因此建議接受KKT(Khan Kinetic Treatmen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聲波動力平衡系統調整脊椎結構、放鬆肌肉許芳毓物理治療師說明,脊椎結構不平衡,脊椎兩側肌肉連帶被迫牽拉緊繃、不能放鬆,藉由KKT(Khan Kinetic Treatmen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以聲波產生共振效應,快速且溫和的調整脊椎結構,包括背部、腰部及骨盆的輕柔移動,達到整條脊椎的平衡。由於脊椎恢復平衡,回到正常的位置,兩側的肌肉不被迫牽拉,就能放鬆脊椎兩側肌肉,解除腰痛。同時,聲波治療還能增加脊椎附近動脈血流,促進血液循環,也能改善腰痛。兩者相輔相成,糾纏患者多時的不明深夜腰痛,竟然僅接受一次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後,馬上能感覺大幅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2歲的戴小姐受背痛所苦就醫,經X光檢查發現,因過去沒有太在意青少年時期已經發生的脊椎側彎,沒想到已經惡化並彎曲到25度,導致常常腰痠背痛。所幸在治療及復健下,戴小姐脊椎側彎的角度已明顯縮減至15度,原來疼痛感也逐漸消失。青少年肌肉發育跟不上骨骼成長+姿勢不良 易脊椎側彎復健科醫師陳泰安表示,正常的脊椎由背面看應該呈直線,如有向左或向右成C型或S型彎曲,稱作脊椎側彎。發生原因除了椎間盤突出、骨盆傾斜、長短腳、先天性脊椎異常、家族遺傳外,青少年在發育時期肌肉發育跟不上骨骼成長,再加上姿勢不良,也容易脊椎側彎。由於糖分會取代能幫助強化骨骼發育的蛋白質聚醣,高糖分的飲料或零食也會使發育的骨骼較軟、耐受力較差。脊椎側彎除了造成體態外觀問題,由於關節長期受力不均,容易產生腰、背、肩部疼痛、疲勞無力或衍生退化性關節炎。如果側彎度數過大,甚至會影響心肺功能或對腹腔增壓,造成呼吸不順、胸悶腹脹而併發其他症狀。3C族姿勢不良 易壓迫心肺、肌筋膜發炎陳泰安醫師說明,一般來說,側彎 10度以內為脊椎不正,10度以上才會認定為脊椎側彎,10至25度為輕度側彎,可用姿勢矯正和運動治療;25至40度為中度側彎,除了姿勢矯正和運動治療,還要加上穿戴特殊背架;40度以上為重度側彎,此時則要考慮開刀治療。許多民眾因長期使用3C產品當低頭族,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雖然不會馬上脊椎側彎,卻會造成脊椎兩側旁邊的肌肉和筋膜因不平衡而拉扯,容易疲勞僵硬、影響外觀、更會壓迫心臟和肺腑,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造成易喘、呼吸困難,若再加上缺乏運動和姿勢不良,還會造成慢性肌筋膜發炎,影響生活品質。建議民眾若出現脊椎側彎,應把握黃金治療期矯正,否則錯失治療時機就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