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

長短腳 原是脊椎側彎惹禍

長短腳 原是脊椎側彎惹禍#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50餘歲的家庭主婦,幾年前發生嚴重車禍導致骨盆碎裂變形,右骨盆發生不良性癒合,造成髖關節呈現半脫位的狀態,造成明顯的雙下肢不等長(長短腳),傾斜的骨盆導致嚴重的關節軟骨磨損,甚至原本健康的脊椎因骨盆歪斜發生了退化性脊椎炎,使得原本單純骨折的問題越趨複雜。當時到醫院X光檢查,雙下肢差異超過4公分,經電腦斷層攝影合併3D影像重組發現原本的髖臼,因骨折變形造成嚴重的骨質缺損,經術前評量,醫師將原本切下之股骨頭,移植至髖臼缺損處,打造一個新的髖臼,再將其打磨以利人工髖臼杯植入,這次手術,不僅重建了髖關節也恢復原本右側下肢之長度。關節耗損 超過身體零件保用期因為全民健保的普及和醫療科技的進步,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逐年提高,甚至超過了一些身體“零件”的保用期,而其中與骨科息息相關的就是關節的耗損,當關節的軟骨磨損殆盡,或是受到外傷造成不可逆的關節破壞時,關節的壽命便會告終,此時人工關節置換便是延續關節功能的重要途徑。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洪誌鴻表示,膝關節及髖關節因為要承受體重及日常活動所帶來的衝擊,所以磨損的速度相較於其他關節更為嚴重,人體中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大且活動方式複雜,包括外展,外旋,內收,內旋,伸展及屈曲,因此人工關節的置換不僅僅是要重塑關節介面,更要在維持正常關節活動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關節穩定度。    許多民眾在發生骨折創傷後,也許是因為工作或家庭的負擔,無法分身,也可能擔心手術的風險,抑或許因其他種種原因,造成不可逆的創傷性關節炎,民眾要時時關心自己身體也要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適時地到院診療及追蹤,保健身體。

脊椎側彎壓迫心肺 3D列印提升手術成功率

脊椎側彎壓迫心肺 3D列印提升手術成功率#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年僅13歲的國中生,因為原發性脊椎側彎問題,彎曲角度過大,不僅外觀改變,甚至壓迫到心肺,醫師指出,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當彎曲角度超過四十度時,病患外觀會出現明顯改變,嚴重者甚至壓迫到臟器,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此時醫師多半建議開刀矯正及固定。一般手術麻醉時間長 對病患不利自從3D列印加入陣容,醫療領域起了如虎添翼的變化,像是脊椎側彎手術的成功率,就可以看到明顯提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醫師陳賢德表示,日前收治兩位十三歲的患者,有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問題,彎曲角度大,不僅外觀改變,其中有一位甚至有壓迫到心肺的狀況。經評估過後,決定採用開刀方式治療。手術治療脊椎側彎最普遍且傳統的做法,是進行脊椎內固定,在每一節脊椎椎弓根打釘,並在脊椎兩側植入金屬鋼條,以機械力學的方式矯正脊椎側彎。然而在椎弓根置入螺釘時存在許多風險,包括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損傷、椎弓根釘錯位及背部肌肉損傷等,許多即時性或永久性的後遺症。尤其錯位椎弓根釘的發生率高達兩成,必須透過高度精密技術來克服變數。另外,冗長的麻醉時間也對病患較為不利。 3D列印 精簡手術程序、減少副作用骨科部與該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合作,將醫療影像立體化,根據病患的脊椎特徵,避開依附在脊椎上的重要神經、血管,定位出落點,幫助醫師精準的將螺釘置入於脊椎中,而且相較現有的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更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手術成本也相對平價。陳賢德醫師說,透過3D列印的模型,醫師若能在術前掌握置入螺釘的位置,進行模擬及練習,便可有效降低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成功率,且避免放置失準的情形產生。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不僅改善了冗長且繁複的手術程序,也讓醫師能進行完整的手術規劃,模擬突發狀況。而設計的手術導板位置精準,則可降低麻醉和人為失準的風險,有效預測術後狀況,減少後遺症發生。

高中生脊椎側彎多 嚴重恐壓迫心肺

高中生脊椎側彎多 嚴重恐壓迫心肺#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市澄清醫院近來替高中職新生健檢,發現脊椎側彎的人數不少。醫師表示,這種現象可能與青少年喜歡打電玩,因姿勢不良而造成脊椎側彎,如果嚴重惡化彎曲,會壓迫心肺及內臟,導致日後心肺功能障礙,呼籲家長多關心子女的脊椎。澄清醫院家庭醫學科王俊堯醫師指出,一般家長很難從目視發覺子女有脊椎側彎的情形,因學生健檢有做X光檢查,凡是脊椎角度大於10度就診斷為脊椎側彎,從X光影像中可以看到脊椎往外側曲而非正常的垂直線。姿勢不良  約3%有脊椎側彎王醫師分析說,十五、六歲青少年發生脊椎側彎,除了先天性之外,絕大部分是與生活習慣和姿勢不良有關,如長時間以不正確的姿勢打電玩、看電視坐姿歪斜、常期固定一邊肩膀斜背書包等,都有可能造成脊椎側彎。在此次體檢的一萬五千名的學生中,初步統計,有脊椎側彎的學生約有四百多位,罹患比率約3%。絕大部分都屬於輕微的症狀,醫師也說到,輕微脊椎側彎最好以復健矯正,如果角度在二十至二十五度以上,建議要找骨科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長期坐姿不良 脊椎側彎、閃到腰風險恐激增

長期坐姿不良 脊椎側彎、閃到腰風險恐激增#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翹二郎腿常常被認為是較舒服的坐姿,也有些人認為女性翹二郎腿看起來比較優雅,男性則看起來隨性,但其實這也算是坐姿不良的一種,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腰部肌肉、骨頭的負擔,醫師表示,因為坐姿不良的關係,腰痛有年輕化的趨勢!長期翹二郎腿 小心脊椎側彎閃到腰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黃士瑋醫師說,長期翹二郎腿,骨盆旋轉帶動腰部的後果,容易導致腰部的痠痛,甚至有些人在X光的檢查中,就可以發現有脊椎側彎的情形,和先天性的脊椎側彎不同的是,此為後背的肌肉施力不平衡所導致。另外,有許多人認為翹二郎腿會使骨盆變大,血液循環變差等,但醫師表示,骨盆的結構不會因翹二郎腿而變大,反是長期姿勢不良,容易傷及腰部,致使閃到腰的機率提高,才是翹二郎腿最嚴重的後果,且因腰痛而就醫的患者中,年齡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以往多為65歲以上患者較多,現在就醫年齡則降到40歲左右。壓力放錯位置易長骨刺 正確坐姿防腰痛除了翹二郎腿的惡習外,隨著3C產品的使用,許多人喜歡斜躺著使用手機,屁股坐不到椅子的一半,黃士瑋醫師表示,長期坐姿如此,會使全身力量集中在尾椎,導致下背以及腰部疼痛的問題,此壓力也會造成骨痛、骨刺的形成等,骨頭肌肉問題接踵而至。坐姿不良並不是只有大人才會有,若是從小養成坐姿習慣不佳,恐會影響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其中脊椎側彎是最大的問題,尤其對女生來說更是嚴重,醫師也呼籲,正確的坐姿應該要挺胸,屁股深坐,讓全身力量平均分散,若椅子太深導致背部無法直接貼到椅背,應該要買一個大小適中的背靠墊著,預防身體重量放錯位置,民眾應多加留意。

樂閱讀/4個因素 易造成後天性脊椎側彎

樂閱讀/4個因素 易造成後天性脊椎側彎#脊椎側彎

「嗯,你有輕微脊椎側彎喔?」「啊?脊椎不是本來就『有輕微的S形彎曲弧度,不是直的』嗎?」三不五時在診間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我想有必要在這裡解釋一下。的確,我們的脊椎有獨特的雙S型曲線,這個優美的弧度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是脊椎周邊肌肉相互協調所發展出來的曲線,是為了讓身體在直立的狀態下,還能夠流暢地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而不會東倒西歪的特殊生理彎度。但,所謂的S型曲線,指的是「從人體側面所看到的曲線」,而不是「從人體正面所看到的曲線」。姿勢不良造成後天性脊椎側彎正常來說,當我們從背後看身體,脊椎一路從上到下,從頸椎、胸椎、腰椎到薦椎、尾椎,應該是一直線的。倘若脊椎有任何一段向身體任何一側歪斜,就稱為「脊椎側彎」。當然,因為身體的特殊構造,一般脊椎側彎並不會是單純直線歪向左邊,或直線歪向右邊,會是C、反C、S、反S四種,其中又以反S為最常見。「脊椎側彎」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先天性脊椎側彎特別常見於青少年,通常造成原因不明,少數則為脊柱發育異常、組織缺損、或肌肉神經病變所致。後天性脊椎側彎則多因姿勢不良引起,且占脊椎側彎的大多數。脊椎側彎為什麼會造成痠痛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不平衡」所致。原則上,肌肉決定了骨骼的位置,當脊椎呈一直線時,代表兩側肌肉是平衡的,當脊椎側彎時,代表兩側肌肉張力不同,一側過度伸展、一側則過度擠壓。時間久了,肌肉會開始痠痛無力,不耐久站、久坐。如果此時再不調整錯誤姿勢,恐怕日後慢性痠痛會時時刻刻苦苦糾纏著你,同時也會造成脊椎提早退化,引發嚴重骨刺、椎間盤突出等等棘手狀況。脊椎側彎硬造成原因1)先天性不明原因。2)姿勢不正確。3)脊椎發育異常。4)肌肉神經病變。運動可增加脊椎結構柔軟度中醫在脊椎側彎的診療上,判斷依據為望診與觸診。一般我們會要求患者彎腰和俯臥,中醫師透過雙眼來觀察,若彎腰時從背後看背部出現一高一低;面朝下趴下時,脊椎線條非直線,且脊椎兩側肌肉明顯一高一低,加上腰有一處特別凹陷(腰椎前凸者),就要高度懷疑有脊椎側彎問題。望診與觸診是初步的檢查,當然最後的確診就是X光檢查,X光片可以清楚看出脊椎的樣貌與病變。實際上,因為人體是持續活動的機體,輕微程度的脊椎側彎是可接受的,不需要要求絕對的完美,我們身體本來就存在著一套自動調節機制,強健的肌肉、肌腱會把脊椎拉回正常位置,若超過一定角度的側彎,才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確的姿勢,就是保護脊椎的救命仙丹。一般建議脊椎側彎20度內,可藉由運動來增加脊椎結構的柔軟度、強化肌肉群,藉此改善脊椎側彎。當脊椎側彎超過20度,則一定要尋求專業諮詢,與醫師一起討論治療方案,拯救歪斜的脊椎,別讓它影響生活品質及健康。(本文作者/賴清旭)(摘自/腰痠背痛不要來/凱特文化出版)

改善脊椎側彎 醫:姿勢正確、多運動

改善脊椎側彎 醫:姿勢正確、多運動#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智慧型手機、3C產品等科技發展迅速,造就了許多低頭族,更導致青少年低頭族脊椎側彎激增兩成!台北康寧醫院骨科醫師陳博光表示,正常的脊椎從正面看應呈流暢直線,若正面變「C」、「反C」甚至「S」型彎曲,就是有脊椎側彎的問題。近來因後天姿勢不良造成脊椎側彎的患者有增多的趨勢,主要年齡層集中在9至18歲的青少年族群。陳博光解釋,因骨頭尚未發展成熟,加上荷爾蒙、性別以及外在因素等都是原因,使青少年易產生脊椎側彎。但可別以為成年人骨頭發展趨於成熟就不容易脊椎側彎,陳博光說,成年人韌帶、關節易受傷、受損,都對脊椎側彎會帶來不良影響。陳博光進一步指出,側彎度數若超過40度就屬於重度,若超過70度恐會壓迫心肺及腸胃,危及生命,若壓迫到神經更會導致雙腳無法行走。提醒民眾,脊椎側彎易造成頭痛、頸痛還有腰痠背痛等問題,嚴重更會致命,不得不重視。陳博光建議,除了姿勢要正確以外,多運動也是一種預防、改善的方式,可使肌肉均衡發展,而青少年最好每6至9個月就要定期檢查脊椎是否有側彎,及早治療,把握孩子脊椎矯正的黃金時期。(圖片/記者劉麥文攝影)

脊椎側彎手術再突破 人工韌帶替代鋼釘

脊椎側彎手術再突破 人工韌帶替代鋼釘#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少年型脊椎側彎的發生率約占16歲前青少年之2~3%,暑假期間是脊椎側彎手術治療的高峰期。傳統脊椎側彎的手術方法一般以鋼釘固定為主,鋼釘固定數目愈多,原則上矯正效果愈好,但神經受傷的機會也愈高;目前國內引進新的脊椎內固定系統及新型手術方法,以人工韌帶代替鋼釘,手術安全性大幅提高。聖馬爾定醫院脊椎外科主任謝博欽醫師表示,小孩發育未完全,尤其女孩初經尚未來,且側彎度數達20度以上40度以下,或經X光測定側彎度數有惡化現象,每半年惡化5度以上,應立即施以背架矯正,並定期追蹤;如度數已達40度以上的未發育完全小孩,或發育已完全生長板已密合,但曲度達50度以上,又或胸椎側彎外觀不佳者,都必須以手術矯正。謝博欽醫師說,脊椎側彎的手術方法一般以鋼釘固定為主,鋼釘固定數目愈多,原則上矯正效果愈好,但神經受傷的機會也愈高,例如側彎度數愈大者(超過90度),不僅手術愈複雜,併發症、神經受損機會自然也愈高。目前國內引進新的脊椎內固定系統及新型手術方法,以人工韌帶代替鋼釘,利用穿入椎弓下方之韌帶矯正彎曲之龍骨,再以鋼夾固定,減少鋼釘植入數量,並有強力矯正效果,手術之簡易度及安全性大幅提高。脊椎側彎的治療已有定論,家長們發現兒女有脊椎側彎之情形時,應盡速尋求醫師治療,切勿畏疾忌醫、尋求民俗療法。需要手術時應盡早施行,避免側彎度數變大,導致手術更為困難,風險反而更高。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脊椎側彎

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小兒腦性麻痹特別門診中,有一群上緊發條的小朋友,由媽媽背著、爸爸抱來、亦或是由阿公阿嬤陪同踏著不平衡的腳步前來針灸,有人口齒伶俐,有人卻不會講話,有人步履蹣跚,有人正在學步,但是他們都是一步一腳印的小勇士,伴著他們的更是讓人敬佩的守護天使。芠芠(化名)是一位腦麻合併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到8歲仍然無法走路,除了雙腳肌肉張力大之外,還有流口水、扁平足、脊椎側彎、語言發展遲緩、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經過一年耐心治療,可以牽手走路,再過半年可以放手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文興說,最感欣慰者應是照護她多年的芠媽,身為醫護人員也為她高興,但有更多的感動與佩服這位辛勞備加的媽媽。紘紘(化名)是一位嘴巴甜且機靈的小孩,每次都會讚美漂亮的護士阿姨,令護士小姐心花怒放,也會跟美麗的實習醫師要e-mail,而且每次都可以成功,紘媽時常會與紘紘玩角色扮演遊戲,以啟發他了解各種角色與人際關係的處理。蔡文興說,腦麻孩童四肢張力強,往往影響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所以寫字是困難的,紘紘是採一指神功電腦輸入來學習文字表達,手部活動困難打起字來十分吃力,但是他都能一一地克服,小小勇士尋找生命出路,猶如小草之韌性,不畏外在環境嚴格考驗。他表示,罹患腦性痲痺症的小孩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肌肉張力過高流口水發展遲緩脊椎側彎扁平足在此提供臨床上中醫藥心得供參考。肌肉張力過高:以徒手按摩加上電動按摩機輔以藥浴水療是一項不錯選擇。蔡文興說,該院特別研發舒活溫泉泡澡方:以當歸尾、紅花、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續斷、赤芍、細辛、薑黃、桂枝、艾葉、五加皮十餘種中藥組成,讓小朋友藥浴泡澡水療,以達到舒筋活血、通行經絡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流口水:蔡文興發現,在小孩下巴廉泉穴處以皮膚針埋針,取得良好效果,家長反映其口中「燕窩」有產出減少現象。發展遲緩:雖說腦性麻痺定義為掌管運動的腦部受損,然罹患此病往往還有其他併發症,包括發展遲緩,中醫稱為先天腦腎不足,輔以補腎醒腦開竅中藥,往往可以收到進一步效果。脊椎側彎:由於掌管運動的神經受損,腰部無力撐起上半身,病童或彎腰趴坐或歪斜坐著,繼而造成脊椎側彎,該門診針對此現象,要求家長平時要訓練病童腰力,協助做仰臥起坐加上捏脊按摩,如果家長行有餘力,蔡文興建議讓他們接受游泳訓練,對於腰力的增進有實質幫助。扁平足:兒童由於運動發育落後,足部得不到重力刺激,無法形成足弓,於是形成扁平足。較嚴重者出現外翻足,乃由於脛骨前後肌癱瘓引起,僅能以足內側著地和負重,內側足弓往往下陷。小孩仍在神經發育時期,可以多做一些抑制足部外翻的動作及強化腿部肌肉運動訓練治療。他最後強調,台灣諺語說:「一枝草一點露」,意思是:就算連一枝小草,上天也都會賜與一滴露水,讓小草活下去。其用意在於勸人不要灰心氣餒,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努力,自有生路。幸好有這群辛苦偉大的爸爸媽媽照護「上緊發條小天使」,移走許許多多坎坷荊棘,讓他們人生路走得更加平穩。藉此提供臨床案例及白袍心聲以抒發對這群媽媽們的敬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