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

無醫村巡迴中醫服務 溫暖社區

無醫村巡迴中醫服務 溫暖社區#心臟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八日在主任柯建新帶領下,抵達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開診。許多老人家對於可以就近看醫,還可以同時照護孫子孫女,都覺得很貼心﹔一位東華大學女學生因為樓梯踩空而腳踝扭傷,動彈不得,經柯醫師幫她拉筋骨,抹上藥膏用遠紅外線治療,隨即使這位女大學生感覺「筋鬆了」。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八日起,每週四上午在志學村展開為期一年的「偏遠地區及無中醫鄉巡迴醫療服務試辦計畫」。柯建新主任表示,花蓮的鄉村以點狀的方式分布,鄰近吉安鄉的壽豐鄉志學對一般醫療院所來說,因距離花蓮市、吉安鄉太近,反而變成無醫村。 對於壽豐鄉的老人,以及就讀東華大學及台灣觀光專科學校的學生來說,這二、三十公里的路程還是很遠,健保局因考量許多民眾繳納相同的健保費,卻沒有在地中醫師服務,或是山地鄉的居民就醫困難,特別是花蓮區地形狹長,醫師與人口數不足且分布不均,所以為提升民眾就醫的方便性與可近性,推動「偏遠地區及無中醫鄉巡迴醫療服務試辦計畫」,今年由花蓮慈院承擔壽豐鄉的中醫醫療。 雖然在志學醫療站就診的病人不像醫院門診大排長龍,但藥師張慈玲說,醫院設備雖然非常先進,但在下鄉體驗更能與民眾互動,也貼近民眾的需求,更能了解鄉親的健康狀況,做到全人醫療。大多數的鄉親都是看到媒體訊息而來,有老人家生病還幫忙照顧孫女,可以就近看病覺得很歡喜。位在志學村的東華大學學生,收到老師發的e-mail通知,也把握機會看柯建新主任的門診。有一位女學生因為樓梯踩空而腳踝扭傷,這兩天因為疼痛而動彈不得,經柯醫師幫她拉筋骨,再抹上藥膏用遠紅外線治療,讓這個大學生馬上感覺「筋鬆了」,舒服很多。    有一位七十四歲的的黃孍阿嬤,也來治療長期的腸胃不適。黃阿嬤說,大部分要看病都要跑到花蓮市,台九線附近聽說有診所會兼看中西醫,也有些傳統的國術館,但得知慈濟醫院中醫科下鄉到活動中心駐診,她更有信心。 另外,有一位曾先生也用小摩托車載著高齡一百零四歲的媽媽來看診,藥師張慈玲趕快前去攙扶老奶奶,老奶奶精神看起來不錯。曾先生說,媽媽常常咳得厲害,尤其是入夜,似乎很多痰咳不出來。經過柯主任望聞問切,確定老奶奶是因為心臟比較沒有力量而造成,馬上請藥師開調養身體的中藥,讓老奶奶身體可以舒服的過冬。曾先生說,真的很感恩慈濟醫院帶這麼好的醫療資源到這個小村來,讓村民受到很大的幫助。 柯建新主任表示,志學村雖是壽豐鄉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區,但總共也只有三千多人,因距離花蓮市不算太遠,沒有中醫師在這裡開業,不過對老人家以及學生來說,花蓮市還是很遠,尤其對老年人而言,白天年輕人不在家,就幾乎沒有人可以帶他們看病,花蓮慈院針對醫療的可近性做努力,這項計畫會持續一年,若成效良好,將來還會持續下去。 健保局這項中醫巡迴試辦計畫,除了柯建新主任之外,二月份開始還會加入另外一位醫師。柯建新說,民眾只要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繳交部份負擔五十元,在每周四上午九時至十二時到志學村活動中心,服務項目包含中醫內科、婦科、針灸科、骨傷科等,志學活動中心地址是壽豐鄉志學村5鄰中正路120巷13號。

天氣冷颼颼 最忌一早出門運動

天氣冷颼颼 最忌一早出門運動#心臟

時序進入冬季,寒冬氣溫驟降、溫差變化大,會使心臟負荷增大,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這冷颼颼的季節,更是容易發作。天主教聖功醫院成人加護中心 - 張士琨主任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在天氣驟變時應特別注意保暖;而平時素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狀的病人,更須按時服藥,定期至門診追蹤,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於正常範圍,則較不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如產生胸悶、胸痛的狹心症或致命性的急性心臟梗塞之突然發作。張士琨醫師表示,寒冬時期最忌一大早就出門運動;但平時仍需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讓人控制體重,讓心肌更強健,同時也可增加腦內啡的分泌,讓心情變好、全身充滿活力。通常的運動是指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運動,而運動量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切忌平日不運動而心血來潮時猛做劇烈運動;養成規則的運動習慣,才能買來好健康。平日生活緊張、事業繁忙的人,更應注意保養身體,張醫師建議,盡量減少不必要之應酬,減少攝取高熱量、高脂肪之食物,以避免肥胖;若有抽煙習慣者,則更應儘早戒煙,以減少血管硬化、阻塞及減輕心臟負荷,同時也降低了二手煙對家人的傷害。

幸好發現早 青年冠狀動脈阻塞立即通

幸好發現早 青年冠狀動脈阻塞立即通#心臟

廿七歲青年因運動時出現胸悶症狀日漸嚴重,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臟嚴重缺氧,在花蓮慈院心臟科主任王志鴻副院長建議下,今天上午完成心導管治療,及時暢通阻塞的冠狀動脈。王志鴻指出,冬天氣溫低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民眾如感到胸悶等不適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 王志鴻說,這位年輕人最早是在打籃球時感到胸悶,而這症狀越來越嚴重,胸悶的症狀向喉嚨延伸,背部也出現疼痛、麻的症狀,最後蔓延到左手臂,甚至近日連在家爬個樓梯也會出現胸悶、背部疼痛等症狀時,才至醫院就醫。經過初步的心電圖檢查,即有心肌缺氧症狀,問診時,獲悉青年的家中也有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且家族中也有猝死的病史,考量到此青年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立即安排到心導管室進一步檢查、治療,果然在青年心臟的三條冠狀動脈中發現,最重要的左前降支的第一分叉前端已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阻塞,情況十分危急。 幸在放置心導管支架治療後,青年的冠狀動脈隨即恢復暢通狀態,也及時預防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高風險。王志鴻說,醫學界很早就發現,天氣冷時,冠狀心臟病發作的人數遠高於平日,最近歲序已過冬至,不僅深夜到凌晨的氣溫低,一波接一波的寒流,民眾應慎防發生心血管疾病。家有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應格外注意按時服藥控制,即使沒有高血壓等相關病史,也不能對心臟、胸部不適等症狀掉以輕心,一旦發現胸痛、胸悶應立即就醫檢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驟發,危及性命的危險。

傻瓜電擊器聰明又安全 跨年晚會與您見面

傻瓜電擊器聰明又安全 跨年晚會與您見面#心臟

您聽過傻瓜電擊器嗎?說它傻瓜?其實它可聰明的呢!正確的名字是「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在今年跨年晚會的大型活動中讓它與您見面。根據衛生局統計室資料顯示,臺北市民96年度死亡人數1萬4,486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由95年的第3名,躍居第2名(惡性腫瘤居首位)。而心臟疾病中常見之急性心肌梗塞及突發性的心臟停止,近半數在送達醫院前就死亡了,致死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而心室纖維顫動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電擊。大家都知道CPR口訣是「叫叫ABC」,今年行政院衛生署修正成「叫叫ABCD」,所謂的「D」也就是「電擊(Difibriator)」,大部份成年人突然心跳停止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其最有效的方式是在5分鐘內儘速給予去顫電擊,可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北市衛生局已積極推動本市人口密集且人口流量大的大型公共場所(如捷運站、臺鐵、高鐵、地院、機場、超高大樓等)設置AED,並將輔導有意願之大型公共場所設置,且已辦理該等場所工作人員教育訓練課程【97年10月份辦理2梯次CPR加AED教育訓練,訓練對象包含捷運公司、臺鐵、松山機場、故宮、臺北地院及市政府一級單位之職場工作人員,共計164人參訓,合格147名(通過率達90%)】,另完成「公共場所設置全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管理規範訂定,供設置關機依循。即將到來的大型活動-跨年晚會,鑒於每年跨年演唱會群眾聚集,為使預估40萬人潮能歡渡倒數,特於晚會週邊的7處醫護站增設由飛利浦公司捐贈3臺及中興保全集團贊助4臺,共7臺AED,讓參與活動現場之民眾及工作人員更安全。97年度臺北市衛生局辦理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共計1,474場次,參訓人數達8萬7,704人,其中里鄰長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共計122場次,參訓人數5,216人,通過認證授予獎牌名單共計326人。期望98年度里鄰長參訓心肺復甦術(CPR)時配合加入「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之訓練,以達建立社區資源里鄰安全網絡,藉由推廣社區救命志工,維護市民健康。

掌握飲食、運動要領 拒當心臟早衰族!

掌握飲食、運動要領 拒當心臟早衰族!#心臟

為響應全球對心血管疾病急遽年輕化危機的關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於97年9月28日(星期日)上午假國父紀念館東側廣場,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同步舉辦「世界心臟日活動」,今年的世界心臟日以「你知道你的危險因子嗎?(Do you know your risk?)」為主題,呼籲全民遠離危險因子,拒當心臟早衰族!臺灣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成長,醫療科技發達使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民國96年零歲平均餘命兩性合計估計為78.25歲,其中男性估計為75.09歲,女性估計為81.90歲(內政部,2008),但國人飲食及生活型態改變,吃多、動少,加上生活緊張等因素,致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有日益增加與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臺北市96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北市第二、三、十一位的死亡原因,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3、8.9、0.97,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1%,亦即本市約每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程俊傑研究指出,在15年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齡67,現在平均約50到60歲,其中百分之10,是50歲以下者,由此可見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有日益增加及年輕化的趨勢。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症、完全不運動者、抽菸 患者等。■ 預防心血管疾病三大要領第一、飲食要均衡:應多吃蔬菜、水果,天天蔬果五、七、九(兒童五份、成年女性七份、成年男性九份),及多吃全穀食糧、魚、瘦肉、豆類、低脂乳類及葵花油、玉米油、橄欖油及油菜子,少吃肥肉及豬油、牛油等,可以緩和心臟的老化。第二、規律運動: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危險因子的研究顯示,缺乏體能活動,每年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達200萬人以上;而缺乏運動者與經常運動者比較,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增加1.5至2.4倍。以健走運動為例,國外的研究顯示,每日健走1萬步就能保持足夠的運動量,1萬3,000步至1萬5,000步,即可促進心肺功能,甚至達到減重效果,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週健走3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對於心臟病人,其運動量應要與醫師討論,病情已穩定的病人,其運動量一般在自覺輕鬆愉快的程度內較妥,如運動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停止,儘速就醫。第三、戒菸:戒菸可以使好的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降低血管阻塞的風險,二手菸對健康的影響等同抽菸,希望癮君子特別注意公德。為了讓市民了解自己的「心臟」,當天現場會設置免費闖關活動,讓民眾檢測心臟健康狀態,更邀請專業醫師現場分享心臟保健知識。且現場也設有血壓、血糖、動脈壓、一氧化碳、體脂肪檢測,讓參與的民眾可以輕鬆學習各項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歡迎民眾帶著您寶貝的心與家人同心共享一個健康的「世界心臟日」之旅。

動脈未老先衰 4成熟男變硬漢

動脈未老先衰 4成熟男變硬漢#心臟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歷年統計,心血管相關疾病,持續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而醫學研究顯示,心血管病變養成期長達20-30年,40歲後即潛藏危機,65歲後嚴重威脅生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主任蔡忠文醫師表示:「心血管病變初期幾無病徵不易察覺,動脈硬化是一個前兆,一旦罹病隨時有血管阻塞、爆裂的可能,嚴重者更會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腦中風等後果。」4成熟男變硬漢 動脈平均超齡24歲!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特別針對810位45-64歲男性的動脈硬化檢測數值進行分析,發現近4成受檢者動脈硬化程度已超過同年齡層的標準值,推算平均動脈年齡已高達78歲,足足超出實際年齡24歲之多,已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進一步分析動脈超齡者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發現導致其動脈異常的五大危險因子包括抽煙、低密度脂蛋白過高、血壓過高、血糖過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不足。若以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發的「評估未來十年內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計算公式推算,發現動脈超齡者較正常者罹病風險竟高出4倍。預防心血管疾病第一步 從檢視血管健康做起蔡忠文醫師表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產生,肇始於血管病變,一般傳統檢測多著重於血糖、血壓、血脂的檢測與抽菸習慣的影響,然而血液數值正常並不代表可與心血管疾病絕緣。57歲的蘇先生(化名)動脈年齡卻高達76歲,頸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已達40%,他說:「以前在醫院抽血檢查結果都正常,完全沒想過自己的心血管會有問題,要不是女兒夠細心替我安排全身健康檢查,真不知道後果會如何。」蔡忠文醫師指出,透過動脈硬化儀檢測,民眾可測出脈波傳播速度(PWV)了解四肢週邊血管的硬化程度,進而推算出動脈年齡,以評估血管健康狀況。而動脈硬化現象是可逆的,醫學研究顯示,若持續追蹤受檢者PWV值及存活率的相對關係,發現PWV獲得改善者的存活率約60%,而PWV未獲改善或惡化者僅約20%,相差甚多。定期健診+安心飲食+護心運動 是血管健康金三角一般建議男性40歲起即應定期檢視心血管健康,包括基礎的血液及心電圖檢測,幫助初步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再進階到如動脈硬化儀、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掃瞄等影像醫學檢查,透視血管影像並了解心臟功能。在日常飲食上,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營養師洪雅容建議,每日至少攝取兩份蔬果,每週攝取五色蔬菜、3次深海魚,並採行低GI飲食法,避免體內胰島素過渡分泌,進而減少脂肪屯積,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規律的運動習慣可增強心肺功能,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蔡忠文醫師建議,一般民眾應掌握「531原則」:每週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心跳速度達每分鐘110下,但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險群,應由醫師先評估個人運動時的心肺負荷量,再選擇適合的運動以達到護心運動的效果。蔡忠文醫師強調,平時多保養並定期健康檢查以及早發現病變徵兆,心血管相關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後頸”硬梆梆” 當心急性心肌梗塞

後頸”硬梆梆” 當心急性心肌梗塞#心臟

近日一位54歲男性計程車駕駛,由於後頸非常緊、硬且劇痛,原以為是職業引起的痠痛,因此到中醫診所施行針灸及拔罐,但是後頸疼痛依舊;於是誤以為牙齒舊疾復發所造成,便輾轉看了牙科、耳鼻喉科,但後頸疼痛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劇、還冒冷汗,甚至喘不過氣,最後到醫院急診室就醫,才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有三條血管堵住,在醫師安排下進行心導管治療、並放心臟支架後,後頸疼痛才改善,並脫離險境。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陳憲青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一般臨床表現以胸痛持續30分鐘以上或胸部有壓迫感,胸痛會延伸至左肩、下巴、頸部,比較特別是病人通常還會合併有冒冷汗、噁心嘔吐感等現象為表現,而有「後頸」疼痛這樣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肌梗塞的位置不同所引起的反射痛,有些病人除後頸痛外,胸痛、胸部壓迫感、冒冷汗等症狀也是有的,只是沒有像後頸疼痛那麼痛。陳憲青醫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若未能及時搶救,死亡率高達30%以上,故呼籲大家,身體如有不適及異狀,可千萬不能硬撐,要及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