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絕對是照顧場域中要特別留意的狀況,長輩往往前一秒在床上人好好的,一起身整個人就暈倒或軟下去,造成跌倒、外傷,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暫時性缺血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因此需要照顧者特別留意。
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絕對是照顧場域中要特別留意的狀況,長輩往往前一秒在床上人好好的,一起身整個人就暈倒或軟下去,造成跌倒、外傷,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暫時性缺血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因此需要照顧者特別留意。
一名60幾歲患有三高的男性,退休後發現開始有行走遲緩,像齒輪一樣會卡住的情形,原來以為是中風,治療1年始終沒有改善,後來轉診到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檢查發現其實是罹患「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這一年時間因為未能找到正確病因,狀況一直都沒有好轉。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建欣說明,巴金森病不見得發作就有典型的手抖症狀,有時是伴隨半邊的肢體僵硬造成走路困難,或者是變成撲克臉沒有表情,更有一些是非動作症狀如情緒低落、焦慮等。這些都很容易誤以為是老化,或是精神狀態有問題。 李建欣表示,近兩成(15%)的巴金森病的患者初期不會手抖,但有肢體僵硬的症狀,因此會表現在如寫字變慢或者字體越寫越小。有些也會有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或者是便秘,情緒低落,四成(40%)會合併憂鬱、睡眠障礙等問題,這些非動作症狀常常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多數甚至拖了一年才看醫生。」 巴金森病最常被忽略的「非動作症狀」 像這個案例就是沒有手抖的症狀,就診時以「巴金森病手指操」測試卻發現明顯動作遲緩,另外也有表情僵硬的情形,經過整體評估檢查後,判斷是巴金森病。經過用藥治療,1個月內就發現症狀明顯好轉,也能夠正常走路了。 點我看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ZiEHRqcL8 巴金森病常見表現: 動作症狀: 肢體僵硬(寫字變慢) 手抖(從單側變成雙側) 撲克臉(臉部表情僵硬) 駝背 小碎步 非動作症狀: 情緒起伏、波動大 焦慮 睡時會突然手腳揮舞 便秘 頭暈 李建欣指出,巴金森病多發生在60歲以上長者,男女比例為6:4,如果是年長者的發作病程相當快,延誤治療容易惡化,會很快從手抖、走路不穩到必須要有輔助,一直到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是臥床的狀態。因此,及早發現並且正確治療是很重要的關鍵。 巴金森病用藥最重要是接力治療 巴金森病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能以藥物控制不再惡化為目標。李建欣說明,目前緩解及控制巴金森病的藥物依照機轉不同大致分為左旋多巴(L-dopa)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兩大類。 李建欣說明,左旋多巴(L-dopa)藥物是直接轉化作多巴胺,效果較為明顯,通常會用於70歲以上、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而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則建議70歲以下的巴金森病患者優先使用。 但在治療上,每個病人的用藥方法可能都不一樣,會視病人的疾病進展來調配,巴金森病的病程長達15~20年,必須依照個案不同需求來做「接力治療」的對策,舉例來說,較年輕的巴金森病人還有很長的存活時間、甚至仍處於需要工作的狀態,會先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來做長期的治療規劃,視情況再搭配左旋多巴(L-dopa)使用。另外,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巴金森病的患者10年內因其他共病就醫第一名的就是憂鬱症,因此多注意病人是否有憂鬱症狀發生,並選擇可同時治療巴金森病引起憂鬱症狀的藥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李建欣提醒,有些中晚期巴金森病人會因服用左旋多巴(L-dopa)濃度太高或濃度太低,出現無法自主控制動作的「異動症」,或突然停止動作「斷電」的現象,因此,病人在服藥過程中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形,建議讓醫師了解用藥後的變化,隨時觀測,藉以調整藥物的運用,才是長期對抗巴金森病、延緩失能的最佳方法。 看看其他病友和家屬在社團討論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locale=zh_TW
一名男大生日前在家如廁突昏倒,母親聽到碰撞聲推門一看發現兒子橫躺在地板,緊急拍打他臉頰後才稍稍恢復意識,醒來一臉矇問:「怎會躺在地上?」送醫後,醫師研判應是「迷走神經性昏厥」,儘管這病症多數情況都會自然恢復,但要注意可能延伸的頭部撞擊問題。
最近氣溫驟降,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寒冬的來臨,當然伴隨著天冷之下,相信有許多中風或行動不便的患者,更有身體上的感受,例如:坐或站起來的時候,產生了臉色蒼白,頭昏、眼花或心跳變快,手足冰冷等現象,有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若發生此狀況,請儘速就醫。而在復健科,可以使用傾斜床來改善這些問題。阮綜合醫院復健黃光聖主任指出,Tilting table又叫傾斜床,是一種復健科常會用到的工具,它是一種可調整角度的床,能讓病人感受各種高低時的角度所帶給身體的感覺,及血壓、心跳的變化,所以能依病患的情況來做最好的調整;在腳踏板的部份,可以對患者增加腳的刺激。◆CVA中風、SCI脊髓損傷的病人可以藉由傾斜床來訓練下肢承重,因腳上有腳踏板,刺激傳到腦部,降低下肢張力。◆意識不清的病人可感受到一些外來刺激,因為在躺著及站著時所看到的事物及重力,對身體的感受、刺激都不同,因此可將這類病人移到傾斜床,等於強迫患者站立。◆牽拉腳踝、跟腱。◆改善姿勢性低血壓。◆肢體控制不好的病人、平衡功能不良的病人。◆要放置病人前,先注意床是否已經做好固定,卡榫是否卡牢,才能將病人放置上去。◆姿勢性低血壓的病人傾斜床的角度要從低角度開始(如30~45度左右),然後再依病人情況慢慢加高角度,在增加角度時,也要注意病人的感受及反應。◆本院的傾斜床最大承受重量為 125KG,市面上每一台的最大承重公斤數,大概也差不多是這樣。◆在腳踝方面,要注意病人是否有穿限制dorsiflexion的AFO 足踝輔具支架,因為有可能會影響到病患腳的感覺輸入和反應,或者有可能會造成足部過大的壓力點,所以最好要記得脫下。◆無論病人狀況如何,都盡可能的讓病人的腳踩平,因為中風的病人腳內翻和垂足是很常見的問題,不要因為這樣而讓不正常的張力持續。◆在角度的調整方面,不用一下子就直接讓病人站到90度,這樣易讓病人感到恐懼害怕,進而病人會不喜歡躺在上面。◆注意病人在上面的姿勢和擺位,因為姿勢的正確可以給病人帶來良好的感覺輸入。◆綁帶的部份,當然,高一些對病人是很安全的,但這會影響到後面的一些治療運動,所以還是以病人的情況來做調整;功能好的病人,或是要做運動的病人,就可綁低一些;情況較差的病人,就建議可以綁高一些,以增加安全性;在綁帶的部份,注意不要綁到骨頭,以免疼痛,在骨突處也可加一些小毛巾,可以降低不舒服的感覺。◆一天約練習 5至30分鐘,視病人的忍受程度而定。而每次練習時角度調整多少,也視情況而定,要注意病人的臉色、是否盜汗、血壓、心跳…等不適反應,若有不適,必須躺下休息五分鐘,再試低一點的角度,仍有不適,則每次訓練的時間必須短一點,角度也調整低一點。黃光聖主任說,骨質疏鬆嚴重的病人,以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較不適合傾斜床。雖然下肢骨折的病人並不是完全不能使用,但因為在骨頭還未完全癒合時使用,其實是有危險性的,因為,有可能這樣過度承重,會造成第二次的受傷,所以建議先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