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敏感肌」非過敏 對抗刺激大不同

「敏感肌」非過敏 對抗刺激大不同#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知不覺中肌膚變得越來越敏感,身邊被敏感肌所困的人也增加了!許多孩童都有肌膚敏感的問題,而年輕人肌膚困擾也越來越複雜棘手!很大的因素是來自於「都市化」現象,帶來更多的壓力、污染、霧霾以及減少我們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機會。人們的肌膚也走入了一個「高敏感」的狀態,並承擔著人體免疫力下降、自癒力減退的苦果。敏感肌可分先天性與後天性 對外界刺激耐受性低過去面臨肌膚問題,總會歸納是個人體質所致,而且具有敏感肌的人數占比不高;但是,在日益增加的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影響之下,發生敏感肌現象的人數不僅大幅提升,年齡也不斷下修。令人困擾的「敏感肌」是什麼?與「肌膚過敏」有何不同?「敏感肌」通常是指肌膚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較低,無法抵抗外來刺激與細菌等問題,亦無法保護體內水分,容易因受刺激而過度反應,導致發紅、灼熱、緊繃、刺痛、搔癢等現象。而「過敏」則是指肌膚受到過敏源刺激後,出現一連串肌膚異常反應症狀。敏感肌可分為二種:1)先天性敏感肌/通常表皮薄、微細血管明顯、臉頰容易泛紅,換季時因為皮膚屏障比較薄、脆弱、皮膚溫度較高,容易流失水分。2)後天性敏感肌/因長期壓力、不好的飲食習慣、不良的生活作息、環境污染、過度清潔、錯誤的去角質方式、長期使用水楊酸、果酸換膚損傷角質層、使用刺激性的化學成分保養品,或是次數過多的雷射美容療程、術後保養不當等因素所導致。過敏是某種過敏原刺激 引起免疫系統防禦「過敏」因為皮膚受到某種過敏原的刺激,引起的免疫系統的防禦反應,過敏原可能是不新鮮的食物、紫外線、花粉、空氣污染、塵蟎,甚至耳環、指甲油、化妝品、染髮劑、新裝潢等等,當免疫系統無法調適,並引發抗原抗體反應,造 成皮膚發炎,產生過敏性皮膚炎症狀。而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是指肌膚「異位性」反應,和免疫系統、遺傳以及環境有關,有的人可能還有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是一種因為氣候太乾反覆發作的慢性發炎皮膚疾病。產生的過敏反應包括:龜裂、腫脹、發炎、細菌性病變(膿皰)、短暫性紅斑、破皮、流組織液等,並會產生搔癢刺痛、緊繃、灼熱感等症狀。肌膚敏感先進行紀錄 找出可能原因每個人都有「敏感肌」的可能,也有機會基於任何因素,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差別只在於影響的因素與自身的免疫力。敏感肌的構成因素不僅因人而異,甚至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當碰到肌膚敏感現象時,不妨先進行紀錄,一步步找出可能原因,才能更具體、有效並且全面的給予正確的解決對策。由於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同時也是體內最大排泄器官,以及接觸外界、保護肌肉組織、體液、臟器與骨骼的第一道防線,將之視為一個盡忠職守、專業又負責任的「超級保鑣」,當肌膚產生過敏現象時,就是在提醒所處的環境、使用的物品,或者飲食與身心的情況有什麼地方不對,應該提高警覺。(本文摘自/東方逆齡女王的敏感肌全對策/渠成文化)

空汙危機傷眼!「擠眉弄眼」4步驟

空汙危機傷眼!「擠眉弄眼」4步驟#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很多人擔心空氣污染影響肺部功能,空氣品質每下愈況,很多人忙著戴口罩保護呼吸道,卻沒想到眼睛也是直接受害的器官。眼角膜沒有血管是全身最敏感的地方,靠眨眼睛讓眼淚流動,吸收氧氣帶進眼球;冬季乾冷時更需要讓靈魂之窗增加開闔、閉上次數。「擠眉弄眼」4步驟 將髒汙微粒擠出去臺中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袁漢良表示,「擠眉弄眼」,藉擠眼淚溼潤眼球、擠出髒污,眨眼跟呼吸一樣重要,不眨眼睛最多維持三、五分鐘就受不了,跟憋氣潛水一樣,因為眨眼就是眼角膜的呼吸,呼吸有多頻繁,眨眼次數就應有相對等次數。最重要的是,貶眼還可以把空污、灰塵、霧霾微粒擠出去。有些病人認為「明明眨了眼睛,為什麼還是難過?」關鍵是眨眼頻率不夠、力量不夠。擠眉弄眼要像打蠟,用力擠出眼淚,讓眼淚流動,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傳回角膜,才會讓眼睛發亮。袁漢良醫師提供「擠眉弄眼」4步驟,簡單防空汙:1)雙眼稍用力緊閉,完全密合2)自數3秒左右3)眼睛儘量張開最大4)平時1分鐘做2次以上,保持眼部的清亮眼皮薄易水腫 熱敷眼睛要當心「洗眼睛」改善不適,頗受部分長輩青睞,但這個做法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同一套器材給所有人用還可能感染。偏愛熱敷眼睛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民眾,雖然高於體溫的溫度的確可以讓眼睛舒服一點,但應適可而止,尤其要注意使用的工具、時間與溫度。把毛巾正確敷在眼皮上更要注意,眼皮是全身皮膚最薄的地方,熱敷很容易導致眼皮水腫,反而會對眼球造成壓力。袁漢良醫師建議,不妨使用密封夾鏈袋裝大約40度的溫水,變成暖暖的水球,剛好均勻密合所有的點,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以免溫度太熱、時間太久,造成眼皮血管過度擴張,引起水腫。

進食後起疹子 可能是「不耐受症」

進食後起疹子 可能是「不耐受症」#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小D第一次吃燕麥米粉四小時之後,我發現她臉上和胸前都起了紅疹子。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食物過敏」,於是馬上打電話給小D的兒科醫生。醫生聽完我的描述後,說這不是「食物過敏」, 而是「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出現症狀較快、較嚴重這是兩個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食物過敏」的特點是症狀比較嚴重,而且出現症狀的速度比較快。「食物過敏」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和器官的正常運作,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通常在進食後一小時內就會出現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一旦確診寶寶是食物過敏,一定需要嚴格忌口,不能再吃致敏食物。而「食物不耐受」沒有那麼嚴重,它的特點是症狀比較緩和,而且出現症狀的速度比較慢。「食物不耐受」通常只影響消化功能(比如出現腹瀉等),或出現皮膚問題(比如出疹子),而且是在進食幾小時以後才緩慢出現症狀。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原因主要是腸道缺乏某種酶。寶寶腸胃更成熟後 食物不耐受症會消失根據醫生的分析,小D的情況是「食物不耐受」而非「食物過敏」。小D的兒科醫生建議先別吃燕麥米粉,過幾天後再重新引入。因為寶寶和成人不同,他們的腸胃每天都在不斷地成熟,所以只需要幾天時間,不耐受症就會消失。在停了燕麥米粉大概四天以後,我重新又給小D食用。第一、二天減量,經過觀察,發現小D沒有問題,第三天就增加為正常的量,之後小D沒有再因為吃燕麥米粉而出過疹子。區分清楚「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客觀對待忌口這件事。「不耐受」是正常的身體應激反應,對導致「不耐受」的食物不用「判死刑」,可以暫時停掉,過幾天後再繼續嘗試。(本文摘自/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0~2歲)/野人文化)

花生醬寶寶不宜?可逐步試加於早餐

花生醬寶寶不宜?可逐步試加於早餐#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小D不滿1歲時,她的一個小玩伴一家來我家玩,夫妻雙方都是波士頓的外科醫生,他們的寶寶和小D一樣大。他們看到小D吃雞蛋和花生醬時,都驚呆了,我也有些驚訝,因為1歲以內可以吃雞蛋和花生醬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副食品知識了,而他們作為醫生卻並不瞭解。逐步引進新食物 盡量加在早餐一問才知道,他們對於這些知識的瞭解來自《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四版)》,裡面關於容易致敏副食品的知識已經過時了。最新的《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指出,晚引進容易致敏的食物並不會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反而容易提高寶寶的過敏風險,以及讓寶寶養成挑食的習慣。在國內的媽媽看來,我在給小D引進新食物方面屬於「激進派」。其實小D的餵養復健師一直提醒我,在引進新食物時應該逐步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種食物,而且新食物要盡量加在早餐那頓,這樣萬一寶寶有任何不適,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晚引進易致敏食物 易提高過敏風險、挑食所以,小D每次添加新食物後,我都會連續觀察四天,如果沒有問題,再繼續引進新食物。到如今,絕大部分食物小D都吃過,每天的副食品搭配都能保證品種豐富、營養均衡。那麼,1歲以內的寶寶到底有沒有不能吃的食物呢?的確有,以前這個清單很長,如今已經變得很短了:◆1歲以內寶寶不能吃的食物•蜂蜜/不是致敏原因,但可能會引起肉毒中毒。•牛奶、豆奶/在1歲前不建議用牛奶或豆奶代替母乳和配方奶,因為前者的營養遠不及後者全面,而且有些寶寶無法消化牛奶或豆奶中的大顆粒奶蛋白。•有窒息風險的小顆粒食物、高糖高鹽食物。過敏跟引進易致敏食物的時間早晚沒有必然聯繫,相反,晚引進易致敏食物反而會增加寶寶過敏的機率。(本文摘自/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0~2歲)/野人文化)

掃除免過敏!熱水浸泡除塵蟎

掃除免過敏!熱水浸泡除塵蟎#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掃除是農曆新年的前哨站,為了除舊布新,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全面清潔,迎接新年的到來。然而大掃除過程中四處飄散的灰塵或粉塵,可能引發的各種症狀,讓不少人感到困擾。若患有過敏體質,更是鼻水流不停,過年期間還得忍受身體不適,破壞休假好心情。因灰塵與塵蟎過敏 出現打噴嚏、風寒症狀打掃過程中常見引起過敏反應的兇手是灰塵與塵蟎,多附著於房間難掃的角落及床單棉被上。這些過敏原可能隨著打掃時在室內飄散,若清潔時沒有做好預防措施,就會引發過敏反應。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鄭聖翰指出,一般常見症狀包含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有氣喘的民眾也可能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的情形,若過敏原與皮膚接觸,則可能造成蕁麻疹或溼疹的狀況。清潔劑、熱水浸泡清洗除塵蟎鄭聖翰主任表示,打掃時全身都應做好防護措施,包括口罩、頭巾及手套。特別是可以戴2層手套,一層棉質手套在內,可以吸附汗水,一層防水手套在外,以防止皮膚接觸過多的髒污或過敏原。預防過敏反應的重點是要做到過敏原的隔絕,打掃後也要記得換掉沾染灰塵的衣物,才是完整的防護措施。除了對過敏原的預防,也要針對床單棉被進行除蟎,減少過敏原的產生也是防過敏的重要環節,除了用清潔劑清洗,塵蟎無法存活在高於50℃的環境中,所以也可使用熱水浸泡清洗來除,還有保持室內溼度低於50%也同樣效。維持環境整潔,定期清洗棉被,才是防過敏的根本之道。

小小年紀咳嗽、喘鳴 兒童氣喘3主因

小小年紀咳嗽、喘鳴 兒童氣喘3主因#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歲的李小妹妹,父母親都有過敏家族史。上幼稚園後開始反覆感冒,夜間咳嗽加重伴隨喘鳴聲9個月,使用控制氣喘的藥物數月,仍徹夜咳嗽影響睡眠,嚴重時跑跳、走路均致呼吸喘促。就診中醫後,經中藥處方與中藥氣霧吸入治療,搭配穴位按摩與穴位敷貼。1週後李小妹妹的喘鳴聲消失,整夜無咳嗽。後續治療1個月,日夜均無咳嗽症狀,顯著改善小兒咳喘症狀。兒童氣喘3大原因 塵蟎、氣溫、病毒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鄒曉玲表示,氣喘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依據調查結果顯示,12歲以下兒童經醫師診斷患氣喘比率為6.7%。引發12歲以下兒童氣喘因素的前3名依序為塵蟎(46.3%)、氣溫急遽變化(佔37.7%)及病毒感染(佔36.8%)中醫學認為小兒生理特點和成年人不同,小兒的肺系統功能發育尚未健全、免疫功能較弱,容易受到外在細菌病毒等感冒病邪侵犯,也容易因為溫差變化、空氣微粒等致敏物質誘發咳喘等等症狀,呼吸道長期呈現慢性發炎性變化,痰阻氣逆,咳喘發作。咳嗽、呼吸短促症狀 易在夜間或跑跳時誘發誘發氣喘的內外因素眾多,包含冷空氣、塵蟎、空氣微粒(PM2.5)、食物以及寵物毛屑等等。氣喘的臨床症狀以咳嗽、呼吸喘促、呼吸夾喘鳴聲為主,常於夜間發作,影響睡眠。症狀容易在小朋友跑跳或大哭大笑時誘發,往往發現有過敏家族史或是接觸性過敏史。鄒曉玲醫師表示,氣喘常見的中藥處方如小青龍湯、定喘湯、六味地黃丸等等。依據氣喘發作急性期或慢性期,給予不同階段的中藥處方內服治療,並搭配中藥氣霧吸入、穴位按摩與穴位敷貼達到穩固氣喘治療療效、改善體質、減少發作頻率的,提升氣喘小朋友與家長的整體生活品質。

起床就擤鼻涕 中醫三九貼助緩解

起床就擤鼻涕 中醫三九貼助緩解#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3歲的李小姐鼻子過敏,每日晨起鼻塞、鼻水量很多,天氣變冷時更容易發作,接觸家中寵物後症狀加重。今年夏季三伏貼時間初次就診中醫,搭配穴位敷貼與濃縮中藥治療,緩解每日晨起的鼻水,與家中貓狗玩耍也比較不會誘發鼻子過敏。冬季好發鼻過敏 三伏貼助緩和中醫學認為人體和自然環境相互呼應,冬季最冷也是人體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此時是鼻過敏症狀好發時節,常感覺身體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等,身體處於低代謝狀態。此時身體最容易受寒,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疼痛、遺尿、遺精等症狀。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鄒曉玲說明,「三九貼」是傳統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和夏季「三伏貼」同樣屬於穴位敷貼,在特定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方法。三九天依照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第1個9天稱「一九」,第2個9天稱「二九」,第3個9天稱「三九」。孕婦、嬰兒、心肺功能不足者不適用鄒曉玲醫師表示,「三九天灸」是在三九天時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穴位,可趨除寒邪、提高身體抗病力,減緩上述疾病發作的困擾。「三九貼」是夏季「三伏貼」的延續治療,已經接受「三伏天灸」的病人再輔以「三九天灸」可維持療效,錯過「三伏貼」的病人也可把握三九天時搭配中醫治療。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皮膚短時間敷貼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九天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痊癒後才可治療,治療期間不妨礙其他藥物正常使用。三九貼敷貼當日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若皮膚紅腫、搔癢應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消炎藥膏。

頭癢難耐 今年患頭蝨人數增5成!

頭癢難耐 今年患頭蝨人數增5成!#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今年至目前為止,臺北市校園頭蝨個案已有68人!較去年成長近5成,國小60人佔最多,顯示國小階段孩童最容易被感染,學校及家長應多加留意,定期檢查學童頭髮。感染頭蝨 導致頭癢、過敏甚至失眠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表示,頭蝨鮮少引發嚴重疾病,但會造成感染者頭癢、過敏、抓傷頭皮及失眠等,易影響學童的學習品質及精神安寧。頭蝨喜歡黑暗溫暖的環境,爬行速度快,只寄生於人體頭、頸的毛髮中,不會寄生在人體其他部位及其他動物上。與感染者的頭對頭近距離接觸為最常見的傳染方式,經常發生頭髮對頭髮的接觸傳染。頭蝨可能爬行或附著在感染者的服飾或物品上,共同使用梳子、髮飾、衣物、帽子,或是躺在感染者使用過的枕頭、床鋪、地毯、絨毛玩偶,也有感染頭蝨的風險。檢查頭蝨方法 將頭髮逆翻細看髮根處頭蝨檢查方法為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將頭髮從後頸往前逆向翻動,找髮根部位呈橢圓黃白色膠黏蟲卵或爬行蟲體。發現症狀儘速就醫,選用合格的去除頭蝨專用洗髮乳或藥品,遵守藥物標示使用,不可使用市售環境衛生用殺蟲劑來去除頭蝨。蝨群聚感染以住宿型學校為主,其餘為散發個案。只要班上1人感染,全班都要頭髮檢查,家中1人感染,建議全家都要檢查。有同樣病況,一定要同時治療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互相傳染。頭蝨防治可至http://health.gov.taipei/查詢,或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專人諮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