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慢性咳嗽逾3週 當心氣喘危機!

慢性咳嗽逾3週 當心氣喘危機!#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3歲的黃小姐(化名),已持續2個月慢性咳嗽。雖曾至診所診斷為感冒,服藥後一度好轉但沒多久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是夜間、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咻咻喘鳴聲。原本黃小姐只以為是過敏,後期連呼吸也開始異常,走快會胸悶,短距離也氣喘吁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罹患氣喘。咳嗽超過3週、胸悶、喘鳴、呼吸困難要小心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氣喘好發於過敏體質的人,患者通常從小就對特定物質有過敏症狀,之後可能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經常接觸過敏原,呼吸道發炎反應越來越嚴重,導致急性症狀變為慢性表現,最終演變為氣喘。氣喘症狀表現臨床診斷上較困難,如咳嗽超過3週,或有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現象,應盡速就醫接受檢查,避免氣喘延誤治療,導致急性發作的危機。氣喘主要治療藥物為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型類固醇為控制病情的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使用,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進行長期治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則為緩解用藥,除了症狀發生時應急治標,患者也可於高負荷運動前15分鐘,先行使用預防發作。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 含量低、副作用少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資料顯示,台灣氣喘患者不到1成控制良好。古世基醫師指出,用藥規律性、吸入器正確用法以及是否有共病,均是影響氣喘控制的重要因素。許多患者因對「吸入型類固醇」有誤解,擔心會增胖、傷腎而自行停藥,或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得不償失。古世基醫師表示,不同於口服類固醇作用全身,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含量低、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具效用。如患者將緩解用藥當作控制用藥使用,呼吸道發炎未得到控制,將提高急性發作機率,甚而有致命危機。之後若演變為嚴重氣喘,更須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規律用藥、外出戴口罩 降低氣喘發作風險古世基醫師表示,為提高病患醫囑順從性,目前氣喘類固醇用藥趨勢已朝向長效型發展,白天與夜間症狀變化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一天吸入2次的中長型用藥,一般患者則有一天吸入1次的長效型藥物作為治療新選擇。平時氣喘患者除了注意天氣溫差變化外,也可善用APP監測空污指標,避免到達高汙染區域,外出前做好戴口罩等應對措施,再加上長期規律用藥,就能減少每位患者的日常困擾,提高生活品質,進而與氣喘和平共處。

過敏常上門 熬夜、壓力傷害大

過敏常上門 熬夜、壓力傷害大#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過敏症狀的人通常也都存在著中長期壓力。那些因過度忙碌、休息不夠、熬夜等因素而導致腎上腺素衰竭的人,可以藉由簡單的唾液測試、瞳孔測試、姿勢型血壓量測,得知自己的腎上腺功能,這是90%以上過敏患者最容易疏忽或根本不知道的盲點。唾液可用來測試腎上腺皮質醇〈唾液荷爾蒙測試〉這可用來測試我們的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作法很簡單,只要你收集一天內四個不同時間點的唾液,然後交由檢驗所幫你檢測唾液中的腎上腺皮質醇的含量,然後畫一個圖表,如此就可以看出體內腎上腺皮質醇的存量及變化曲線。這個曲線很重要,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清晨最高,逐漸下降,晚上最低。但有些人可能曲線會往右移,變成中午最高,那表示這個人可能是個夜貓子,所以他早上根本就起不來,但到了晚上就很興奮。甚至有人的日夜曲線很不明顯,幅度不大,那就表示他的腎上腺皮質醇庫存量很低。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客觀的、非侵略性的檢查。常熬夜、壓力大 腎上腺素疲乏〈瞳孔縮放測試〉 首先,我們先把房間裡的電燈關掉,這個時候瞳孔應該會慢慢放大。五分鐘之後,拿出手電筒往自己的瞳孔斜照,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的瞳孔應該會收縮,可是有些人的瞳孔卻是縮了一下後,馬上又放大、接著又收縮,然後又放大。這表示這個人的瞳孔括約肌沒力,沒有力氣保持瞳孔在收縮的位置。會出現這樣反應,表示這個人的腎上腺素已經疲乏了,經常熬夜、壓力很大的人這種現象就會很明顯。全身有括約肌的地方還包括食道、肛門、陰道,所以腎上腺疲乏的人,也就是中醫所謂氣虛嚴重的人,容易產生胃食道逆流、胃下垂、脫肛、大小便失禁、子宮下垂⋯⋯等等。起身後的血壓往下掉 表示腎上腺功能有問題〈姿勢型血壓量測〉測血壓可以檢測腎上腺功能?沒錯,但是有特殊的技巧!首先,先請受試者平躺,5分鐘後測一次血壓,測完後,隨即請他馬上站起來,然後在20秒內再量測一次血壓。正常的情況下,這個人的血壓應該是上升的。例如平躺時,血壓是120/70,但是當他站起來的一瞬間,由於地心引力的影響,全身血液往下半身掉,瞬間血壓於是往下降,在零點幾秒的短暫時間內,我們的血壓偵測中樞(Baroreceptors),會警覺到低血壓的危險,馬上命令腎上腺素分泌,因此刺激心臟壓縮,激發血壓往上升。所以,在起身的幾十秒內,正常的血壓會上升10/5左右,原本平躺的120/70就會升到130/75,這是健康的現象,表示腎上腺素足夠。但如果起身後的血壓反而往下掉,例如掉到110/65的話,就表示這個人的腎上腺功能有問題,可能是熬夜、過勞、虛弱所造成。如果血壓下降20/10的話,可視為病理性的姿勢型低血壓。睡眠不足、營養偏差 腎上腺疲乏害的〈中醫腎脈量測〉中醫把脈很奇妙,而且很準確。兩隻手的髐動脈是中醫師把脈之處,依據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寸、關、尺。兩手的髐動脈尺部,就是中醫所謂腎的位置。中醫的腎,其實包含了西醫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腎臟、膀胱、外生殖器這些器官,而不是單單只有腎臟。一個人如果腎上腺疲乏的話,通常腎脈就會很虛,甚至會消失。我在臨床上發現,現在年輕人很多是沒有腎脈的,也就是說,現代很多年輕人腎上腺疲乏,可能是熬夜、睡眠不足、營養偏差所造成。腎上腺功能正常,過敏就不容易發作,對過敏原的忍受度也會大很多。反之,腎上腺功能衰退的人,不但容易過敏,也會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會早衰、血管病變、癌化。(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陳俊旭博士的抗過敏寶典/新自然主義發行)

嚴重型氣喘頻送醫 用藥控制很重要

嚴重型氣喘頻送醫 用藥控制很重要#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5歲的黃先生,多年來飽受氣喘合併鼻竇炎之苦,半夜常睡到一半吸不到氣而中斷睡眠,出門必須戴口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去年進行鼻竇炎手術後,以為可改善症狀,沒想到寒流時氣喘頻頻發作,必須就醫拿藥。最近半年更因呼吸困難,送急診及住院3次,影響工作。抽血檢查發現,黃先生血中嗜酸性白血球數值偏高,造成嚴重氣喘發作。嚴重型氣喘呼吸困難 恐怕造成致命危險義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魏裕峰表示,隨著空氣汙染環境惡化,台灣氣喘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估計氣喘患者人數超過百萬人,而真正嚴重型氣喘患者比例約佔氣喘患者的5至10%。氣喘症狀主要包含咳嗽、呼吸困難及喘鳴聲,嚴重者可能引發呼吸困難,造成致命危險。氣喘的治療多採階梯式治療,若控制不好就升階到下一階段,其中第5階段為嚴重型氣喘,平常需規則使用吸入型藥物控制,除了規律回診追蹤檢查,若氣喘控制不佳,容易引發急性發作或掛急診,嚴重時更需住院治療,嚴重影響工作、睡眠及生活品質。規律用藥、戴口罩 良好控制氣喘魏裕峰主任表示,嚴重型氣喘患者症狀通常難以控制,且急性惡化的風險非常高,治療需依患者疾病特性選擇治療方式。針對嗜酸性白血球或免疫球蛋白升高的嚴重型氣喘成年患者,目前除了吸入型藥物及口服藥物,還有一些注射型藥物,也可提供控制不佳的患者治療選擇。多數氣喘病人容易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未規律使用氣喘吸入性藥物控制,導致氣喘惡化或變成嚴重型氣喘,不但加重病狀,更耗費醫療資源。提醒氣喘病人仍需配合醫護人員囑咐,規則並正確使用吸入器用藥。平日生活外出建議利用手機監測空氣品質,配戴口罩,避免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二手菸等刺激物,也要注意花粉、黴菌、塵蟎等過敏原,達成良好的氣喘控制。

吃海鮮泡麵 竟過敏併心肌梗塞!

吃海鮮泡麵 竟過敏併心肌梗塞!#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5歲的邱先生過去沒有內科疾病病史,日前在家中吃海鮮泡麵後,卻出現臉潮紅、嘴唇腫脹、頭暈、盜汗、呼吸喘、低血壓,緊急送急診。邱先生心跳稍快、血壓低到幾乎量不到、血氧濃度低。邱先生認為自己是海鮮過敏,但心電圖檢查呈現急性心肌梗塞。高度懷疑是「過敏性休克」,緊急施打抗組織胺與類固醇。13分鐘後,心電圖竟完全回歸正常,邱先生也恢復意識,2天後健康出院。Kounis症候群 過敏性休克致心肌梗塞臺北慈濟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李澍叡表示,邱先生的病徵屬於過敏性休克併發急性心肌梗塞,此為極罕見的Kounis症候群。患者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就必須施予抗凝血劑、並緊急安排心導管檢查;但發生率僅萬分之一的Kounis症候群,是病人因過敏性休克導致心臟痙攣、梗塞,若緊急處理得當,患者便能夠治療過敏,不實施心導管手術,就讓心臟恢復正常健康。免疫系統可防禦外來物質入侵,然而有時人體接觸到過敏源時,免疫系統產生過度免疫反應,就會引發過敏。藥物、食物、海鮮、塵螨、植物及蚊蟲叮咬過敏都是常見的過敏原,症狀會因身體反應部位表現不同。例如呼吸道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皮膚呈現局部紅疹、搔癢;腸胃道過敏造成腹痛、噁心、嘔吐等,藉由適當藥物治療即可獲得舒緩。病程進展迅速 休克不到半小時而過敏性休克是急性、具有潛在致命性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約1/5000。過敏性休克病程進展迅速,從嘔吐、頭暈、呼吸困難、舌頭、咽喉腫脹、低血壓、昏厥到休克不到半小時。病人送醫後,急診醫師會確認病史、追蹤病人生命徵象、抽血,若高度懷疑為過敏性休克,會立即施打抗組織胺、類固醇等抗過敏藥物,如有必要,也會給予升壓劑等其他急救藥物治療。李澍叡醫師表示,過敏症狀通常會在藥物治療後10分鐘內逐漸獲得改善,醫師建議患者留院觀察4至6小時,確認生命徵象穩定,即可返家休養,門診追蹤。 過敏發作時,約30至50%病人的不適能在短暫休息後得到改善,但若出現頭暈、噁心、意識改變、暈厥、盜汗等情況,請儘快送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奶、蛋、麩質 3大慢性食物過敏原

奶、蛋、麩質 3大慢性食物過敏原#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最近國內外生酮飲食蔚為風潮、防彈咖啡也越來越夯。陳立川博士表示過去20年來,不斷體驗對自己有益的飲食方法。直到親身實證後,訝異發現將脂肪攝取量提高到生酮標準後,酮症狀態下產生許多好處,著述《脂肪與油救命聖經》分享食療!正確的生酮飲食,輔以重金屬排毒,陳立川博士舉例如安全除汞、黏土浴、油療法、咖啡灌腸等,會促進新的粒線體產生,也會逆轉壞的粒線體,完成生酮三階段蛻變。牛乳、蛋、小麥或麵粉 3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有錢人知道避開慢性食物過敏原的養生祕密,但一般人不知道。最新研究顯示,腸子是我們對抗微生物感染與長期慢性病的最重要保護器官。據估計,高達70%的免疫細胞寄生於腸胃道的派爾氏板這種淋巴結裡,這些免疫細胞不僅可對抗微生物感染,也涉及食物過敏原的清除。根據數據指出,牛乳與乳製品、蛋與蛋製品、小麥/麵粉製品是台灣人最常見的三大慢性食物過敏原,只要一個月不吃,許多人的身心健康就出現好轉。一般人對牛奶過敏的認識不足,仍認為牛奶是小孩的最佳食物。研究顯示,飲食中的牛乳蛋白質或酪蛋白不僅有非常強的過敏性,而且高濃度還會增強由黃麴毒素引起的肝癌發展,是肝癌與其他肝病患者應正視的不良食物。至於蛋的蛋白,有類卵黏蛋白、卵白蛋白、卵運鐵蛋白;蛋黃則有apovitellenin I & VI, phosvitin等過敏原,全都不易被分解消化,過度攝取亦可能導致過敏。麩質蛋白、酪蛋白導致發炎 消化與吸收作用退化小麥的蛋白質成分含80% 的麩質,越高筋越多麩質,麩質的蛋白又有麥粒和麥膠蛋白。麩質普遍存於大麥、黑麥、燕麥、裸麥、麥芽、卡姆小麥、斯貝特(原生種)小麥。先天性麩質過敏症又稱乳糜瀉。麩質蛋白和酪蛋白會挑起免疫細胞發炎反應,久而久之即破壞小腸絨毛,導致消化與吸收作用退化。麩質與酪蛋白的分解會產生胜肽,這些胜肽與腦部的鴉片接受體會起反應,造成類似鴉片類藥物的效果,與上癮有關。黃豆與玉米的蛋白質分解未完全,也有類似的上癮胜肽產生,要注意觀察在吃過這些食物以後的身心反應。真的別把吃毒當吃補。有意剔除常見慢性過敏原者,以下列食物來當替代品:印加麥(高蛋白又營養)、小米(高蛋白又鹼性)、高梁(對脾胃有益)、蕎麥(高蛋白又營養)、薏仁(利尿,中醫鍾愛)、糙米(比較低過敏性)、野米(也富含營養)、莧籽(高蛋白又營養)。良好澱粉替代品「莧籽」 富含2種必需胺基酸以莧籽為例說明,它富含蛋白質,含有相當高量的賴胺酸(抗病毒)和甲硫胺酸(解毒)兩種必需胺基酸,通常是穀類所缺乏的。莧籽也富含纖維素,以及鈣、鐵、鉀、磷和維生素A 和C 等營養素。其含的鈣是牛乳的三倍,纖維素是小麥的三倍,鐵含量是小麥的五倍。莧籽和小麥、玉米或糙米所併有的完整蛋白質,和魚、紅肉或雞肉的品質都相當。莧籽也含生育三烯酚,是相當強的抗氧化物,可防癌、減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即壞膽固醇)。煮熟的莧籽90% 可被消化,因此經常給康復中的病人或斷食結束者吃。莧籽含6∼10% 油脂,大部分貯於胚芽,大多數是不飽合脂肪酸,特別是對人類重要的高量亞麻仁酸。(本文摘自/脂肪與油救命聖經/柿子文化)

「慢性過敏」難辨 心血管疾病上身

「慢性過敏」難辨 心血管疾病上身#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免疫功能良好,就代表不會經常感冒生病,免疫力提升,意謂著身體將遠離疾病威脅,處於健康狀態。當外來病菌入侵到身體,導致發炎等過敏現象,正是免疫系統啟動防禦機制,提供保護作用。免疫系統對我們來說,可說是身體抵抗外來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線。慢性過敏症狀晚顯現 難以連結食物過敏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有外來的物質入侵到身體,所產生的一種自然的自我保護反應,只是有時保護太過頭,產生一些不舒服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全身起紅疹,或是身體發癢。有些人吃了不乾淨的海鮮後,整個嘴巴紅腫,如果仔細把這些部位進行切片或檢查的話,會發現有很多免疫細胞在裡頭浸潤,其實就是身體在自我保護的一種表徵,然而過度保護,反而衍伸出其他問題。起紅疹或嘴巴腫起來,這些顯而易見的突發性徵狀,屬於「急性過敏」。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有奶蛋類、花生、小麥、海鮮等,很多人喝牛奶會拉肚子、吃花生誘發氣喘。另一種「慢性過敏」,症狀並非立即顯現或不明顯,可能在四十八小時後才出現,又稱為「延遲性的過敏反應」。由於發作時間太晚顯現,使得我們難去連結。一個人可能對小麥有慢性過敏,當下吃了一塊麵包,兩天後覺得頭痛、渾身不對勁,卻很難聯想到頭痛是因為麵包,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導致後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所以慢性過敏需要重視。「排除飲食」做紀錄 慢慢剔除過敏原目前坊間有針對「急性過敏」和「慢性過敏」的檢測方式,抽血分析哪些蛋白質會產生免疫反應,這些檢驗報告作為一個參考,雖然症狀並非無藥可醫,卻沒辦法釐清報告的正確性,由於各個實驗室所設的參數值不同、標準不一,了解體內產生免疫物質的程度,藉此判斷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這份報告仍可作為參考之用。此外,仍可使用「排除飲食」,以自己為實驗對象,譬如說今天吃了五種食物,接著觀察兩天後會不會覺得頭痛或是不舒服,然後先把其中一樣最有可能引發過敏的食品拿掉,再接著繼續吃三、四天,觀察身體狀況有沒有好轉。此方法施行起來有其難度,一來要完全避開某種食材,二來實行上必須間隔數天,還要自己詳列飲食紀錄,但仍不失為一種自我嘗試。(本文摘自/血糖代謝自癒力:不生病的營養健康療方/博思智庫)

1/3嬰過敏體質 益生菌保健聰明選

1/3嬰過敏體質 益生菌保健聰明選#過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統計顯示,每3名新生嬰兒,就有1位有過敏體質,會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甚至於氣喘等問題。想為寶寶調節體質,不想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來抑制發炎反應,可以試著讓小寶寶服用益生菌調整免疫系統,改善過敏症狀。台安醫院及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慧文表示,目前歐洲有較多的研究文獻,特別是丹麥的研究,都有提到LGG或BB12這些菌株,比較適合新生兒或嬰幼兒使用。LGG益生菌可改善腸絞痛、牛奶過敏,或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而BB12則可增強免疫力,或是改善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免疫力UPUP 嬰兒用益生菌滴劑有專利寶寶使用益生菌前,應先徵求專業醫師的意見,選擇屬於嬰幼兒使用的益生菌,而歐洲研發寶寶益生菌滴劑已行之有年,選購時也可將丹麥、芬蘭等製造國作為選購的參考。同時也要考慮小朋友是否能夠吞嚥以及適應益生菌的氣味等等。陳慧文醫師分享門診案例說道,如果把膠囊打開,再倒到奶粉,或是倒到小朋友喝的果汁、開水裡,他們有可能益生菌沒有完全服用, 殘留在奶瓶內,甚至於吐出來,所以基本上建議選擇專屬於嬰兒跟新生兒使用的益生菌滴劑。而益生菌滴劑的廠牌並不多,選擇時,認明滴劑專利,因為能夠取得滴劑專利,就表示在國外已經有相當的信譽跟認可。益生菌畏高溫 避免與藥物併服服用益生菌時,溫度不宜過高,以入口溫最合適,而且要避免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醫師建議,最好的服用方式是直接將益生菌送入寶寶口裡,親餵母奶的寶寶,也可以滴在媽媽乳頭上讓他直接吸允,錯開與藥物的服用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皮膚紅斑是過敏?併無力恐「皮肌炎」

皮膚紅斑是過敏?併無力恐「皮肌炎」#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2歲的方小妹妹前年底開始體力變差,手腳、臉上出現紅疹,總是被診斷為過敏,卻查不到過敏源。有時吃著晚飯就會睡著,某天起床時,臉變得很腫。方小妹妹某次玩溜滑梯時頭部出現無力狀況,不斷撞到溜滑梯咚咚作響。老師察覺有異,建議家長盡快帶她就醫。醫師診斷發現罹患較少見的免疫疾病皮肌炎,除了肌肉無力,還有臉部、雙手皮膚紅疹等症狀。經生物製劑治療後,已改善症狀。臉上、關節處紅斑 易誤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表示,皮肌炎就是皮膚及肌肉發炎的現象,患者臉上會出現一些紅斑,關節處也會有一些紅色斑塊,常被誤以為是異位性皮膚炎。皮肌炎發炎的肌肉是近端肌肉,平常穿脫衣服、上下樓梯、起床會用到的較大的肌肉,所以可能會造成後仰跌倒、無法起床,變得無力,跑步跑得比別人慢,並因為狀況頻傳發現肌肉有問題。與異位性皮膚炎相較,皮肌炎的特點是在眼皮下會有紅疹,而且搔癢的症狀較不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則通常都與遺傳有關,如父母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皮肌炎與遺傳的關係較不大,而且會合併肌肉症狀。皮肌炎注意防曬 避免紫外線誘發病情惡化黃光永主任表示,皮肌炎為自體免疫疾病,發病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五,病因不明,好發的男女比為1:2,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臨床症狀從輕微四肢肌肉無力到嚴重四肢癱瘓、吞嚥困難、肺部纖維化等,常因吸入性肺炎或呼吸衰竭而致死。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皮肌炎,都要注意防曬,以免紫外線誘發病情惡化。此外,很多人會以為自體免疫疾病是免疫力不夠,自作主張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結果適得其反。適當處置還是應諮詢專業醫事人員,避免症狀未改善甚至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