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兒童頭骨薄 久用手機致腦癌

兒童頭骨薄 久用手機致腦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雷達、微波爐和手機的高頻電磁波稱作微波,1980年美國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機場雷達周邊會出現較多癌症患者,美軍雷達基地附近也有很多嬰兒暴斃,經常使用雷達測速器的警察發生睪丸癌的機率相當高,更曾經因此鬧上法院,微波爐的原理是照射微波使水分子震動,藉由摩擦效果讓溫度升高。流產或產出畸形兒趨勢增加微波爐剛推,許多人都出現白內障,不過最近的產品會完整遮蔽,使用時遠離1公尺便安全無虞,但是孕婦使用IH調理爐烹調時,子宮正好位在相同高度,會直接受到電磁波影響,所以雖然流產或產出畸形兒的比例不高,卻有增加的趨勢。常用手機 大腦病變機率高目前已知兒童使用手機,右撇子的兒童容易在右腦出現腫瘤,而左撇子的兒童則會在左腦出現腫瘤,因此歐美小學已經禁止兒童使用手機,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能量,大多數由大腦吸收,例如用手機通話1個小時後,耳朵周圍會感覺熱熱的。說穿了,手機就像是小型微波爐,所以才會出現熱點效應(hot spot effect)。由於兒童頭蓋骨薄,所以這種熱點效應會從耳朵直接衝擊到3公分以內的大腦。手機的微波遇到金屬表面會回彈,因此通勤電車中充斥微波,整個車廂就像微波爐一樣。蒲公英巨大化、幸運草長5葉如果是因心律不整配戴心律調節器的人,最好避免搭乘客滿的電車,飛機機艙在起飛和降落時禁止使用手機,也是因為手機微波會干擾起降的導航電波,大家在手機基地台附近,是否曾發現蒲公英葉片有巨大化的傾向,還會長出複數的莖,四片葉子的幸運草則會長出5、6片葉子,小黃瓜、番茄、玉米也都會收成不佳。電磁波不但會使大自然出現異常現象,對人類健康也會有不良影響,手機基地台的微波若沒有障礙物阻擋,可以傳到200~300公尺遠,所以住家附近設置基地台後,如果出現焦躁不安、昏昏沉沉、全身無力、失眠等不適症狀,就該多加留意。(本文摘自/安心吃油/采實文化)

醫訊/癌症與肥胖

醫訊/癌症與肥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做的調查指出,肥胖者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的罹癌機會,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在這次衛教講座中,家醫科醫師蔡政豪將為您解說明癌症與肥胖的關係,於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進行「癌症與肥胖」講座,除了減少脂肪的攝取以外,控制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歡迎聆聽。名稱:癌症與肥胖時間:105年9月14日 星期(日) 上午11:10-12: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01或2209

醫訊/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醫訊/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以達到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所引起之飲食相關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面對各親朋好友或自己不正確的飲食觀念下,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的問題。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得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如果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要改吃生機飲食或素食較好?等問題給予建議,期望病患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由營養科營養師王若昱分享,衛教講座主題「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將在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舉辦講座。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105年9月7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加工肉太肥!易致癌折壽

加工肉太肥!易致癌折壽#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009年,美國發表了大規模流行病學的調查數據,該調查觀察了將近43,000名的男性,以及23,000多名的女性,共計觀察了10年的時間,根據該調查結果得知,和食用紅肉(牛肉及羊肉)較少的人相較之下,食用較多的人在一定期間死亡的可能性增加1.31倍,食用較多西式香腸等加工肉的人,增加1.36倍,在癌症死亡風險及腦梗塞死亡風險方面,該研究認定有相同的傾向。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症致死此外,2012年的醫學雜誌上,另有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公布的相同研究,該研究對於男性與女性兩者的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進行合併分析,總人數為男性37,000多人,女性是83,000多人。1天吃1次紅肉而於一定期間死亡的風險,增加1.13倍,1天吃1次西式香腸等加工肉則增加1.2倍,雖然該研究的分析方法和2009年的研究不同,無法等同比較,但是可以確定,2項研究有相同的趨勢,在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症致死的風險方面,增加的程度些微,仍然可認定有相同傾向,前述均為美國研究結果。日本人日吃100克以下 死亡風險低至於日本的數據則刊登於2012年的雜誌上,該報告以51,000多名日本人的數據分析,根據報告結果,因為日本人平均每天吃100公克以下的肉類,所以死亡風險未有顯著的增加,2013年時,歐洲發表了前所未見最大規模的研究結果,研究對象總人數將近450,000人。日吃紅肉逾160克 死亡率增1.14倍根據該研究結果指出,平均1天攝取紅肉160公克以上的人,和幾乎不攝取的人相較之下,一定期間的死亡機率增加1.14倍,這裡的紅肉包含了加工肉,如果把西式香腸之類的加工肉單獨分開來分析,結果更高達1.44倍,去除加工肉之外的紅肉,死亡風險則未上升。加工肉含動物性脂肪 過程易致癌換言之,這項研究的數字,得到了一個「有問題的是加工肉,而非肉類本身」的結果,該論文並記載了作者群的推論,和未加工的肉相較之下,因為加工肉含有更多動物性脂肪,而且加工過程容易發生致癌物質,可能因此提高了危險性。(本文摘自/讓人生病的醫學lie知識/上奇時代)

癌細胞轉移 最多可再活5年

癌細胞轉移 最多可再活5年#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發生癌症骨轉移時,即定義為癌症末期,病患的療效會變差、存活期變短,經常引起劇烈疼痛,嚴重降低生活品質,脊椎轉移造成脊椎塌陷而壓迫到神經,造成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負重骨骼如下肢大腿骨或小腿骨的病理性骨折,則會使病人失去運動功能,而高血鈣症,會導致病人的意識不清,造成病人有蝕骨痛,不得安眠,影響生活品質。乳癌骨轉移 仍可活2至3年癌症骨轉移若可早日診治,仍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及功能,成大醫院核醫部放射性免疫分析科醫師李碧芳表示,且骨轉移不代表就是不治之症,許多病人仍然能夠存活數年之久,統計發現乳癌骨轉移後,平均仍有2-3年的存活期,存活5年的病患比率也可達到20%。骨折整復固定 恢復行走功能在治療上,主要仍依循目前的方式,包括化學治療,目標在維持骨骼功能,並防止骨骼遭到進一步破壞,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發生在脊椎、股骨等部位的轉移,骨折的手術治療原則在切除腫瘤、骨折整復穩定固定、恢復行走功能及減輕疼痛,如尚未發生骨折,則以清除腫瘤為主要治療目標,局部癌症骨轉移尚可配合放射治療,可預防病理性骨折與脊髓壓迫。二氯化镭Ra-223 延緩癌症移轉除此之外,可針對骨質流失的問題做積極治療,延緩癌症骨轉移的進展,現有「二氯化镭Ra-223」放射性核醫治療藥物,對治療骨頭疼痛有正面效果,李碧芳醫師指出,2015年6月衛福部食藥署批准「鐳治骨」注射液,用於對荷爾蒙治療無效之骨轉移的攝護腺癌病患,藉由此藥物產生強效細胞毒殺性效果。蝕骨細胞助療效 組織傷害降低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瀉、噁心、嘔吐及血小板減少症,腫瘤環境包括成骨細胞和蝕骨細胞,蝕骨細胞會將老舊的物質移出去,亦促成其身體內療效,周圍正常組織受到的傷害可減至最低,現在治療藥物及技術不斷發展,其他癌症的骨轉移也會不斷出現新治療方法,應積極與醫師合作,可以謀得更多的成功治療機會。

每年5千人死於大腸癌 居癌症人數之冠

每年5千人死於大腸癌 居癌症人數之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躍升台灣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每年罹患約有15,000人罹患大腸癌、5,000人死於大腸癌,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飲食和運動是關鍵之道,研究指出,肥胖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且21%到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端午假期即將到來,品嚐粽子,要掌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原則,讓身體輕鬆無負擔,連假期間也別忘記規律運動,維持健康好活力,預防大腸癌基本之道,就從飲食與運動下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定期篩檢也不可少。每天吃50克加工肉 增18%罹癌風險吃太多加工肉與紅肉,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於2015年10月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並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大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等到腸道有阻塞、便秘或出血到肉眼看得出來,通常已非早期,因此要早期發現大腸癌,必須靠定期接受篩檢,新型糞便潛血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有疼痛感,檢查前也不必限制飲食,非常方便。傳統粽子的內餡,常見有火腿、臘肉與五花肉等加工肉和紅肉,為了身體健康,建議以白肉取代,並增添五穀糙米增加纖維量,佐以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消暑氣也增加飽足感,搭配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注意均衡飲食,顧腸保健康。 

「環境荷爾蒙」來勢洶洶 恐增致癌因子

「環境荷爾蒙」來勢洶洶 恐增致癌因子#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中,民眾難免會碰到有害的「環境荷爾蒙」,如:化妝品、保養品、防腐劑、塑化劑等。這些可能帶有毒性的環境荷爾蒙,會造成人體內分泌失調,影響生物生育機能,包括生育率降低、性早熟、精子數減少,及增加乳癌發生的風險。功能醫學檢測來幫忙 5招遠離致癌因子但是,究竟要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受到環境荷爾蒙汙染呢?開業醫師池永昌醫師表示,「功能醫學檢測」是方式之一。所謂的功能醫學檢測,是以實驗為工具,檢驗個人生化體質與代謝平衡,透過檢體(血液、尿液或唾液)檢測定量結果,提供醫師治療的參考準則,來幫助民眾預防癌症發生及遠離疾病為目標。若體內環境荷爾蒙檢測結果為異常,該怎麼辦?池醫師建議民眾,若檢測結果為異常,也不要太過驚慌,可藉由改善生活型態來幫助,並分享以下五點方式:1)避免過度攝入、接觸酚類用品:常見的如個人衛生用品,像是牙膏、漱口水、洗面乳、刮鬍泡、沐浴乳等,及家用洗碗精、洗衣精、空氣芳香劑、傷口消毒噴霧。2)勿養成吸菸習慣:盡量避免在封閉空間吸煙,並限制兒童接觸有抽菸習慣的家庭成員。3)提高身體代謝率:每天應攝取足夠水分,並維持運動習慣,來刺激肝臟解毒酵素,並促進可能毒物經由腎臟或皮膚排泄。4)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甘藍菜、大小白菜、蘿蔔、青江菜、芥菜和薑、蔥、蒜。5)攝取適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D3、葉酸等,建議需經醫師評估過後再食用。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醫師池醫師說明,功能醫學檢測的結果,能使民眾瞭解自身是否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而透過改變習慣、建立較健康的生活型態,來幫助降低乳癌及各項疾病的風險。但仍提醒民眾,若不幸確診癌症或其他相關疾病,應諮詢專業醫師,尋求正確的治療方式,切勿迷信未經證實的資訊來源,以免延誤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