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鹹死人不償命!6秘訣避免鹽分攝取過量

鹹死人不償命!6秘訣避免鹽分攝取過量#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量的鈉、氯化物或鹽會使血壓升高,進而和心血管疾病、中風、關節炎和胃癌等病症,產生重要聯結。吃得太鹹會讓人體持續對水份產生渴求,所以水腫或頻尿的毛病也就接二連三的出現。其實「鹽」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電解質平衡,是正面又不可或缺的成分,少了鹽我們也活不下去;事實上我們一日只需要六克左右的鹽,但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了雙倍以上的份量。我們所吃進去的鹽,大部分都隱藏在食物如加工過的、餐廳外食、罐頭食品當中。得知含鹽量如果每一份量以100公克為單位,標示含鹽量為5克,這會讓人很清楚;但若是產品標示的是鈉而非鹽,就請乘以2.5──讓數字告訴你真正的含鹽量,那可能會讓你十分震驚。研究鹽和特定心臟疾病關聯的先驅──倫敦聖喬治醫院的葛拉罕.麥葛雷哥(Graham MacGregor)教授說:「自每日攝取的鹽份10到1克中減少一半,一年至少可以拯救七萬人,免於中風或產生心臟病,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人,其病情達到了致命的程度。對於食物中隱藏的鹹味我們更要格外注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鹹口味的玉米片。在這些美味的玉米片當中,鹽份幾乎跟海水中的比例一樣多,比洋芋片還要鹹。英國人飲食中的麵包也大多過鹹了。」對於這些隱藏的鹽危機,我們要如何加以辨別呢?建議您在將這些食物吃下肚之前,詳細看看其產品標籤上的成分表。抗老化飲食計劃裡,每日鹽份的攝取量會自動調整減少到八成五左右;這代表你仍舊會吃到一些鹽,只是這樣的調整會讓鹽變成更有機、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尤其某些蔬菜本身已經富含鈉,那麼你就沒有必要再添加過多的鹽。假使你覺得沒鹹味的食物讓你味如嚼蠟、難以下嚥。鄭重的奉勸大家,要盡可能的吃的清淡。你的味蕾很快就會適應清淡飲食,而且很快就會察覺哪些食物的口味真的太重了些。6招降低鹽份攝取小秘訣1)自己餐盤的菜餚不另外多加鹽。2)在未嚐口味之前不加鹽。3)戒掉罐頭食品、醃漬物和煙燻製成的菜餚。4)仔細檢查標籤的鹽或鈉含量。5)謹記在心:每日的鹽份建議攝取量只有 6 公克,只等於一茶匙的量。6)不出二到六星期,你就完全不會想念重鹹的食物了。(本文摘自/吃出年輕的健康筆記/九韵文化)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C肝盛行擔心癌症危機?5指標估算風險

C肝盛行擔心癌症危機?5指標估算風險#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早期是B肝帶原流行區,也是全球少數C型肝炎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肝癌風險不言而喻;然而醫療科學進步,肝癌風險已經可以預測!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帶領研究團隊,最新研發「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利用5大指標來預測肝癌風險。肝癌風險預測 準確率達7成此預測模式乃來自研究團隊對全台1095名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長達15年的長期追蹤,找出危險因子以及風險比重,以此建立肝癌風險預測模式。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PLOS ONE》,受到全球醫學界重視。團隊成員、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美璇博士指出,此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年紀、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量、病毒基因型、與肝纖維化程度等五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計算帶有上述風險因子的分數進行加總為0~22分,可準確地推估未來5年、10年與15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準確度高達7成。此長期追蹤分析發現,年齡越大、肝功能指數高、C肝病毒濃度越高、病毒為第一基因型,或已經有肝硬化的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越高。舉例來說,一名56歲的男性肝功能ALT指數80、肝纖維化指標(AAR)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血液檢測得到病毒,且感染的是較難治療的第1型C肝病毒,風險分數會達到21分,預估未來10年肝癌機率超過5成,未來15年則達8成。台灣流行1b型 罹癌風險較其他亞型高李美璇解釋,C型肝炎病毒常見有6種基因型、至少50種以上的基因亞型,主要在是流行病學地理區域分布,以及治療的反應上有所不同。第1型是日本、台灣、中國、韓國最常見基因型。特別是1b則是台灣最主要的C肝病毒亞型,一旦感染不但難治,且惡化速度快,罹患肝癌的風險更是感染其他亞型患者的1.85倍,也就是說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8成5。由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造成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癌,甚至腦中風、腎臟病等肝外病變風險也增加。李美璇呼籲病患,及早治療,透過有效清除體內C型肝炎病毒,減低肝臟發炎以及肝臟纖維化的進展,進而減少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發生率及整體死亡率。

憶癌母!男蓄髮4年 今捐出60公分長髮

憶癌母!男蓄髮4年 今捐出60公分長髮#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病人治療過程辛苦,若還因為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而掉髮,更是讓患者失去自信,「如果每天起床看見鏡中的自己越來越不像自己,你還有勇氣繼續面對治療嗎?」這是所有化療癌友們必須經過的心路歷程,看似平凡的頭髮卻是影響他們自信和勇氣的重要關鍵,更是走向康復之路的重要陪伴。號召百人齊捐髮 為癌友打氣在台灣,每年有約10萬人因治療副作用而深受掉髮的困擾,然而每頂假髮至少需要5~8束未染燙的真髮,每頂製作費至少需要3000元,假髮的供給遠遠不及需求的數量!為了幫助更多癌友們不因掉髮而中斷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與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百人捐髮活動,號召百位民眾一起為癌友們編製美麗假髮,一同為癌友們加油打氣,幫助癌友們正面迎擊不再畏懼化療帶來的傷痛!男蓄髮過程受異樣眼光其中今年已39歲的蘇先生,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母親因罹患癌症而落髮的容貌,內心的震撼感依然深刻,那時候看到母親甚至會心想:這個人是我媽媽嗎?然而當母親真正離開自己後,才驚覺這段時間能給予媽媽的幫助少之又少,也才讓蘇先生決定捐出為母親留的60公分長髮,幫助其他和母親一樣因為治療而必須割捨頭髮的患者。4年的蓄髮過程,儘管背影常常被誤認為是女生,或是因長髮而被客戶懷疑工作能力,蘇先生都不以為意,反而自嘲連上廁所都會夾到頭髮超丟臉。蘇先生開心的表示能夠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幫助到需要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更期待未來有一天能和戴著用他頭髮所做成假髮的人見一面!第一時間理平頭 痊癒後加入送愛行列此外,48歲育有2個孩子的媽咪瓊瑜,在7年前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後,第一時間決定將過肩長髮理平,只是為了不想看見每天一點一滴失去頭髮的自己。她說,那時候不僅不想照鏡子,更不用說照相了,治療的這1年內花了很長時間去接受自己沒有頭髮的樣子。回憶起當時在半年內接受6次化療的過程,仍讓她心有餘悸,成功走向康復的瓊瑜,在今天剪下了長髮,希望透過自己的捐髮給和她一樣飽受化療之苦的癌友們繼續前進的力量!

矮也有好處?研究:高個子罹癌風險增18%

矮也有好處?研究:高個子罹癌風險增18%#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放眼望去,廣告一堆長高、轉骨秘方,甚至還有增高噴劑、增高貼片等,這些東西價格高,又不知道有沒有效,就是看準了多數父母,希望孩子高人一等的心態,但高個真的好處多嗎?根據瑞典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身高與癌症間似乎有一定的關聯,調查顯示,身高每增加10公分,女性罹患癌症的機會增加了18%,而男性則是11%。生長激素、細胞多寡是禍首此次研究針對500萬人進行調查,發現身高較高者,最易罹患的癌症是皮膚癌,機率增加3成,其次是乳癌,機率多出了2成。而身高每增高10公分,女性罹癌風險將多18%,男性則為11%。專家分析說,癌症的形成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推論個子高的人細胞較多,因此發生變異的機率就越高,演變成腫瘤的機會也相對提升。另外,高個子的生長激素較發達,會使細胞分裂及皮膚新陳代謝速度變快,無形中也會增加罹癌風險。但他也說,雖該研究雖未考慮,如被調查者是否有抽菸及喝酒等這些致癌因素,但結果仍值得參考。 

5大蔬果製清血果汁 助排毒、預防癌症

5大蔬果製清血果汁 助排毒、預防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主要材料紅蘿蔔和蘋果是非常好的調和食品,而且副材料薑和洋蔥,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清血果汁的卓越功效,是因為它含有「酵素」的關係。所謂的酵素,扮演著促進生物體活動和新陳代謝的催化劑,所以攝取活生生的酵素非常重要。蔬菜或水果經過烹調或水煮,營養成分和酵素會減少或消失。有酵素的清血果汁含有相當多去除自由基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phytochemical)。如果你不喜歡洋蔥或薑的味道,也可以稍微將它汆燙或過水後放入。打果汁的方式營養損失較少,不過,可能的話盡量用生的來做,成效更好。清血果汁打碎的渣渣建議全部吃掉,比起只喝它的汁還要好。製作清血果汁材料(2人份)/紅蘿蔔2根(400克)、蘋果1個(200克)、橘子1顆(100克)、洋蔥少許(10克)、薑少許(10克)、水少許(30克)。製作方法/1)紅蘿蔔和蘋果清洗乾淨,去皮之後切成適當的大小,蘋果籽去掉。2)橘子剝皮後,把果肉撥成幾片。3)洋蔥和薑清洗乾淨後去皮,再切細。4)將所有材料一次放入果汁機內,倒入少許的水。5)果汁打到喝起來沒有大的顆粒塊狀,就算完成。考生或老弱患者在喝完清血果汁後,若能夠簡單的多吃一些水果或堅果、優格的話,會感覺體力更好。飲用清血果汁時,有一點需要注意,各種材料因計算著彼此食材的配合和功效的比例製作而成。因為貪心而把洋蔥或薑放得比較多,或者因為不好吃就把某一部分的材料去掉的話,效果會大打折扣。透過清血果汁進行血液解毒時,勤勞的飲用有效的生薑和洋蔥是非常重要的,生薑打成汁大約放進5 滴的話,可以增強其功效且吃起來比較不排斥,建議務必按照特定比例來製作。有些人提出疑問,如果不用果汁機攪碎各個材料而直接攝取的話會怎麼樣?當然也是其中一種方法,可是在忙碌的早晨,要一種一種吃下,比較沒效率,而且直接攝取洋蔥或生薑的話,還會造成胃的負擔。一般來說,以果汁狀態慢慢喝,對消化吸收相當好,胃的負擔也比較少。清血果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材料1)抑制有害自由基的抗氧化劑「紅蘿蔔」在《本草綱目》裡記載,紅蘿蔔是扮演補充血液、促進心臟和胃腸活動、讓五臟六腑舒服、增進食慾且有益無害。紅蘿蔔能夠讓身體變暖和、增強各種器官的功能,可說是健康的蔬菜之一。紅蘿蔔含有β- 胡蘿蔔素(Betacarotene)與茄紅素(Lycopene),是超強的抗氧化劑。這種物質所扮演的角色是抑制體內產生有害的自由基,並阻擋細胞非正常性的變形。有害的自由基是導致糖尿病、動脈硬化症等慢性病的原因。紅蘿蔔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比什麼食品都多,如能攝取足夠的紅蘿蔔,可以預防癌症、高血脂症、心臟病等疾病。1982 年美國《科學學術研究院》說道:「如果經常攝取維生素A、C、E 的話,血液會變得清澈,也能夠預防癌症。」不只是維生素A、C、E,含有豐富人體所需礦物質的蔬菜就是紅蘿蔔。2)清除膽固醇和鈉的「蘋果」蘋果是腸內解毒效果極佳的解毒食品,蘋果含有大量幫助腸內水溶性食物纖維的果膠,這種果膠會使乳酸菌等好菌增加,會抑制類似大腸菌般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腸內環境非常有效,它還有一種將膽固醇吸附排出體外的功能,果膠因為存在於果皮多於果肉,能夠直接吃果皮尤佳。因為蘋果有吸收腸內水分的性質,所以能夠把大便適當地變硬成形,或者是使硬硬的大便膨脹後刺激腸壁促進排便,對於便祕和腹瀉相當有效。纖維素當然是預防心臟病的重要成分,如果它使膽固醇指數降低的話,還可以阻擋腸內的膽固醇再吸收。因此,每天愉快地吃蘋果的人比沒有吃的人,平均10%以上,其膽固醇的指數會較低。蘋果對高血壓患者也很好。一般而言,血壓上升的其中一項原因,即為鈉。身體裡面鈉的含量較多的話,血壓會上升。在蘋果裡含有大量的鉀可以將鈉排出體外。血壓藥也具有把鈉排出體外的功能,這點看來,蘋果本身可算是血壓藥。不只如此,它還具有協助腦部血流上升、使血液循環順暢,讓心安定的效果。3)促使毛細血管強健的「橘子」橘子是清洗果汁的甘草。在柳橙、檸檬或橘子等柑橘類裡,它含有水溶性食物的豐富纖維。果膠能吸收腸內水分,使大便變軟且能良好排出。柑橘類對腹瀉和便祕兩種都有效果,很多食物纖維存在於橘子皮和裡面白色部分,請不要只吃果肉,白色部分一起食用會更好,白色的部分能夠讓毛細管強健,抑制血壓上升,具有分解血液中性脂肪的作用,或者會對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有效。4)促使血液的脂肪和老廢物質排出的「洋蔥」在洋蔥裡含有豐富的硫化合物,能使毛細管擴張,讓體溫上升進行血液解毒。洋蔥皮的黃酮類成分,能使血液的脂肪和老廢物質排出,順暢供應身體氧氣和營養,抑制血液裡不需要的脂肪和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脂症,對於治癒污染的血液或損傷的血管很有效,預防痴呆也很有效果。洋蔥的各種成分和人體內其他物質一起作用後,能夠防止血液凝固。我們經常在切洋蔥時會有流淚的情形,就是此種物質在讓我們知道它在防止血液凝固、分解血栓。洋蔥促進血液循環的驚人能力,可以幫助解除疲勞,常被稱為「精力」。最近我們知道洋蔥能使胰島素分泌,讓血糖指數降低,對糖尿病特別有效。在古代希臘也紀錄洋蔥不僅能夠使血液清澈,還能夠調合血液內多樣成分的均衡,因此運動選手們吃很多洋蔥。洋蔥的內容物雖然很好,但是因為它的外皮有5倍或更多的硫化成分,所以連皮打碎吃更好。為了促進血液解毒和血液循環,再也沒有像洋蔥這麼好的食物了。5)防止血液凝固、分解血栓的「生薑」在《本草綱目》中,生薑可以預防各種疾病。一百多種韓方藥材當中,有70%皆與生薑配合,可見生薑在韓藥具有不可或缺的功效。生薑對各種影響我們身體的毒素能立即見效,生薑會大量放入韓藥的理由是因為這種解毒力的關係。生薑連可能會在韓藥材裡的毒性也能預防,另外,它具有排出腸菌或腸內毒素,不只對糖尿病有效,也有降低膽固醇指數的作用。因為有妨害血液凝固的成分,在分解血栓上有很大幫助。除了正在服用防止血液抗凝血劑者,生薑可不吃之外,因為它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所以它在清血果汁裡,也是一定不能刪除的重要材料。16 世紀在歐洲有一件關於害蟲猖獗的軼事,倫敦三分之一的人因而身亡,當時只有喝生薑的人存活下來,還有當時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在倫敦市場命令所有國民喝生薑的記載。生薑具有培養免疫力的功效,可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在保管或運送上有問題而長霉的生薑。因為生薑表皮的黴菌,本身有非常強烈的致癌物質,購買生薑時一定要確保其新鮮度。(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小看血液循環不良 憂鬱癌症恐找上你

小看血液循環不良 憂鬱癌症恐找上你#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東洋自古以來流傳的養生祕訣──少食長壽、深呼吸長命。其中,也有「深呼吸即是長壽」的說法。深呼吸所帶來的好處,可是多的數不清。直接一點地說,深呼吸能「治百病」也不為過。因為深呼吸的最大功效,就是促進血液循環。深呼吸可以將交感神經的緊張,替換為副交感神經占優勢,以利全身的血管開通。百病的源頭,就是因為血液循環出了問題。組織會因此陷入低營養、低含氧量,體內毒素逐漸堆積,難以排出體外。因為這種新陳代謝的障礙,身體組織失去生命力、抵抗力、免疫力,進而受到傳染病和癌症等各種疾病的侵襲。透過以下三個步驟:利用深呼吸法,改善血液循環改善,進而療癒疾病。病情就會逐漸好轉。具體來說,深呼吸對下列疾病皆有效果。1)癌症/易發生於高血糖、低含氧量、低體溫的部位。深呼吸法可以避免這三項原因,癌症的症狀也會因此好轉。2)糖尿病/過量飲食是最大的問題。此外,壓力也是原因之一,而深呼吸有緩和壓力和抑制血糖值的效果。3)心臟病/壓力及精神緊張會使血管收縮,引起心肌梗塞、狹心症等疾病。而深呼吸會擴張血管、讓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因此心臟病也能夠逐漸好轉。4)腦中風/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同樣也是由血管異常所引起。因此,呼吸法對於這類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5)高血壓/深呼吸能使血管擴張、脈搏穩定,因此能夠改善高血壓的症狀。6)肝臟疾病/由於能夠恢復全身代謝機能,進而緩和肝臟的負擔。因此,肝臟異常也能漸趨復原。7)腸胃疾病/交感神經一緊張,會帶給腸胃強大的壓力。像是胃痛和腸道痙攣等就是最典型的症狀,其他還有胃酸過多、胃潰瘍、腹瀉、便祕等。而深呼吸,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運作,腸胃也能較為放鬆,進而促進各種疾病的自然治癒力。8)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壓力產生的典型症狀。因此,以深呼吸來刺激副交感神經的運作,就能抑制壓力反應,進一步促進新陳代謝,排出沉積在皮膚細胞等地方的毒素,恢復健康的肌膚。9)身心症/身心症是由於自律神經的平衡遭到破壞而引發,藉由深呼吸可以使其逐漸恢復。10)憂鬱症/常常吸氣、吐氣,就能活化腦內血清素的分泌。腦內血清素被稱為理性荷爾蒙,能夠改善憂鬱症和神經官能症(Neurosis)的症狀。11)手腳冰冷、虛寒/深呼吸可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進而讓身體恢復暖和也是理所當然的。12)白髮/造成白髮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毛根處的血液循環不順暢。由於缺乏營養和氧氣不足,會造成黑色素沉澱的作用受到阻礙。可以藉由深呼吸打開微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因此白髮也有恢復黑髮的可能。只是,同時必須戒除肉類和動物性脂肪等酸性食品,以及相當於皮膚毒藥的合成洗髮精、造型品。13)禿頭/掉髮跟白髮的形成原因相同,只要改善微血管的血液循環不良,或許會有復原的可能。在那之前,請務必捨棄對皮膚有害的化學物質、合成洗髮精等「掉髮凶手」。在洗頭髮之前,先拒絕廣告的洗腦吧!(本文摘自/空腹奇蹟/商周出版)

胖的「要命」!中風、癌症5大疾病恐找上你

胖的「要命」!中風、癌症5大疾病恐找上你#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我們說自己胖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意思?體重過重或是肥胖意味著什麼?這代表著身體中的脂肪比一般公認的健康標準還要多。這也許和你在雜誌上讀到的內容不同,其實並不是身高多高、體重就應該多重;而是有一種體重的健康範圍指標,稱為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這種指標的計算方式,是用體重(公斤,不含衣服)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很簡單。以一個身高170公分、體重70公斤的人來說,他的BMI值就等於:70÷1.7×1.7=24。世界健康組織也列出了一個簡單的標準:BMI 18.5~25.0 =體重正常BMI 25.1~30.0 =體重過重BMI 30.1~40.0 =肥胖BMI 40.1以上=病態肥胖如果數學不是你最喜歡的學科,那也別擔心。本文已經幫大家做好功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健康的BMI 值都是在20至25之間。對於那些體重表中接近最高極限的人來說,從醫學上來看不需要減重,但是穿起最愛的比基尼好不好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體重過重到底有沒有關係?除了有一小部分肥胖的人處於自我欺騙的狀態下,其他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體重過重或是肥胖不僅會影響健康,對大部分人來說,對自尊心也會有負面的影響。除了影響健康,不可否認的另外一個事實是,嚴重的過胖還會影響到職業展望。很多人會認為體重過重的人是好吃懶做,或是習慣吃不健康的食物,雖然這並非絕對正確。體重過重的人也經常被政府和媒體,還有網路上的論壇當作箭靶,這真是很令人受傷。肥胖對健康的眾多影響中,以下是最常見的幾項:1)心臟疾病。2)中風。3)第二型糖尿病。4)肌肉及骨骼問題,尤其是關節炎(常被稱為「磨損退化」關節炎)。5)某些癌症(結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童年時期的肥胖正在迅速增加中,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的醫生在兩歲小孩身上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和肥胖有關的健康問題,還包括呼吸困難、高血壓、成人功能障礙。知道腰圍多少為何很重要?體重過重對健康是一大威脅。前述的身高體重表讓你有個大致的概念,看看自己是體重過輕、正常、過重,還是肥胖?但這張表並非萬無一失的終極指南,訓練中的健康運動員,常常有很高的肌肉比,以致他們的BMI 值會比正常值來得高,但卻絕非不健康。然而,要是體內脂肪過多,知道這些脂肪有多少,以及這些脂肪在哪裡,都是很重要的。其中,囤積在腰部附近的脂肪,尤其是健康的大敵。想知道自己的腹部是否囤積脂肪很簡單,只要量腰圍就知道了。正確的方式如下:保持站姿,找出臀骨頂端以及肋骨底端的中間、從腋下垂直往下的點(很神奇的,這和你的肚臍並沒有關係)。現在就來看看這些數值:如果你的腰圍超出上述的數值,減重對你來說就更重要。(本文摘自/12分鐘HIIT減重計畫/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