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

自體輸血 手術不怕後遺症

自體輸血 手術不怕後遺症#人工關節

自體輸血,簡言之就是把病患在手術中所流失的血,經過儀器離心分離處理過濾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可減少病人輸別人血液,降低輸血所引發反應,輕者如發燒、皮膚起疹,重者如肺臟衰竭(ALI),甚至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或引起感染疾病如肝炎(A型、B型、C型)、愛滋病或其它病毒感染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麻醉科主治醫師孫揚忠說,該院區在手術中使用自體輸血已逾一年,這樣對大量輸血手術病患,降低輸血後遺症且可減輕血庫壓力。孫揚忠指出,一般大量出血手術均可適用,如骨科脊椎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外傷(顱內出血、胸腔出血、肝臟、脾臟及腎臟等的破裂)手術或心臟外科手術等,可用此設備。但再好儀器處置都有限制,若病人有血液方面疾病、細菌感染或癌症等手術,不建議使用,以免引起細菌或癌細胞擴散。自體輸血使用方法為:手術中將傷口流出的血,收集至海綿過濾瓶中,到一定量時,利用離心原理將被破壞血球或死細胞等排除至廢棄袋內,剩下引流至輸血袋中,輸回病人體內。孫揚忠表示,一般手術中流出1000ml血,經過離心機處理後,可回輸至體內大約500ml。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病人出血1000ml,回輸500ml血,就無需再輸別人血,因此可大幅降低因輸血而引起後遺症或糾紛。孫揚忠強調,自體輸血在歐美醫學中行之有年,在該院區因脊椎(多節及困難度高)手術甚多,降低病人輸血量,對病人而言大大減少輸血後遺症及恐懼,對該院血庫而言更可降低儲備血量壓力。

膝部總是酸痛無力?提早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膝部總是酸痛無力?提早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人工關節

關節是承載體重最重要的關節,它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但關節的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過程,且隨高齡化的趨勢,患者愈來愈多,幸而醫療科技進步,也有越來越多方式可以治好這個疾病。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骨科-郭家孝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多在中年以後發生,女性比男性多;通常兩側膝關節都會發生,但病變程度未必相同。早期症狀包括:膝部酸痛無力、後膝窩硬緊不靈活、蹲下後不易站起來,後期則會膝部屈曲攣縮、嚴重夜間疼痛、膝蓋內彎變形,甚至走平地都有困難。早期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可給予簡單的消炎藥物或葡萄醣胺(即俗稱的維骨力),同時膝部局部熱敷、減少載重活動;若症狀控制不佳,也可考慮注射玻尿酸鈉,作為關節的潤滑替代物。當膝關節炎嚴重到膝痛已無法緩解時,便須考慮做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早期的人工關節壽命較短,剛完成時效果雖不錯,疼痛解除,膝關節活動度與載重也很理想,可是時間一久,可能病人身子骨還硬朗,人工關節的墊片或金屬面就已磨損,不得不重新手術,置換新的關節。經過十幾年來發展,新一代的人工關節已大幅進步,包括關節間的高分子聚合物墊片,耐磨性和使用壽命越來越好;金屬植體合金成份也改善,可加強關節的承重並減少磨損。此外,最新一代的人工關節也在整體形狀上,精益求精。郭醫師表示,因為人工關節如同金屬牙套一樣,是「套」在骨頭上的,但每個人的骨頭大小不同,若能跟骨頭的形狀越接近、越吻合,效果就越好。早期的人工關節是根據病人關節形狀的平均值來製作,隨著手術經驗累積,這些平均值也有進一歩調整的必要,例如男性和女性的關節形狀有顯著差異,因此最新一代的人工關節也發展出「男女有別」的設計。一般而言,男性股骨前方比女性厚,內外側也較寬;而女性的膝蓋骨牽引外翻角度比男性大,股骨前後徑和內外徑的比例也與男性顯著不同。如果使用同一種人工關節,植體大小必須做調整,勢必會犧牲一定的關節吻合度,長期下來,免不了造成損耗,縮短使用壽命。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自然現象,只是發生早晚因人而異,但許多病患一聽要開刀,就退避三舍,甚至尋求偏方,往往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郭家孝醫師強調,在現代醫療技術下,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完全治癒,民眾大可不必因為以往舊科技的負面印象,而犧牲提升生活品質的機會;擁有好的關節,才能走出更好的明天。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關節

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最易預期成功的手術。近年來隨著醫學工程及材料力學的進展,使得關節內植入物的耐久性更高且併發症減少。長期追蹤研究清楚的顯示── 全人工膝關節的金屬耐久性佳且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目前人工膝關節的構造的設計是由脛骨組件和股骨組件形成關節的構造。脛骨組件是使用金屬盤下面有支柱,而在支柱邊加上扇狀的設計以固定在脛骨近端。而脛骨關節墊片(高分子量聚乙烯)則使用卡式或鎖式固定在脛骨組件上。大部份的墊片設計形狀和股骨關節面一致,以增加穩定度並減少聚乙烯接觸的壓力。而現今的材料科技所製造的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墊片,其強度及耐磨性也改進很多,可增加人工膝關節使用的壽命。一般而言,股骨組件是使用鈦、鈷與鉻合金製成,並有股骨滑車以改善髕骨移動軌跡。而髕骨組件是採用圓頂型的設計並利用一至三個短栓以骨水泥固定。脛骨組件則使用骨水泥固定在脛骨關節面上。治療時機當膝關節破壞到末期時,唯一的治療方式,即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此時大面積的透明軟骨與彈性軟骨因退化或創傷磨損,造成日常生活因疼痛而受到限制。膝蓋關節外型也變成O型腿,上下樓梯能力降低,蹲站過程痛苦不堪。 需要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病友,術後可以得到變形的矯正、疼痛解除、運動範圍增加、改善關節功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一般而言,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住院期約七天左右,但仍依病患身體狀況而定,大約一個月左右可恢復正常生活。  以手術方法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只有人工關節置換,事實上還有上述其他手術方法,如:膝關節鏡手術、脛骨近端截骨術、股骨遠端截骨術、脛骨粗隆截骨術、單髁人工膝關節手術、髕骨股骨人工膝關節置換及全人工膝關節置換等等。醫師須考慮病友的狀況,如年齡、職業、健康狀況、關節破壞程度、病因及破壞部位等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治療手段選擇。可與醫師討論,來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來治療。在術後的疼痛方面,臨床上則較多使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意即大家耳熟的『疼痛控制』。其效果及病患的滿意度都不錯。除了有少許副作用,一般臨床上對病患的復建與止痛效果,皆大有助益。

淺談膝部骨關節炎治療的新利器─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

淺談膝部骨關節炎治療的新利器─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人工關節

如果您年滿55歲以上,常常感覺膝關節在潮濕的天氣裡容易疼痛?或是在一段不活動的時間,像是睡覺或坐太久,膝關節感覺僵硬?甚或在大量運動後出現疼痛?還是您曾經有過在您的膝關節隱隱作痛一陣子,然後接著比較不痛?又或者您曾感覺膝關節的活動力消失?假如您曾出現上述情形之一,請注意,這很可能是膝部骨關節炎在作祟,您最好詢問一下骨科醫師,如果長時間未改善,您也許需要接受目前最新、而且侵襲性最小的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MinimallyInavsiveSolution;MIS)。骨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關節疾病,會破壞人體正常關節裡的軟骨,使骨頭間的緩衝消失,導致骨頭與骨頭間互相摩擦,最後喪失行動能力,尤其年齡超過5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較易罹患,不可不慎!通常而言,骨關節炎常會出現疼痛、活動僵硬受限、活動時關節內有辟啪聲、關節腫大或變形等症狀,最後造成活動力的喪失。目前對於膝部骨關節炎的治療有下列幾種方式:第一、治標不治本的藥物治療;第二、暫時性治療的關節內視鏡;第三、軟骨置換;第四、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術;第五、即上述提到的目前最新、而且侵襲性最小的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就醫學觀點來說,必須視病患的病灶給予最適切的治療方式,以期達到對症下藥的功效,不過,如果係屬於需要動手術的病患,則醫師通常會建議採用侵襲性最小、健保也有給付的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對於醫病雙方都有助益。與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術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往病患接受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術手術治療後,會留下約15~20公分的傷口、同時住院時間約需10天、還得花2個月的時間來恢復;而目前最新、侵襲性最小的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則擁有住院時間短(僅需24小時或更少的時間)、失血少、恢復快(預估可在5星期內恢復)、傷口小(疤痕較小,僅約6~8公分)、復原後可恢復手術前原來最大的活動範圍、而且只需移除患病部份的膝關節,可保留膝關節健康的部份。。不過,如果您想要接受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提醒您還是先找骨科醫師詳細評估一下,因為目前僅建議針對年齡大於55歲之病患、服用藥物及接受關節內視鏡治療或軟骨置換術沒有效果的病患與患有膝部骨關節炎,且病灶只發生在膝關節的單一部份病患進行手術。台灣已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對於中高年齡層醫學及健康產業的重視將與日俱增,為了您自己,更為了家人,希冀您在注重生活休閒之際,也能夠了解各項醫學技術的新趨勢;現在醫界出現半膝人工關節微小手術這種簡單、安全又有效的新手術方法,可以真正地治療膝部骨關節炎所造成的病痛與日常生活的不便,使您過著愉快的健康生活,建議您抽個空與您信賴的骨科醫師好好的聊聊天。

社會老年化,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

社會老年化,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人工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因軟骨磨損,空縫可能變得狹窄,甚至密合起來造成關節變形。 除了軟骨磨損、骨頭暴露造成的疼痛外,部分患者增生骨疣(俗稱骨刺)斷裂,或合併滑膜炎、軟骨磨損產生的碎塊(關節鼠),也易有異物感刺激組織,產生疼痛,尤其是滑膜炎急性發作期膝關節處容易紅腫、積水,疼得讓患者幾乎無法走路。依症狀的輕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方式也不一,在預防上,患者應避免拿重物、勿穿過硬的鞋子,以免加重關節的負荷。過重的人也要控制體重   。復健及藥物治療方面,主要以紅外線照射、熱敷及按摩等,來改善關節的疼痛及僵硬,若已發生腫脹,則要改用冰敷。也有醫師會以針劑抽出關節內積水、減輕腫脹,不過,這多只治標、不治本,暫時緩解疼痛腫脹後,又易在短時間內復發。藥物治療部份則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為主,對輕、中度關節炎患者,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或服用葡萄糖胺,也是選擇之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 范政裕 醫師指出,對於膝關節嚴重磨損的患者,只能採取手術方法來改善。常見手術方法有三種,分別為經關鏡修整清洗術、高位脛骨切骨矯正術及膝關節置換術,前者對有磨損碎片存留、或合併退化性半月軟骨斷裂的患者效果最佳;高位脛骨切骨術適用於中年或較年輕、內側磨損嚴重、沒過度肥胖、外側關節空間尚可的患者。 膝關節置換術則是把設計且活動良好的人工關節裝置在患者膝蓋內,只切除磨損之關節面極少部分骨頭,術後患者住院照護傷口與復健後返家,其關節活動度、方便性,在醫療器材不斷演進下,置換人工關節的患者,依然可以自由活動、走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有助於銀髮族重返社會。 一般說來65歲以上接受手術極可能可以終身使用。但有些情況,如病情嚴重或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年輕的病人也是建議置換的,但年輕人的活動力旺盛,裝置人工關節磨損率更快,日後可能需要重新置換人工關節。筆者見過最年輕的手術病例是14歲,這個年輕人已經坐輪椅5、6年了,希望有一天可以行走,而動了手術後,人生也恢復了色彩。

秋冬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

秋冬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人工關節

十月進入秋冬時節,天氣也已逐漸濕寒,在這個時候老人家的膝關節也特別容易酸痛。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就是關節軟骨經過多年的使用、受力所造成,它不但使軟骨磨損,也會造成周圍的滑囊發炎、增生。如果不及早治療,嚴重者將會使骨骼磨至缺損、甚至變形,形成所謂的『O形腳』及『X形腳』。現在電視廣告所言『蹲下去、站不起來』就是此種疾病。雖然退化性關節炎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疾病,但依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新店耕莘醫院骨科 張立本醫師所給予病患的治療會有所不同,茲將治療方式簡介如下:【藥物治療】1. 止痛藥 2. 非類固醇消炎藥 3. 類固醇 4. 葡萄糖胺 5. 玻尿酸關節注射劑【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如:冷、熱療、向量干擾波、微波等;膝關節活動度與股四頭肌肌力訓練。依國外研究發現,無運動習慣的人,在年過40之後其肌力會急速下降,由此可知常規運動的重要了。【手術治療】1. 關節內視鏡手術:由於科技的進步,將針孔攝影機的原理運用在醫療上,現在不用將病患的膝關節打開,就可經由兩個小洞,讓醫師清楚看到內部結構,同時可清洗發炎的關節及清除游離的骨軟骨碎片(骨刺),達到減輕關節疼痛的目的。2. 骨矯正手術:用於關節軟骨良好,但膝關節骨骼變形的病患。3. 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用於單一內或外側軟骨磨損嚴重的關節,手術時間短且病患關節恢復活動快。4.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用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末期,亦是軟骨磨損已十分嚴重的關節。此時不但有骨骼缺損變形的問題,同時周圍的筋、韌帶也會有攣縮的變化。經由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手術,這是一個癒後十分良好的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個十分常見的老年疾病,雖然大部份病患經由保守治療就可達到很好的療效;但萬一嚴重到需要手術矯治時,亦不可因畏懼而放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