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

雙膝換置人工關節 勤運動甩肉35公斤

雙膝換置人工關節 勤運動甩肉35公斤#人工關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雙膝關節變形竟導致肥胖!經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成功減肥35公斤,黑白的人生重新變回彩色!日前一位六十多歲何姓婦人因雙膝疼痛無法行走,至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骨科尋求醫療協助,經過骨科主任周禮智診察,發現何姓婦人過去因膝關節疼痛而持續服用類固醇止痛,半年來導致月亮臉、全身水腫,更因此體重增加至105公斤,過重的體重與膝關節疼痛引發惡性循環,無法運動身體健康每況愈下。術後努力健走 甩肉35公斤骨科主任周禮智表示,何女士雙膝長骨刺且嚴重變形,對其健康及生活產生極大負面影響,評估何姓婦人狀況後,一次施作雙膝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恢復良好,加上何女士每天努力運動行走,持續三個月後,體重由105公斤減至70公斤,回診時判若兩人,目前行動自如不再需要倚靠止痛藥生活。何姓婦人說,雙腳的膝蓋約從五年前開始隱約感到疼痛,去年已痛到完全無法行走,甚至只能吃類固醇,到其他醫院就醫也曾建議她手術,但因恐懼一直沒有面對膝關節已完全變形需要手術的事實,直到今年求助周禮智醫師,經過他詳細的解說才真正解除恐懼,下定決心手術。

微創患關節 百歲人瑞喜出院

微創患關節 百歲人瑞喜出院#人工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社會有逐步高齡化的趨勢,老人家所會面臨的傷痛或病症,也更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診治,童綜合醫院骨科微創中心一年來已經成功醫治十多位90歲以上病患,一名林老先生在童綜合醫院住院僅一星期,恢復良好;透過專業的微創手術,讓許多骨折的老人家都能迅速康復出院。骨科部暨微創中心主任徐少克表示,一名百歲林老先生,一個月前跌倒造成左側股骨頸骨折,家人帶他到附近當地醫院看診,因為林老先生近百歲,心肺功能又不太好,且有糖尿病,當地醫院沒有足夠的技術與儀器,因此不敢進行手術,只採用保守療法,老先生來來回回在當地醫院住院三個多星期,卻沒有得到完善的診療手術,因此日益精神萎靡,身體狀況也變差並插尿管。家人經由鄰居介紹,將老先生轉送到童綜合醫院,立刻成立相關醫療小組,由骨科會診內科醫師等各單位評估,住院隔日進行微創人工關節手術,手術僅花1小時順利完成,失血量也只有150cc,手術安全又快速。近百歲的林老先生在手術後隔天,即輕鬆自若猶如跌倒之前健康,林老先生不僅氣色好也已經能行走,童綜合醫院提前為他慶祝百歲生日,並有同時慶祝他重生之意。徐少克主任表示,老人髖骨關節骨折死亡率相當高>15%,對老人的評估必須事前做很好的規劃,並配合微創手術,提早讓老人家能脫離長期臥床的夢靨與併發症,手術完提早復健及活動,才不會一病不起,走向死亡。近年來微創手術配合許多新的儀器與技術,對老人是很大的福音,不僅安全有效,達到手術目的整體組織傷害少,恢復快速也不容易影響老人心肺功能。 

膝蓋卡卡不舒服 關節軟骨退化作祟

膝蓋卡卡不舒服 關節軟骨退化作祟#人工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許多民眾上了年紀,總是覺得膝蓋「卡卡」不舒服,登高、走路都很費力。醫師說,我們的膝關節會因為年紀的增長、體重過重或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原因,逐漸使關節軟骨磨損、退化,當病況較為嚴重時,就必須採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根據健保局統計,民國98至100年台灣平均每年約有二萬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每年約增加一千餘件,而100年度健保給付在人工膝關節材料費及手術費用約為26億元,如果健保未給付的話,每一個置換人工膝關節的病人必須自付13至14萬元。根據健保局統計,民國98年至100年膝關節置換將近六萬組,其中女性居多,占74.55%;若以年齡層來分析,以65至75歲的族群占最大宗。醫師解釋,我們的膝關節是由三部分的骨頭所形成,包含大腿骨的下端、小腿骨的上端及前方的臏骨,當膝關節活動時,這三塊骨頭會互相接觸擠壓。正常的狀況下,這三部分的骨頭表面都有關節軟骨保護,且關節周邊也會自然產生有潤滑作用的滑液,一旦軟骨表面不光滑、或失去彈性,關節就無法順暢轉動、載重時也會疼痛。當我們的膝關節因為年歲增長致軟骨彈性變差、體重過重、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或是因為嚴重的外傷等原因,讓關節軟骨磨損而造成關節退化,很多人會服用「葡萄糖胺」,希望能作為軟骨新生或修補的原料,但效果並不明顯。如果磨損情況較輕,醫師可能會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作為潤滑劑;如果情況嚴重,醫師會評估是否應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醫師解釋,人工膝關節手術是以金屬和多分子聚合塑膠來替代已完全磨損的關節軟骨。手術施行時,醫師會使用特殊的器械精確地把磨損的關節軟骨層削掉,接著在上部的骨頭裝上與原來形狀類似且有光滑表面的金屬套,下方的骨頭切面則除了金屬部分外,還有一層耐磨塑膠墊片來和上方的光滑金屬面接觸。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高達99%以上,可使用10至12年或更久。醫師表示,雖然健保在病患不得已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時給予給付,但手術後仍會有一段不大舒服的復健期間,甚至有時還會有感染的風險。因此,醫師建議,要保養膝關節,首先要去除加速軟骨磨壞的危險因子,如痛風病人要控制尿酸、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壓制抗體活性,讓滑液囊正常製造潤滑液;而體重過重的民眾,也要設法瘦身,以降低膝關節軟骨的磨耗。

不用換關節!膝蓋可截彎取直?!

不用換關節!膝蓋可截彎取直?!#人工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老年人常有的一種疾病。一般民眾聽到要更換人工關節難免心生畏懼,骨科部醫師花世源指出,針對內側骨髁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但膝關節活動度仍良好的病患可以考慮將膝蓋「截彎取直」,這早在1958年有學者提出用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治療膝關節退化。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花世源表示,治療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當藥物與物理治療無法改善時,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最常見的手術治療。但其實在早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前,1958年有學者提出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治療膝關節退化,主要是針對內側骨髁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但膝關節活動度仍良好的病患。花世源解釋,這種截彎取直的手術可改變膝關節的承重線,以矯治過份偏移於內側股髁的受力情形,使內外股髁回復到正常承重比例,以解除患部疼痛,並且保留膝關節的骨質。由於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須完全切除膝關節軟骨與相關韌帶及半月狀軟骨,損失關節周邊骨質。因骨材耐用度的不確定,再次手術置換的困難度增高。另外,人工關節置換也不適用於早期關節炎與較年輕的病患。但花世源也說明,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之所以沒有成為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主流,主要與骨板骨釘提供的穩定度有關,早期的骨板骨釘常在術後斷裂與鬆脫,使手術的成功率大幅下降。現在透過改良式骨板結構為高解剖貼合特性且低骨量切除的鎖定骨板系統,延緩內側股髁關節炎的進展,促進同側關節軟骨再生;但主要還是針對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較適用。

類固醇濫用加運動傷害 壯男股骨缺血壞死

類固醇濫用加運動傷害 壯男股骨缺血壞死#人工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現年46歲的于姓男子,三個月前出現走路疼痛,甚至左腿無力而臥病在床,就醫檢查竟然發現左腿髖關節已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長滿骨刺,加上軟骨磨損造成疼痛無法走路,在接受手術之後無礙。據了解,于先生過去曾持續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加上當兵時受到運動傷害,兩個因素加在一起使他的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股骨頭崩蹋,最後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于先生的主治醫師,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指出,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常見於國內三十至五十歲的男性族群,臨床上常見原因包括長期酗酒、類固醇濫用、潛水夫病、血液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風、股骨頭創傷後遺症等。于先生過去因過敏性鼻炎服用類固醇藥物,當兵也受過運動傷害,造成股骨頭血液微循環障礙、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及股骨頭崩蹋。事實上于先生早在22年前就接受過敖曼冠醫師的治療,于先生當兵時,進行500公尺障礙訓練,爬過高牆跳下沙坑時,突然覺得左腳一陣不適,之後走路開始出現疼痛、扭曲,接受半年針灸也沒效。經敖曼冠醫師評估後,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當時採用股骨頭切骨轉位手術治療讓于先生可以正常走路。不過今年五月間,于先生又開始出現走路疼痛,甚至左腿無力而臥病在床,檢查發現左腿髖關節已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長滿骨刺,加上軟骨磨損造成疼痛無法走路,最後採用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讓于先生可以再次正常走路,恢復正常生活。敖曼冠醫師解釋,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手術所使用的巨股骨頭,是最接近人體原本的股骨頭大小的器材,術後活動範圍大,角度可達123度至145度以上,且不易脫臼,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而巨頭型陶瓷人工髖關節採用陶瓷股骨頭加上陶瓷內襯做為磨擦介面,取代傳統塑膠以及金屬介面,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可避免體內金屬離子濃度升高的後遺症。相較於傳統人工髖關節材料而言,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可明顯降低磨損率,大幅降低破裂及再置換機率,延長人工髖關節的使用壽命。圖: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醫師解說于先生病情,患者因曾經服用類固醇藥物,又受到運動傷害,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股骨頭崩蹋,最後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老年好發關節炎 置換人工關節可矯正

老年好發關節炎 置換人工關節可矯正#人工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及醫學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年病患隨之逐年增多。退化性關節炎在老年人口中,占有相當高罹患率。一般在症狀初期多採用保守療法,但當關節病變惡化,或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及變形時,人工關節置換術將可明顯減輕症狀,矯正變形及改善關節功能。八十歲的張阿嬤常年苦於關節炎,不僅無法上下樓梯,更常常痛到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熱敷、減輕體重,復建治療、甚至服用大量消炎藥,都再也無法減輕她的疼痛。直到最近在子女的勸說下,她才勉為其難同意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阮綜合醫院骨科楊宗憲醫師表示,一般人對人工關節並不了解,以為手術時會將關節全部切除,裝上不銹鋼關節,行動時就像機器人一樣,生硬而不自然。其實,人工關節置換術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以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 退化性關節炎是目前運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原因。當關節炎較嚴重時,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骨頭變形,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其它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抑或是老年人發生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為避免日後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骨折癒合不良的併發症,都可以考慮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人工關節置換後,大多數病患疼痛可以減輕甚至完全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明顯改善。楊宗憲醫師說,一般在正常使用情況下,90%病人的人工髖關節可使用十年以上。愈年輕、活動力愈強或體重愈重的病患,較易磨損鬆動,所以除非特殊情況,會儘量等病人年齡大一些再施行關節置換。同時也希望病人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人工關節磨損及日後重新置換的機會。

老年易患退化性關節 人工關節可改善

老年易患退化性關節 人工關節可改善#人工關節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及醫學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年病患隨之逐年增多,退化性關節炎在老年人口中,占有相當高的罹患率,阮綜合醫院骨科楊宗憲醫師表示,一般在症狀初期多採用保守療法,但當關節病變惡化,或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及變形時,人工關節置換術將可明顯減輕症狀,矯正變形及改善關節功能。一般人對人工關節並不了解,以為手術時會將關節全部切除,裝上不銹鋼關節,行動時就像機器人一樣,生硬而不自然,其實,人工關節置換術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以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  退化性關節炎是目前運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原因,當關節炎較嚴重時,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骨頭變形,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其它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抑或是老年人發生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為避免日後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骨折癒合不良的併發症,都可以考慮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人工關節置換後,大多數病患疼痛可以減輕甚至完全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明顯改善。一般說來,在正常使用情況下, 90%病人的人工髖關節可使用十年以上,愈年輕、活動力愈強或體重愈重的病患,較易磨損鬆動,所以除非特殊情況,會儘量等病人年齡大一些再施行關節置換,同時也希望病人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人工關節磨損及日後重新置換的機會。

淺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淺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關節

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最易預期成功的手術。近年來隨著醫學工程及材料力學的進展 ,使得關節內植入物的耐久性更高且併發症減少。長期追蹤研究清楚的顯示 : 全人工膝關節的金屬耐久性佳且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目前人工膝關節的構造的設計是由脛骨組件和股骨組件形成關節的構造。脛骨組件是使用金屬盤下面有支柱,而在支柱邊加上扇狀的設計以固定在脛骨近端。而脛骨關節墊片(高分子量聚乙烯)則使用卡式或鎖式固定在脛骨組件上。大部份的墊片設計形狀和股骨關節面一致,以增加穩定度並減少聚乙烯接觸的壓力。而現今的材料科技所製造的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墊片,其強度及耐磨性也改進很多,可增加人工膝關節使用的壽命。一般而言,股骨組件是使用鈦、鈷與鉻合金製成,並有股骨滑車以改善髕骨移動軌跡。而髕骨組件是採用圓頂型的設計並利用一至三個短栓以骨水泥固定。脛骨組件則使用骨水泥固定在脛骨關節面上。治療時機當膝關節破壞到末期時,唯一的治療方式,即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此時大面積的透明軟骨與彈性軟骨因退化或創傷磨損 (圖1),造成日常生活因疼痛而受到限制。膝蓋關節外型也變成O型腿,上下樓梯能力降低,蹲站過程痛苦不堪。需要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病友(圖二),術後可以得到變形的矯正、疼痛解除、運動範圍增加、改善關節功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一般而言,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住院期約七天左右,但仍依病患身體狀況而定,大約一個月左右可恢復正常生活。 以手術方法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只有人工關節置換,事實上還有上述其他手術方法,如:膝關節鏡手術、脛骨近端截骨術、股骨遠端截骨術、脛骨粗隆截骨術、單髁人工膝關節手術、髕骨股骨人工膝關節置換及全人工膝關節置換等等。醫師須考慮病友的狀況,如年齡、職業、健康狀況、關節破壞程度、病因及破壞部位等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治療手段選擇。可與鍾承翰醫師討論,來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來治療。在術後的疼痛方面,臨床上則較多使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意即大家耳熟的『疼痛控制』。其效果及病患的滿意度都不錯。除了有少許副作用,一般臨床上對病患的復建與止痛效果,皆大有助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