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

學生po網訴食物中毒 衛生局立即稽查

學生po網訴食物中毒 衛生局立即稽查#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上週晚間建國科技大學50位學生到臺中西屯區一家飯店舉辦謝師宴,向餐廳業者訂購30道自助式菜餚,謝師宴結束後,有學生因身體不適紛紛在網站上留言表示:30道菜餚中的沙拉拌涼筍及局烤海鮮盅怪怪的,但當天並無學生或醫院向衛生局通報食物中毒事件。據衛生局調查表示:當天有50位學生到飯店用餐,約有20位學生吃完晚餐後覺得身體不舒服,實際到醫院就診僅有兩位,分別在當天晚間,及隔天上午自行到不同醫院診所就診。衛生局在接獲通知後,立即到飯店進行衛生環境及員工個人衛生檢查,發現飯店工作環境的牆角有部分地方出現蜘蛛網未清、生熟食未分類、冷藏冰箱的安全拴壞掉未修復及存放製冰櫃生鏽等情形,以開出限期改善單,要求業者在6月21日前改善缺失。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不論在學校或外燴、餐飲場所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醫院或民眾都應該立即向在地衛生局通報,衛生局也會立即派人前往採集人體檢體、環境檢體及留樣食材等送驗檢查,以釐清食物中毒真正原因。     

關懷失智者 衛署規劃失智症照護網絡

關懷失智者 衛署規劃失智症照護網絡#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綜合報導)隨著現代醫療進步,走向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也隨著增加,衛生署在昨日對於台灣失智症協會所公布之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失智症~公共衛生首要議題」,呼籲全球均應重視失智症對於家庭、社會與國家之衝擊與影響,並應即早準備。目前,該署正積極推動之措施包括,長照十年計畫,將失智症納入長照服務;失智症長者可經需求評估判定失能或失智程度,核定補助時數,可接受包括居家照顧協助、家庭照顧者喘息服務、日間照顧、居家護理等服務:與內政部會齊發布老人健康檢查保健服務及追蹤服務準則,將認知(心智)功能檢查列為選辦項目,加強對老人失智症篩檢;辦理失智症宣導活動、家庭照顧者支持講座等,增進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強化家庭照顧者知能;將失智症防治之相關知識及其技能,納入長照專業人力培訓課程,培訓失智症之優質專業照護人力。衛生署已擬定長照服務網計畫,未來5年內將全國劃分區域,分別建置失智照護資源;資源規劃包含提供失智專區、專責機構、失智症日間照顧服務與建置家庭照顧者服務網絡等。

雲林健檢開跑 今年新增失智篩檢

雲林健檢開跑 今年新增失智篩檢#失智

據統計,雲林縣為全台老年人口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為關懷民眾的健康,大林慈濟醫院與雲林縣衛生局合作,從三月份起展開免費的社區健康篩檢活動。24日在古坑國小的第一場活動就吸引三百多位民眾參與。為了幫65歲以上長者的健康把關,今年特別增加心電圖檢查、失智症篩檢等項目,歡迎民眾把握機會。檢查項目包括一般成人健康檢查、大腸直腸癌篩檢、口腔癌篩檢,還有針對婦女朋友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古坑鄉民黃金惠表示,雖然每年都會參加自己公司所舉辦的員工健檢,覺得有定期檢查就夠了,但在活動宣傳單裡看到有子宮頸抹片檢查項目,因從不曾做過檢查,就決定前來參與活動。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盧韋勳醫師指出,高齡化地區的民眾常見高血壓、脊椎及膝蓋等方面的問題,透過檢查可針對民眾的問題提供就醫管道,再加上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的四癌篩檢項目,整體的檢查對民眾的健康有很大幫助。大林慈濟醫院社區醫療部高級專員陳鈞博說,為提升民眾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的觀念,以及考量偏遠地區就醫的交通不便,與雲林縣衛生局合作巡迴。從今年三月起將配合大埤鄉、元長鄉、四湖鄉、古坑鄉共七場次的整合性社區健康篩檢活動,民眾可密切注意衛生局所發放的宣傳單張,或村里的廣播系統。

家中之寶免失智 讓長者從生活中治療

家中之寶免失智 讓長者從生活中治療#失智

台灣失智症總人口已超過17萬人。依據內政部98年6月底身心障礙人口統計,身心障礙手冊申請人口中只有28,639人為失智症患者,顯示仍有許多失智患者尚未就醫。而台灣人口老化速率快,也使得失智症問題日趨沈重,據推測到民國145年,失智症人口將達61萬人,也就是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因此面對失智的長者,不少家屬不知所措,又照顧得心力交瘁。因而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開啟整合服務,除了早期診斷治療外,還有讓家屬訓練照護技巧及心理支持等。盧奶奶是一位慈祥和藹的長輩,大約十年前,就在奶奶六十五歲的時候,媳婦張小姐發現奶奶出現記不得孫兒作息時間,以及誤認電視新聞每日重複播報同樣內容的情形,幾經輾轉才來到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門診,診斷確定為老人失智症。然而失智症尚未有特效藥,能做的便是盡可能延緩病程,並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質。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至今成立兩年,除了針對病患與家屬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也竭力參與社會宣導教育及研究,為高齡化社會及失智症家屬與病患努力著。因失智症伴隨而來的認知、行為、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缺失與障礙,需融合醫師、護理、心理、職能治療、社工、音樂治療…等各專業的整合性服務,尤其退化過程中,藥物加上非藥物治療的輔助更能幫助長輩們維持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能力,透過懷舊、光照、園藝、運動…等活動,融合認知、肢體平衡、日常生活功能等要素之治療介入,使長輩們能夠達到”生活即治療”之目標。長庚失智症中心徐文俊主任表示,失智症發病年齡有逐年下降之趨勢;現在最年輕的失智患者是48歲。家人或病患本人如果發現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等情況,建議應該立即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依據結果來決定治療的方向,就可能延緩部分症狀的惡化。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老化的必然現象而延誤適當的治療時機。早期發現此疾病,可早期治療,延緩退化,減少失智症之影響。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失智

一名失智婦人,疑似因吃東西噎著,導致呼吸困難,前天早晨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送醫急救後仍然宣告不治,醫生在婦女口中發現痰、食物,因此懷疑是吃東西時噎著,但正確死因目前仍待檢警相驗釐清。照顧婦人的翁姓先生說,妻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根據台北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好發50-60歲左右,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是正常,有部分患者會在疾病後期出現老年失智的症狀。文中也指帕金森氏症,初期會出現身體異常抖動、僵硬、步態不穩、動作緩慢,說話的聲音愈來愈小、字也愈寫愈小,隨著多巴胺數量減少,症狀會愈來愈明顯,平衡感變差,走路還會跌倒,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容易影響吞嚥,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目前仍無根治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及其他輔助性治療,可以大大減緩症狀,讓患者能獨立生活,且大部分可享有正常壽命,不過患者除了須配合規則服用藥物外,保持運動習慣可預防因肌肉僵硬引起的併發症,另外均衡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已有一定療效,若懷疑有帕金森氏症時,應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以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中風非老人專利 研究發現年輕人大增

中風非老人專利 研究發現年輕人大增#失智

近日首波寒流前來報到,氣溫越來越冷,南部地區日夜溫差明顯,此時候最容易引發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佳里奇美醫院近來發現,原本以為只有中老年人居多的中風患者,漸漸地有年輕化的趨勢。佳里奇美醫院內科部主任莊華盈醫師表示,近來有許多45歲以下的民眾中風求診,原因多為生活習慣不良、氣溫變化大所引起,若中風復發多次,可能會有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圖片翻攝自署立台中醫院,為缺血性中風的示意圖。)莊華盈醫師表示,近日有2位高血壓患者發生中風,分別是一名44歲男性及一名33歲的女性,「年輕型腦中風」所指的是18到45歲的中風患者,他引用美國疾病管制局1995到2008研究數據說明,年輕型中風發生還是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及其他不良習慣關連最大。莊華盈呼籲,預防中風最好先改變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則以低糖低鹽為佳。莊華盈說,雖然75%的腦中風患者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是經過不斷地宣導,許多中老年人多少會有點憂患意識,反倒是年輕人,自恃身體年輕力壯,反而容易輕忽身體的照顧,導致病情往往來得又快又突然;因應中風年輕化的趨勢,預防觀念應在社區中落實,莊華盈正與公益團體計畫設置血壓自我監測站,可以監控自己的血壓狀況;家中最好可以準備溫度計,以便隨時檢測溫度、注意保暖,醫師最後強調,中風非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民眾應多加注意。

神智不清拿牙刷梳頭? 原來是「水腦症」作怪

神智不清拿牙刷梳頭? 原來是「水腦症」作怪#失智

「最近我媽媽怪怪的,譬如,要刷牙的時候,她會把牙膏擠在梳子上,拿來刷牙;梳頭的時候,她卻又拿牙刷來梳頭。」梁女士家屬在台東基督教醫院就診時的陳述,這種看起來常見於銀髮族的失智現象,但是經過詳細問診及進一步檢查,東基神經外科醫師吳忠哲確診梁女士罹患「水腦症」,即刻安排她進行「腦室腹腔引流手術」。術後梁女士復原的狀況讓家屬判若兩人,她既能和家屬正常溝通,也能自行走路。吳忠哲醫師大聲疾呼:「雖然步態不穩、尿失禁及失智是許多銀髮族的困擾,但是這些症狀陸續在同一個病人身上出現時,就要特別注意了,一定要就醫確認是否為水腦症的問題,輕忽不得!還有,病人出現的症狀,不一定都是三種,也可能只有兩種。」成人的腦室裡每天大約生產300~500C.C.的腦脊髓液,它的成分為鹽、葡萄糖及微量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這些腦脊髓液會被人體吸收;一旦無法吸收,就會形成腦部積水。水腦症是腦部裡慢性積水的疾病,也因過程較久,腦部壓力變化較少,所以稱之為「常壓性水腦」。通常發生在腦部有過傷害的銀髮族,常有的症狀為尿失禁、步態不穩及失智。若能盡早予以診斷與處理,常常能減少老年人的快速退化,甚至得到恢復的機會。數個月會有頭部外傷、腦中風、腦膜炎、或其他腦部傷害的病史;少數腦部或脊椎術後的病人也會發生這樣的症狀。大多數會有水腦症的病人會是年紀較大的病人,發生的機率各國統計不一,大致上在大於六十五歲的社區人口可能占約0.02~2.9%;甚至有些在長期照護中心做的統計顯示,水腦症的比例高達14%。水腦症的治療方式,主要還是以腦室腹腔引流為主。有些藥物的使用可能可以短暫性的緩解症狀,但是對長期的疾病過程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主要的處置還是需要以手術的方式來置入一個管路在身體裡,主要是希望可以藉由這個引流管,將累積的腦脊髓液由腦部引流至腹部,由腹膜吸收;也藉由這樣的方式改善腦部的積水。

樂齡新風采 「憶」起Show活力

樂齡新風采 「憶」起Show活力#失智

我國自1993年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後,老年人口比率開始逐年升高,由7.10 %增加到2009年的10.6%(內政部,2009)。臺北市在98年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12.60%,老化指數83.43%。然而失智症好發於老年人,一般來說,65歲以上之失智症老人盛行率平均約為5%。以此推估臺北市65歲以上老人(328,416人)的失智症個案約為16,420人左右。失智症長者,是最近老年人口中常被關注的一群,尤其年齡越大患病機會越高。在其疾病演化的過程當中,常出現自我照顧能力退化及干擾行為的產生,失智症患者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家屬。因此,幫助社區失智長者延緩功能障礙的程度、減輕家屬照顧的負擔、宣導失智症防治及民眾預防失智的衛教,以期早期發現疑似個案,協助早期診斷提供相關預防惡化與照護措施,更是現階段必須努力的重點工作。為能使社會大眾重視失智症議題,並正向支持鼓勵失智長者及家屬。特於19日上午,聯合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假信義區行政中心10樓大禮堂,舉辦「樂齡新風采,憶起Show活力」-100年度失智症長者樂齡活動照護成果發表會,藉由創造失智長者專屬舞台,激發長者參與社區活動意願,並讓家屬分享照護心路歷程,達到相互交流與成長,以期能幫助失智症長者及家屬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當日活動由臺北市信義區三張里長青健康活力站長者,表演彈力球+軟Q勇健毛巾操,為「樂齡新風采,憶起Show活力」-100年度失智症長者樂齡活動照護成果發表會活動開場,這些長者是信義區100年度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中獲得「出類拔萃獎」隊伍,表演活力百分百;信義區瑞智樂齡學堂的七敲八打表演是失智長者的學習分享,藉由簡單的手部拍打動作,除了訓練手觸感、靈活感、手部肌力鍛鍊,來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穴道按摩的效果之外,並藉由不同部位的拍打順序、節奏,讓長者同時動腦筋去記,達到記憶訓練的效果;大安區慈馨文化發展協會是由一群用愛心關懷及投身公益的人士組成的社團,不定期到老人安養院、殘障看護中心,以舞蹈、歌唱表達對弱勢團體之關懷,藉以溫馨社會各層面,期許促進社會達到和諧友愛的境界。大安區彩虹長青園於96年成立,往年以「音樂治療」及「藝術治療」為主體,配合肢體協調、現實導向、藝術療法、打擊樂器、懷舊金曲等活動做為課程主軸,今年開始加入以「園藝治療」為主軸,透過聽覺、觸覺、嗅覺、視覺以及味覺的五種感官刺激,及植物或操作的活動來親近自然並達到治療及復健的效果。現場除了動態組曲歌唱(花現奇蹟),還有長者的園藝作品展示,讓大家一起感受花的美麗力量;最後由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樂齡照護的長者,運用自製的樂器表演NO TIME TO LOSE-憶不容遲及當樂聲響起,自當是非同凡響。另針對失智症警訊之認識及提早開始預防做起,活動現場同時提供簡易心智狀態篩檢服務,該問卷調查表(SPMSQ)亦可至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xyhc.taipei.gov或各健康服務中心網站下載相關資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