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鄭先生3年前因嚴重二尖瓣逆流導致心因性休克,送醫進行傳統二尖瓣修補手術,術後狀況穩定追蹤。不料半年前又因走路容易喘、呼吸困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鄭先生二尖瓣腱索斷裂、瓣膜修補環變形,有二尖瓣逆流復發情形,醫師利用3D修補手術,將腱索、瓣葉及瓣環重新縫合固定,術後隔天鄭先生順利拔管,1週後平安出院。
64歲的鄭先生3年前因嚴重二尖瓣逆流導致心因性休克,送醫進行傳統二尖瓣修補手術,術後狀況穩定追蹤。不料半年前又因走路容易喘、呼吸困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鄭先生二尖瓣腱索斷裂、瓣膜修補環變形,有二尖瓣逆流復發情形,醫師利用3D修補手術,將腱索、瓣葉及瓣環重新縫合固定,術後隔天鄭先生順利拔管,1週後平安出院。
你知道心血管的耐力與心臟健康程度有關嗎?然而,心血管耐力這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它主要是衡量我們的身體在長時間內,以中至高的強度進行有節奏的動態活動能力;因此,它不僅僅涉及我們的心臟強度,也是肺部與肌肉的功能性是否良好的指標。《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3招檢測心血管耐力,並分享提升心肺耐力的方法。
發現心臟跳得很慢,有關係嗎?心跳過慢可分成正常生理現象,或者是疾病導致兩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蔡維中指出,一般人若每分鐘心跳小於60下,就符合心跳過慢的定義,但若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心跳也可能會低於每分鐘60、50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心跳過慢的風險以及心律調節器的好處分析。
53歲顏姓台商,在8月初感到不明全身痠痛、胸悶,就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造成心肌壞死,病情急轉直下,一度病危,須裝主動脈氣球幫浦、葉克膜延命。所幸在醫護團隊協助下,執行台灣首例「飛行加護病房」自中國上海搭機1.5小時護送病患返台,並由振興醫院接手治療,也是亞洲首例同時裝載其兩大重要續命機器的醫療專機。
「從沒想過自己會中風,人生第一次遇到要復健」。一般認為勤運動有助預防疾病,但曾是馬拉松國手、現任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秘書長盧瑞山先生,卻在今年中風後一度無法吞嚥、大小便無法自理,只能臥床,但他憑著一股「想要過正常生活」的信念及運動家精神積極復健,在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醫療團隊的協助下,終於拔除鼻胃管正常飲食,現也能獨立行走,恢復生活自理能力,重拾健康。 全馬42公里又195公尺跑2.5小時、創辦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操辦逾600場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被譽為馬拉松之父、今年68歲的盧瑞山秘書長,從高中開始跑步,常年有運動習慣,雖有心臟病家族史,也裝過心臟支架,但一直自豪體力不錯,不料卻在今年四月一次運動過後出現無力、意識改變緊急送醫,經手術後仍影響語言、吞嚥及行動能力。 由於與任職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也是現任內湖國泰診所院長的塗雅雯醫師是多年路跑好友,經轉院至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繼續接受復健,在團隊的幫助下,病人得到很大的支持,調整心態後反而更能以運動家堅毅的精神,積極配合醫療團隊的治療與復健計劃,復健成果超乎預期,最終在醫護團隊與病人共同努力下拔除身上所有管路,順利出院,恢復健康生活。 「我想要過正常生活」,盧瑞山秘書長分享,轉院前復健進度不如預期,剛開始每天都要抽痰「很痛苦」,戴著鼻胃管、插著尿管、坐輪椅行動不便的日子,讓他一度陷入焦慮、憂鬱,所幸轉院後,在團隊正向鼓勵下得到很大的信心,憑著一股想回到正常生活的信念,帶著以往路跑辛苦拚搏成績的毅力與幹勁,每天堅持數小時復健訓練,總算讓他克服困難,重拾健康。也盼將自己復健經驗分享給其他中風病友讓他們相信「只要不放棄,就有重拾健康的機會」。 「我們還要一起馬拉松!我用跑的,你用走的」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塗雅雯醫師指出,由於盧秘書長中風後語言、吞嚥功能及肢體協調性受到影響,經復健團隊啟動全人醫療照護,從生理、心理等各層面給予病人支持,輔以任務性導向的訓練方式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及吞嚥訓練,協助病人及家屬正向思考與復健,幫助病人重建生活。復健期間她以「我用跑的,你用走的」鼓勵秘書長,希望有一天能與他一起回到馬拉松賽場上一起運動!很開心他因為有運動員的好底子,加上運動家永不放棄的精神,他恢復的每一步都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決心,而且康復神速,讓醫療團隊也嘖嘖稱奇。
高血壓降不了?小心高醛固酮血症作祟!「高醛固酮血症」是一種由於腎上腺產生的醛固酮過多導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現高血壓、低血鉀、肌無力、頻尿、疲倦、口渴等症狀,其中高血壓為該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並且常併發中風或心房顫動。本文解析高醛固酮症的症狀、診斷、治療與預防,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
你有每天刷牙嗎?小心身體疾病和牙齒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哈佛大學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好好刷牙的重要性。研究人員表示,當不幸住院,刷牙與挽救生命有關!越來越多的研究也指出,刷牙次數不夠或使用牙線不正確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看似無關的急性和慢性疾病。
伏地挺身對於許多成年男性來說,是在熟習不過的體能訓練動作,然而,這項訓練除了可以訓練我們的上半身肌肉之外,還可以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示,當一個人可以正確完成伏地挺身的次數越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低,這些發現將可能會建立出一套新的簡單基礎風險評估模式,至於這樣的研究是否真的可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