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症(aphasia)是一種腦部損傷後常見的症候群,人的大腦在回應語言的時候,會有一個流程,若語言神經傳導流程中任何一個發生問題,都會造成病人語言能力的障礙。失語症的病人語言能力有障礙,導致心中想法難以表達,這時候就需要照顧者的體諒與耐心。
失語症(aphasia)是一種腦部損傷後常見的症候群,人的大腦在回應語言的時候,會有一個流程,若語言神經傳導流程中任何一個發生問題,都會造成病人語言能力的障礙。失語症的病人語言能力有障礙,導致心中想法難以表達,這時候就需要照顧者的體諒與耐心。
「醫生,我頭好痛呀!是不是快中風了,醫師我腳麻頭暈?是不是快中風了」天氣一冷上了年紀的朋友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常常緊張個半死以為自己快要中風,確實中風前的許多徵兆千萬不得不小心,出血性或缺血性腦中風,均可能以急性頭痛開始,身體血管有阻塞或視神經有壓迫,通常也是以手麻腳麻為表徵,所以提高警覺這個觀念絕對是正確的,但是不要過度緊張,因為中風除了身體的不適感以外常常還會伴隨其他神經症狀,如半邊肢體無力、單側感覺異常、語言障礙、行為變化或意識改變,當有這些狀況出現,才需要盡快去急診,不然是建議先以中醫針灸治療為優先,因為中醫對於改善微循環是非常有療效的。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表示現代上班族久坐、運動量少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這多半與氣滯血瘀體質相關 凡離開經脈的血液,若不能及時排出或者消散,而滯留於人體內的血液與淋巴,或因為血液運行不暢或是淋巴回流不佳,而囤積於經脈或臟腑組織器官之間,都統稱為血瘀。由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病症,大多與心臟與血管的循環有關。 如何觀察自己有氣滯血瘀的體質呢首先觀察舌下絡脈是否有瘀斑、面色是否晦暗唇色是否紫暗。嚴重的血瘀容易成為血栓、出血、腦中風、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血瘀會產生實質性的病理產物,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早期病變、形成、生長變大,直到最後崩潰堵塞血管,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在斑塊生長到一定程度,嚴重阻礙血液流動,出現頭疼、頭暈等症狀的時候才來就診,其實在這之前斑塊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沒有人注意。年紀的增長也會造成管腔的狹窄,所以斑塊塞到哪,就是哪裡中風,如果被診斷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正是下肢動脈血管被斑塊阻塞導致血流不暢,而形成腿的酸脹疼麻。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說明中藥對於斑塊的處理常常用丹參、 天麻、三七、山楂、烏藥、桃仁、紅花,其中地龍與水蛭對於斑塊的處理效果是最佳的,如中醫很有名的方劑抵擋湯與補陽還伍湯裡面就有這類型的蟲類用藥。蚯蚓即是中醫俗稱的地龍,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地龍性不寒不燥,有清熱、怯風活絡、活血化瘀、治療氣虛血滯、氣喘胸悶、 心悸氣促之效」。活血化瘀的中藥在使用前還是建議先諮詢一下醫師的建議,如果本身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就不建議再重用,怕而造成出血及溶血的狀況,四肢容易瘀青、皮膚容易冒出細小紅點的人也要注意,因為這代表你的血管比較脆弱,不適合再補充具有通絡血作用的保健品。慢性病患者也要注意本身是否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否有在吃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包括冬季進補常用的當歸、丹參、川芎、川七、紅花、洛神等食材也都具有活血的效果,再搭配上要先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才對。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說要預防腦中風,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險因子外,平日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也是預防小中風的要訣。蔬果的攝取要大於肉類,選擇動物性食物時,請記得此選擇順序:魚肉優於禽(如雞、鴨)肉,禽肉優於豬、牛肉。對於魚類之外的海鮮,則要謹慎的選擇和食用,因為這一類的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例如蝦、蟹、魷魚等食物。平日應注意攝取富含鉀、葉酸、抗氧化物和鈣的食物,及含豐富可溶性纖維的燕麥和豆類等。 最重要的就是留意鹽的攝取量,過量的鹽分攝取,會使人體內的水分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增加病情的惡化,所以不僅是食用鹽需要留意,避免過量以外,其他像是味精、罐頭、加工食品等,也都含有較高含量的鈉鹽,應盡量少食用,加工過的湯品或火鍋,湯中的鹽分也很高,盡量避免飲用。若患者覺得低鹽的飲食降低了胃口,可使用八角、花椒、肉桂等天然辛香料來調味,減少鹽分的攝取來預防中風的。
近期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掀起熱潮,劇中主角禹英禑是一名律師也是自閉症患者,讓不少人開始關注自閉症及其他相似疾病議題。醫師指出,其實自閉症在小孩的語言學習階段,就可以看得出來,若到3歲後仍無法講出完整句子、專注力不足或性情古怪,就可能有自閉症傾向。
小慈是家中的老么,出生時媽媽因為年紀輕、沒有做唐氏症篩檢,所以曾經沮喪了好一陣子,也很在乎別人的異樣眼光;還好聽到醫生的介紹,不滿三歲送她到心路早療中心上學,現在的她,愛笑、愛哼歌、愛跳舞,大家都說她是心路愛兒的「蔡依林」呢!君宜老師回憶說,因為小慈有先天心臟病,剛到愛兒發展中心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喝奶、睡覺;單一的詞彙說不出來,一般的人稱、動作指令、物品名稱也聽不懂,只是靜靜地在一旁看別人。進入愛兒中心一年後,老師發現小慈的理解力進步了,但是對別人的說話沒什麼回應,非得要在她旁邊很大聲的說,所以建議媽媽帶她做聽力檢查。經過三總耳鼻喉科的鑑定,發現她的雙耳都有聽力損失,原來小慈是依照對話的情境和累積的經驗來與人回應,而不是真的先聽到語音之後才理解指令內容,所以一直處於半猜半懂的狀況。 在助聽器的協助下,小慈不但解決聽力損失的問題,還開始出現仿說的能力、開始使用不同的語彙與人互動,口語能力也從原本的單一詞彙進步到可以說出簡單句。或許仍然說不清楚,但是加上肢體動作、表情、實物等輔助溝通系統的協助下,就可以和別人溝通無障礙。老師在教小慈操作教具的時候,會適當的使用口語及肢體提示和視覺提示,將專屬於 小慈的溝通輔具與溝通方法落實在所有課程當中,來補足孩子口語溝通能力的不足。在適當的協助下,孩子不僅可以用聽的、也可以用眼睛看符號的方式,來了解老師給予的指令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