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降低幼童肺炎感染 公費疫苗三月開打

降低幼童肺炎感染 公費疫苗三月開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3月1日起,政府開放97年以後出生(5歲以下)幼童接種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維護幼童的衛生安全。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包括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為降低2~5歲幼童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之機率,並減少住院率、死亡率,3月1日起政府將提供民國97年以後出生滿2歲以上,且其過去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13PCV)接種時程的幼童,接種一劑13PCV。102年3月1日起增列97年以後出生(5歲以下)之幼童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13PCV)接種計畫,即使孩子過去已完成接種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7PCV),只要從未曾接種13PCV之幼童皆可接種1劑,最遲應於6歲(不含)以前完成。13PCV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在接種2~3天內恢復;而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當地衛生單位,以釐清病因。

肺炎鏈球菌感染 嚴重可致腦膜炎、敗血症

肺炎鏈球菌感染 嚴重可致腦膜炎、敗血症#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自3月1日起,民國97-100年出生,年滿2-5歲,且其過去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接種時程的幼童,可免費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由於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幼童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包括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為降低幼童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導致嚴重合併症,家長可帶著符合上述接種資格的幼童並備妥兒童健康手冊、健保IC卡,至衛生所或本市280家合約之醫院診所施打疫苗。該項疫苗免費提供,而醫療院所可酌收掛號費、診察費等相關費用。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在接種2-3天內恢復;而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當地衛生單位,以釐清病因。

肺炎鏈球菌感染 好發於幼兒、老年

肺炎鏈球菌感染 好發於幼兒、老年#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於102年3月1日起實施滿2-5歲(97年至100年出生)幼童免費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符合公費接種對象,包含過去未曾接種PCV13的幼童,應於年滿2歲後,儘早接種1劑,南投縣估計約有1萬名幼童受惠。 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幼兒又以2-5歲為最多,因此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建議,優先於今年3月1日起提供2-5歲幼兒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並規劃自103年起分階段提供1-2歲及2歲以下幼兒接種,預計 105年起列為常規接種。為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機率,南投縣衛生局呼籲,符合接種條件幼童之家長,可於今年3月1日起攜帶幼兒併同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至各地衛生所或指定醫院診所完成接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人可能會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當地衛生單位,以釐清病因。

預防疾病 幼童三歲前疫苗需打25劑

預防疾病 幼童三歲前疫苗需打25劑#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寶寶三歲前需要接種多少疫苗?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指出,小孩子從出生到三歲之前,公費的疫苗共有13劑,再加上每年的流感疫苗、自費輪狀病毒、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到三歲前共有多達23至25劑疫苗。疫苗該怎麼打?潘俊伸表示,施打疫苗時會盡量避開有神經及血管的部位,通常嬰幼兒會建議打在大腿外側的股外側肌。注射方式會因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活性減毒疫苗一般以皮下注射會有較好的免疫效果,像是麻疹、水痘、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等。不活化疫苗如B型肝炎疫苗、五合一疫苗、流感疫苗、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因顧慮其局部腫痛及炎症反應,必須採肌肉注射。如果一次需要打三針,可以在一天內打完嗎?潘俊伸說明,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寶寶六個月時,公費加自費疫苗需同時打三針,建議一次打兩針,另一針間隔一、二週後再施打,避免寶寶負擔過重,而且寶寶也只有二隻大腿可以施打。潘俊伸表示,在打針時,請家長協助固定寶寶,以無尾熊抱樹的姿勢,先抱著寶寶,將寶寶側身,讓寶寶一手放置父母背後,家長一手固定嬰兒手臂,另一手固定嬰兒膝關節,再以雙腿緊夾嬰兒雙腿以利醫護人員施打,這樣一來家長們也不用慌亂急著抓緊寶寶了。打針後須注意什麼?潘俊伸提到,常見會出現的症狀有發紅、腫痛、硬塊、發燒,在少部分的孩童身上,大腿或上臂的腫脹甚至可以長達四天,但這些反應都是可以自癒的。當出現發紅、腫痛時,在注射後兩天內可冰敷,兩天後若仍有腫痛則可熱敷按摩,若有必要可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止痛藥緩解疼痛。因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溫度不會太高(38度多,低於39度),時間不會太久(不超過24小時),若超過38度半時可給予退燒藥,緩解因發燒造成的不適,但如果發燒症狀持續,且服用退燒藥後仍有發燒,建議就醫檢查。潘俊伸提醒,預防接種可以提供幼童對特定疾病的保護力,當需要接種時,建議家長先與醫師溝通討論,對於注射方式及部位事前詳細瞭解,注射後若有出現任何異常現象時,請盡速就醫。

肺炎鏈球菌疫苗 二至五歲童將開放公費接種

肺炎鏈球菌疫苗 二至五歲童將開放公費接種#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中有2-5歲幼童要注意了!政府將開放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疾管局表示,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包括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為降低2-5歲幼童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之機率,並減少住院率、死亡率,3月1日起政府將提供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以上,且其過去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程的幼童,接種一劑PCV13。疾管局指出,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幼兒又以2-5歲最多、1-2歲次之。對此,本年將針對2-5歲幼童優先實施,並預定於民國103年起擴至1-2歲幼兒,104年列入常規接種,本項政策實施預估將有50萬名幼童受惠,而社區老人也可望因幼童鼻咽帶菌率下降,打斷傳播鏈而得到保護,平均每年可望減少約100例幼兒感染IPD及挽回約3名幼童的生命。疾管局解釋,PCV13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在接種2-3天內恢復;而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並立即通報當地衛生單位,以釐清病因。若有相關疑問或詢問接種院所,可洽詢各地衛生局(所)或疾病管制局民眾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亦可至該局網站www.cdc.gov.tw查詢。

「感染」增致癌風險 疫苗預防癌症

「感染」增致癌風險 疫苗預防癌症#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際抗癌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UICC )的「預防致癌感染病」報告指出,大約有20%的癌症病例,來自於病毒或細菌感染,除應加強重視感染所引發的癌症威脅,值得慶幸的是,有愈來愈多預防用疫苗,被開發出來。成為癌症治療的關鍵所在,也為與病毒相關的癌症預防帶來新的契機。阮綜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連守揚也表示,從「預防」做起,才是最根本之道;而最為方便可行的方式,則是維持「健康飲食和良好生活形態」。在這份「預防致癌感染病」報告中,列出九種病毒或細菌,和癌症的發生有關:包括B型肝炎病毒及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癌、人類乳突病毒( H P V )引起的子宮頸癌、人類  疹病毒第四型(  E B V )引起的伯基特氏淋巴瘤。另外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引起的卡波西氏肉瘤、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癌、肝吸蟲引起的膽管癌、血吸蟲引起的膀胱癌、以及第一型人類 T 細胞白血病病毒所引起的成人T細胞白血病。簡單來說,國人常見的子宮頸癌、肝癌、胃癌等,都有可能會因慢性感染而造成罹患癌症的機會增加。但相對之下也代表,人們可以透過疫苗、抗生素、先進的醫學檢查治療等方式來避免感染,從而降低相關癌症發生機率。像是藉由施打 H P V 疫苗,預防特定型別的病毒感染;另外肝癌的部分,台灣從1984年全面施打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迅速降低二十歲以下民眾的 B 肝帶原率,有效降低兒童或青少年肝癌的發生,也證明以疫苗預防癌症的可行性。不過,要提醒的是,目前所用的疫苗都是預防性,而不是治療型的疫苗,一旦有病變,還是要找尋適當的治療方法。事實上,由病毒或細菌性感染所導致癌症,除可以採取接種疫苗、採取安全性行為… 等控制措施,來加以預防,降低罹癌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推動「蔬果彩虹 5 7 9」健康飲食運動,即鼓勵兒童每天攝取五份的新鮮蔬菜水果、女性七份,男性九份,而且不同顏色蔬果都應均衡攝取。在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下,做好日常生活飲食的調整與規範,將會大大地減少癌症的發生。

馬路不是它家 民眾應發揮功德讓垃圾「歸位」!

馬路不是它家 民眾應發揮功德讓垃圾「歸位」!#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節期間,民眾開心出遊時,也應不忘發揮公德心,讓手上的垃圾能好好的待在垃圾桶裡頭,而別隨意幫垃圾搬遷到馬路、草地等,以免破壞環境的整潔!環保署表示,馬路不是垃圾的家,民眾外出旅遊時要發揮公德心,可自備環保餐具與環保袋,少用免洗筷、免洗湯匙、免洗碗盤等一次性餐具,不要亂丟廚餘果皮、食品包裝紙、飲料瓶罐等廢棄物,避免食物殘渣污染環境。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避免棄置積水容器致成為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對此,環保署呼籲,希望民眾發能揮公德心,外出旅遊不亂丟垃圾,共同維護春節假期環境的清潔,而地方環保機關也會督促轄區風景遊樂區加強環境清潔維護,並加強執行亂丟垃圾等污染環境行為的稽查,讓國人能享有清淨、亮麗又和樂團圓的春節假期。

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攀升 較去年增13倍

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攀升 較去年增13倍#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日本2013年初德國麻疹病例數迅速攀升,已為近四年來同期最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未完成接種MMR疫苗之1-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年齡介於20至50歲、但共同生活或工作活動場所會接觸孕婦及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者,應於出發前2-4週先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接種需求,做好自我保護。日本今年德國麻疹病例數自第2週迅速上升,截至1月30日已報告254例德國麻疹感染病例,為去年同期的13倍,超過近四年來同期平均人數224例。今年感染病例男性高於女性,以20-40歲族群居多,多數為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史不明;每百萬人口報告數以東京都最高。德國麻疹病毒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約25%-50%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症狀,僅有類似感冒症狀,但部分成年女性感染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導致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嚴重者可能死亡。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疾管局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