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智齒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驗,通常都是在18~20歲的時候長出來,不少人會疑問智齒要拔嗎?日本牙科診所院長魚田真弘於《牙齒好,遠離99%健康未爆彈》一書中,帶領讀者了解自己的口腔護理習慣、牙齒構造、口腔常見狀況、蛀牙治療、牙套和植牙相關知識等,幫助讀者守護牙齒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長智齒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驗,通常都是在18~20歲的時候長出來,不少人會疑問智齒要拔嗎?日本牙科診所院長魚田真弘於《牙齒好,遠離99%健康未爆彈》一書中,帶領讀者了解自己的口腔護理習慣、牙齒構造、口腔常見狀況、蛀牙治療、牙套和植牙相關知識等,幫助讀者守護牙齒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不小心咬斷牙齒,只能花錢植牙貴鬆鬆,沒有其他選項嗎?過去被認為沒什麼功用的智齒可以幫上大忙!牙醫師指出,利用自己沒用到的智齒,進行自體移植取代原本受損的牙齒,可以救回壞牙,恢復牙齒缺損的咀嚼功能,是解決缺牙問題的另一選項,達到「自己的牙齒自己救」目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18歲游同學因右下顎疼痛至牙醫診所就診,經X光檢查發現右下智齒因無法正常生長,有發炎情形。然而在拔除智齒後,傷口持續悶痛並伴隨麻刺感近2個月之久,期間接受消炎止痛治療仍未改善;選擇轉診就醫後,醫師將其發炎組織取樣化驗,竟診斷出發炎組織已轉變為口腔癌,且癌細胞涵蓋整個右下顎骨。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顎面外科主任夏毅然表示,考量游同學年齡尚輕,若直接進行手術將造成巨大傷疤,影響身心,遂由頸部下刀,翻開皮膚再切除癌變的下顎骨,並截取小腿骨進行修補,術後並未在游同學的臉上留下任何疤痕,追蹤7年至今無復發跡象。智齒9成要拔!長歪不易清潔,恐引牙周發炎智齒又稱第3大臼齒,是門牙間隙向後算起的第8顆牙齒,生長狀況因人而異,通常會在16歲之後慢慢萌生;然而,夏毅然指出:「90%以上的智齒都需要被拔除。」由於智齒生長在口腔最後方,又是最晚生成的牙齒,往往因生長空間不足,向前傾斜、無法正常萌發,這些長歪的智齒不但不具功能,更因位置關係不易清潔,容易引發: 蛀牙 牙齦發炎 牙周病 蜂窩性組織炎除以上問題外,若長期未處理,甚至還會連帶危害周邊牙齒的健康,其機率高達81%以上。醫示警:盡早拔除智齒,避免癌變風險夏毅然進一步說明,即便是沒有長歪的智齒,若無對應咬合的牙齒,也可能因過度萌發而影響咬合,或是反覆刮傷周圍的口腔黏膜,長期下來會造成癌變。為了避免這些情形,牙醫師通常會建議盡早將智齒拔除,以絕後患。25歲前,是拔智齒最佳年齡夏毅然建議,拔智齒的最佳年齡為16~25歲,因為這個時候的智齒萌發不久,牙根尚未發展成熟、齒槽骨質也較鬆軟,較容易被拔除;而拔完牙後腫痛難免,需按醫囑定時服用消炎止痛藥。另外,有些智齒因位置太接近神經,拔除過程不免傷及神經造成顏面麻痺,但不會影響外觀、說話及進食,一般約1~3年即可恢復,無須過度驚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完全深埋在骨頭內的智齒,不會有蛀牙或發炎的風險,可暫時先不拔除,但仍有3%的機率可能轉變為囊腫,或是少部分會轉變成口腔癌,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也應定期接受影像學檢查。提醒民眾拔完智齒仍須持續觀察,若不適感持續2週以上未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即需提高警覺,尋求進一步診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9歲林小姐為科技業的工程師,經其他牙醫師轉介至生活家牙醫何宗訓醫師的門診,原因是在牙科例行的檢查中發現下顎骨中有疑似囊腫的病灶需要進一步地治療。經環口放射線檢查,何宗訓醫師告知林小姐在她下顎的右側有個疑似含齒囊腫的病灶,可能是因她長期不敢處理的阻生智齒所導致的,在何宗訓醫師細心地解釋下,林小姐了解了囊腫帶來的健康問題,也明白了手術的益處和可能的風險,最後林小姐鼓起了勇氣,由何宗訓醫師安排接受智齒齒切除手術及囊腫剜除手術。術後一週消腫拆線後,傷口恢復得很好很快,林小姐笑稱早知道何醫師的技術這麼好,當初就不用這麼害怕一直不敢拔智齒,還導致了產生顎骨囊腫,把單純的問題複雜化了。何謂含齒囊腫囊腫指的是一個由上皮細胞內膜所組成的囊袋,其中由液體或其他成分構成。而長在顎骨中的囊腫一般可以分為二種,一種是來自於齒源性上皮,在牙齒於顎骨內生長的過程中,因大量上皮增生而形成的,例如上述所提到的含齒囊腫,即為顎骨囊腫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而另一種則是來自於口腔上皮,在顎骨發育時殘留於間隙中,例如顎骨裂囊腫。其他如因感染產生的肉芽組織,在發炎反應的催化下也可能轉變為囊腫,例如因牙髓病產生的根尖囊腫。顎骨中的囊腫會緩慢生長變大並破壞顎骨的結構,而且可能會推擠鄰近的牙齒使其異位。一般而言,囊腫都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病灶附近的口腔黏膜顏色質地都是正常的,且神經感覺也不會有變化,因此絕大多數都是在牙科定期的放射線檢查中發現。而少部份才會因為囊腫併發感染,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因此就醫檢查進而發現病灶。含齒囊腫如何治療顎骨囊腫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二種,剜除術和造袋術。剜除術指的是直接把囊腫以手術的方式自顎骨中刮除下來,徹底移除病灶,病患不需要接受多次治療也不用長期照顧傷口,且可以得到完整的病灶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囊腫剜除術的缺點就是在手術的過程中,有可能影響到周邊的神經和血管,或使周邊的牙齒失去活性,甚至提高病理性骨折的機率。而造袋術則是在囊腫病灶處開一個小洞,保持病灶和口內空間的相通,進而使囊腫內壓力減小,促進被破壞的骨頭再生,可以避免在病灶周圍的神經、血管或牙齒的手術風險。但造袋術的缺點就是病人必須長期照顧傷口長達數個月,每日皆要數次的沖洗,若是沖洗不確實可能引起進一步的感染,且大部份的囊腫組織並沒有被確實被移除並送病理檢查,因此囊腫的復發率較高,也可能錯過一些較具侵犯性的診斷,讓醫師低估病灶的複雜度。鑑於二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有時醫師甚至會選擇合併進行,先以造袋術縮小病灶,保護病灶周圍的重要組織,再以剜除術徹底移除囊腫。如何有效避免含齒囊腫併發症生活家牙醫何宗訓醫師建議,一旦發現有顎骨囊腫,患者不需過度緊張焦慮,盡快找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就診,由醫師安排必要的檢查後,醫師會參考病人的病史、系統性疾病、口腔狀況、病灶特徵及大小等等,為患者提出治療計劃,因此每一位患者適合的治療可能不盡相同,但只要及早處理,都能將囊腫對健康的影響降至最低,切莫諱疾忌醫,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把小問題拖成了大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8歲郭女士因左上顎後牙疼痛至台南市立醫院牙科就診,診察後發現為左上第二大臼齒劈裂,未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可以留下此顆牙齒,與鍾瑞哲醫師討論後,決定拔除在左上第二大臼齒後,將右上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移植到拔牙處,後續完成根管治療及單顆牙冠贋復。收費比植牙便宜 又沒有牙橋的清潔問題鍾瑞哲表示,造成缺牙的原因很多,蛀牙齲齒範圍過大,牙齒外傷,牙裂等,當牙齒齒質狀況太差,經醫師評估診斷只剩下拔牙一途,就會形成缺牙。而在單顆缺牙區的治療選擇,常見有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而自體齒移植則是另外一種方式。傳統固定牙橋需要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也就是坊間常聽到「缺一顆,做三顆」的假牙製作方式,對於需要修磨前後好的齒質,是比較可惜的,而且牙橋間牙線無法穿過,增加清潔的困難度與複雜性;人工植牙不用修磨前後自然牙,但單價相對較高;自體齒移植是利用口腔內沒有咬合功能的牙齒,移植到缺牙區的方式,也就是植自己的牙齒,除了後續假牙只需要做一顆外,留在口內的也是自己的牙根。並非想做就能做 牙根外型長度、有無蛀牙等都要考量而自體齒移植之所以不同於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常見,主要在於並非想要做,就有辦法做,其條件是比較嚴苛的,像是移植牙的構造,牙齒大小,牙根外型與長度,是否移植牙本身也有一些狀況像是齲齒、牙周病等;受植區是否有牙周病,有沒有急性發炎或感染的症狀等;另外患者的年紀,口腔衛生,配合度等,都是影響自體齒移植的因素。自體齒移植在適當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治療選擇,移植成功後續通常還需要根管治療與假牙製作。鍾瑞哲也指出,雖然智齒是最常見的移植齒,但如果智齒長歪或是位置很難清潔,容易卡食物,建議還是儘早拔除以利口腔環境維護,預防勝於治療,維持好的潔牙習慣與定期檢查才是擁有一口好牙的不二法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智齒拔除與否常常是爭議問題。若智齒生長時骨頭裡長不出來、長不完全或橫向發展,變成所謂的阻生齒,就需要拔除,否則會造成其他牙齒的損害!生活家牙醫診所 口腔外科專科 項家寧醫師表示,智齒最早於十六至十七歲萌發,最晚二十歲上下完全長出,只要智齒露出一點點頭,他對周圍牙肉就會有影響,可能形成牙周囊袋,就可能會塞食物殘渣,如果無法完全清除,容易造成不舒服。這時候建議患者照X光片,看智齒是否能夠完全長出與正常齒列齊平,若長的位置不好,則建議拔除。因為不拔除的話,容易塞住食物殘渣,除了不舒服外,還可能造成前面一顆牙齒的蛀牙或牙周病問題。智齒不等於阻生齒一般民眾容易誤以為智齒就是阻生齒,項醫師澄清,其實阻生齒是一種牙齒狀態,只要是牙齒沒有長到正確的位置或萌發不全,就是阻生齒,不一定只有智齒才叫阻生齒。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吃精緻食物,牙弓比過去人在小一點,這樣智齒就無法長到一個正確的位置,所以經常成為阻生齒。除智齒外,阻生齒另一個可能牙齒就是「上顎」犬齒,不管智齒或犬齒,醫師都會評估可能使用拔除或矯正的方式,將牙齒拉回正確的位置。阻生齒拔除醫師這樣做智齒的阻生齒型態很多種,項醫師說明,以骨頭齒列為一條界線,智齒的生長可能排列較為整齊但萌發不全,或排列不齊並且往前、後傾生長,前者是萌發不完整,後面兩者被稱為水平智齒,以上型態醫師都建議拔除。但若牙齒生長不夠突出,可能需要拔除的程序是翻開牙肉之後,將骨頭做適當修磨,將需拔除的牙齒切開再一塊塊拿出。整個過程平均三十分鐘,跟一般拔牙手術沒什麼差異,出血量低。但口腔內有一條神經靠近智齒,若是拔除智齒時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短暫性神經麻木,患者嘴角皮膚感覺鈍鈍的,但是一至三個月即可慢慢恢復,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也可能會有一個小區域產生持續性的麻木感。項醫師說明,基本上在拔牙手術後,醫師都會給予止血棉及傷口縫合,不會有大出血的狀況,但凝血功能差或術後疼痛導致血壓過高等等的患者,都需要立刻告知醫師。患者在手術中感覺害怕也可以隨時表達,但手術中其實醫師都會給予麻醉藥,將患者疼痛的感降到最低,所以患者不必過度緊張。而拔除牙齒的日常照護,項醫師叮嚀,一周內吃溫涼一點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飲食,要遵守醫囑服藥,且有問題要即刻回診等。項醫師分享曾遇到一個患者沒有處理智齒,時間一長,前一顆牙齒也跟著蛀掉,等於患者一次要拔兩顆牙齒,而且還要抽神經。因此項醫師呼籲,若是有智齒,還是要請醫師全面性評估拔除與否,否則牙齒健康難以持續維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7歲黃先生有時覺得右後方牙齒隱隱作痛且有點搖晃,此狀況已維持幾個月,因此不以為意,但會加強附近牙齒的清潔,牙痛的感覺有稍微消失,某天,牙齒最後方的牙齦腫了起來,且最後一顆牙齒搖動的程度更大,吃東西也感到不適,因此黃先生求助於牙科醫師。經醫師檢查發現,有一顆第三大臼齒(智齒)的埋伏齒,呈顯橫躺的樣子,並且抵住了前方的第二大臼齒,容易導致牙齒與牙齒之間無法刷乾淨,而使智齒前方的第二大臼齒蛀牙且有嚴重的牙周病侵蝕。智齒容易對牙齒健康造成威脅在臨床上黃先生這樣的案例其實並不少見,生活家牙醫診所 口腔外科專科 項家寧醫師表示通常埋伏的智齒被骨頭和牙齦包覆的程度不一,有些人並不會查覺到智齒長出來,並對於牙齒健康造成威脅。這種埋伏齒會造成許多問題,其中,是牙齦紅腫是重要問題,因為再長出來的牙齒只有一點點頭冒出,周邊牙齦會較鬆動,形成一個類似口袋的樣子,這個口袋容易堆積食物和細菌,但是病患通常無法自己清潔,導致發炎。發炎不立即處理 恐造成牙周病發炎如不立即處理,牙結石會開始堆積在埋伏齒周圍,而最容易堆積的就是兩顆牙齒之間,導致智齒及第二大臼齒都會產生牙周病,牙周病會使牙齒周圍的骨頭被吸收掉,是牙齒搖晃的原因之一。另外,埋伏齒因清潔較不容易,也容易使前一顆牙齒的蛀牙,且蛀牙的位置會非常下方靠近神經,很有可能需要抽神經。所以很多病患就診時以為是單純的蛀牙或智齒發炎,其實是合併上述原因造成,若不及時處理,智齒及前方的第二大臼齒會因為疾病擴展嚴重而必須拔除。而黃先生最後接受了智齒拔牙及第二大臼齒的牙周病治療及根管治療,很幸運的保有了第二大臼齒,且之前的疼痛不再發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智齒也就是所謂的第三大臼齒,隨著人類演化過程,第三大臼齒可磨碎食物的功能,幾乎可以被第二大臼齒取代。至於為什麼會被稱為智齒呢?由於大部分發智齒的年齡大約是在16歲以後,這個時候我們的身心靈已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因此被也認為是智慧來了的象徵!不過沒長出來也不代表智慧未開,也有很多人是到了40-50歲才長智齒,甚至有些人是一輩子都沒有長智齒,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長智齒一定要拔嗎?艾康牙醫診所陳昭明醫師表示,基本上,牙醫師會先透過X光確認智齒的生長情況並評估需不需要拔除,通常有兩種情況需要拔除智齒:(1)阻生智齒智齒受其他牙齒或空間影響而未能正常萌發,而阻生智齒又有不同的生長方式,常見的包含垂直、水平、傾斜等,阻生智齒除了容易造成發炎、影響原有的齒列排序,也容易產生間隙使食物殘渣不易清除,不僅是智齒本身容易蛀牙,連帶鄰近牙齒也會有蛀牙的風險!(2)清潔受阻長正的牙齒,也有可能因為過於擁擠而不易清潔,導致周圍的牙齒容易蛀牙而有牙齦腫痛、口臭的問題發生。陳昭明醫師建議,應和醫師評估並充分討論後,若決定要拔除智齒,也別忘了特別注意手術後的清潔與傷口照護!(文章授權提供/艾康牙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