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

學童扮醫師 小小醫師fun一夏

學童扮醫師 小小醫師fun一夏#醫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今(21日)早,童傳盛文教基金會舉辦「小小童醫師體驗營」,小學童臉上充滿期待仔細的聽著工作人員說明活動內容,個個摩拳擦掌想要扮起醫師,發揮救人的精神,穿起醫師袍的學童,還真有幾分小醫師的模樣。要成為醫師之前首先要認識身體的器官及功能,因此童綜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蕭斐如教導小學童認識身體的器官,身體的器官包括腦、氣管、心臟、肺、肝、胃、小腸、大腸、膀胱、腎與輸尿管。人體內的器官組成不同的系統,這些系統互相配合,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而身體分為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與肌肉骨骼系統和神經系統,如呼吸系統由鼻、氣管和肺等器官組成。人體吸取氧來維持生命,吸氣時,胸腔擴大/縮小等,學童了解身體器官及功能顯得很開心。這群穿著醫師袍的小小醫師開始學習(CPR)心肺復甦術、包紮技術及哈姆立克法,以模擬的操作模式,了解緊急的救護工作,果真很有醫師架勢。其中蔡小弟弟說,父母親都從事醫療服務,爸爸是醫師,所以未來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醫師,可以幫助很多人。另一名張小妹表示,今年是第二年參加小小童醫師體驗營,想從中學習救護工作,要成為醫師不容易,但學習基本的救護工作,可以幫助自己及家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童瑞文表示,近來媒體報導指出目前國內面臨醫師荒及護理人力荒的問題,希望藉由活動讓學童認識醫護人員的工作,從小培養醫學的興趣,同時讓對醫學有興趣的學童,可以往醫療專業的目標努力。

醫訊/遠離肥胖 醫師教您健康甩肉

醫訊/遠離肥胖 醫師教您健康甩肉#醫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肥胖,在醫學界是歸屬新陳代謝症候群之一,過度肥胖容易引起血壓過高、血糖過高、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要避免或改善這些代謝症候群,減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如何減得健康又安全可是一大學問,高雄凱旋醫院本院即將舉辦免費的體重控制班,歡迎您的加入,讓我們一起為健康加油!活動地點: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地下1F 營養室。活動日期:101年7月10日至9月4日(每週二),共9週。     營養課程及律動課程,上課時間為下午3點至5點。報名時間:即日起至人數額滿為止。活動對象:一般民眾BMI≧27以上者為優先(本院可以代為計算)。活動洽詢:(07)7513171分機2035或2036 營養室(限額50位)。

1/4女性看「谷歌醫師」 恐造成誤診

1/4女性看「谷歌醫師」 恐造成誤診#醫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生病了最先做的是什麼?看醫師?並不見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英國調查發現,有1/4的英國婦女發現到自己有些異狀的時候,第一個動作並不是找醫師做詳盡的檢查,而是到網路上去Google問題,然後採取相關的產品或偏方,試圖治癒自己的疾病,但是卻往往事與願違,反而延誤就醫,導致更嚴重的後果。長期經營女性健康的Balance Activ公司指出,為了瞭解女性對於健康的觀念與想法,委託市調機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到有2成5的女性會透過網路進行醫學診斷,自行購買相關服務或產品來療癒自己,而沒有進行正規的醫學治療。其中最多誤診的疾病是乳腺癌、其他癌症、高血壓等,而女性最常是往解決的問題則是睡眠問題、頭痛、壓力與焦慮。而有一半以上的女性在求助醫師前,會試圖自己先解決問題,等到無法解決的時候才會找醫師。Balance Activ公司的發言人Penny McCormick表示,透過網路應該是給自己足夠的資訊,可以容易分辨出醫師給予的建議是否能夠貼近自己的狀況,而不是自己當醫師進行診斷,這樣不但會影響自己的健康,還有可能發生誤診。所以Penny McCormick強調,網路雖然很好用,但是還是要適時尋求醫師的幫助,否則網路的資訊可能反過來變成健康的絆腳石,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全聯會提訴求 盼醫師納入勞基法

全聯會提訴求 盼醫師納入勞基法#醫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醫療體系的醫生、護士、實習醫生超時工作問題,一一浮上檯面,且近幾年來發生多起疑似實習醫生或醫師過勞死案例,但礙於目前醫師尚未納入勞基法,真是求訴無門。今天勞委會將召開「研商醫療保健服務業之醫師」相關職災權益保障措施會議,會內也將討論是否將醫師納入勞基法。在現行的醫療制度中,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負責大部分第一線照顧病人的臨床業務,但缺乏合理工時和勞動規範,醫師過勞、工時過長的問題,讓這些第一線的醫師承受超乎常人所能負擔的身心壓力,無法好好地進行問診和檢查,根據研究指出,24小時不眠不休工作的醫師,其反應能力和醉漢差不多;連續工作超過24小時的住院醫師,發生嚴重診斷錯誤的機率是一般住院醫師的5倍,無疑是將病人安全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中。因此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提出了他們的訴求,希望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學生納入勞基法,享有工時規範、災害補償,並受到其他勞工保險等有關規定之保障;訂定合理醫師工時和合理值班制度,並將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學生一併考量,降低每週工時,規範連續工時,並在值班制度上作出調整;及利用勞委會現有的勞動檢查機制,實地了解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的現場勞動條件和環境安全,並督促雇主改善勞動環境、落實工時規範,彌補現有制度的缺失。其實除限制工時之外,更需要建立良好的配套措施,如減少工作量,聘請其他醫事人員分擔住院醫師部分的工作、完善的交班制度,減少因為交班的資訊遺漏或錯誤所造成的傷害等,並期望日後能給大眾一個更完善的醫療體系

春耕好時光 醫師立春插秧期待豐收

春耕好時光 醫師立春插秧期待豐收#醫師

立春當天,大林慈濟醫院同仁捲起衣袖、打著赤腳,播下醫院經營「大愛農場」的第一期稻作。儘管動作不熟練、速度又慢,幾分鐘就已腰酸背痛,但更能體會農夫的辛勞。參與插秧的副院長賴寧生說,希望同仁瞭解到將秧苗紮實的插入土裡,就如同對待每一位病患,必須用心呵護。大林慈院的醫師、護士及同仁,攜家帶眷一起到大愛農場,平時在醫院忙著照顧病人,難得有機會接觸自然環境,大人插秧覺得很辛苦卻覺得有收穫,小朋友則是在泥水中玩得開懷。位於大林鎮上林里大埤旁約一甲多的農地,大林慈院進行健康米栽種已邁向第五個年頭,在去年豐收達二萬七千多公斤的米,其中一萬斤送給嘉義縣政府作為減重的獎品。大愛農場堅持不使用農藥,在鎮上農作專家江志堅的指導下,今年所選用台南11號,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廣,且對稻熱病及飛蝨類病蟲具抗蟲害等優點,所以栽種過程中可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社區醫療部高專陳鈞博表示,收成的稻穀除了製作慈濟基金會歲末祝福使用的福慧紅包外,其餘還將輾製成胚芽米,讓同仁們認購品嚐。胸腔內科主任賴俊良第一次參加插秧活動,他感受到插秧與醫療工作的不同之處,除了要長時間彎腰工作,還得左顧右盼每株秧苗的栽種位置,實在不容易,他笑稱,平時都是坐著工作,所以才種沒幾株就覺得腰酸背痛,不過趁著參與活動出來活動筋骨,或許回去後背痛就能不藥而癒。由於是手工插秧,加上技巧不佳,自然難以和使用插秧機相比,不過,慈院主任秘書劉鎮榮的的辛勞被大家稱讚「插得比機器還要直」。每回都參與的劉鎮榮表示,只要慢工就能出細活,插秧的時候兼顧左右秧苗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種得很漂亮。每年都參與插秧的病歷組陳紫玲,帶著姪子從嘉義坐火車到大林,之後在和大家一同騎腳踏車到大愛農場。協助二位姪子穿上雨鞋後,接著跟隨在旁保護著,深怕一不小心他們就會跌進泥濘中,但孩子卻把稻田當作遊樂場,開心地享受玩泥巴樂趣,還說明年一定要再來。

婦產科界醫師高齡化 最快5年後現斷層

婦產科界醫師高齡化 最快5年後現斷層#醫師

別以為只要是醫生,就賺得特別多!根據衛生署醫事處近幾年的統計資料發現,台灣醫界內的婦產科醫師愈來愈少,預估5至10年後會有明顯的人力斷曾,而這樣的狀況,除了可能與國內生育率低相關之外,也和健保給付的多寡有關係。以醫事處的統計資料來看,國內醫界中以婦產科的人力最為不足,在逐漸找不到新生代接棒的情況下,目前醫師的平均年齡已高達52歲並居冠,不免令外界憂心未來孕婦若半夜急生產,是否會找不到醫師幫忙接生。面臨這樣的狀況,主因不僅是台灣生育率是全球最低,也與健保給付脫離不了關係,如接生一個寶寶的給付費用,遠低於自費減肥的數字,難怪近幾年隨著醫美減重的熱潮盛行,愈來愈多醫學生專攻該科別。衛生署保守估計,婦產科界若再無法注入新血,隨著在線上的老醫師逐年退休,最慢在10年內會出現人力斷層。可見若婦產科的診療費用遲遲不調整改善,未來女生要看婦產科恐怕會愈來愈難找。

明年起醫師所得 不再打8折

明年起醫師所得 不再打8折#醫師

未來醫師繳稅的方式將會有所更動,根據財政部最新的解釋命令指出,未來醫師與醫院的關係不再是「駐診拆帳」,而是「僱傭」關係,也就是說未來醫師的酬勞將會納入「所得」,而不再是「執行業務所得」,無法打八折之後報稅,這樣新政策將會在明年(102)報稅時適用。財政部日前依行政院衛生署意見,自本(101)年度起,只有私人診所或是聯合診所等個別開業醫師,可以使用執行業務所得,其他公私立醫療機構、醫療法人及法人附設醫療機構等所聘僱的醫師,將會列為薪資所得。財政部表示,執行業務所得的「駐診拆帳」,是指醫療機構與西醫師間無僱傭關係,駐診醫師提供醫療專業知識與技術,而醫療機構提供護理人員、醫療器材及場所,雙方按駐診收入依合約所訂拆帳比例給付報酬而言。但是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解釋,醫療機構與醫師間沒有駐診拆帳或合夥的法律關係,在大醫院上班的醫師應認定為僱傭關係,所以必須以薪資所得課稅。這件事情的緣起是長庚醫院藉著駐診拆帳的名義,超收醫師健保費,並且協助醫師逃稅,讓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槓上了長庚醫院,最後長庚醫院罰款4億元了事,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因此財政部經楊志良前署長明確回復後,決定從今年開始醫療機構與醫師不具駐診拆帳或合夥法律關係,而是「僱傭關係」,所得將會列為薪資所得,關閉醫師避稅的巧門。

陪患者度過憂鬱期 親友的力量最重要

陪患者度過憂鬱期 親友的力量最重要#醫師

隨著台灣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有潛在的憂鬱因子,因此肯愛社會服務協會日前票選抗憂鬱10大名醫,並且在昨天(19)發表結果並表示,其實親友的關懷力量,可以幫助憂鬱症患者走出來,至於藥物療效與醫師的專業知識,則是影響病友對醫師的信任。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針對全國192名憂鬱症病友,進行憂鬱症患者的「就醫安心調查」,發現到影響就醫的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親友的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有了這些親友的支持,才能讓憂鬱症患者奏出來面對醫師;而醫師是否會依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則成為信任關係中最主要關鍵因素。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祕書長蘇禾表示,有57%的病友認為,親友是治療憂鬱症過程中的助力,35%的病友首次就醫,就是透過親友的推薦才找到醫生治療,更有31%的病友在親友建議或陪伴下,才能勇於就醫、面對憂鬱症,甚至有10%的病友,是因家人不支持持續就診,而決定不再就醫。所以總體而論,親友是憂鬱症患者最關鍵的角色,他們的意向與支持是讓憂鬱症患者恢復的主因。除了親友的支持之外,該協會也公布由1萬4千多位網友票選的十大抗憂醫師結果,依序是施義賢、范庭瑋、何海、吳四維、廖寶全、陳舒欣、林立仁、蘇柏文、陳建良、劉明倫等10位醫師。其中范庭瑋醫師建議,對待憂鬱症病友最好的方式,就是單純的傾聽,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適時地的告知他們現在的情緒狀況,讓他們體會將心比心的感覺,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