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轉移

男腰痠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

男腰痠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只是腰痠背痛?怎麼會得了攝護腺癌!」一名63多歲的醫療器材商老闆,因為從事的是醫療相關行業,平時就很有健康意識、會定期檢查。數月前,因為長期腰痠不舒服,自費檢查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高達194ng/ml,超過正常值十多倍,進一步就醫竟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且格里森分級系統更達9分(評估癌腫瘤擴散速度,一般約2到10分),顯示腫瘤生長、擴散速度快,讓這位老闆覺得命不久矣!整個脊椎都是癌細胞 已有20、30處骨轉移收治這名醫療器材商老闆的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表示,他的癌細胞雖然未轉移到肝、肺等內臟器官,但是,整個脊椎都是癌細胞,至少有20、30處的骨轉移!如果只單做荷爾蒙治療,很容易出現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故建議他趁體能良好時,及早使用化學治療。經積極進行化學治療,癌細胞果然獲得有效控制,腫瘤明顯縮小,不僅腰痠背痛症狀緩解,連骨轉移數目也大幅減少,PSA指數從194ng/ml降至個位數。半年追蹤下來,病情穩定控制中,因而得以放心享受生活!三招式、一秘技 就可成為「攝鵰英雄」江博暉教授表示,攝護腺癌經由荷爾蒙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細胞持續生長擴散的風險高,建議可以遵照攝護腺癌治療原則─「三招式、一秘技」控制病情。首先,病友應先了解所有治療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依醫師使用「荷」爾蒙療法,最重要的是,趁體能良好時,儘早使用化學治療,延長整體存活期、降低PSA,才能有效緩解疼痛,維持生活品質。此外,正向面對病情、積極治療不放棄,相信就可以成為「攝鵰英雄」!中老年男性出現腰痠背痛 應抽血檢測PSA指數大部分癌友一聽到化療就很害怕,擔心掉髮、噁心、嘔吐、胃口不佳、白血球數下降等副作用,江博暉教授說明,這是因為傳統的化療藥物大多混合了3、4種藥物,故造成毒性增加、副作用明顯。不過,晚期攝護腺癌的化療,往往只有單一藥物,臨床會搭配具消炎功效的類固醇使用,可緩解副作用,相較能維持病友生活品質。江博暉教授並呼籲,中老年男性若出現腰痠背痛或筋骨痠痛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別以為只是老化或姿勢不良引起,最好主動抽血檢測PSA指數,才能及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逾60歲排尿障礙 恐是攝護腺癌徵兆

逾60歲排尿障礙 恐是攝護腺癌徵兆#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每年約新增五千位攝護腺癌患者,因攝護腺癌初期無症狀,大約六至七成患者都是已經發生骨轉移才就醫。攝護腺癌骨轉移常見症狀為腰痠背痛,與老化症狀相似,因此民眾常常到了發生骨折、大小便失禁等較嚴重的骨骼相關事件,才發現大事不妙。醫師提醒,60至70歲的「熟男」若有排尿障礙、腰痠背痛等症狀,千萬別輕忽,應及早至泌尿科檢查,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小便不順別當「鳥」事 不處理小心變大事高雄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毓騏說明,台灣的泌尿相關癌症,如攝護腺癌、膀胱癌等發生率高,老人家又特別能忍痛,若是不好意思因「鳥」事就醫,拖著拖著癌症就發生「骨轉移」了,加上許多老人家習慣先找民俗療法處理,讓受到癌細胞侵蝕的鬆脆骨骼更容易發生骨折事件。陳醫師分享一名65歲伯伯,因腿骨痠痛,一直以爲是坐骨神經的問題,便找了整復所「喬骨」,結果一喬差點癱瘓,連自行上下床都沒辦法,趕緊至骨科就診,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幸好現在已有藥物可治療,經過施用保骨針3個月後,恢復良好,可以自行下床,半年後已能夠自行走出醫院,現在控制良好,也學習在晚年與癌症和平共處。骨頭動態平衡如修馬路 有人挖就要有人補陳毓騏醫師解釋,骨骼就像修馬路,平常路面破損,蝕骨細胞就會挖洞清除,再請成骨細胞來填平,而癌症骨轉移就像這個系統失衡,蝕骨細胞過度地亂挖洞,所以骨頭才會越來越空,容易折斷,而保骨藥物就是截斷這個挖洞的訊號,減緩骨頭被侵蝕的速度。早期骨轉移多使用雙磷酸鹽來治療,但因雙磷酸鹽會累積在骨骼內,需10年才能代謝,發生併發症時不易復原,且攝護腺癌患者普遍年齡層高,老人家腎功能不佳無法安全使用此藥物;後來發展的單株抗體則對腎功能影響較小,加上代謝期僅需2至3個月,若患者需做口腔併發症的治療,僅需在數月前停藥即可,調整彈性較大,提供治療上更廣的選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維持生活品質與癌症共存陳毓騏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可透過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指標或攝護腺指診來察覺,若有異常應和醫師討論是否需進一步切片檢查、定期追蹤;若已經發生轉移,也有藥物可以控制。醫師建議,癌友們平時可多曬太陽、攝取高鈣食物來保護骨骼,平時做些簡單的運動,不需太過沮喪,學習與癌症共存,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癌症骨轉移 定期注射保骨針緩骨折

癌症骨轉移 定期注射保骨針緩骨折#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第一名,尤其是晚期乳癌病患有高達75%會發生骨轉移。一名年僅40多歲的女性,確診已是晚期乳癌,治療後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腰椎,即使沒有疼痛症狀,但仍選擇積極治療,降低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骨轉移引發疼痛、骨折 單株抗體有效緩解收治該名女性的中山醫學大學乳房外科主任葉名焮指出,這名乳癌病患選擇積極治療,除了服用抗荷爾蒙藥物外,也接受注射單株抗體,同時合併電療;追蹤至今3年多,影像檢查無法偵測出癌細胞,病情控制良好。葉名焮主任表示,腫瘤轉移到骨骼後,會破壞骨骼變得脆弱,容易引發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脊神經壓迫等症狀,往往造成患者生活不便,甚至影響存活期;而使用單株抗體能夠降低骨溶解程度,並且增強骨生細胞,對於被癌細胞吃掉的骨頭也具有重建作用。每月注射一次保骨針 目前已有健保給付葉名焮主任認為,腫瘤骨轉移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病人疼痛問題,延緩骨折相關事件,同時提高生活品質,建議每個月注射一劑保骨針,目前已有健保給付。根據研究顯示,連續注射18個月都沒有問題,能夠讓病人與骨轉移癌細胞和平共處,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乳醫整合門診照護 多科會診全人治療為幫助乳癌病人增加生活品質、提升存活率,中山醫學大學提供乳醫整合門診照護。葉名焮主任指出,一旦確診罹患乳癌,由多科醫師會診,例如口腔外科、疼痛科、藥劑科、心理科、中醫科等,社工師也會提供Call out服務,隨時心理輔導,也就是全人治療,大幅提升病人醫療品質,即使罹癌也不用擔心、害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癌年奪2千命!6項前兆早發現

乳癌年奪2千命!6項前兆早發現#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是婦女生命殺手,但及早發現就能降低危害。1名50歲女姓患者,因摸到乳房腫瘤,就醫檢查診斷為乳癌,透過透過乳房保留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控制病情。2年後因追蹤腫瘤指數變高,發現癌細胞轉移至骨頭,經放射線治療及賀爾蒙治療成功消除腫瘤,腫瘤指數下降,持續治療追蹤中。高熱量、高脂肪飲食 恐是乳癌危險族群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玉婷說明,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中有178至188人。每年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如果未曾生育、哺乳或高齡產婦,有乳癌家族病史者,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飲食偏好高熱量、高脂肪、甜食者,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的女性,體型肥胖、中年發福者要特別注意,恐怕是乳癌危險族群。以下為6項乳癌前兆,如果有上述問題,必須立即就診乳房外科,經由專業醫師診斷治療,避免延誤治療:1)乳房疼痛2)乳頭出現不明分泌物,甚至分泌物中帶血3)乳房大小不一或形狀改變4)乳房的皮膚出現橘皮、發紅潰瘍等異狀5)乳頭凹陷6)乳房或腋下出現腫塊手術保留重建乳房 減少乳房變形傳統乳房全切除手術治療,傷口大、術後疼痛高,術後病人自我滿意度低,影響生活品質。現今手術治療,會根據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停經前後、賀爾蒙受體、標靶基因表現及癌症期別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治療規劃,更會評估術後病人自我滿意度及生活品質,儘量乳房保留重建或微整型手術,強調乳房整形重建,減少乳房變形,讓手術完善又能保留乳房外觀,隱藏疤痕。如果病人已有骨頭轉移,千萬不要放棄個治療,可透過個人專屬的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降低治療不適及副作用,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個案高達83%,5年存活率更超過9成,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的不二法門。吳玉婷醫師將於107年1月19日舉辦免費講座,詳情可上https://goo.gl/hXSR4v查詢。

乳癌最容易骨轉移!保養骨質很重要

乳癌最容易骨轉移!保養骨質很重要#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民國103年台灣十大癌症中,乳癌發生率為台灣女性癌症之冠,而其中更有高達六至七成乳癌患者發生癌症骨轉移,造成骨頭痠痛、病理性骨折,甚至癱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整體存活期。許多患者在聽聞癌症轉移的情形後,自暴自棄認為人生從此沒有希望,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張耀仁醫師說明,現在癌症用藥日新月異,骨轉移的病友無論是荷爾蒙治療、化療甚至標靶治療,都可以合併單株抗體保骨,減緩骨質惡化的問題並降低疼痛感,多數患者都能達到良好的控制。女性健康頭號殺手乳癌 骨轉移機率較它癌高在台灣,乳癌好發於40到50歲的女性,相較於歐美國家,罹癌患者平均年齡小了近十歲;因此,乳癌在台灣更需要及早發現並得到妥善治療與照護。張耀仁醫師說明,臨床病例中,以荷爾蒙受體陽性之乳癌患者最容易出現骨轉移,荷爾蒙治療的過程也會造成骨質流失,加重骨質健康的問題,因此保骨藥物即相當適合用於乳癌治療,抑制骨轉移和骨質流失的程度,避免發生骨骼相關問題。 與癌症共存 早期預防可有效降低骨骼相關事件張耀仁醫師表示,癌症治療已經越來越像面對慢性病,乳癌的平均存活期長,在對抗腫瘤時,更應注意預防癌症轉移!隨著病情的發展,有六至七成會轉移至骨骼,因此在治療乳癌時,骨骼相關問題的預防也是療程的一大重點!建議病友定期施打保骨針來預防骨轉移引發的骨折或相關問題,延緩疼痛情形,積極治療以維護生活品質。 四十歲發現乳癌 積極治療已存活逾十年張耀仁醫師分享臨床治療經驗,有一位女士在約四十歲時發現罹患乳癌,癌細胞並已轉移至骨骼,直到發生骨折開刀才發現是癌症骨轉移。她非但沒有因此絕望,反而配合醫師,每月定期施打單株抗體保骨針,阻斷被癌細胞刺激而過度活化的蝕骨細胞,緩解骨骼代謝失衡,維持骨質健康,至今已延續生命逾十年。口腔衛生做得好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沒煩惱在保骨針使用前,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問題,因此,張耀仁醫師提醒病友,在接受治療前,可先將口腔內問題處理好,如蛀牙、牙周病等,並在平時就加強口腔衛生!治療期間可補充維生素D3及鈣質攝取,平日多曬太陽以利骨質維持,才能加強保骨針的效果,順利補回骨本!(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癌骨轉移 積極治療勿輕忽!

乳癌骨轉移 積極治療勿輕忽!#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骼是乳癌患者最容易發生遠端轉移的部位之一!統計指出,晚期乳癌患者經過治療,發生骨轉移的機率為65至75%。醫師提醒,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骨轉移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並可提升生活品質,無論患者或家屬,都不要輕言放棄!每年約1000名乳癌患者骨轉移成大醫院乳房及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郭耀隆副教授表示,目前台灣每年約有1000名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對照過去每年約600至800名新病例,推估應是國內乳癌患者的上升趨勢所致。一旦發生骨轉移,雖不會有立即性的性命威脅,但初期患者會出現骨頭疼痛,等到病況嚴重時,轉移部位只要增加或受力點常出力時,就會導致病理性骨折;若轉移位置於脊椎,也會壓迫到神經。病況嚴重會骨折 甚至危及生命「這些是初、中期患者會出現的症狀,假使骨轉移的症狀持續,患者也容易高血鈣,再繼續放任的話,最終會導致腎衰竭危及生命。」郭耀隆醫師指出,乳癌先期的骨骼疼痛已足以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更遑論骨折後長期臥床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後續照顧也更趨困難。目前骨轉移的治療藥物有2種,單株抗體治療與傳統雙磷酸鹽類藥物,兩者作用機轉不同,皆為每月施打一次;郭耀隆醫師說,從文獻上來看,兩者皆有預防骨骼併發症的效果,「但單株抗體治療為皮下注射給藥,不用找血管,多了便利性,且可抑制腫瘤造成骨質惡性流失的循環,阻斷骨骼壞死的進展。」用藥會發生齒槽不良反應 治療前應會診口腔科醫師郭耀隆醫師提醒,單株抗體藥物與雙磷酸鹽藥物,都有發生齒槽不良反應的可能,在治療前應先會診口腔科醫師,提早處理口腔病灶;治療期間更要注重口腔衛生,如果要進行齒顎相關治療如拔牙、植牙等手術前,務必事先諮詢治療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能延後骨轉移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威脅性高;不過,郭耀隆醫師強調,若能及早發現,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倘若不幸罹癌,只要積極治療、持續追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延後骨轉移對患者的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跌倒以為骨折 檢查竟是乳癌末期轉移

跌倒以為骨折 檢查竟是乳癌末期轉移#骨轉移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一名40多歲婦女騎車跌倒骨折,本以為只是碰撞受傷並無大礙,沒想到經醫師詳診後,才發現骨折其實是因乳癌骨轉移引起。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六至七成,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骨轉移症狀,其中有少數患者甚至出現骨轉移症狀才驚覺自己罹患癌症。 骨轉移的徵兆一開始可能是極輕微的狀況,如喪失食慾、失眠及腰酸背痛等,特別是癌症患者如果沒有相關認知,對於輕微不適就容易輕忽,等到演變為持續性疼痛、坐也痛躺也痛,甚至可能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等症狀。因此,乳癌病患與家屬對骨轉移應有預先的了解,以期能及早發現及早對症下藥,減輕骨轉移的症狀與延緩病程。 針對第三期以上的乳癌病患,應該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因為骨轉移很可能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規律地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提早治療。一般發現骨轉移時,除了評估原本的乳癌治療是否需要調整外,還建議加上骨轉移治療療程。另外也提醒患者,目前治療骨轉移所使用的藥物,可能產生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療期間更要注意口腔健康,如要進行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請務必諮詢治療醫師,也千萬不要因害怕藥物副作用發生而不進行治療。 想了解更多乳癌與骨轉移相關資訊,歡迎查詢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愛的骨勵網站:http://tbcaevent.tw/index.html。

坐骨神經痛勿輕忽 當心延誤乳癌骨轉移治療

坐骨神經痛勿輕忽 當心延誤乳癌骨轉移治療#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乳癌婦人,每3個月會回診一次,曾有骨頭疼痛症狀,卻以為是坐骨神經疼痛,直到向醫師提到骨頭疼痛問題,經過掃描骨頭後發現,整個背部已經佈滿癌細胞黑點,才會造成無法久坐久站與行動困難的現象。在臨床上,很多乳癌患者都以為骨頭疼痛症狀,可能是骨刺或是坐骨神經出問題,會找骨科醫師進行診治,或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可能導致延遲骨轉移的治療時機。骨轉移較常出現的症狀有前胸痛、後背痛、腿沒力等,乳癌患者如果發現連續同一部位疼痛超過2週,以及有夜間疼痛狀況,就有可能是骨轉移的徵兆,因此,當發現身體產生骨頭疼痛現象時,最好至醫院進行診斷與治療,避免症狀加劇,而演變為骨折或脊髓壓迫等問題。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約達6至7成,尤其是荷爾蒙陽性的病人通常較可能發生乳癌復發的情形,也連帶有骨轉移症狀的產生。以往傳統的治療觀念是以治療原生癌症為優先,如果骨轉移已經發生,但還沒有出現明顯症狀,有些患者與家屬可能會輕忽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也提醒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適量補充鈣片、維他命D3,以及高鈣食物,當身體出現骨頭疼痛症狀時也請立即諮詢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