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

恐慌症發作別怕 找專家協助最好

恐慌症發作別怕 找專家協助最好#頭暈

恐慌症,顧名思義,指的是反覆的恐慌發作,而且會擔心之後有更多恐慌發作。恐慌症發作時,常被誤認為是一般身體問題,例如甲狀腺方面的疾病、心臟僧帽辦脫垂、心悸、心臟功能不良等。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醫師吳佳憬表示,恐慌症發作往往開始於青春期的晚期到成年期35歲左右。發作時會有一段時間感到強烈害怕或不舒服的感受,並突然發生下列四項(或四項以上)症狀,而且在十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例如:心悸、心臟劇烈跳動、出汗、發抖、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哽塞感 、胸悶、噁心或腹部不適、頭暈、失去現實感或感覺失去自我、害怕或感覺即將失去控制、害怕即將死去、麻木或刺痛感、冷顫或臉潮紅。曾經有恐慌發作的朋友,其實不必恐慌,每一百人可能就有四個人曾經這樣發作過。當您有上述這些情形,持續一段時間,而且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時,可以前往醫療院所精神科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建議與協助,幫助恐慌症狀的改善。延伸閱讀「恐慌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16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頭暈

暈眩!眩暈?未看診前病人和醫生就先「頭暈」了。頭暈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症,我們幾乎都有過這種經驗。為恭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林烱堃醫師表示,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牽涉的範圍很廣,此類病人常游走於耳鼻喉科、神經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精神科、以及急診室。頭暈病人到底該看那一科?才能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耽心得了什麼重病或怪病;以及游走於各醫療科之間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林烱堃說明,引起頭暈的原因有三大類:心理因素形成又稱為心因性頭暈,例如焦慮、恐慌、失眠、工作或生活壓力過重,換氣過度症候群以及某些精神病的病人,都會有頭暈的症狀。身體生理病變所造成的,此乃因身體生病而造成的又可分為來自與整個平衡系統有關的疾病。如眼睛、頸部肌肉或頸椎、耳朵、平衡(前庭)神經、小腦、腦幹的病變,以及非平衡系統的病變,而是身體其他疾病影響到平衡系統而造成頭暈。如心血管病變,神經內科方面的癲癇、偏頭痛、多硬化症等,貧血,新陳代謝科方面的糖尿病、內分泌失調,以及服用鎮定劑、安眠藥、止暈葯等。正常生理反應的動暈症,即暈車、暈船、暈機以及快速旋轉身體等。據統計約有15%左右的頭暈是心因性或精神因素造成的,而約有20%~40%的頭暈病人,在第一次就診時,是無法確定病因的。如何檢查頭暈的病人?林烱堃解釋,每位頭暈病人都要接受神經耳科學檢查,首先從病人的言語表達能力是否口齒含混不清,以及神態是否昏沈來判斷腦部有沒有病變,第二檢查病人的血壓和耳朵情形,第三檢查有無小腦或腦幹的症狀,如手腳無力,微細動作失調甚或半身不遂,第四則檢查眼球是否有不自主的運動(眼振)出現,第五則是開眼及閉眼站立或走一直線以及閉眼踏步等平衡檢查。以上這些檢查在門診時就可以實施,並不須使用太精密昂貴的儀器。如再配合完整的發病史,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皆可被診斷出是否有危害生命的嚴重疾病在作祟。很多頭暈病人都會要求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事實上除非是醫師對病情有所懷疑,才會利用此種檢查來證實臆斷,而不是要靠電腦斷層攝影來排除病因或找出病因,否則有機器就可以診病了那要醫師做什麼。林烱堃提醒民眾,頭暈的治療要能對症下藥,心因性頭暈要找心理精神科醫生幫忙,去除壓力、焦慮、恐慌以及失眠等問題。身體生理病變的頭暈則分別找耳鼻喉科醫生治療內耳不平衡、前庭神經炎。找心臟科醫生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找新陳代謝科醫生治療糖尿病及內分泌失調等。近年來神經耳科學乃一專門研究身體平衡的科學發展迅速,神經耳科醫生就成為治療頭暈最能全盤考量的醫生,也就成為看頭暈病人的主要醫生,所以頭暈要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延伸閱讀「頭暈的四大種類」: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34

氣溫驟降 急性眩暈症患者激增

氣溫驟降 急性眩暈症患者激增#頭暈

天氣轉冷,氣溫驟降,急性眩暈症患者激增,年紀較大民眾可能因氣溫變化使得腦部血液循環變差而引發眩暈。藥師提醒說,若未妥善治療,極可能導致中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藥劑科陳佳玟藥師表示,眩暈患者共同症狀是感覺四週景象會繞著自己旋轉,也有病患表示感覺自己繞著某一特殊物體旋轉。這些症狀顯然與一般頭暈不太一樣,因為頭暈並沒有這種「繞轉」感覺。一般患者若發現自己有眩暈情形,一定要趕快就醫,醫生會依病情需要安排做抽血檢查、特殊聽力檢查、眼振平衡檢查、特殊放射線檢查、頸部血管都卜勒檢查,所費時間約需七到十天,即可將眩暈原因檢查出來。陳佳玟指出,只要將眩暈原因找出來,配合藥物治療後,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患者可以治療痊癒,除非是藥物治療無效,或眩暈頻頻反覆發作而影響生活作息時,才需考慮開刀治療。最近因天氣轉冷,更使得原本有潛在性後腦血液循環不良患者,引發眩暈機會大增,她呼籲民眾多加注意,以免引起嚴重併發症。常被醫師用來治療眩暈藥物可分下列幾類:1.血液循環促進劑:眩暈病患多由於血管循環不良引起,所以常使用血管擴張劑來治療眩暈。由於微血管直徑約3 um,而紅血球直徑約7 um,只是擴張血管還不夠,還要能增加紅血球變形能力和減少血液黏稠度才是理想選擇藥物。常見的血管擴張劑有以下幾種:(1)Gina-ex,俗稱銀杏。可促進腦部循環,抗血小板凝血作用和清除自由基。(2)Euclidan:老字號末梢眩暈擴張劑。(3)Cephadol:具抗組織胺和抗膽鹼止眩暈藥物。(4)Flunarca、Suzin:一種鈣離子阻斷劑,防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抑制血管收縮促進血管擴張。2.神經機能賦活劑:(1)Alinamin F:活性維生素B1,有抗神經炎作用。(2)Methycobal:活性維生素 B12,可加速神經細胞代謝和修護受損神經纖維鞘。(3)Vit E: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3.鎮靜劑:有Diazepam、Serenal等。4.止暈劑:最著名的就是Bonamine。門診病患常問到,為何要連續服藥3個月?陳佳玟說,這是因為連續服藥3個月復發率較低,再者人體中樞對眩暈代償作用約3個月。判定眩暈治癒與否標準是依病患主觀感受,3個月以上不發作眩暈,所有從前不適感覺都已消失,且客觀上檢查無異常眼振即可認定治癒。一般說來,末梢性眩暈,持續服藥3個月大多可治療成功,約有3成病患甚至需服藥6個月以上。陳佳玟建議,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讓病患在家自行進行簡單平衡體操。首先讓病患睜眼,兩手平伸,原地踏步五十步。再閉眼,原地踏步五十步。如此早晚各做一次,觀察病患踏步時身體傾斜情況,可評估進步情形。

合歡雪季 愛的醫療元旦上路

合歡雪季 愛的醫療元旦上路#頭暈

花蓮縣秀林鄉合歡山每到雪季,遊客多、意外也多。花蓮慈濟醫院今年承辦合歡山雪季醫療任務,將自元旦起與門諾醫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在元旦、春節及週休等假期,在合歡山莊及南投縣的昆陽派出所設置醫療服務站,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照護,保障病人的權益並減少災難帶來的傷害。 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風景區內的合歡山國家森林風景區是夏天避暑、冬天賞雪勝地。合歡山雖不是台灣最高的山,卻是台灣最容易下雪的山區,因為地理位置匯聚立霧溪的水氣,只要溫度夠低就會降雪,在今年十二月五日,已降下入冬以來第一場瑞雪。 合歡山在還沒有設置醫療站以前,幾乎每遇到雪季,都會有遊客死亡的不幸事件發生。八十七年十二月底,花蓮慈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應太魯閣國家管理處邀請,首度來到合歡山莊進行假日雪地醫療。胡勝川主任說,當時因為高山症、墜落往生者時有所聞,而墜落的原因往往多是因高山症引起頭暈所致,因此唯有預防高山症才能治本,保護遊客生命免受威脅。 當時扛起假日雪地醫療的胡勝川主任,儘管面臨只有交通費、沒有任何經費支援的情況下,仍以慈濟人「哪裡有難哪裡去」,結合個人的力量、人脈和慈濟資源,執行合歡山雪季假日緊急勤務,直到九十四年冬天,由衛生署提出「醫療發展基金獎勵」,經花蓮縣衛生局向衛生署申請,由花蓮縣四家醫院共同守護高山醫療,並連續有兩年在雪季的每一天提供二十四小時待命。 今年經評估因合歡山遊客仍多集中在假日,在考量有效運用資源等條件下,雪季醫療的服務也以週休二日等假期為主。胡勝川主任表示,歷年在合歡山雪季醫療的診斷統計仍以高山症最多,約有六成,再加上常見疾病感冒、腸胃炎、暈車等病症即達九成的病人,病人中以高山肺水腫最嚴重,幸經在供氧、投藥,在醫療站觀察一夜,通常隔天早上即可恢復體力。 花蓮慈院院長石明煌指出,花蓮慈院出勤的人員除了自假參加外,不僅出勤的醫師都是完成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訓練,護理人員也完成急診創傷訓練課程(ETTC),都是專業的急救醫護人員。石明煌還背起裝滿加護急救器材的背包,他強調,在寒冷的高山,醫療諮詢缺乏,因為有醫療站,萬一有傷患無法移動,醫護人員也可就近協助。 醫療站有可依攜帶式的呼吸急救裝備、創傷急救裝備、加護急救裝備、生理監視器、心電圖、電擊去顫器、頸圈、頭頸部固定器組、軀幹固定器組等,以及氧氣製造機及相關配件。胡勝川說,非假日期間雖然沒有醫護人員駐站,但氧氣製造機等相關配備仍留在醫療站,遊客萬一發現有頭暈、無力、想吐等高山症症狀,也可趕快到醫療站使用氧氣,改善不適。 花蓮慈院承辦今年合歡山雪季醫療任務,自元月一日起到三月一日,元旦連續假期、春節連續假期、及週休二日假期,將由慈院、門諾醫院、署立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出勤,守護合歡山上遊客的健康。昆楊急救醫療站由埔里基督教醫院承擔。

巴金森病友會 從食衣住行改善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友會 從食衣住行改善生活品質#頭暈

花蓮慈濟綜合醫院舉辦巴金森病友會,包括其他腦部退化引起的運動障礙疾病病友,透過經驗分享改善病友在食衣住行上所遇到的困擾。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性疾病。西元1817年,英國的詹姆士‧巴金森醫師 (Dr. James Parkinson) 對一種運動障礙疾病做了以下的描述:「不自主的顫抖併有肌力的減退,顫抖發生在非運動期;軀幹彎曲,站姿前傾;步態會由走路的樣子變成小跑步;但理性與智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個發現,使後來的人不斷的研究並了解病因與治療的方法,因此後人就以其名來命名這種疾病。臨床上有顫抖、僵硬、運動遲緩與步履不穩等四種主要症狀之兩種以上。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設有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領得的醫護團隊照護的病友遍及台灣各地,並在去年成立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關懷罹患巴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的病友,透過網站、期刊、病友會,方便病友及家屬及取新知、分享經驗,改善生活。活動由陳新源主任主持,院長室主任秘書梁忠詔、社會服務室主任潘國揚也到會場祝福病友。開場的藥劑師黄欣怡以理財的觀念介紹巴金森病的藥物與服用注意事項,把腦部的多巴胺比喻成金錢,腦部多巴胺減少引發巴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胺補充多巴胺等藥控制病情,另外還要補充一些會使腦部多巴胺減少等能對抗「偷、盜取多巴胺的小偷、強盜」的藥,進而使病情控制在最好的狀況,因此,如何不讓這「錢」減少的理財觀,也是巴金森病人認真服藥對抗疾病的方法。黄欣怡也強調,每種藥物會有頭暈、嘔吐、排尿顏色不同等多種副作用,病人除需要有正確的用藥知識,避免自己受驚嚇之外,更應該在每次回診中將用藥的不適感反映給醫師知道,由醫師進一步調整用藥或藥量,改善生活品質。護理師李芝緯的護理照護及陳新源主任分享「彼得的家」互動影片,則在生活起居中建議巴金森病友應如何在坐臥行、洗澡中使有運動障礙的行動更方便。例如應穿寬鬆好解穿的衣褲,家中的軟沙發最好外加硬式坐墊、背墊,使病友坐的舒服且起身容易;加強室內照明度,觸控式開關、暢通無阻的走路動線都將使病友生活得更輕鬆。在上午、下午各一場的分組座談中,更由神經科醫師林聖皇、神經外科醫師周育誠與蔡昇宗、復健師陳家慶與連芳誼、藥劑師黄欣怡、營養師童麗霞、社工師黃靖玲等人參與,負責食衣住行等各種領域的諮詢服務,讓病友及家屬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以及與醫護團隊近距離的面對面諮詢,暢談生活中的苦與樂。中醫師林郁甯三十分鐘的課程更全程開放給病友發問,爲病友釐清中西醫合併治療的疑問。此次巴金森病友會在下午三點多結束,病友「玩」得很歡喜,神經醫學科學中心爲病友準備的專業課程、分享課程、甚至可口素食餐點等,都很受病友肯定,期待下一次病友會再相聚。另外在午休後,播放由知名舞蹈老師曾馨瑩在婚前爲巴金森病病友錄製的有氧伸展操,病友、家屬、醫護團隊一起做;從臉部、頸肩、腰、手到腳,病友做操後反映佳,並開心地帶著有氧伸展操光碟回家。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頭暈

您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常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從中醫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劉鳳醫師表示,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劉鳳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以下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劉醫師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白木耳燉冰糖。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對抗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都能有直接助益。劉醫師建議,有失眠現象的民眾,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此外,因失眠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處方用藥為宜。

疲倦嗎?小心成為亞健康一族!

疲倦嗎?小心成為亞健康一族!#頭暈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針對十萬人次受檢者的健診記錄中發現,近8成民眾均有亞健康症狀出現,如果你有以下七大亞健康症狀,就要特別注意。七大亞健康症狀分別1.疲倦/精神不濟、2.睡眠品質不良、3.頭痛/頭暈、4.消化道(胃/腸)不適 、5.胸悶/呼吸不順、6.過敏/鼻炎/咳嗽、7.肌肉酸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40多歲的王小姐,長期以來一直有過敏、易疲累的困擾,平日外出逛街才半小時,身體累積的疲憊感就像經過激烈運動一樣,可是透過各項檢查,卻一直找不出造成身體不適的原因,也苦於無法改善。許多民眾都有類似王小姐的情況產生,但由於還稱不上嚴重疾病,因此常常加以忽視,殊不知身體器官功能已出現問題,長久累積中造成慢性疾病形成。由於一般民眾多認為,沒有生病就等於健康,像疲倦、頭痛等症狀,只要適度休息就會好轉,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且過去的醫學觀念裡多偏重疾病的治療,故健康檢查都只在乎提早幫受檢者找出疾病徵兆,卻忘了症狀背後隱含著個人心理、生活習慣等問題。然而健康與每個人基因、目前生理狀況、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因此健康檢查應由各種面向去了解每位受檢者「個別化」的問題,在疾病形成前便及早針對治病因子進行改善,徹底落實預防。為了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針對個人的生活習慣進行調整,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引入國外風行已久的預防醫學新思維,成立聯欣診所,以「全人觀點」為中心,創新業界推出「Pr FIN個人化健康資產管理VIP專有照護」服務,由「預防、專業、身體功能、整合、營養」五大元素結合,幫助民眾從生活中落實健康。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醫師提醒民眾:「健康與每個人基因、目前生理狀況、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故健康檢查應從全人的角度出發,由各種面向去了解每位受檢者「個別化」的問題,而非只是疾病的篩檢。真正的預防醫學目的是不要發生疾病,最好方式就是從前端的健康管理及保養做起,整合個人所有關係健康的資訊,才能達到健康管理的最佳效果。

平衡石脫落,造成頭暈頭痛

平衡石脫落,造成頭暈頭痛#頭暈

人類的內耳分為兩部份。一部份負責聽聲音、一部份負責平衡的維持。內耳的壁上附著許多非常細小的平衡石,這些平衡石可以幫助我們感覺直線加速及減速的動作。平衡石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從內耳的壁上脫落,當病人轉頭或改變姿勢時,這些脫落的平衡石就會撞擊到旁邊的平衡器官而造成病人頭暈。容易誘發頭暈的姿勢改變包括躺下、起床、床上翻身、身體前彎、頭往後仰及突然轉頭。造成內耳平衡石脫落的常見原因為頭部外傷、內耳發炎後、老化……等,但仍有許多病人原因不明。 頭暈時,儘可能臥床休息,不要下床走動。下床前採漸進式下床,即先坐於床沿等不暈才可走動。走動時,注意行動不要跌倒。▲若有頭部外傷時,請立即送醫並注意下列事項:(1)意識漸趨不清    (2)大量嘔吐  (3)手腳或嘴角抽筋(4)一邊手腳比較軟弱(漸趨癱瘓)    (5)劇烈頭痛           (6)呼吸困難   (7)頭暈狀況加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