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

婦人頭暈刮痧後 竟無法走路險癱瘓

婦人頭暈刮痧後 竟無法走路險癱瘓#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60歲廖女士,在一年前時車禍傷到頸部,當時醫生告訴她,椎間盤突出建議要開刀,但因為害怕手術風險所以拒絕,原以為回家後復健就可以讓症狀緩解。不料有次到田裡工作時突然頭暈,回家由媳婦刮痧及推拿後竟無法行走,當時還以為自己是中風,家屬緊急送往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頸椎部位椎間盤突出合併頸椎硬脊膜上出血,讓婦人差點癱瘓。椎間盤突出未處理 合併頸椎硬脊膜出血恐癱瘓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表示,廖女士的頸椎硬脊膜出血,加上之前未處理的椎間盤突出問題,讓神經壓迫更加嚴重,使得病情急驅直下。在進行緊急手術時,先從頸椎後方將硬脊膜出血造成壓迫的血塊清除,再從頸椎前方切除突出的椎間盤,置入融合器加以固定,一次手術解決兩個問題,若沒有緊急開刀處理,可能會造成永久四肢癱瘓,嚴重時則會有生命危險。術後認真復健 她已可以不再仰賴助行器而在術後廖女士表示,當手術後轉到普通病房時,雙腳及左手已經可以微微的動了,讓她相當滿足,只不過回想起當時的病痛,就算打了3次止痛針也沒用,那種痛起來就像骨癌一樣,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好像整個神經都緊縮起來,像是有針在刺骨頭一樣,從小到大也沒這麼痛過。除此之外,她在認真的復健之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可以不依賴助行器的情形下行走,甚至行動自如的騎著腳踏車,現在的她很珍惜這搶救回來的新生活。

多發性骨髓瘤 標靶藥物存活期超過5至7年

多發性骨髓瘤 標靶藥物存活期超過5至7年#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52歲的阿枝(化名),2年前因不明原因骨頭痠痛、貧血、全身水腫,同時腎功能異常,就醫經過骨髓檢查後,發現阿枝罹患一種名為「多發性骨髓瘤」的癌症,醫師給予口服藥物及標靶藥物注射治療4個月後,目前疾病已逐漸獲得控制。多發性骨髓瘤使骨髓製造過多單株抗體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典錕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骨髓內造血細胞的癌症,一旦正常的骨髓造血細胞空間被癌變的骨髓瘤細胞佔據和影響,會造成貧血,進而產生頭暈、臉色蒼白和運動無力及喘氣。由於骨髓瘤細胞會分泌大量不正常單株抗體,造成蝕骨性病灶,病患容易骨折;也因為血液中有過多從骨髓釋放出的鈣離子,會引起高血鈣問題。若單株抗體過多,更可能傷害腎臟,嚴重會引起腎衰竭。腎功能出問題、骨頭痠痛、頭暈 皆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事實上,多發性骨髓瘤分泌大量的單株抗體而使得血液變濃稠,引起血液黏稠度過高症候群,所以病患容易有頭暈、手腳麻木、缺氧,甚至腦中風的可能。而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就診時,通常是因腎臟出問題、骨頭痠痛、頭暈、貧血、手腳麻木、抵抗力變差等狀況,經轉診做骨髓切片檢查後,才會被診斷出來。標靶藥物問世 多發性骨髓瘤存活期超過5至7年以治療的角度來看,李典錕醫師說明,10~20年前是以化學治療為主,存活期約為3年;後來自體骨髓移殖出現,讓存活期延長到5年以上。近年來隨著標靶藥物(Bortezomib)問世後,該藥物可以使癌細胞傳遞路徑蛋白質的代謝改變,抑制癌細胞生長,讓病患的存活期延長到5至7年。研究指出,標靶藥物目前發現的副作用是周邊神經病變、帶狀泡疹復發、血球低下的問題,相較於傳統的化療,標靶藥物副作用明顯較少。由於副作用較少,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完成療程。醫師解釋,目前健保給付共8個療程,大約高達9成的病患都可以完成療程,剩下一成沒有完成的原因多半是中途改採用民俗療法。李典錕醫師鼓勵病患治療應持之以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52歲婦人標靶藥物治療後4個月 目前骨髓已找不到癌細胞診間就碰過一名52歲的婦人,因腎功能不佳,伴隨全身水腫、骨頭痠痛問題,轉診到血液腫瘤科後,才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經過半年的口服藥物及皮下注射標靶藥物治療,至今超過2年,這位婦人的骨髓檢查已看不到癌細胞,同時血液也沒有出現單株抗體,這個案的治療成效是完全緩解。李典錕醫師表示,以過去的化療或骨髓移植等治療,病患存活期約為3至5年,然而,標靶藥物可以特異性的阻斷癌細胞生長的機制,平均讓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存活期超過5至7年,不管是副作用的降低,或是存活期的延長,讓病患應更有信心。同時也相信未來科技的進步,會有比現在治療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呼籲病患要有希望,千萬不可放棄。

真的「無腦」!女子頭暈送醫檢查 竟發現天生沒小腦

真的「無腦」!女子頭暈送醫檢查 竟發現天生沒小腦#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有沒有腦阿!這是許多民眾罵人的台詞,但中國大陸,竟然就出現了一位真的「無腦」的二十四歲女子,日前,這名住在山東的女子,因為嚴重頭暈以及噁心,到醫院就診後,經電腦斷層掃描一檢查,赫然發現,女子小腦部位一片黑暗,原來是天生就沒有小腦,讓醫護人員都驚訝不已。沒小腦 很少人能活到二十四歲根據外媒報導,這名女子日前出現頭暈嘔吐症狀,遂到醫院就診,在診間,女子向醫師說明她平日時常走路不穩,容易跌倒,母親也在旁補充,她到六歲時,甚至還不太會說話,七歲才會走路。醫師聽完後,讓女子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掃瞄,不料這報告一出來,讓醫師目瞪口呆,因為女子沒有小腦,而小腦掌控肢體平衡、語言能力、以及運動等等,常人若小腦有問題,往往會有嚴重性的運動障礙。雖過去也有嬰兒一出生,就沒有小腦的案例,但也都活不久,而這名女子沒小腦,還可以活到二十四歲,的確令人大感震驚,醫師研判,可能致大腦的其他部位,來代替小腦的功能,所以女子才可正常生活。

頭暈又健忘為警訊 頸動脈狹窄恐失智

頭暈又健忘為警訊 頸動脈狹窄恐失智#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65歲的何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但近一年來開始出現頭暈及健忘情形,常常出了門忘記帶鑰匙,經過輾轉求診檢查後,發現右側內頸動脈有80%嚴重狹窄,但尚未出現中風現象。後來,在醫院的建議,接受了頸動脈的支架擴張置放術合併積極的藥物治療,頭暈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測驗結果也顯示短期記憶力及視覺空間表現力都有部份進步。沒有中風現象 仍會罹患失智症臺北榮總神經內科李怡慧醫師表示,頸動脈是負責供應大腦血流最重要的大血管,若出現70%以上的頸動脈狹窄程度的話,就容易發生動脈斑塊的剝落或腦供血不足,造成同側下游的缺血性腦中風。即使沒有出現中風現象,但嚴重的頸動脈狹窄,會損傷大腦白質徑路的連結,進而造成暈眩、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且在臨床研究也指出,有多數病人出現認知功能的退化,但他們的腦部磁振造影卻沒有異常發現,而這種血管性失智症僅次於阿兹海默失智症,是高居第二常見的失智症病因,但不同於神經退化性的阿茲海默失智症,血管性認知障礙可以早期預防治療。若出現頭暈、記憶力明顯退化 應盡速就醫檢查根據臺北榮總和陽明大學腦科學中心共同合作,長期追蹤嚴重顱外頸動脈狹窄的民眾,結果發現有4成尚未發生過腦中風或暫時性缺血症狀的患者,已有輕度認知障礙,且透過檢查後更發現,不同於阿茲海默失智症,這類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病變位置並不起源於記憶中樞的海馬回,而是在廣泛的額頂葉腦白質出現微結構和功能性連結斷裂。因此,建議有血管性危險因子的民眾,若出現頭暈或記憶力明顯退化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避免更加嚴重。李怡慧醫師表示,透過腦血管超音波可快速診斷頸動脈狹窄,若是輕度狹窄以抗血栓的藥物治療為主,而嚴重頸動脈狹窄達70%以上則考慮接受介入性治療。

司機頭暈腳軟非過勞 竟是血癌作祟

司機頭暈腳軟非過勞 竟是血癌作祟#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65歲蕭先生是一名遊覽車司機,2年前某天晚上收班停好車,準備返家時,忽然感到一陣暈眩、軟腳癱坐在地,緊急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白血球指數竟高達4萬多,才知道身體不適並非自己開車太勞累,而是慢性淋巴球白血病導致。蕭先生表示,開車35年來身體情況一向良好,過去曾帶旅行團、連續8天全台跑透透都不成問題,空閒之餘自己也會做些運動,直到某天意外昏倒,檢查確診為罹患慢性淋巴球白血病時,心裡相當震驚。血癌早期不易發現 健檢現形台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邱宗傑醫師也表示,慢性淋巴球白血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發現,蕭先生的情況是因為白血球太高,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才會有頭暈腳軟的情況發生;所幸蕭先生發現的早,並積極展開治療,目前白血球指數控制良好,病情相當穩定。邱宗傑醫師進一步說明,因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容易輕忽,通常大部分的病患都是透過健檢常規抽血檢查發現;但統計指出,18歲以上民眾,一年僅26%做過健康檢查、比率低,呼籲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及65歲以上、每年,皆可免費健檢一次,醫師提醒可多利用機會,照顧自身健康。

頭暈、走路不穩別忽視 恐是腦中風症狀

頭暈、走路不穩別忽視 恐是腦中風症狀#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冷是腦中風好發的時節。據101年統計,腦血管疾病仍居全國前十大死因第三位,也是造成成年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曾瑞昌醫師表示,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或半側肢體無力麻木,是腦中風較常見的症狀,而有些症狀因較不嚴重,例如頭暈和走路不穩,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提醒中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臟病的病人要特別注意。53 歲男性,有糖尿病和高血脂病史,工作繁忙少運動,愛吃零食,偶爾有頭暈現象。某日覺得頭暈、步態不穩、視力模糊,手不靈活。到醫院檢查發現,右大腦梗塞性中風和右頸動脈嚴重狹窄,所幸透過腦中風中心團隊近三週積極治療,再經藥物和復健追蹤治療,狀況已改善許多。把握三個月黃金治療期  減少中風後遺症曾瑞昌醫師表示,現正處於天冷中風好發季節,中年又有三高者,平日一定要服藥控制,補充適當水分,若有不明原因的頭暈、麻木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建議最好能到神經內科就診評估。也可藉由頸動脈超音波的檢查,早期發現是否有頸動脈狹窄問題,給予早期治療。也建議民眾若發生異常頭暈、步態不穩和全身無力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是否有中風的可能。台南市立醫院腦中風個管師蔡佳靜表示,對腦中風患者的照護,是非常需要跨部門合作,尤其要積極把握三個月復健的黃金時期治療期,除了面對患者與家屬間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溝通,告知相關中風危險因子、症狀、服藥遵從性的重要性外,也要給予不同的心理支持與鼓勵,以幫助患者復原,並預防中風復發。

老人頭暈?別慌!多半容易治療

老人頭暈?別慌!多半容易治療#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唉呦!我的頭今天好暈,女兒啊!帶你爸去一下醫院看一下病好不好?」,家中有老年人的民眾,是否時常會遇到長輩動不動就頭暈頭痛,甚至嚴重到會出現嘔吐的情況?老年人因為頭部的各種器官慢慢退化,使得原有的平衡失調,導致老年人時常出現頭痛症狀。成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威霆指出,在門診裡,我們常常見到年長者為各種眩暈的症狀所苦,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顯示,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最近一年內經歷過頭暈症狀到需要求診的比例是18~20%,對 7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頭暈更是最常抱怨的症狀之一;導致生活品質下降,跌倒的風險更有時造成殘廢、致命與昂貴的醫療花費,在漸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老年人眩暈的問題實有越來越加以重視的必要。為什麼老年人容易頭痛暈眩?他說明,眩暈的成因很多,一般可以粗分為周邊性眩暈(多為內耳或前庭功能障礙)、中樞性眩暈(腦幹或小腦病變)兩大類。老年人和年輕人眩暈的成因不同,往往和身體各系統的老化息息相關,我們的平衡系統很複雜,包括了內耳前庭系統、視覺提供空間訊息、本體感覺負責感受身體的姿勢與張力,並由小腦統合運作幫助我們維持正常的平衡感。然而隨著年紀增加,平衡系統各部分都會逐漸老化,加上老人家心血管功能也退化,並伴隨越來越多其他內科慢性疾病,加上許多藥物長期使用的副作用,這些潛在都可能導致眩暈或是慢性頭暈的產生。另外,眩暈其實是一個症狀,背後的診斷相當多,須找出確切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根據一項針對1200位70歲以上的眩暈病患所做的統計,高達40%的病患是「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俗稱為耳石脫落症,而其中只有4%是「梅尼爾氏症」,坊間普遍存在一個迷思是,只要暈都懷疑是罹患梅尼爾氏症,事實上梅尼爾氏症的病患是相對稀少。而一旦診斷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可以在診間簡單使用耳石復位術,很快的達到治療與緩解眩暈的效果,甚至不一定要服藥。最後,李威霆提醒,家中若有這樣頭暈困擾的長輩,需要格外提防跌倒的風險,藥物上需避免引起姿態性低血壓,配戴眼鏡矯正視力、改善安全的居家環境、裝設夜燈及扶手、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等等,以避免老人跌倒後可能引起更多嚴重的併發症。

一躺下就頭暈、想吐? 耳石症作祟!

一躺下就頭暈、想吐? 耳石症作祟!#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6歲李姓先生這半年來睡覺躺下去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天旋地轉的頭暈,而且會有噁心想嘔吐的感覺,症狀通常十幾秒就會好,不過因為常會發生,半年來斷斷續續在診所就診吃藥,卻都沒有辦法痊癒,因為擔心內耳或腦部長腫瘤或是出了什麼問題,而至醫院就診。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謝易倫表示,診斷為左側後半規管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因此幫他施行了左側後半規管的耳石復位術,一周後回診並無復發的現象。謝易倫解釋,內耳的平衡器官中有一種可以幫助感受姿勢改變的碳酸鈣結晶,又稱為耳石,「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起因就是耳石脫落到不正確的位置,所以又稱為耳石症;至於耳石脫落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頭部外傷的後遺症,也有可能是內耳感染發炎所引起的,或者是自然老化所造成的耳石脫落。當耳石脫落的患者的頭部有快速姿勢變換時候,會使耳石漂流於半規管的淋巴液中,進而造成半規管內淋巴液的不正常流動,接著引發前庭神經訊息傳遞至中樞,最後中樞會將這些訊息解讀為頭部有一快速的動作,但在此時由視覺傳來的訊息卻與前庭訊息不一致的情形,因而引發一連串頭暈、眩暈、噁心、想吐等症狀。也因此「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有幾個特點,例如與頭部位置的改變有關(頭部位置改變後約經1到5秒的潛伏期才出現厲害的眩暈,持續約數秒至30秒,很少超過1分鐘。)、通常伴隨厲害的噁心,甚至嘔吐、眩暈會有疲乏性,也就是連續多次刺激眩暈會消失,但休息後再刺激,則眩暈又出現、眩暈發作時不會伴隨有聽力變化、無中樞神經症狀。謝易倫表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本身是一種良性自限型的疾病,大部分病人都會自己不藥而癒,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這類患者,長期受到姿勢改變時的眩暈影響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這類患者通常對藥物的反應不佳,而學理上只需將耳石由半規管內移出,這個病就會不藥而癒。謝易倫建議民眾,一旦有頭暈或眩暈的困擾,詳細記錄自己的病程以及伴隨的症狀再來與醫師討論,會更容易得到正確的診斷;對「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患者來說,耳石復位術是最佳的治療方式,而不是藥物。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建議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進行耳石復位術,往往會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