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包皮

包皮該不該割?醫師建議:10歲後

包皮該不該割?醫師建議:10歲後#割包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泌尿科門診,常會遇到年輕的父母親帶著幼兒求診,因為在學校的健康檢查說,有包皮過長或是包莖現象,及詢問是否需要割包皮嗎?但近年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宣布並不鼓勵嬰兒一出生就割包皮。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其實包皮對龜頭有保護作用,而且幾乎每一位嬰兒及幼兒包皮與龜頭多少都有沾黏的現象,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也無法將整個龜頭及冠狀溝露出。但等長大些,約到了3~5歲就開始可以嘗試將包皮往下拉,試著露出龜頭及冠狀溝,以便清洗,避免包皮垢的堆積及發炎。到了約10歲左右, 若包皮開口太小也就是包莖的現象,或是包皮真的太長,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時,這時,泌尿科醫師可能就會建議是否考慮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其實割包皮與否,各有優缺點:1.較易清潔,減少包皮或龜頭感染機會。2.可以降低陰莖癌、配偶子宮頸癌的機會。3.對於讓龜頭較不敏感,增強性能力及持久方面,這一點倒是沒有定論。4.對於預防性病及愛滋的感染,也是毫無助益。但是門診中倒是有些病患因為割了包皮後,主觀地認為陰莖及龜頭變大了,也較有自信,但醫學上並無此定論。5.割完包皮,日後若陰莖外傷或是尿道下裂,就少了手術重建的材料。蔡秉儒醫師說,確實需要割包皮的病患,一般建議約在10歲左右再執行,避免因年齡太小,得承受全身麻醉的風險,並且易造成幼小心靈的創傷與恐懼。但實際情況仍建議在門診與醫師充份溝通與了解後,再行決定。

割包皮增性能力助持久?醫學無定論

割包皮增性能力助持久?醫學無定論#割包皮

到底包皮該不該割?高雄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其實包皮對龜頭有保護作用,而且幾乎每一位嬰兒及幼兒包皮與龜頭多少都有沾黏的現象,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也無法將整個龜頭及冠狀溝露出。但等長大些,約到了3~5歲就開始可以嘗試將包皮往下拉,試著露出龜頭及冠狀溝,以便清洗,避免包皮垢的堆積及發炎。(圖:取自署立南投醫院)蔡秉儒醫師說,到了約10歲左右,若包皮開口太小也就是包莖的現象,或是包皮真的太長,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時,這時,泌尿科醫師可能就會建議是否考慮接受包皮環切手術。蔡秉儒醫師指出,割包皮有一些優點:1.較易清潔,減少包皮或龜頭感染機會。2.可以降低陰莖癌、配偶子宮頸癌的機會。3.但對於讓龜頭較不敏感,增強性能力及持久方面,這一點倒是沒有定論。4.對於預防性病及愛滋的感染,也是毫無助益。但是門診中倒是有些病患因為割了包皮後,主觀地認為陰莖及龜頭變大了,也較有自信,但醫學上並無此定論。

鼓勵男性「割包皮」 防治愛滋會有成效

鼓勵男性「割包皮」 防治愛滋會有成效#割包皮

割包皮好處多多,不但可以降低泌尿道發炎的機率,同時減少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機率,最新研究指出,男性割包皮也可以預防感染愛滋病毒(HIV)。這項研究在羅馬舉辦的世界愛滋論壇上發表,指出鼓勵非洲男性割包皮以預防愛滋病毒的計畫出現成效。

兒童包莖可不割包皮嗎?

兒童包莖可不割包皮嗎?#割包皮

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中,割包皮是一種儀式,早在埃及壁畫中便可看到割包皮的圖相。在非洲許多民族中,割包皮更是每個男童不可避免的成年禮。一位以色列醫師說,依猶太習俗,嬰兒出生後第八天,皆由教士拉比為他行割禮,成為上帝的選民;反而醫師幾乎都沒有執行過割包皮手術。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猶太人移居美國,同時也將新生兒割包皮的觀念帶到了美國;反而造就了新生兒割包皮的風潮。又隨著戰後美國世界影響力的擴張及國人赴美進修人數增加,割包皮在台灣也成為了流行。但對父母親來說,一想到家中的男童,最常考慮的問題就是「究竟該不該割包皮呢」?為恭紀念醫院小兒外科朱志純醫師解釋,「包莖」是專指男性陰莖前端包於龜頭外面的皮開口窄小,使得將包皮向後拉時仍不能將龜頭露出而言。「包皮」原有保護陰莖龜頭的作用,在平時,龜頭應包在包皮內,在勃起時因陰莖變長,而將龜頭露出;但如包皮開口太窄,或因曾發炎而引起結疤,則成為包莖。包莖因為有包皮將龜頭完全包在內,所以包皮內的腺體分泌物及尿垢等容易堆積在包皮內,造成感染及刺激,嚴重的更可能造成化膿性的感染及結疤,甚至造成排尿時包皮如氣球般膨脹或勃起困難等,不但龜頭不能露出,無法清洗,也容易藏污納垢,則應積極的予以治療。朱志純醫師表示,對三歲以下的兒童,包莖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併發感染或排尿阻塞,是不須要治療的;但對大於三歲的男孩來說,如果包皮仍不能被拉退後而露出龜頭,就不能再視為正常,而須要積極治療了。在傳統上,治療包莖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手術,因為手術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龜頭後方,以環形切口將多餘的包皮完全或部分切除,所以一般皆以包皮環切術(circumcision)或割包皮來稱呼這一項手術。 其實,包皮環切術是一項十分古老的手術;因其不但分布廣,且除了用金屬刀具以外,近代仍有些部落以石刀來進行這項手術,這可能意味著這項手術可能溯源至鐵器時代以前。這項手術代表傳統或宗教儀式的意味很重,如有些回教徒在結婚前執行手術,猶太男嬰於出生後第八天進行手術;有時也代表著成年禮或團體認同,如成年禮等等,而於青春期前、青春期、及結婚後等時間進行。除了上述的理由以外,割包皮在醫療上也有一席之地,因為在手術後不再有包皮將龜頭包住,於是局部清洗及衛生照顧便成為很容易的事情了。從生理觀來看,包皮環切術切除了包在陰莖龜頭上的包皮,使龜頭露出、容易清洗,也能保持衛生,使包皮垢不易堆積造成發炎或發出異味。在美國,曾推行新生兒包皮環切術,但近年來己漸漸減少;美國兒科醫學會也呼籲民眾不必為男童行預防性的包皮環切術,因為割包皮的好處,只要能加強個人衛生教育,注意局部清洗,也可達到。話雖如此,但對許多兒童來說,包莖情況很普遍,往往包皮根本不能被拉退而露出龜頭,而讓維持清潔成為空話,父母親們也只能求助於外科醫師,希望能以包皮環切術來解決問題。朱志純醫師指出,其實以醫療上的理由來說,有必要行包皮環切術的男童比率不到百分之一,其餘皆是因為方便清洗、避免感染、及性行為持久等理由而要求醫師為其行手術。的確,曾接受包皮環切術的男性得到泌尿道感染的機會遠較未割包皮者為低,但是只要能注意個人衛生、每日清洗,則沒有太大的差別;在性行為方面,更是臆測之說並無根據。而包皮上特有的腺體對龜頭有保護的作用,能減少感染的機會,一旦切除包皮,也就永久喪失了這項保護。再說兒童接受包皮環切術與成人不同。一來兒童心理尚未成熟,不能配合手術,所以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二來,手術後局部傷口照顧不易,換藥對兒童來說也容易造成驚恐,對兒童、親屬及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件殘忍的事;手術後也可能有出血、腫大、疼痛、傷口發炎等併發症,也可能因結疤,形成續發性包莖等情況,所以近年來,除非必要,醫師也不太積極為患者進行包皮環切手術了。朱志純醫師表示,在他多年的臨床經驗下,發現將包莖的治療從手術改成用外用藥膏,結果效果很好(該結果發表於1999年的泌尿醫學雜誌(Journal of Urology))。類固醇軟膏,是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對皮膚抗發炎作用及減少疤痕的作用已廣為醫界所知,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它也是治療兒童包莖的最佳用藥。朱志純醫師說,只要將藥膏適當地塗抹在包莖處,大約一週左右便有很好的效果,窄縮的包皮會漸漸放鬆,龜頭也就可露出了。局部藥膏治療對包莖的治療效極佳,正如一般使用類固醇藥物一般,也有它的限制,即在包皮急性發炎期間或局部有開放性傷口時皆不宜使用。另外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副作用發生,但是也一定要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當然,在部分群體中,因為傳統儀式或團體認同的理由而必須接受包皮環切術的,自然不可避免,但是對於為了保持個人衛生及患有併發症的病理性包莖患者,則是可免則免,畢竟能以非手術的方法到達相同的目的,父母也不一定要讓孩子接受一刀之苦。

包皮幾歲該割?

包皮幾歲該割?#割包皮

包皮是有作用的,是給小男孩(主要是仍未有性生活)保護龜頭的,原來幼童的龜頭組織,非常纖細,經不起尿布或內褲的磨擦,很容易破損受傷,必須加以覆蓋。基本上絕大多數的歐洲人,都沒有割包皮的習俗。最理想的包皮,最好是平常全部覆蓋,保護龜頭,洗澡時又可以全部翻開,方便清洗內部,「可收可放」。如果翻不開就無法清洗,龜頭後方有一個環狀的冠狀溝,那裡有許多的皮脂腺,經常分泌一些油性物質,來滋潤皮膚,萬一包皮蓋得太緊,「皮油」排不出來,有時候會凝固結塊,囤積在包皮之下、龜頭之上的空間,並且會不斷擴大,它們發生的位置不一定,從包皮表面看下去是白白黃黃的一坨,摸起來有點厚度,通常是圓形或隋圓形,我們稱之謂包皮垢,這些囤積物通常不會妨礙健康,但有時候小孩會覺得癢,三不五時用手抓一抓,很容易會引起包皮的發炎。泌尿科診所 陳偉寶醫師指出小孩的包皮炎是指急性發炎,通常孩子會感覺痛或癢。通常小孩不會主動地告知父母親,但卻變成經常跑廁所,好像非常頻尿。提供一個小撇步,大家可以觀察小孩子,在看平日愛看的電視節目,例如卡通片時,如果看一半也忍不住跑廁所的,就是「有事」,如果可以等到廣告或節目完畢才起來的,通常「沒事」。在幫小孩洗澡時,可以順道檢查,如果包皮有局部「翻紅」,或水腫、或化膿、就交給醫師處理吧!包皮很薄,很有彈性,單純的包皮,無論多緊多鬆,都不會妨礙生殖器的發育,更不可能影響身體發育,現代醫學的主流觀點,小孩的包皮,儘可能不割,等到青春期再按個案考量,萬一包皮真的太緊,又三不五時發炎,可以先試用藥膏塗擦,通常可以有效地鬆開包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