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減重手術後 5飲食習慣一定要注意

減重手術後 5飲食習慣一定要注意#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本身已經有肥胖問題的人,要改變飲食習慣,其實並不容易;特別是那些習慣用暴飲暴食紓解壓力的人,對食物更是沒有抵抗力。這時,透過減重手術改變胃腸道結構或是容積,便提供了改變飲食習慣的契機。從事減重手術後,病人必須讓自己的飲食習慣符合以下幾個原則:1) 進食速度必須放慢/手術會改變食量,以前可以吃兩個便當的人,術後可能吃不到半個便當就有飽足感,那是因為胃容量變小了。如果進食速度太快,容易導致噁心、暈眩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一定要放慢進食速度,最好每次有30分鐘的用餐時間。2) 少量多餐/因手術後食量變小,通常很自然就會調整為少量多餐。不過,即使是「少量」,「吃什麼」還是很重要,如果病人還是選擇高熱量的食物,減重效果就會不夠理想。3) 充分咀嚼食物/手術之後,大塊食物會讓病人的腸胃很不舒服,因此,隨著進食速度放慢,吃東西也一定要充分咀嚼,才能下嚥。4) 避免多油、多糖食物,補充高蛋白食物/病友術後還是吃高熱量的多油、多糖食物,除了會帶來腸胃的不適,也會影響減重效果;因此,必須遠離這一類食物,而高蛋白食物有助於身體的修復,可以適量補充。5) 補充綜合維他命/進行減重手術後,會影響腸道對於營養素的吸收,為避免微量營養素不足,必須定期補充綜合維他命。我常跟病人說,減重手術是一種改造和重建的工程,醫師能做的是,幫你改造和重建你的胃腸道系統,而病人本身也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如果術後在飲食上依然故我,可能達不到預期中的手術成效。果汁、湯品熱量高,也要節制像有的病人術後回診,就向我抱怨:「醫師,我明明食量變小了,為什麼體重還是掉得這麼慢?」經過我仔細詢問,發現問題還是出現在病人的飲食習慣上。比方說,因為術後無法吃進太多食物,可是還是愛吃,於是就轉換食物攝取的方式,把固體變成液體,喝很多果汁、湯品。這些雖然是液體,但是果汁含糖量高,湯品更是高熱量食物,食量看似變小,但還是攝取了很多熱量,難怪體重不太容易降下來。病人在術後透視覺滿足轉化口腹之慾因此,病人做完減重手術後,必須徹底改變心態,不再透過食物紓壓和滿足,才能夠有效減肥。病人在術後,變得愛看食譜、烹飪節目,透過視覺上的滿足,轉化口腹之慾,有助於減輕他們對食物的依賴。如果長期的飲食習慣實在沒有辦法更改,有時候我會安排病人接受心理師的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課程與訓練,讓他們重新塑造好的飲食習慣。(本文摘自/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天下文化) 

別輕忽另類過敏原 陽光也可能是兇手

別輕忽另類過敏原 陽光也可能是兇手#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遠離過敏原,當然是避免發生過敏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相信每個人不會不知道。但知道不代表做得到,過敏原充斥在日常生活當中,除非有辦法遠離地球,否則真的比登天還難!過敏原也可能是無實體的誘導因子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所面對的過敏原其實不光是具體存在的「物質」,同時一些無實體的誘導因子(Inducible factors)也會刺激身體,引發過敏反應,像是溫度、濕度、陽光(紫外線),以及生理壓力,諸如疾病、精神(認知)等,容易受到忽略。好比季節性過敏,除了因為花粉之外,溫度變化也是造成許多惱人過敏的原因,早晚溫差導致許多學童鼻子喉嚨不適。濕度改變也使許多患有皮膚疹的人一夜難眠、關節炎發作,導致活動不便。有些人一旦待在陽光下許久,全身就像熟透的蝦子,「光過敏」讓他們無法享受日曬的溫暖。另外,壓力刺激會引起免疫功能障礙,讓原本可以承受刺激的身體變得不堪一擊,過敏症狀也因此爆發,例如有些人一緊張就肚子痛,甚至腹瀉。情緒反應也可能導致身體發炎精神認知與壓力具有相關性,有些人因為過去的負面經歷,或是莫名的心理印記,對特定的名詞感到壓力,於是引發類似過敏的反應出現,這類的「過敏」有些可以透過教育學習的方式改善治療。感情刺激也是造成生理壓力的條件,由感情刺激所引發的情緒反應,也會導致身體的臨床症狀,例如憤怒使身體發炎,而發炎正是過敏的主要表現方式之一。談到壓力就不免需要多做一些解釋,壓力會使身體過敏反應延續不止,有時治療過敏症狀要將生理壓力與外在過敏原同時處理,才能真正見效。生理壓力可能削弱免疫功能舉例來說,當你因為無意間接觸花粉,引起鼻腔及氣管過敏發作,原本離開當下的環境,應該就能恢復,然而可能因為經常熬夜工作,以至於生理壓力削弱了免疫功能,原本已經蠢蠢欲動的發炎症狀,在花粉的推波助瀾之下爆發,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因而讓身體過敏無止境的延續。這時,如果不能將睡眠不足的壓力一起排除,那麼就可能讓健康徹底崩潰。壓力或許不能說是一種過敏原,但它無疑是一種過敏的誘導因子。壓力無法被肉眼診斷,也可能被患者有意或無意的隱藏,因此醫師往往比較優先篩檢「外源性因子」,不得已之下,只好習慣性地忽略「內源性因子」。加上因為檢視壓力對生理功能的影響,必須透過進階的實驗室分析,需要額外花費,一般醫師不會當作例行措施。當然倘若願意,建議可以主動要求醫師施行進一步的分析,對於過敏的治療效果,肯定會有加分作用。(本文摘自/自體免疫排毒有方:養好抗過敏體質100道中西營養食療/博思智庫)

精神病照顧者壓力大 醫:應適時求助

精神病照顧者壓力大 醫:應適時求助#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高雄發生弒親案,一名長期照顧精神障礙妹妹的男子,因口角爭議,加上不堪長年照顧壓力失手殺害妹妹。醫師表示,面對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的照顧壓力不亞於病人本身,家屬應適時求助,才不會發生憾事。患者認知功能退化 家屬須面對雙重壓力南投醫院身心科主任陳致遠表示,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病情的不穩,出現認知功能退化、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等狀態,家屬是主要照顧者。常言道,久病無孝子,更何況是兄弟姊妹,經常須面臨經濟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在經濟上,因患者須家屬協助生活照顧,使得照顧者無法出去工作而失去經濟能力,在生活上,因患者易受精神症狀干擾,易與家人衝突,照顧者也因此可能有情緒起伏,長久下來,兩方身心靈疲憊。家屬應適時尋求資源、精神科的協助陳致遠主任建議,家人需要合作分擔照顧病患的工作,適時尋求醫院、社區復健中心、精神護理之家等機構提供資源協助,如醫療照顧、工作復健及護理照顧等。適時休息和喘息,才能使自己心理和身體健康,避免因照顧病患而身體和心理過勞。若有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建議家屬仍須尋求精神科醫療團隊的協助。

「嘮叨」不是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發洩

「嘮叨」不是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發洩#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父母們嘮叨的原因,通常有以下3種:讓孩子變得更好、不使用暴力、紓解壓力。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讓孩子變得更好」,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假如不是因為關心,也就不必嘮叨。父母撈叨能輕易得到教育效果第2個原因則是可以「不使用暴力」。父母在體罰孩子之前先嘮叨,假如孩子還是不聽話,才會動用棍子。此外,「嘮叨」也是讓父母或老師不需使用體罰,也能輕易得到教育效果的方法。然而,「消除壓力」這個理由,也許會令你疑惑。父母一定會認為「我怎麼可能會為了紓解壓力而嘮叨呢?」實際詢問家長們,他們多半會義正嚴詞地回答:「我從來沒有因為這種理由而對孩子嘮叨。」然而,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事實,即使知道也會否認,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是因為第3個理由。愛嘮叨的父母中 很多人都是自制力不足仔細觀察某些老師,偶爾也會看見他們對孩子發脾氣來紓解壓力。當然,這些老師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就連接受過專業教育訓練的老師都會犯這種錯,更別說是父母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其實,這是出自人類的本性。所有的動物在征服比自己弱的對象時,都會得到快感,被自己征服之後,對方就會採取「服從」的行為;人類也是一樣,只要體驗過一次這種征服的快感,就很難克制自己,因此,愛嘮叨的父母中,很多人都是自制力不足。「嘮叨」不等於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的情緒發洩父母生氣、嘮叨,都會讓孩子畏懼;當父母看到孩子害怕的模樣,感受到快感、進而消除壓力;換句話說,就是對孩子發洩。但是,父母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心態,還誤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希望孩子更好,所以才會嘮叨;他們甚至會認為自己嘮叨的行為,比體罰孩子更有人性。最後,他們認定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會一直嘮叨。此外,在愛嘮叨的父母眼中,他們覺得身邊還有比自己更愛嘮叨的父母,認為自己比他們好一點,對此感到安慰;還有人會認為「不嘮叨的父母,就是不關心孩子」。然而,「嘮叨」會讓人上癮,當父母的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孩子嘮叨,藉此紓解壓力。父母為了消除自己的壓力,會不停的嘮叨;但是到達這種狀態時,父母就會無法停止嘮叨。結果,父母的行為影響了子女,孩子會無意識地學習父母的語氣、表情、走路方式等。常聽嘮叨長大的父母 多半也會變得愛碎碎唸請各位回想一下,小時候是否常在父母嘮叨的環境下成長呢?倘若是,就要更加小心。常聽嘮叨長大的父母,多半也會變得很愛碎碎唸;雖然自己非常討厭別人嘮叨,但是卻常做出對孩子嘮叨的矛盾行為。經歷過家暴的孩子,即使非常厭惡暴力,長大成人後卻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會對家人施暴,都是相同的道理。(本文摘自/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技巧/采實文化出版)

賀爾蒙害的 失眠人口女高男1.4倍

賀爾蒙害的 失眠人口女高男1.4倍#壓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亞洲有高達28%人口有失眠困擾,不論是入睡困難、淺眠都可以稱為失眠困擾。現代人壓力大,有睡眠問題的族群眾多,憂鬱症及焦慮症更是源自於此。女性失眠人口比男性高1.4倍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林敬恩表示,引發失眠症狀的原因很多,女性因荷爾蒙因素,失眠人口是男性的1.4倍,加上失眠是眾多身心疾病的源頭,如憂鬱症及焦慮症,因此更不該隨意忽視。林醫師提到「3個2倍」,失眠者易得憂鬱症機率高達2倍、失眠者易有焦慮症高達2倍、失眠者易有自殺傾向高達2倍,若一周失眠超過3次、持續超過1個月就是慢性失眠,應及早前往身心科就診,由醫師判定引起失眠的原因。健康法則:健康吃、安心睡、快樂動林敬恩醫師表示,台灣女性因身兼多重身分,1/5曾有憂鬱症發作的經驗,憂鬱症患者中,女性更高達男性的2倍,他強調「健康生活3法則:健康吃、安心睡、快樂動」才能有效預防憂鬱,維持身心健康:1) 健康吃/飲食影響情緒。腸道是第2個大腦,迷走神經相連顱腦和腸腦,應攝取含有「膳食纖維、蛋白質、多酚類、礦物質、超氧化歧異酶」的天然食材,讓妳越吃越快樂!2) 安心睡/睡得好心情好。睡眠可通過調節皮質醇,進而緩解情緒和行為,藉由攝取含有麩胺酸(GABA的前驅物)及礦物質(鈣/鎂/鋅)的天然食材,有效預防及舒緩失眠症況,讓妳越睡越開心!3) 快樂動/運動可增加腦內啡,讓身體感到幸福,降低不安情緒、抵抗憂鬱。每次運動以30分鐘、每週運動5次為基準。

食療之前 記得先了解身體過敏原!

食療之前 記得先了解身體過敏原!#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相同食物,了解自己的需求最重要。書店裡的醫療書籍區,擺滿許多以健康和飲食為主題的書。提升免疫力、預防老人痴呆症、抗老化、改善過敏、排解壓力、提高智力等,琳瑯滿目。飲食與健康,是人們永遠關心的課題,但是,我們不可能實踐所有書上提到的事情。而且,在思考如何用食物調理身體之前,應該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假如你是天生的過敏體質,應該先了解「過敏原」是什麼,再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書中提及的健康方法。知道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以及該物的英文名稱,便能幫助遠離導致過敏的物品。抑鬱失眠可適量攝取大豆日式料理大多是清淡的低熱量食物,脂肪與糖分含量較低,能夠預防肥胖。但是,鹽分含量比較高,會提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進而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此外,橄欖油或紅酒裡富含多酚,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不過,多酚對大多數人都有好處,唯獨不適用於有偏頭痛的人,因為多酚會使血管擴張,讓病症加劇。如果最近常感到抑鬱、不安,導致失眠,可以多吃富含「色胺酸」的大豆,改善失眠。不過,不能攝取過量,避免大豆中的蛋白質釋出過多熱量,導致痛風或肥胖。有些患者以為胺基酸飲料對身體很好,所以每天固定喝1公升。持續半年後,不但越來越胖,做健康檢查後,還發現自己有血糖過高的問題。因此,就算是再好的食物,也必須適合自己,才能發揮作用。書中的方法並非人人適用廣泛閱讀健康書籍是好事,但是,若只讀某位作者的著作,使用單一保健方法,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以「提高體溫法」來說,體溫升高能刺激代謝,讓血液循環,因此許多人開始吃生薑、辣椒等食物。雖然辣椒內含的「辣椒素」可以提高體溫、代謝率,並促進排汗,但是,也可能導致腹瀉,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因此,充分掌握自己的健檢數據與身體狀況,再從書中找出適合的健康法吧!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飲食攝取量也會隨著年齡與身心變化而有所不同,「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適合自己或強迫執行,都無法持續,還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健康」有時需要一點耐性,只要把「保持健康」變成習慣,就能長久維持。這樣吃最健康 「均衡飲食法」大公開1) 每天攝取均衡的肉類、蔬菜、魚類及水果。2) 別只吃冷盤食物,也要吃熱食。3) 無論是日式、西式、異國料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但不能偏食。4) 維他命雖然重要,卻不能過度依賴,請從食物中攝取必須的營養素。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就算是知名的健康食品,也可能因為體質不同而變成「毒藥」。了解自己是否對某物過敏,並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才是常保健康的良方。(本文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壓力大時 這樣吃才不會胖!

壓力大時 這樣吃才不會胖!#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會不會覺得每次壓力龐大時,總想吃一點甜食來放鬆緊張的情緒?人體處在壓力之中,大腦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它有一個正式學名叫做腎上腺皮質醇。當壓力大時,大腦會指示可體松去「應戰」,讓身體一直處於備戰狀態中,只要壓力一日不解除,身體就會一直不斷地釋放出可體松來應付壓力。壓力也是導致脂肪囤積的因素之一可體松大量分泌時,人會特別想要吃東西,這是因為可體松突然大量增加時,血清素會下降、也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當血清素下降時,除了會讓心情不好之外,也會讓人非常想要吃甜食、垃圾食物,也因為胰島素同時增加,使多餘的血糖合成為脂肪,更慘的是加速脂肪堆積在腹部,如此雙重效果之下,不變胖也不可能。所以,壓力也是導致脂肪囤積的因素之一。人體每一天在分泌可體松,會有一個波動週期:早上時段,可體松分泌較高;到了下午,可體松開始下降。這樣的波動其實與人類的演化有關係,早期原始人天一亮就要開始應付也睡醒的山禽猛獸,所以人體在早上會分泌大量的可體松來應戰,等到了傍晚時分,野獸們也要休息了,人類的警戒心也跟著放鬆下來,可體松自然也就不必分泌那麼多了,可體松在傍晚也準備收工了。可體松不正常分泌 就會出現掉髮、臉頰凹瘦、脂肪囤積而今科技文明發達的社會,人們現在雖然已經不必再像早期原始人一樣要對付猛獸的攻擊,但是現代人每天要面對的是龐大的工作、升學、經濟等重重壓力,可體松分泌同樣在白天達到高點,到了下午漸漸降低下來。而當我們現在覺得壓力大之時,總習慣靠喝咖啡來抒壓、提振精神,似乎不喝咖啡就無法專心工作;事實上,這對於減脂是很大的損害,因為咖啡很容易刺激可體松分泌,尤其是在下午時段,當可體松已經準備要收工了,卻在這個時候灌入大量咖啡,等於強迫可體松過度分泌,若長期讓可體松有不正常分泌,就會出現掉髮、臉頰凹瘦、脂肪囤積在腹部等情況,對於減肥一點用處都沒有。喝咖啡抒壓 反而刺激食慾雖然有很多醫學報告證實咖啡的優點,如具有抗氧化、防失智、減少結石的機會,或在運動前喝一杯黑咖啡,可增加脂肪燃燒速度等功效,但對於想要減脂減重的人來說,慎選喝咖啡的時間就會變得很重要了。所以,長期持續在壓力狀態下,建議喝咖啡最好在早上時段喝,或約下午三點以後就不要喝咖啡了。注意營養均衡就能夠穩定情緒和心情,降低壓力所帶來的堆積脂之副作用。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會建議不妨補充維生素C和鎂。鎂是代謝可體松非常重要的礦物質,以葵瓜子、南瓜子的含量最多。維生素C除了也可以代謝可體松之外,也會合成腎上腺素來抵抗壓力,請記得維生素C片最好要選擇無糖份的包裝,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我首推芭樂,芭樂實在是減輕壓力的絕佳水果,它的GI值(升糖指數)又低,價格又便宜,一年四季都有生產,是絕讚的減重水果。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學習如何適當釋放壓力,當感覺到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時,建議暫停手邊工作,出去走一走,放鬆一下心情,避免刺激到壓力荷爾蒙上升,產生想吃甜食的感覺。(本文摘自/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臉譜出版)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長期承受壓力 容易引發癌前症狀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有情緒異常者 恐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體虛失眠 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