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睡覺張口呼吸 全身疾病找上門

睡覺張口呼吸 全身疾病找上門#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遠離了哺乳類的正常體制。因此,產生了幾項對生物而言不盡合理的錯誤。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人類可以用口呼吸。哺乳類當中,能夠用口呼吸的就只有一歲以上的人類而已。這是約六百萬年前,人類為了學習語言所造成一種呼吸道構造上的缺陷。而這個缺陷為人體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習慣口呼吸容易口臭首先,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嘴巴就會張得開開地,呈現了一副呆滯鬆懈的表情。這樣的狀態在外觀上來看就不太雅觀。其次,口呼吸往往是導致口臭的原因。一般來說,唾液能讓口腔保持濕潤,但習慣口呼吸的人因為總是張著嘴巴,所以導致口中的唾液變得容易乾燥。也因此容易繁殖細菌,這就成了口臭的原因;再者,口呼吸也會對齒列造成影響。為什麼呢?人類在吞嚥食物時,原本是藉由緊閉嘴唇,讓口腔中的壓力低於外部壓力以進行吞嚥的動作。但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在進食時也必須用口呼吸,所以嘴唇根本無法緊閉。於是,為了讓口腔中的壓力降低,舌頭就會代替嘴唇阻擋住上下排牙齒間的縫隙。也就是說,上下排的牙齒和舌頭取代了本應由嘴唇負責的任務。牙齒可以耐重50~100公斤在這種狀況下,牙齒會承受一股好像舌頭推向前方的壓力。這種壓力大概有40~60公克重。而且形成了一種每天三餐都在持續加壓的狀態。或許各位會覺得就算有40~60公克重的力量加在牙齒上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這可就大錯特錯了!牙齒為了咬碎食物,在縱向(垂直)的耐壓能力的確很強,足足可以耐重50~100公斤。但另一方面,牙齒側向的耐重能力卻很脆弱。譬如,齒列矯正用的牙套施加在門牙上的壓力,只有20~70公克而已。這麼輕微的力道就足以改變齒列的位置了。以此類推,用口呼吸的人等同是持續好幾年都在進行暴牙的齒列矯正一樣。而且,還是施以比一般齒列矯正用牙套更強大的力量。睡覺時呼吸中止可能引發猝死而且,口呼吸與睡眠呼吸中止症(SAS,sleep apnea syndrome)有著密切的關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為睡覺時呼吸會中止、大聲打鼾等,也因為是心臟疾病、中風等容易引發猝死疾病的原因之一而廣為人知。此外,即便沒有嚴重至引發心臟疾病、中風等,也可能造成在行車當中因為突然覺得昏昏欲睡而引發重大的車禍事故等嚴重問題,而部份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推測也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最後,就如一開始就曾提及的,口呼吸也是引發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花粉症、癌症等現代社會特有的難病的原因之一。接下來就要說明不用鼻呼吸而以口呼吸為什麼會引發這些疾病。口呼吸會導致口內細菌環繞全身只要瞭解疾病的「根源」,治療方法就全都一樣,凡疾病必有因。哺乳動物就是因為遵循生命的規則,所以脊椎動物的進化才能綿延不斷地持續了近五億年之久。人類因為在六百年前學會了語言,所以喪失了身為哺乳動物最重要的一項構造,那就是從鼻孔經過鼻腔深入後鼻胭腔的氣管再深入到肺部的連續性構造。生命中最重要的運動就是呼吸。無論何時都必須完全確保呼吸的暢通,這是哺乳動物生命的規則;然而,在說話或睡覺時用「口呼吸」的話,喉嚨溫度下降,結果就會導致白血球載著口內細菌或喉嚨的常在菌環繞全身,如果污染了胰臟的胰島細胞時就會變成糖尿病,如果盤踞在關節細胞時就會引發風濕,如果盤踞在皮下組織細胞就會引發蕁麻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體溫維持在37℃、細嚼慢嚥如果「冷中毒」的話,腸內的細菌就會侵襲體內的細胞。如果「休息不足」的話,骨髓的造血功能就會受阻,白血球的力量就會減弱,腸內細菌就會蔓延至全身。如此一來,掌管細胞內呼吸的粒線體就會受損,然後引發疾病。揭開了謎底之後,治療的方法其實都一樣。那就是矯正至肺部為止的外呼吸,還有為了將體溫維持在37℃必須保持身體溫暖,為了細胞呼吸能夠攝取充足的營養,就必須攝取不傷腸胃的食物並且細嚼慢嚥,好好地保護粒線體。這麼做的話,一定就能常保健康。(本文摘自/呼吸力—「呼吸」對了,就能不生病、提升免疫力、找回健康!/臉譜出版社發行。)

擺脫腰背痠痛 遵守6步驟

擺脫腰背痠痛 遵守6步驟#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坐著得時候因為身體重量集中在腰臀部,對脊椎的壓力負擔很大,除了學會維持正確良好的坐姿以外,從坐姿起身時也要特別注意,背部應盡量保持平直,也就是直背起身,因為彎腰的姿勢對脊椎的壓力負擔更大,所以起身時也要特別注意才行。正確坐姿6步驟〈step1〉身體向前微微彎腰翹起屁股,將你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分別置於臀部左右兩側,找到在臀大肌突出的兩個骨頭-坐骨。〈step2〉雙手扶在坐骨上,同時坐到椅子上,體驗坐在坐骨上的感覺,此時上半身應該是自然呈現腰背挺直的狀態。〈step3〉試著將腰部向後彎曲(骨盆後傾),體驗不是坐在坐骨上的感覺。〈step4〉再試著將肚子向前突出(骨盆前傾),體驗骨盆前傾時的坐姿,這也不是坐在坐骨上的感覺。〈step5〉此時你已能分辨出確坐姿與錯誤坐姿的差異,請記得正確坐姿的感覺。另外可以在腰後放一個小靠墊,減低下背的壓力,讓你可以更舒服的坐在椅子上工作。〈step6〉如果需要長時間坐在椅子上,有扶手及椅背較高的椅子,可以幫助你久坐時仍能維持正確坐姿。保護脊椎的正確坐姿—坐在坐骨上,當你坐在坐骨上時,骨盆是居中不前傾或後仰的,連帶著腰椎也能位於居中的位置,使得上半身能維持腰背挺直的良好姿勢入坐,此時只要再調整頭部維持頸關節自然平直,雙腳平放在地面,就是正確良好的坐椅姿勢了。坐下之前先做2次深呼吸 保持正確坐姿怎麼坐,坐更好,先做2次深呼吸!坐下之前先做2次深呼吸,幫助自己集中精神在即將做的坐姿動作中,提醒自己隨時保持正確坐姿。夾膝訓練,如果你以正確坐姿入坐,總是覺得一下子就又回到斜靠在椅背上的彎腰駝背,骨盆後傾的懶散姿勢,可能是因為你的軀幹部位肌力不足所導致,試著在兩膝中間夾一張紙或一塊紙板,訓練大腿內側肌群及軀幹部位肌群的肌力,同時也能維持正確坐姿。(本文摘自/脊椎健康,全身健康/臉譜出版)

消除疲勞 「鍺」元素好神奇!

消除疲勞 「鍺」元素好神奇!#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頸部範圍雖小,但其中藏有重要的血脈管道,保持順暢,腦部能獲得充分的氧氣與養分,中樞神經更能順利指示身體各部位完成任務。現代生活節奏緊湊,網路發達加速處理速度,事情愈多,壓力也倍增。人體一感到壓力,交感神經就會積極運作,心跳呼吸都會加速,體溫也會升高,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好應付各種事件。2種神經失衡就會造成身體不適經過一段時間,能量消耗甚鉅,需要休息消化儲備體力了,「副交感神經」就要接棒,但要是無法放鬆,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簡單說,一天之中當人在做事時都是「交感神經」運作的時候,休息放鬆時則是「副交感神經」。這2種神經互相平衡,人體的代謝消化才能正常,反之,失衡就會造成身體不適。該活動的時候,「交感神經」就該正常運作,該休息的時候,就換「副交感神經」運作,如果工作完不能紓壓休息,或是睡眠後無法恢復體力,就表示主控休息的「副交感神經」已經出現問題了!鍺元素可消炎、活化細胞 改善運動傷害鍺元素有類似遠紅外線的能量,簡單說,如同泡溫泉的效果,能使微血管擴張,順暢代謝與循環,提高身體免疫。現代醫療護理已廣泛使用,有助消炎、消除疲勞、活化細胞,慢性病患或運動傷害的復健都有實質改善的效果。遠紅外線治療儀、遠紅外線燈、遠紅外線熱敷墊等都是應用其原理設計出來的。(本文摘自/超有感助眠脖圍/大大創意)

10項警訊爆發 小心過勞死!

10項警訊爆發 小心過勞死!#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適度的休息,學會忙裡偷閒,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有句話說:不健康的人像玻璃球,一碰就破碎;健康的人像皮球,一碰就彈回。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是絕對是第一要件,要讓身體保持健康與活力。過勞死就是年輕的心臟突然病變不過,一心投入工作而導致健康惡化的例子時有所聞,也就是俗話說的「積勞成疾」。有位年約3、40歲的中年員警,平常工作認真、無不良嗜好,身強體壯的他,沒有什麼特殊疾病,卻在某日執勤時,意外暴斃,就此撒手人寰,留下妻兒老母,令人不勝唏噓。細胞快速老化10項警訊「過勞死」這個名詞是日本發明的,是指在相對年輕的年紀發生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病變。造成過勞死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以下是過勞死前身體發出的10項警訊:1) 頭痛、胸悶、食慾不振、沒胃口。2)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3) 肩部與頸部強直性發麻。4) 肝功能異常。5) 早發性禿頭或不斷掉髮。6) 腸胃障礙,經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時間不固定。7) 暴躁、易怒、悲觀,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8) 體重突然變化大。9)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10) 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升遷或者工作量增多。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其中,慢性疲勞症候群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因為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在繁忙的工商業社會,每天加班與過度疲勞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但要切記適度的休息,學會忙裡偷閒,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本文摘自/心靜的力量/好的文化出版)

腸道超順暢 三餐就照這樣吃

腸道超順暢 三餐就照這樣吃#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理壓力沉重的人可以在飲食攝取上多下些功夫。首先,早上比平常早一點起床。如果早晨的時間充裕的話,心情也比較能放鬆。早餐/提早吃,選擇香蕉或優酪乳腸道蠕動在早晨最活潑,配合體內韻律來進食也非常重要。攝取水分的同時吃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是第一要務,但因壓力食慾不振的話,可以選擇香蕉或優酪乳,在吃得下的範圍內盡量攝取食物。此外,也建議「麵包沾橄欖油」、「納豆拌橄欖油」這類簡單料理,或是食材豐富的味噌湯。味噌是發酵食品對腸道很好,加入滿滿的蔬菜,就會變成解除便秘的最佳料理。午餐/飯前深呼吸,搭配一顆蘋果有很多人中午會在公司裡吃午餐,但請不要一邊工作一邊吃,要好好空出一段休息時間用餐。上午努力於工作或家事後,會累積疲勞與壓力。不能好好放鬆的話,大腦的疲勞沒有被消除,也就無法集中精神進行下午的工作。大腦不休息讓交感神經持續緊張,將導致腸胃運動低落、食慾下降,血壓及心跳次數也會上升。所以早上的工作結束後,為了讓大腦休息,可以先深呼吸幾次,等身體放鬆後再吃午餐。蘋果膳食纖維、維生素含量豐富有數據顯示,中午是一天當中消化能力最強的時段。特別是對於不吃早餐的人來說,午餐可以補足營養素,因此午餐一定要好好吃飯。沒有食慾時,一顆飯糰或日式蕎麥麵就足夠,但請多加一顆蘋果。一顆蘋果(300克)就能攝取到4.5克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是預防便秘的優良水果。輕微運動可強化腸道運作午餐過後,可以散個步或喝杯咖啡、茶,藉此轉換心情。事實上,地中海式飲食該區的人都有餐後散步的習慣。在西班牙這種習慣叫做「漫步」,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一邊聊天一邊出門走走。這種輕微運動不僅能幫助消化午餐,還能強化腸道運作。晚餐/不要吃過量,睡前3小時完食傍晚到晚上,交感神經作用逐漸變弱,副交感神經逐漸變強。交感神經是負責努力工作活動的神經,副交感神經則是掌管休息,進入放鬆模式的神經。對壓力大的人而言,晚上是消除壓力最重要的時間。可以跟朋友吃飯聊天,或是在安靜的房間獨處,請讓自己在舒適的空間裡度過這段重要的時間。晚上時段胃液分泌變多,但蠕動變弱,因此晚餐不要吃太多。但早上或中午沒有辦法好好吃飯的人,此時還是要攝取充足的營養。特別是白天專注於工作,水分容易攝取不足。所以晚餐最好加一道食材豐富的湯品,為腸道補給營養。也可選擇地中海式飲食,多攝取蔬菜,避免維生素C及礦物質不足導致疲勞。在家中用餐,改變使用的餐具或餐桌裝飾,也會出乎意料的放鬆效果。睡眠充足 腸道才能順利運作準備睡覺時可以播放喜歡的音樂、用香氛營造氣氛,或是小酌幾杯,用適量的酒精放鬆身心,地中海地區的人也是往喜歡一邊聊天一邊喝酒。再來就是要做到「睡眠充足」。睡眠能讓大腦休息,是解除壓力的最佳方式。睡覺時腸道蠕動不會停止,並且定期放射出一種叫做運動素(Motilin)的荷爾蒙,將殘留在腸道的食物,自動往肛門方式運送。自律神經及荷爾蒙進行自我清潔,就能使腸道變乾淨。這項作業順利進行的話,隔天空腹感出現時,也就做好了排便的準備。需要注意的是,萬一腸胃沒淨空,運動素就無法順利運作。這就為什麼晚餐最好在睡覺2~3小時前結束的原因。(本文摘自/快腸!絕好腸!驚人快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此,讓我想起現今的傳統醫學醫師拒絕接受飲食、腸道健康、毒素、感染和壓力,在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上的關鍵作用,而且實際上,所有類型的疾病都有相關聯。相信在未來,這些醫生看起來就像十九世紀時的同事們一樣都是怪咖。藥物並非唯一選擇傳統醫學的醫生總是告訴患者和飲食無關,其實不然。我已看到無數病人僅僅透過飲食的力量,就能扭轉狀況。常規的醫生告訴你:「藥物是唯一的選擇。」我不想為此爭辯,但有實際的病例來證明。有時事實勝於雄辯(黑是黑,白是白),傳統醫學醫師總是如皇帝般高高在上,卻束手無策,這時會需要功能醫學醫生幫忙找出解決之道。我了解這對你來說,可能是個相當大的進展。當你坐在家中看電視,在一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多達三種商業廣告介紹各種自體免疫藥物,且每一種都伴隨著漂亮的鮮花和音樂作為背景,結束時還有一位帶著微笑、用誘人口吻說:「詳情請詢問醫師!」感到欣慰的你,或許是因為已經服用這種物,而且都照著廣告所說的做了,感覺同步在「治療」的軌道上。事實上,你只是追隨著「大家都知道」的商業消息罷了!自體免疫疾病的8大迷思1) 自體免疫疾病無法逆轉。2) 若沒有嚴格的服用藥物,症狀不會消失。3) 採用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副作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4) 改善消化及腸道功能,不能延緩自體免疫疾病的進展。5) 無麩質飲食,不會讓自體免疫疾病有所改變。6) 自體免疫疾病是個厄運,生活品質必然變糟。7) 自體免疫疾病完全與基因有關,與環境沒有關聯。8) 免疫系統是天生的,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支持或改變它。勇於提出問題挑戰治療方式假使詢問醫師是否要放棄麩質,甚至遠離米飯、藜麥和豆類,醫師可能會帶著憐憫的眼神對著你搖搖頭!或許還會警告遠離這些「荒謬理論」,或是迴避討論其他替代方法。我有幾位病人被醫師列為拒絕往來戶,只因為他們敢於討論治療方針並且不想服藥。醫生堅持「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是目前醫學界認可的最佳方法,因此拒絕繼續治療這群「叛逆」患者。有位年輕女性後來成為我的患者,因為原先的醫師對她說:「如果妳不能相信我,我就不能治療妳!」她住在只有一位專科醫師的德州農村小鎮,只因敢於提出問題、挑戰常規,最後落得無法接受任何治療。我不想讓任何人困在這樣的窘境。於是,我閱讀科學證據,審視研究文獻,治療了數千名患者。身兼一名醫生和病人,我對Myers Way 深具信心,希望你也是,讓我們用智慧,消除各種誤解,並用真理替代它。(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越跑越健康 快看3重點!

越跑越健康 快看3重點!#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用不良的姿勢跑步,就等於讓自己隨時處於可能受傷的危險中。尤其當跑得越遠,身體越疲憊時,姿勢更容易頹萎下來。脊椎如果彎曲,就可能使下背與肩膀肌肉扭傷,同時讓身體重心前移,增加膝蓋、脛肌(小腿前側)與腳跟承受的壓力。如果跑步時不看向前方,而是低頭看著腳或路面的話,情況會更加不利。1) 步伐更輕快/一般來說,人的頭部重量平均約4.5公斤。如果脊椎彎曲、頭部前傾,那麼不只頸部和上背部的肌肉會變得緊繃,腳步也會變得緩慢而沉重,步伐還會變小。如果你跑步時能明顯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就表示你的姿勢不夠正確。此時,要重新校準身體中線,頭部應該在肩膀上方,而肩膀在臀部上方。如此一來,腳步會更輕盈、速度也能加快。2) 呼吸更深長/駝背拱起的肩膀會讓彎曲的脊椎壓迫到身體前側,使跑者無法做深長而完整的呼吸,偏偏行進時是身體肌肉最迫切需要氧氣的時候。你只需試試下面這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看出彎腰駝背對呼吸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首先,做出駝背的姿勢、頭部往下放低,然後呼吸幾次。此時你應該感覺吸吐受到限制、呼吸也變得短促。接著,把頭抬起、肩膀放鬆、直視前方,再呼吸幾次。這時你會發現,腹腔與胸腔都能自由擴張了。跑者在賽程的最後,姿勢常常會頹靡下來,但對疲勞的肌肉來說,如果能得到多點氧氣,表現絕對會有所不同。3) 增添自信/抬頭挺胸也有相當正面的心理激勵作用。當身體因長跑而疲憊,很自然地就會出現負面的想法,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與訓練狀況。這些負面的想法又會使得頭部往前倒、心情也跟著低落。這時,抬頭挺胸的姿勢可以打破這樣的負面循環,彷彿用你的全身在說:「我一定能辦到!」(本文摘自/跑者瑜珈/大是文化出版)

眼底出血注意 高血壓找上門

眼底出血注意 高血壓找上門#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撥開歷史的迷霧,高血壓病(hypertension)的診斷慢慢浮現在高宗的病歷上。所謂「血壓」就是指體內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壓力適中,人就神清氣爽;壓力過高,人則頭昏眼花,甚至舉步維艱。所謂的「高」,無獨有偶,也指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高血壓病人大多無明顯不適 是容易被忽視的主因現代社會,「高血壓」之名已深入人心,心血管病專家認為成人血壓低於120/80mmHg視為理想,高於140/90mmHg則稱為高血壓,當然必須以在平靜狀態下多次測出的平均值為準。高血壓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原發性高血壓,一種叫繼發性高血壓(只占所有高血壓約5%),前者具有某種程度的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患病,子女得病的機率相對較高;後者有明確的基礎病因,如腫瘤、慢性腎病、內分泌異常或嚴重的大動脈病變等。患病初期,高血壓病人大多無明顯不適,能照常工作和生活,這是容易被忽視的主要原因;中期,病人可能出現頭暈等症狀。不知不覺中,高血壓已悄悄損害著人體的重要器官,平時無聲無息,一有機會便誘發眼底出血(失明)、心肌梗死、中風或高血壓腦病,可謂一鳴驚人,甚至一舉奪命。發病時頭痛、噁心、嘔吐 甚至昏迷死亡高血壓腦病指的是動脈壓力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小動脈痙攣或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從而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時有頭痛、噁心、嘔吐、抽搐、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死亡。高宗經常頭暈,最後更發展到頭痛、失明,比較符合高血壓的診斷,他最後可能死於高血壓腦病。或許有人會問,高血壓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高宗患病時才30歲左右,可能嗎?從現代臨床資料來看,高血壓的確會出現在中青年身上,且患者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對於具備家族史或高危險因素的病人來說,年齡已不是他們抵禦高血壓的法寶了。如何防治高血壓?請保持平和、豁達的心態和規律、有序的作息;睡眠充足;注意飲食的清淡(比如,每天攝鹽量應低於5公克;勿過多食用肉類和攝取油脂;保持飲食均衡;多吃含纖維質高的食物);戒菸限酒;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比如,達到一定速度的步行、騎車或練習氣功、游泳等,避免過度劇烈的體力活動),最後才是訴諸藥物。同時,建議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的朋友每週測量一次血壓。(本文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Menu